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摘要 背景:目前常见的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方式包括石膏外固定、中医夹板,低温板材支具固定是新发展起来的外固定方法,与其他固定方式相比有无优势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低温板材外固定法对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 方法:四川大学华西康复科假肢矫形中心2007-12/2010-01收治的96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低温板材超腕外固定组、中医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组、石膏夹板超腕外固定组,每组32例。各组均给予手法复位操作治疗以及适当的功能训练,并根据患者年龄、身体情况及损伤程度予以药物治疗。 结果与结论:与低温板材超腕外固定组比较,中医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组、石膏夹板超腕外固定组的治愈率明显降低 (P < 0.05),并发症率、功能受限率均明显升高(P < 0.05)。提示手法整复低温板热塑板材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安全、有效,其效果优于传统的石膏固定和中医夹板固定,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低温板材;外固定;夹板;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40  相似文献   

2.
李瑛  邹季  熊勇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8,12(13):2576-2578
背景: AO技术存在许多的缺陷,如“应力遮挡”产生的负面效应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认为弹性固定法最合理,是最有利于骨折愈合的治疗理念。 目的:观察小夹板外固定对兔长管状骨骨折断端成骨活性的影响,并与钢板内固定材料置入方法比较。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湖北中医学院骨伤科研究所。 材料:实验于2006-04/2007-04在湖北中医学院骨伤实验室完成。30只家兔随机分成小夹板固定组、钢板固定组,每组15只。自制小夹板,由具有较好弹性的杉树皮制成。分前后、内外侧四块夹板,夹板上宽下窄,在前后侧夹板靠近胫骨结节部刺一小孔。钢板由江苏金鹿集团医疗有限公司提供。 方法:在左胫骨中下1/3处造成3 mm骨缺损横行骨折模型,小夹板固定组用石膏固定5 d后换成小夹板外固定,钢板固定组用4孔钢板内固定。术后14,24,34 d时分批处死各组动物,通过肉眼观察骨折处骨痂生长情况,并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组织形态学及骨生成细胞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不同时期兔胫骨骨痂肉眼观察,骨痂组织形态学和骨生成细胞情况。 结果:小夹板固定组骨痂形成早,早期成骨细胞丰富且活跃,34 d时骨折全部骨性连接。钢板固定组:14 d时骨折端见少量的纤维骨痂,仍有肉芽组织,24 d时见少量的软骨连接,34 d时骨痂已跨过骨折端,但未完全连接。小夹板外固定组与钢板固定组比较,骨折各期形成的骨痂量多,骨折愈合快 结论:小夹板外固定能促进骨折处成骨细胞的分化增殖和血肿的吸收、骨痂的钙化、骨小梁的生长改建。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常用的肱骨干骨折治疗方法有小夹板、石膏、功能性支架等外固定方法与钢板螺钉、髓内针等内固定治疗,每种方法达到骨愈合的生物学机制均不相同,因而各有其独特的临床适应证。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在较大样本量的前提下,比较国内应用小夹板外固定与钢板螺钉、髓内针或双克氏针等置入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相关文章。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其中实验组行小夹板外固定,对照组行钢板螺钉、髓内针、双克氏针等置入内固定。疗效及差异评价指标以优势比,加权均数差和95% CI表示。 结果与结论:有7个临床对照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纳入患者1 390例,其中行小夹板外固定的实验组患者1 007例,钢板螺钉、髓内针、双克氏针等置入内固定的对照组患者383例。Meta分析显示:①实验组骨折复位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未愈合率、低于对照组[OR=0.20,95%CI(0.03,1.20),P=0.08;OR=-33.69,95%CI(-44.67, -22.72),P < 0.000 01;OR=0.31,95%CI (0.16,0.60), P=0.000 5]。②实验组骨折正常愈合率、肩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OR=3.04,95%CI(1.95,4.75),P < 0.000 01;OR=8.02,95%CI (2.68,24.04),P=0.000 2]。提示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闭合性肱骨干骨折是安全有效的,较植入物内固定在治疗闭合性肱骨干骨折中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拟比较粘接性夹板与钢丝结扎牙弓夹板应用于外伤牙固定的效果。 方法:将2006-01/2008-09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牙外伤患者75例按2∶1比例随机分为2组,粘接组(50例)在外伤牙和相邻健康牙的牙面上用自酸蚀粘接剂及光敏树脂形成突起,将扁钢丝穿过各树脂突,光照固化,从而形成粘接性夹板;对照组(25例)用传统的钢丝结扎牙弓夹板固定。固定持续4周。在拆除夹板后1周对患牙的牙髓活力、松动度进行检查,拍X射线片了解牙槽骨区情况,评价患牙治疗的有效率;在固定前后对相邻基牙进行牙周指数测定。3~6个月后复查相关指标。 结果:在固定结束时,粘接组的患牙治疗有效率为96.5%, 而对照组的患牙治疗有效率为81.8%,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8.79,P < 0.05); 粘接组中相邻基牙的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 < 0.05)。3~6个月后复查时,粘接组的患牙治疗有效率为93.9%, 而对照组的患牙治疗有效率为72.7%,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13.00, P < 0.05);粘接组中相邻基牙的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在外伤牙的固定方面,粘接性夹板优于传统的钢丝结扎牙弓夹板。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塑性弹力夹板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疗效,选择2002-09/2005-08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登封市骨科医院的210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1组骨折整复后应用传统夹板掌屈位固定,2组整复后应用塑性弹力夹板中立位固定。在就诊当日、一周、4-6周三个观察周期以病情变化总记分评价病情轻重,观察周期结束后三个月按照Gartland和Werley评分系统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价。考虑中心效应差之后,2组明显优于1组,没有明显并发症。证明了塑性弹力夹板比普通小夹板有很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钴铬合金烤瓷联冠式固定夹板修复治疗牙周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为14例成人慢性牙周炎患者制作了17件钴铬合金烤瓷固定夹板,分别于修复后即刻,3,6,12个月对基牙的菌斑控制指数、探诊后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临床附着水平、固定夹板的松动度、牙槽骨支持指数进行测量,并采用美国加利福尼亚牙科协会评价标准,对修复体进行主观评价。 结果:固定夹板修复治疗后不同观察时间的临床检查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在随访时间内,患者对17件钴铬合金烤瓷固定夹板修复体的满意率为92.9%(13/14)。 结论:钴铬合金烤瓷固定夹板的近期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背景:骨关节固定常作为防止受伤组织被再次损伤的方法。 目的:膝关节固定对兔髌骨腱力学特性及超微形态的影响。 方法:将20只成年兔等分为固定组和对照组。固定组兔左后肢通过石膏和2个可调铝夹板,保持膝伸直,踝关节屈曲90°,固定6周后,取髌骨腱-骨复合物,观察两组髌骨腱的生物力学性能和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与结论:膝关节固定6周拉伸强度和切线模量分别下降至对照组的64.44%和53.08%(P < 0.01),但两组伸长率和最大负荷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材料常数及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完全不同。固定组髌骨腱的横截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 < 0.01),小胶原纤维占有优势。说明固定不仅会导致髌骨腱生物力学的变化,而且对髌骨腱自身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背景:由于骨缺损和骨质疏松等治疗需要大量的骨修复材料。但常用的骨修复材料之——磷酸钙骨水泥存在脆性大等缺陷,所以临床工作者一直期盼研制一种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更好的骨科修复材料。 目的:观察以纳米碳管处理的磷酸钙骨水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体外生物力学性能。 方法: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O10993系列,对新型骨水泥材料进行体外溶血试验、细胞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皮肤过敏性试验;取6具老年尸体胸腰段脊柱标本(T12~L4) 进行体外生物力学性能测试,建立压缩性骨折模型后采用球囊扩张后凸椎体成形术恢复高度,分别注射填充纳米碳管处理的磷酸钙骨水泥和普通磷酸钙骨水泥,再进行前屈压缩,测量极限载荷、抗压强度、刚度。 结果与结论:①新型材料浸提原液对健康人血红细胞溶血率为1.81%,无溶血现象。材料浸提液对L929细胞毒性分级为0级,无细胞毒性。材料浸提原液未引起小鼠急性毒性反应、小鼠遗传毒性及豚鼠过敏反应。②填充纳米碳管处理的磷酸钙骨水泥组成形后的极限载荷、抗压强度、刚度均高于普通磷酸钙骨水泥组(P < 0.05)。结果表明以纳米碳管处理的磷酸钙骨水泥材料生物相容性符合国际规定的体内植入物的生物学评价标准,其强度和韧性较普通骨水泥有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纳米碳管;磷酸钙骨水泥;生物相容性;生物力学;骨科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9.011  相似文献   

9.
微米中药功能衬材对家兔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传统中药治疗骨折的外用制剂多为普通硬膏、软膏、油膏等,缺少现代化的中药透皮给药系统,药物吸收较差,工艺简单,需多次重复使用,影响骨折的外固定,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课题组运用先进的微纳米技术,结合传统的中药外治法,研制出一种新型医用复合功能性材料——微米中药功能衬材,将复位、固定和局部用药有机地结合,为临床治疗骨折提供更好的治疗手段。 目的:探讨微米中药功能衬材对家兔骨折愈合的影响。 方法:将新西兰兔造成右侧桡骨骨折模型后随机分为微米组、中药对照组、衬材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微米组外敷微米中药功能衬材后加石膏外固定;中药对照组外敷普通中药功能衬材后加石膏外固定;衬材对照组外敷普通衬材后加石膏外固定;模型对照组不予任何治疗。于造模后第2,4,6周,行X射线检查;于造模前和造模后第2,4,6周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血钙、血磷浓度检测。 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检查:造模后第6周显示微米组外骨痂接近完全吸收,骨折处皮质骨密度接近正常皮质骨,骨髓腔完全再通;中药对照组骨折线消失,外骨痂开始吸收,骨髓腔仍未通;模型对照组中有出现断端硬化不愈合现象。②血清生化检查:微米组于造模后第2周出现碱性磷酸酶活性高峰,其高峰较中药对照组提前2周出现,且高峰值高于其他对照组;微米组于造模后第4周血钙值开始显著下降,血磷值开始显著升高,与其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至造模后第6周时,微米组血钙值已降至正常值,而其他各组均高于正常值,血磷值升高明显,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说明微米中药功能衬材能促进骨痂形成,增加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降低血钙水平,升高血磷和钙磷乘积,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且强于普通中药功能衬材。 关键词:微米中药功能衬材;骨折;血清碱性磷酸酶;血钙;血磷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08.002  相似文献   

10.
背景: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异种骨移植的来源缺乏,或存在免疫反应与感染和再骨折的可能。而作为人工骨替代物,硫酸钙和磷酸钙在临床上的使用比较广泛。 目的:拟比较人工合成医用硫酸钙和磷酸钙在骨创伤中作为骨替代物的临床使用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观察,于2004-10/2007-10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骨科完成。 对象:选择50例骨创伤后存在不同程度的骨缺损并需要植骨的患者,在无自体骨混用的情况下,按随机数字表达分为2组,分别使用了不同类型的人工骨进行骨缺损填充,其中硫酸钙骨空腔填料组24例,磷酸钙生物陶瓷组26例。 方法:治疗除采用内固定(钢针、钢板)和外固定(石膏、外固定架)外,分别结合使用硫酸钙骨空腔填料及磷酸钙生物陶瓷。植入的人工骨量以植骨术中判断为准,桡骨远端骨折和跟骨骨折一般植入3~5 mL,最大植入量为10 mL。植入人工骨要尽可能填满充实。 主要观察指标:人工骨替代物使用量、吸收时间、骨折是否稳定以及骨痂出现的时间。 结果:所有使用填充人工骨的病例,骨折均如期愈合,使用硫酸钙者未出现任何异常反应和并发症,使用磷酸钙者有2例浅表渗出,经换药愈合。平均随访6个月,硫酸钙组平均吸收时间较磷酸钙组短,硫酸钙组2个月内吸收80%,3个月内100%吸收;磷酸钙组4~6个月吸收70%,7~12个月吸收90%。 结论:医用硫酸钙和磷酸钙人工骨均可作为骨替代物应用,在辅助固定下具有安全、方便、副作用小以及填充效果确实、骨折愈合良好等优点。硫酸钙骨粉固化后较磷酸钙坚固,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且降解速度较磷酸钙快。  相似文献   

11.
背景:利用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维持骨折的稳定性是胫骨骨折动物模型成功制备的基础。 目的:观察4种不同的固定方法对兔胫骨骨折模型的固定效果。 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截断胫骨骨干后随机分为4组,以4种方法分别固定:①直腿双托组:直腿双托石膏外固定。②塑形双托组:屈膝屈踝双托石膏外固定。③塑形管型组:屈膝屈踝管型石膏外固定。④内外固定组:克氏针内固定+屈膝屈踝双托石膏外固定。 结果与结论:相比其他3组,直腿双托组的外固定石膏脱落时间更早,损伤肢感染率更高(P < 0.05)。在骨折后第4周,内外固定组发生骨折断端移位的实验兔数量最少(P < 0.05)。证实只采用内固定+屈膝屈踝双托石膏外固定才能维持实验兔胫骨骨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四肢骨折传统内固定、外固定(石膏、夹板、牵引等)方法很多,但是存在局部血运破坏较重,固定不可靠,加压不确切,动、静结合部完善,术后护理不便,功能恢复晚以及并发症多等缺点,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无需剥离过着周围组织,不破坏髓腔外血运,有利于开放伤口的处理,固定强度大,并可随时调整,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预防关节粘连,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又避免了内固定的二次手术,在处理多发伤时,此法可对骨折行及时有效的固定,即为抢救赢得时间,又防止因治疗其他创伤影响骨折整复造成的不良后果。此外多功能外固定架也是治疗骨不连、 感染性骨折、骨缺损等骨折并发症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16,(8):1274-1277
There have been no studies reported on the difference in cortical activation during use of volar and dorsal hand splints. We attempted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in cortical activation in the somatosensory cortical area during use of volar and dorsal hand splints by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We recruited eight healthy volunteers. fMRI was performed while subjects who were iftted with volar or dorsal hand splints performed grasp-release movements. Regions of interest were placed on the primary motor cortex (M1), 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 (S1), posterior parietal cortex (PPC), and secondary somato-sensory cortex (S2). Results of group analysis of fMRI data showed that the total numbers of activated voxels in all ROI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during use of volar hand splint (3,376) compared with that (1,416) during use of dorsal hand splint. In each ROI, use of volar hand splint induced greater activation in all ROIs (M1:1,748, S1:1,455, PPC:23, and S2:150) compared with use of dorsal hand splint (M1:783, S1:625, PPC:0, and S2:8). The peak activated value was also higher during use of volar hand splint (t-value:17.29) compared with that during use of dorsal hand splint (t-value:13.11). Taken together, use of volar hand splint induced greater cortical activation relevant to somatosensory function than use of dorsal hand splint. This result would be important for the physiatrist and therapist to apply appropriate somatosensory input in patients with brain injury.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临床工作中发现无论是采用轴型皮瓣还是随意皮瓣修复糖尿病足病都难以保持良好的血供,皮瓣存活困难,且供瓣处又形成一个新的创面,难以愈合。如行局部皮瓣转移容易造成皮瓣血供不好,引起皮瓣坏死。 目的:探讨自体游离皮片移植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病中的临床作用。 方法:选择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02例,其中男57例,女45例;年龄54.5(35~83)岁。糖尿病史3个月~23年,平均12年;糖尿病足坏疽病程20 d~2.5年,平均7个月。经全身抗炎、降糖治疗及创面处理,溃疡创面为肉芽覆盖时,视创面部位、大小等用滚轴式取皮刀在自体供皮区取刃厚或薄中厚皮片后采用打包法植皮或邮票状植皮,用无菌棉垫加压包扎,石膏托固定患肢,保证移植皮片与肉芽创面紧密接触。 结果与结论:102例患者均行一期局部清创、二期植皮,植皮区未发生严重感染或因创面生长不良而形成新的溃疡。其中83例植皮后全部皮片成活,创面愈合出院。19例植皮创面少量皮片未成活,经换药或补植后迅速控制,创面愈合出院,平均历时(21±7)d。院外获随访89例,随访时间3个月~3.5年,平均15个月。3例原位溃疡复发,5例其他部位新发溃疡,余患者病足均能自行或借助拐杖条件下满足站立、行走等功能要求。说明自体游离皮片移植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足;溃疡;游离皮片;组织移植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1998-10/2003-09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骨不连患者32例,作为实验组。其中男27例,女5例,年龄15~58岁。首先清理骨折端组织,畅通骨髓腔,然后应用单臂外固定架固定骨折,固定3周后行自体骨髓移植,应用骨穿针在X射线透视下定位穿针,自髂后上棘抽取红骨髓注入骨不连部位,20~30 mL/次,共3次,每次间隔2周。另选1993-08/1998-09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骨不连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3例,女8例,年龄17~68岁。应用常规方法切开植骨内固定治疗。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骨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复查时间分别为术后3,6,9,12个月。实验组32例患者中随访28例,骨不连愈合25例,愈合时间为3~9个月。对照组31例患者中随访27例,22例骨不连愈合,愈合时间为6~12月。在术后3个月,6个月和9个月时,两组患者骨不连的愈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实验组1例发生针道感染,经换药后痊愈;2例患者发生螺纹针松动现象,消毒后再扭紧即可;无固定架断裂和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桡神经损伤1例,保守治疗恢复;骨髓穿刺及移植部位无感染、皮肤坏死和明显异位骨化发生。对照组4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1例钢板断裂,1例桡神经损伤。提示外固定架联合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与切开植骨内固定治疗骨不连相比,能加速骨不连的愈合,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开颅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0例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待脑水肿高峰期渡过后给予弹力帽外固定包扎、Omaya囊置入穿刺抽吸、塑形钛网修补、高压氧治疗。观察硬膜下积液量、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情况。 结果本组20例患者中,6例为双侧额颞顶硬膜下积液,2例为大脑镰旁纵裂池内积液,12例为同侧额颞顶硬膜下积液,其中2例为同侧进展型硬膜下积液,放置Omaya囊抽吸;20例患者均给予弹力帽外固定包扎,后期均予以塑形钛网修补及高压氧治疗(3个疗程,30次)。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复查头颅CT未见硬膜下积液复发。 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通过应用弹力帽外固定包扎、抽吸、早期颅骨修补、高压氧手段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A technique is presented for generating and recording lingual and palatine nerve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EPs). METHODS: Pairs of thin, stainless steel disk electrodes were mounted onto mandibular or maxillary acrylic splints, similar to orthodontic retainers. Mandibular splint electrodes were oriented to contact the under surface of the tongue along the course of the right and left lingual nerves and maxillary splint electrodes were oriented to contact the hard palate bilaterally along the course of the palatine nerves. SEP recording electrodes were placed on the scalp 1 cm posterior to C5 and C6 (C5' and C6', respectively) using the combinatorial nomenclature of the International 10-20 system. Two reference electrode locations, Fz and C5' or C6', over the cortical hemisphere opposite that of the recording electrode, were used. RESULTS: Right and left lingual and palatine nerve SEPs were recorded from five normal adults. SEP latencies were similar to the N13 and P18 cortical peak latencies recorded in previous studies of trigeminal nerve branches to the lips regardless of reference electrode position. CONCLUSIONS: A more precise method of stimulating the intraoral lingual and palatine nerves was accomplished using dental splints. SEPs were easier to obtain using a contralateral cortex reference electrode location.  相似文献   

18.
背景:目前尺骨鹰嘴骨折治疗的方法最常采用的是钢板螺钉或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都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可吸收螺钉+可吸收缝线形成生物可吸收张力带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效果。 方法:2006-07/2009-04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收治的尺骨鹰嘴骨折患者9例,均采用可吸收螺钉+可吸收缝线形成生物可吸收张力带治疗,术后辅以石膏外固定3周后行肘关节功能锻炼。随访12个月,根据X射线片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 结果与结论:9例患者术后影像学检查均愈合良好,骨折线模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8例,良1例,未发生尺神经卡压症状;均未发生骨折或骨折端再移位现象。生物可吸收张力带治疗尺骨鹰嘴骨折可为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提供足够的强度,具有固定效果好、无需二期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优点,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尺骨鹰嘴骨折;内固定;肘关节;可吸收螺钉;可吸收缝线;生物可吸收张力带;生物医用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08.040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临床常用动力髋螺钉、Gamma钉、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但如何选择尚没有一个标准可供参考。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Gamma钉、外固定架3种内固定物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 方法:对16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53例,Gamma钉内固定58例,外固定架57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观察术后关节功能。 结果与结论:术后随访6~35个月。Gamma钉组平均手术时间99.11 min,长于动力髋螺钉组和外固定架组(P < 0.05),外固定架组时间最短(P < 0.05)。动力髋螺钉组出血量最多,外固定支架组最少,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外固定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动力髋螺钉组和Gamma钉组。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动力髋螺钉、Gamma钉及外固定架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各有优缺点,只要适应证掌握得当,根据病情合理选择固定物均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