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的整体治疗观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整体治疗观 ,是在中医整体现的原理基础上 ,发扬中医学的深度治疗原理 ,遵循《内经》的人体 -环境 -形神统一的整体医学模式而确立的治疗思想。在这一观念下形成的整体疗法 ,吸收现代系统论及人体科学的观点 ,根据人是分化系统、自组织系统、自控系统 ,具有非加和性及自主调理、自我控制、形神合一的特点 ,以治神为主多种疗法结合的一种适合现代疾病谱 ,并符合人体科学和未来医学发展方向的综合治疗体系  相似文献   

2.
《易经》乃群经之首,号称大道之源,对中国古典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医学作为中华文化特有的医学系统,其理论体系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自然与《易经》思维相互交流,古今医家也多所探究,本文旨在探讨《易经》与中医之共同思维,尝试以《易经》的阴阳、本经卦爻辞、系辞等易传之文献开始,结合后代学者的阐述论着,切入《黄帝内经》中的中医理论与思维,归纳中医与《易经》思维之关系,得出其思维方式主要包括有取象思维、直觉思维、经验思维、系统思维及辩证思维。并期盼通过对《易经》与《黄帝内经》的研究,可完整了解中医理论的架构体系。  相似文献   

3.
白东艳  宋强  陆原 《山西中医》2001,17(2):60-62
易学和中医学同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 ,它们以其精深博大的丰富蕴涵 ,令海内外学者瞩目。在科学高度昌明发达的今天 ,世界性的《易经》研究热和中医热方兴未艾。易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流派之一。《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是一部蕴涵着丰富而深奥哲理的筮占书 ,《易传》是对《易经》经义的阐释和发挥 ,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已初步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而《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著作 ,不仅其所提出的医学理论至今仍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 ,而且其确立的认识论和思维方法 ,亦为现代中医所继承和发展。《内经…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与《易经》哲理结合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完整的记叙。因此,深入研究赔》学原理及其方法论和象数思维模式、它们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影响,对于我们充分认识祖国医学科学的本质,是不无神益的。在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易经》所包涵的深造的哲理与方法论,为中医学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框架,从而使中医学真正成为具有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的一门学科。1.惕》象的运用《易》象,即“象数”,是《易》学中与自然科学关系至为密切的部分,内容大致包括卦象、河洛、太极、阴阳五行以及干支等。它们对中医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5.
阴阳概念的产生追本溯源是导源于《易经》,是易经用观物取象的方法将“阴阳”这个代指性符号上升演变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哲学范畴,而成为中医阴阳学说的渊源;《易经》卦象变化的万物交感原理认为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确立了阴阳双方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统一的唯物辩证关系;《易经》卦象变化的“物极必反”规律揭示了阴阳双方是不断消长变化的,在一定的程度上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易经》卦象变化的“中和平衡”原理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阴阳双方保持着动态平衡的结果。《易经》卦象这些基本原理为中医阴阳学说的构建起到了框架作用,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易》是中国智慧的结晶,也是最古老的哲学,没有《易经》就没有中国的璀璨文明.《易经》认为天地成形,阴阳初分,三为本,六为宗,而演绎万物;也认为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多则惑,少则明,古人认识事物多用归纳推理法,注重宏观把握.秦汉以降,文人士仕深受易经归纳、推演的哲学思维影响,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应是受《周易》阴...  相似文献   

7.
吴奇 《天津中医药》2005,22(1):71-73
本文结合《易经》与作者体悟出的天人太极合一针灸原理,分析了前列腺炎的中医机制,并列于实列,介绍了如何运用《易经》六爻与人体太极气化结构,直到针灸治疗。由于前列腺炎引起临床上较为难以治疗的尿道疼痛与阳萎。  相似文献   

8.
正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一分为二,矛盾的两方面动态、相对的平衡是事物存在的必然要求。中医学是反映生命规律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体,生命规律的客观存在性必然要求平衡观成为中医学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医学的理论滥觞于《易经》,其平衡观念最早可见于《易经》,其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  相似文献   

9.
易经象数思维方式对运气学说的思维方式与特征有着深刻的影响,使运气学说的思维具有注重整体观念、重功能关系轻形体结构、从现象出发探讨事物规律、按规律办事和重循环变易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冯界之  冯韧 《国医论坛》1995,10(4):10-11
《易经·系辞》曰:“古老疱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现象于天,俯则视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县.通取诸物,于是始作人卦,以迅神明之震,以类万物之情.”八卦为《易经》中的主体,是《易经》用以说明自然界事物运动的主要工具.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和自然界息息相通,相参相应.人体的生命过程符合八卦的运动规律,因此可以用八卦的原理来解释人体生、长、壮、老、已各个不同的阶段.1股孕或从受精卵形成到出身为胎孕期。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从受精卵形成台子,到台子分裂为两个子细胞的裂球,再到…  相似文献   

11.
1 全息元由来我国 30 0 0多年前的《易经》已经蕴藏了丰富的全息概念。《易经》共创造了 6 4卦 ,是个大全息 ,而每 1卦又是 1个全息元 ,包括整体全息的缩影。每 1个爻 ,又是 1个更小的全息部分 ,也贮藏着整体的信息。八卦是 1个宇宙大全息 ,整个6 4卦系列是 1个中国古代社会的全息图象。《易经》卦辞和爻辞之所以包罗万象 ,触类旁通 ,是因为具有全息性质。2 全息元与人体在人体方面 ,也普遍存在着太极八卦全息原理 ,并突出表现为太极阴阳全息 ,而且普遍存在着八卦全息。人体是 1个大八卦 ,各部又充满着小八卦全息 ,无论是五脏、六腑、经络…  相似文献   

12.
"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核心,当今仍有强大生命力,分为物象和意象,既说明事物客观存在,又解释和归纳其他未知事物。古人在"务和去同"的观念影响下,运用象思维,形成认识宇宙万物的模式。以象思维为指导,利用"五行学说"构建五脏系统,并将人体微观物质结构纳入:具有转运物质、能源补给的脾系统,捍卫机体、清除异物的肺系统,总体管理、正负调控的肝系统和保障细胞内外温度、湿度的心、肾系统,冀以探究中医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3.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及《阴阳十一脉灸经》,记述了两种十一脉说,这两种学说除未与脏腑建立系统联系,没有循环流注观念外,其余内容已与《内经》有关理论比较接近。事物都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可以推测,在十一脉说之前,当存在更原始的说法。首先从经脉帛书分析:(1)经脉命名方面,《阴阳十一脉灸经》在足脉前不署“足”字,径称“××脉”,似乎这些经脉本属于足,无须注明,而在臂脉,则必以“肩脉”、  相似文献   

14.
阴阳思维,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思维方法。《黄帝内经》将这种思维方法与中医理论结合,形成了中医阴阳思维的理论。中医阴阳思维理论,是基于古代哲学、又有别于古代哲学、且有所发展,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阴阳思维,是贯穿于整个中医理论和临床的方法论,因此,对《黄帝内经》阴阳思维的理论渊源、基本法则和思维模式进行较全面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阴阳的概念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具有阴阳含义的文字,如“阳日”、“晦月”等。《吕氏春秋.重己》有“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的记载。《说文》曰:“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阳,高明也。”朝向日光者为阳,背向日光者为阴,这是阴阳的最初始的含义。2阴阳的思维阴阳的思维,即用阴阳来认识自然、解释自然、揭示自然界万事万物发生、发展、运动变化规律的思想方法。阴阳思维,孕育于《易经》,始成于孔子所作的《易传》。《易经》中仅一处提及“阴”字。但其中的阴爻(———)和阳爻(——)的关系及其在卦中的演变过程,已深含阴阳的哲学意义。《易.说卦传》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相射。”具有阴阳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含义。《易.系辞传下》曰:...  相似文献   

15.
赵博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2,17(11):646-648
整体结构作为《内经》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模式,固然是在经验综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是,必须经过思维的飞跃或超越,才能进入整体,这便是直觉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直觉思维是一种体验和关照的内省方法,将外物规律以观念的形式反映出来,又将思维的先念规律内化于思维规律一体化显现。其中包含着意识与潜意识、意义与形象、认知与情感、身形与心智等诸因素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6.
论传统中医的思维方式与《内经》的时空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内经》时空观的角度挖掘传统中医思维方式的深层成因,是中医理论思维中值得关注的独特视角。《内经》中注重时间、注重循环的具象时空观,对其后的中医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它使传统中医在思维方式上表现出系统、动态的整体观,使得传统中医从一开始就带有仆素辩证法的鲜明特性;另一方面,它也使传统中医失去了对各种具体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具体过程作进一步探索的兴趣,阻碍了传统中医的概念辩证法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它不能提供概念得以发展的抽象时空。当然,传统中医的时间观及整体观在目前无疑还有可取之处。从现代医学以及其他科学的发展情况来看,重视时间及重视系统整体功能的科学热情正在高涨。中医时辰医学的思路与方法对现代时间医学来说有许多可借鉴与启迪的地方,对现代“整体医学”来说,中医整体动态平衡观亦可作为新思潮的新起点。然而,中医若要跟上现代科学发展的步伐,在一些根本观念上亦亟需加以变革。其中这一便是其主客不分、互渗互融和循环往复的具象时空观。正是它妨碍了医学中严谨概念与定理的确立,使之丧失了从直观经验到实验科学的中间环节,从而使中医在理论上长期止于古老经典的引证、校释或发挥,而未能有根本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景弘 《东方养生》2011,(4):35+34
什么是理想的养生地产?养生养老地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楼盘具备一些地理优势,也不能仅仅是在楼盘中增加一些保健机构和设施。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了对养生的论述,更早涉及养生内容的要算是《易经》了。养老同样是古往今来中国人关注的话题。养生和养老相辅相成,联系紧密。宜居作为现代词汇的出现,表明了人们的养生观念已从吃什么转向了生活  相似文献   

18.
系统科学主张从整体的角度研究系统,这和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极其相似。中医整体观念认为人体自身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与社会是一个整体,并且人体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思维方式的特征有整体性、结构性、立体性、动态性和综合性。中医如何从整体的角度研究系统,系统思维方式的特征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有所反映。本文总结系统思维方式的几个特征在《临证指南医案》中的体现,用以说明中医是从整体的角度研究系统,中医思维具有系统思维方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对立思维法也叫对称性思维,是现代科学思维原理的原理。举世闻名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是“善于运用对立的思维方法,从对立面去把握事物和发现事物对立面,建立新理论”的典范。然而这个二十世纪才被人们日益认识的科学原理在有二千多年历史的中医理论中早被普遍运用。笔者认为,运用对称性思维最具体、最具有启发性意义的,莫过于东汉医家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病篇。现  相似文献   

20.
“非平衡是有序之源”与《内经》中的阴阳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离散结构理论和自组织理论中“系统开放”原理、“非线性相互作用”原理和“涨落突变”原理,结合《内经》中的阴阳非平衡观点,分析了《内经》中的“阴阳平衡”,认为《内经》所说的阴阳平衡是动态平衡,人的生命过程是一种非平衡的有序,因此《内经》的阴阳平衡与离散结构理论关于“非平衡是有序之源”的论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