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从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牛磺胆酸钠建立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IL-1Ra腹腔注射诱导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并应用细胞凋亡原位标记检测(TUNEL) 染色、免疫组化等技术检测胰腺细胞凋亡及Fas/FasL的蛋白表达。结果 干预组1、2、6、12 h胰腺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胰腺炎组相应时间点(均P <0.01);对照组见较弱的Fas的表达,干预组各时间点胰腺细胞Fas染色阳性率明显高于胰腺炎组(均P < 0.01) ;胰腺炎组、干预组中均没有见到胰腺腺泡细胞中FasL 表达,但是在间质中均可见浸润的炎性细胞FasL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论 IL-1Ra减轻急性胰腺炎的机制可能不仅限于对炎症反应的抑制,它可能是通过上调凋亡调控基因Fas/ FasL系统的表达,诱导胰腺腺泡细胞的凋亡从而减轻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干预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机制。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胰腺炎组、IL-1Ra干预组、对照组,每组24只,各组造模后在1,2,6和12 h 4个时间点分别检测6只大鼠。干预组分别于制模前12,6,2 h及制模时各注射IL-1Ra 1 mg/100 mg体质量,胰腺炎组仅同时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应用细胞凋亡原位标记(TUNEL)染色、免疫组化技术等检测胰腺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基因Bax,Bcl-2,Fas,FasL的蛋白表达。结果:干预组1,2,6和12 h胰腺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胰腺炎组相应时间点(均P<0.01);对照组见较弱的Bax、Fas的表达,干预组各时间点胰腺细胞Bax、Fas染色阳性率明显高于胰腺炎组(均P<0.01);对照组未见Bcl-2表达,干预组各时间点胰腺细胞Bcl-2染色阳性率与胰腺炎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性(均P>0.05);胰腺炎组、干预组中均没有见到胰腺腺泡细胞中FasL表达,但是在间质中均可见浸润的炎性细胞FasL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论:IL-1Ra干预急性胰腺炎的机制可能不仅限于对炎症反应的抑制,它可能是通过上调凋亡调控基因Bax和Fas/FasL系统的表达,诱导胰腺腺泡细胞的凋亡从而减轻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凋亡调控基因Fas、FasL、Bcl 2在大鼠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通过胰胆管逆行注射不同浓度的脱氧胆酸钠 ,制作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AEP)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as、FasL、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 :急性胰腺炎时 ,Fas蛋白主要表达在胰腺腺泡细胞胞膜 ,AEP组和ANP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AEP组高于ANP组 (P <0 .0 5 ) ;FasL在各组腺泡细胞胞浆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 ;Bcl 2蛋白表达在胰腺导管细胞胞浆 ,对照组Bcl 2蛋白表达弱 ,AEP组和ANP组表达明显增强 ,ANP组高于AEP组 ,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Fas/FasL系统在大鼠的急性胰腺炎过程中可能参与诱导胰腺腺泡细胞凋亡 ,减轻胰腺炎症反应程度 ;而Bcl 2基因可能参与防止导管细胞凋亡而促进其增生并且形成导管管状复合体  相似文献   

4.
Fas和FasL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共表达及其与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凋亡调控基因Fas、FasL在大鼠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及其与腺泡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通过胰胆管内逆行注射不同浓度的牛磺胆酸钠,建立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胰腺炎模型,用RT-PCR、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组织Fas、FasL mRNA及蛋白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各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结果在正常的胰腺腺泡细胞中即存在着Fas、FasL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且呈现共区域化特点,凋亡细胞极少。在炎症程度较轻的胰腺组织,Fas和FasL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腺泡细胞凋亡指数亦明显提高,随胰腺炎症程度的加重,Fas和FasL mRNA的表达逐渐下降.腺泡细胞凋亡指数亦逐渐下降。结论Fas/FasL系统可能参与了正常胰腺组织的细胞更新和自稳;是介导急性胰腺炎时腺泡细胞凋亡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3.5%牛磺胆酸钠诱导SD大鼠SAP模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淀粉酶浓度,应用TUNEL染色检测胰腺腺泡细胞凋亡,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胰腺组织凋亡调控基因Fas和FasL mRNA及蛋白的表达,以及白藜芦醇治疗对腺泡细胞凋亡及Fas和FasL表达的影响,光镜下观察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与SAP组相比,白藜芦醇治疗组血清淀粉酶水平及胰腺病理损害评分明显下降,腺泡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FasL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亦显著升高. 结论 白藜芦醇通过上调胰腺组织凋亡调控基因FasL的表达诱导损伤的胰腺细胞凋亡以减轻胰腺组织病理损害,可能对SAP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在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钳闭大鼠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制备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应用细胞凋亡原位标记法(TUNEL)、免疫组化技术等检测VEGF单克隆抗体干预后对胰腺细胞凋亡及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干预组15,30,60 min胰腺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正常胰腺组织未见凋亡调控基因Bcl-2的表达,VEGF单克隆抗体干预后15,30,60 min胰腺细胞Bcl-2染色阳性率明显高于缺血冉灌注组(P<0.01);正常胰腺组织见较弱的凋亡调控基因Bax的表达,而VEGF单克隆抗体干预后15,30,60 min胰腺细胞Bax染色阳性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VEGF单克隆抗体能够通过抑制胰腺腺泡细胞的过度凋亡减轻胰腺炎的严重程度,该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抗凋亡Bcl-2基因表达,抑制促进凋亡基因Bax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大黄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大黄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胰腺炎组和大黄素组,5%牛磺胆酸钠1 ml/kg制作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黄素组为模型制作完成时及3 h后腹腔内注射大黄素2.5mg/kg,观察12 h后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IL-6和腺泡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大黄素组血清淀粉酶、IL-6值低于胰腺炎组(P<0.01),细胞凋亡指数增加(P<0.01),病理损害减轻。结论: 大黄素促进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腺泡细胞凋亡,减少淀粉酶和IL-6释放,减轻胰腺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雌性NOD鼠在不同病程时,胰腺细胞因子mRNA和凋亡因子mRNA的表达,及胰岛内细胞因子和凋亡因子蛋白的表达.方法:54只雌性NOD鼠随要分为C1、C2、C3三组各18只,分别于4周龄,15周龄和30周龄(或发病时)处死,摘取胰腺.RT-PCR法检测胰腺IFN-γ、IL-10、Fas,FasL和CPP32mRNA的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胰岛炎程度.S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胰岛内胰岛细胞及炎症细胞Fas,FasL及CPP3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病程的进展胰腺Fas、IFN-γ mR-NA的表达水平增加(P<0.05),IL-10mRNA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C2和C3组胰腺FasL、CPP32mRNA水平较C1组明显增强(FasL、P<0.05;CPP32,P<0.01),C2与C3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胰腺Fas、CPP32mRNA与IFN-γ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γ=0.677,0.530),与IL-10mRNA的表达不相关(γ=-0.427,-0.464).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1、C2、C3组胰岛细胞FasL均高表达,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Fas、CPP32的表达在C1组组弱表达,C2、C3组表达增强.C2、C3与C1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2与C3组比较无显著差异.C1组几无炎症细胞浸润,C2与C3组之间比较炎症细胞Fas、FasL、CPP32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NOD鼠糖尿病发病中Th1细胞因子起主导作用;FasL/Fas凋亡通路参与NOD鼠胰岛β细胞的破坏;Th1细胞因子IFN-γ能上调胰腺FasL/Fas凋亡通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联合腹膜透析和血液滤过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把4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病人,在常规保守治疗基础上使用腹膜透析和血液滤过,连续治疗3天。而对照组15例病人仅常规保守治疗。比较两组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CT积分、APACHEⅡ积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转手术率和治愈率。比较两组中外周血、腹透液中TNF、IL-6、IL-8三种细胞因子在治疗前后各时相点的含量。运用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小鼠急性胰腺炎模型,采TUNEL染色、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胰腺细胞凋亡和凋亡调控基因Bax的蛋白表达及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后的情况。结果发现治疗组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CT积分、APACHEⅡ积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治疗组三种细胞因子含量在治疗后第1天、第2天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发现免疫组化显示治疗组各时点Bax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治疗组,同样TUNEL染色显示治疗组各时点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非治疗组。结论表明联合运用腹膜透析和血液滤过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明显,清除细胞因子明显。阻止胰腺局部病变和全身病情加重有显著作用,且越早进行疗效越明显。认为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一个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损伤的胰腺腺泡细胞发生凋亡,而诱导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诱导凋亡调控基因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联合腹膜透析和血液滤过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把4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病人,在常规保守治疗基础上使用腹膜透析和血液滤过,连续治疗3天。而对照组15例病人仅常规保守治疗。比较两组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CT积分、APACHEII积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转手术率和治愈率。比较两组中外周血、腹透液中TNF、IL-6、IL-8三种细胞因子在治疗前后各时相点的含量。运用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小鼠急性胰腺炎模型,采用TUNEL染色、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胰腺细胞凋亡和凋亡调控基因Bax的蛋白表达及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后的情况。结果 发现治疗组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CT积分、APACHE Ⅱ积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治疗组三种细胞因子含量在治疗后第1天、第2天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发现免疫组化显示治疗组各时点Bax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治疗组,同样TUNEL染色显示治疗组各时点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非治疗组。结论 表明联合运用腹膜透析和血液滤过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明显,清除细胞因子明显。阻止胰腺局部病变和全身病情加重有显著作用,且越早进行疗效越明显。认为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一个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损伤的胰腺腺泡细胞发生凋亡,而诱导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诱导凋亡调控基因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在大鼠急性胰腺炎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凋亡调控基因Bax ,Bcl- 2在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制作大鼠急性重型胰腺炎和急性轻型胰腺炎模型。制模后 3h取材 ,查血清胰淀粉酶及应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胰腺组织中基因Bax ,Bcl- 2蛋白表达。结果 :急性胰腺炎时 ,基因Bax蛋白表达在胰腺腺泡细胞胞浆 ,急性轻型胰腺炎组和急性重型胰腺炎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急性轻型胰腺炎组高于急性重型胰腺炎组 (P <0 .0 5 ) ;Bcl- 2蛋白表达在胰腺导管细胞胞浆 ,对照组Bcl- 2蛋白表达弱 ,急性轻型胰腺炎组和急性重型胰腺炎组表达明显增强 ,急性重型胰腺炎组高于急性轻型胰腺炎组 ,统计学处理急性轻型胰腺炎组和急性重型胰腺炎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但急性轻型胰腺炎组、急性重型胰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Bax基因在大鼠的急性胰腺炎过程中可能参与诱导胰腺腺泡细胞凋亡 ,减轻胰腺炎症反应程度 ;而Bcl- 2基因可能参与防止导管细胞凋亡而促进其增生并且形成导管管状复合体  相似文献   

12.
谢嵘  范昕  张建新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0(3):230-233,238,I0002
目的:探讨VEGF单克隆抗体对胰腺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钳闭大鼠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制备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ELISA试剂检测VEGF,TNF-α表达,并应用TUNEL法检测胰腺细胞凋亡,RT-PCR,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胰腺组织中Fas,FasL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I/R组血清中的TNF-α,VEGF明显高于VEGF单抗组(P<0.01).I/R组胰腺组织中TUNEL染色见典型的细胞核固缩及凋亡小体形成.应用VEGF单克隆抗体后,胰腺组织中胰腺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和I/R组相比,胰腺组织中Fas, FasL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免疫组化亦显示Fas,FasL在VEGF单抗组中显色弱于I/R组.结论:VEGF单克隆抗体可以降低I/R过程中TNF-α,VEGF表达水平,并且抑制Fas的表达,抑制过度凋亡,减轻缺血再灌注对胰腺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空肠内注人大承气汤对急性胰腺炎大鼠细胞因子、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建立急性胰腺炎模型,术后第2天检测各组外周血中自介素113(IL-1β)、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胰腺组织病理学积分和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指数的差异。结果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应用大承气汤后,血清IL-1β、IL-18、TNF—α浓度水平均较模型组减低,胰腺组织病理学积分较模型组明显减低,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结论空肠内注入大承气汤具有抑制急性胰腺炎大鼠炎症反应、促进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染砷(As2O3)大鼠生精细胞凋亡及其Fas、FasL表达的变化,探讨砷的生殖毒性机制.方法 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0.375、0.75、1.5 mg/kg3个染毒组和对照组,灌胃法连续给药16wk后,采用TUNEL法检测大鼠生精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生精细胞Fas、FasL的表达.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中剂量组(0.75 mg/kg)和高剂量组(1.5 mg/kg)生精细胞凋亡指数(AD显著升高(P<0.01),生精细胞Fas、FasL表达明显升高(P<0.01);②每日精子生成量与生精细胞凋亡呈负相关(r=-0.563,P<0.01);③生精细胞凋亡与Fas、FasL表达呈正相关(分别为r=0.767,r=0.771,P<0.01).结论 一定剂量的As2O3可通过上调生精细胞Fas、FasL的表达,诱导生精细胞凋亡增加而导致精子生成量的减少,产生雄性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15.
生长抑素对重症胰腺炎胰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荣德  代伟  周杰 《广东医学》2004,25(2):138-140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对胰腺细胞凋亡和调控基因bax及bcl- 2的影响。方法 以牛胆酸钠诱导SD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 ,并应用TUNEL法染色和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胰腺组织中基因bax及bcl- 2蛋白表达及生长抑素治疗后对胰腺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基因bax及bcl- 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TUNEL法染色显示生理盐水治疗组胰腺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生长抑素治疗组 ,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生长抑素治疗组胰腺细胞bax染色阳性率高于生理盐水治疗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 ;生理盐水治疗组胰腺细胞bcl- 2染色阳性率明显高于生长抑素治疗组。结论 生长抑素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机制之一可能是诱导损伤的胰腺细胞凋亡以减轻胰腺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生长抑素抑制bcl- 2的表达有关而与促进bax的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16.
双重酶标法检测溃疡性结肠炎凋亡上皮细胞Fas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Fas/FasL介导的结肠上皮细胞凋亡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明确诊断的35例UC病人和15例对照人群的活检标本分别进行Fas、FasL的免疫组化染色,采用M30 Cytodeath特异性地检测结肠上皮细胞早期凋亡;对Fas及M30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观察连续切片和双重酶标染色中Fas和M30的共表达关系.结果:UC组上皮细胞表达Fas、FasL及M30的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Fas与M30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通过连续切片分别染色Fas与M30,以及双重酶标法同时染色Fas与M30,发现UC病变肠道凋亡的上皮细胞均为Fas表达阳性的细胞.结论:Fas/FasL介导的结肠上皮细胞过度凋亡可能是UC上皮层破坏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褪黑素干预大鼠胰腺炎线粒体膜电位及caspase3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胰腺组织损伤时腺泡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Ψm)及caspase3表达的变化,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T)对大鼠急性重症胰腺炎胰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雄性SD大鼠48只,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急性重症胰腺炎组(SAP)、褪黑素干预组(MT),采取经胰管注射4%牛黄胆酸钠法制造大鼠重症胰腺炎模型,造模成功后4h、10h处死大鼠,各组各时点8只。检测血清淀粉酶,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胰腺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间段腺泡细胞线粒体膜电位,Realtime-PCR检测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对照,急性重症胰腺炎诱导后4h、10h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1.579±0.103 vs 8.037±1.001,0.059±0.021 vs 8.508±0.494,P<0.01),caspase3相对表达量增多(1.470±0.173,1.700±0.180,P<0.01);与急性重症胰腺炎组相比,褪黑素治疗组4h、10h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0.580±0.107 vs 1.579±0.103,0.019±0.010 vs 0.059±0.021,P<0.01),caspase3相对表达量增多(2.069±0.282,2.520±0.296,P<0.01)。结论褪黑素可促进急性重症胰腺炎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及caspase3的表达增多,诱导细胞凋亡,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的机理。方法将4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穴位敷贴治疗组、地塞米松治疗组,每组10只。处理结束后采用TUNEL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组织EOS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Fas、Fas配体(FasL)、bcl-2表达。结果模型组豚鼠支气管肺组织EOS凋亡指数及Fas、FasL、bcl-2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穴位敷贴组和地塞米松组EOS凋亡指数及Fas、FasL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地塞米松组和穴位敷贴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穴位敷贴组bcl-2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地塞米松组和模型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穴位敷贴可以上调支气管肺泡组织促凋亡基因Fas及其配体FasL表达、下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促进哮喘主要炎性细胞EOS凋亡。这可能是其治疗哮喘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GFBP4)在左旋精氨酸诱导的小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利用腹腔注射左旋精氨酸诱导小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的IGFBP4的含量;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IGFBP4在胰腺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结果小鼠模型组用左旋精氨酸造模后3d,血清中的IGFBP4含量(1.15±0.35)μg·mL-1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0.39±0.03)μg·mL-1(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模型组中可见部分腺泡细胞中IGFBP4染色呈强阳性,且伴随胰腺损伤坏死的严重程度,IGFBP4表达阳性的腺泡细胞越多。Western-blot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中的IGFBP4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结论在小鼠坏死性胰腺炎中,IGFBP4表达明显上调,且主要表达于胰腺坏死区域中的残存腺泡细胞内,提示IGFBP4可能参与坏死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口服双歧杆菌对NOD小鼠1型糖尿病和胰岛炎发生情况的影响以及口服双歧杆菌后胰岛Fas和FasL表达的情况。方法将4周龄雌性NOD小鼠4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只)给予双歧杆菌0.25mg/g体重/天(制备成活菌悬液0.5ml),对照组(20只)给予等容积的磷酸盐缓冲液(PBS)。4周龄开始给药至30周龄,于15周龄时各组分别处死6只小鼠,取胰腺组织HE染色进行胰岛炎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口服双歧杆菌后NOD小鼠胰岛组织Fas和FasL的改变情况。其余小鼠30周龄时观察发病率,同时观察胰岛炎、Fas和FasL的变化。结果双歧杆菌明显减轻NOD小鼠胰岛炎,减少糖尿病的发生(P<0.05),双歧杆菌组胰岛Fas的表达少于对照组(P<0.01);FasL的表达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早期应用双歧杆菌可以减少NOD小鼠胰岛炎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其机制与Fas/FasL系统介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