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95年以来,我们共开展乙状窦后入路血管减压松解梳理术治疗三叉神经痛64例。术中发现桥小脑角区域肿瘤12例,术前均常规行桥小脑角横断层面CT扫描,其中仅1例术前CT诊断为占位病变,余11例均报告无异常发现。本病术前漏诊率高,为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仅供参考。1 临床资料12例桥小脑角区域肿瘤的临床资料与漏诊及术后病理诊断见表1。表1 12例桥小脑角区域肿瘤临床资料编号性别年龄(岁)病程(年)术前CT报告术前诊断术中所见病理报告并发症1女6914无异常发现左三叉神经痛(Ⅰ~…  相似文献   

2.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引起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了12例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MRI检查7例为桥小脑角胆脂瘤所致,5例为桥小脑角脑膜瘤所致;均经乙状窦后进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切除术后无并发症发生;12例三叉神经痛全部治愈。随访3~18个月,无复发。结论:MRI检查是诊断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主要依据;乙状窦后进路显微手术是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在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及部分桥小脑角肿瘤手术中应用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内镜下耳后小切口乙状窦后入路桥小脑角神经减压术或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的9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0例三叉神经痛(含28例桥小脑角肿瘤)、487例面肌痉挛和66例舌咽神经痛。结果:420例三叉神经痛中,发现责任血管390例(92.9%),用Teflon隔离;蛛网膜粘连但未发现责任血管2例(0.5%);桥小脑角肿瘤继发三叉神经痛28例。487例面肌痉挛中486例有责任血管,用Teflon隔离。66例舌咽神经痛均采用舌咽神经切断加迷走神经减压术治疗。出现脑脊液耳鼻漏3例,小脑梗塞1例,小脑出血2例,颅内积气3例;均治愈。无其他并发症及死亡病例。随访1~5年,三叉神经痛复发4例,面肌痉挛复发4例,舌咽神经痛无复发。结论:内镜用于耳后小切口乙状窦后入路桥小脑角神经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手术中可获得满意疗效,提高了责任血管的发现率,有助于脑组织和神经功能的保护,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桥小脑角手术中切断岩静脉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5年以来,我们在经乙状窦后入路行44例桥小脑角手术时,对20例挡住视线、影响操作的岩静脉,均予电凝后剪断。术中无出血及相应并发症发生。本文试就在桥小脑角手术中先处理好岩静脉的意义进行探讨,以供同道们参考。1资料与方法44例中,男17例,女27例;年龄33~76岁,平均58.6岁;病程1~20年,平均8.2年。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6例,肿瘤继发三叉神经痛8例,半面痉挛10例。在行桥小脑角手术中见:岩静脉单干28例,双干13例,3干3例。其中,18例的岩静脉位于三叉神经外侧(包括脉瘤外侧4例),2例位于Ⅶ、Ⅷ颅神经外侧。此20例中,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在迷路后进路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2例侧颅底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男19例,女13例,年龄35-69岁,其中颅神经疾病27例(梅尼埃病20例,面肌痉挛5例,三叉神经痛2例),桥小脑角胆脂瘤3例,听神经瘤2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内镜辅助下迷路后进路完成,术后均随访1~5年,对手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7例颅神经病变患者术后症状均消失,其中20例梅尼埃患者行前庭神经切断术,术后眩晕控制率100%;5例面肌痉挛患者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后面部痉挛症状完全缓解;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后疼痛症状消失。以上27例颅神经病变患者的术后面神经功能良好,所有病例听力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下降,无并发症,随访1-5年,无复发。3例桥小脑角胆脂瘤患者,胆脂瘤均彻底切除,术后无一例出现面神经麻痹或其他颅脑并发症,术后1例患者出现听力丧失,2例保存实用听力,随访1-5年,胆脂瘤无复发。2例听神经瘤患者肿瘤均全切除,术后均保存实用听力,无一例出现面神经麻痹或其他颅脑并发症,随访1-5年,肿瘤无复发。结论内镜辅助的迷路后进路,在功能性颅神经手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能够清晰显露责任血管和V~XI颅神经,手术效果好;在桥小脑角胆脂瘤及听神经瘤手术中,内镜可以多角度无死角地观察,并做到微创全切除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耳道及桥小脑角非听神经瘤病变的诊断以及影像学检查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科学研究所2001年1月~2016年12月185例内耳道及桥小脑角非听神经瘤的病例资料,其中后组颅神经鞘瘤65例,面神经瘤55例,脑膜瘤25例,胆脂瘤9例,恶性肿瘤9例,三叉神经鞘瘤8例,海绵状血管瘤6例,蛛网膜囊肿5例,脂肪瘤3例。所有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前诊断和手术入路根据术前临床表现、颞骨高分辨率CT和MRI检查结果确定,术后均病理确诊。结果 185例患者中男96例,女89例,年龄11~77岁,平均(46.4±25.6)岁,术后平均随访(5.1±3.2)年,病变均全切除,术后并发症脑脊液漏4例(2.2%),术后随访过程中死亡4例(均为桥 小脑角恶性肿瘤),1例胆脂瘤复发。各类内耳道及桥小脑角非听神经瘤病变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根据术前临床表现、颞骨高分辨率CT和MRI检查结果诊断准确率为93.5% (173/185)。结论 准确的术前诊断对制定内耳道及桥小脑角病变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术前结合临床表现、颞骨高分辨率CT和MRI检查结果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既能根治三叉神经痛,又能保留其神经生理功能的功能性三叉神经痛手术方案.方法:采用耳后小切口乙状窦后入路行三叉神经血管减压松解梳理术,治疗三叉神经痛112例,包括桥小脑角区域肿瘤继发三叉神经痛15例.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次手术治愈,保全了三叉神经生理功能,随访3个月~3年,近期治愈率100%,无1例复发,仅部分病例留有面部麻木(此组病例因术前均做过无水酒精封闭等治疗).术中发现责任血管91例,神经受压106例,占94.6%.结论:血管减压松解梳理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理想的功能性术式.应用冷光源导光束直视手术,有利于责任血管的发现.处理好岩静脉能提高手术成功率.责任血管是指压迫三叉神经感觉根入根区敏感区的血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局限于内听道和桥小脑角的面神经肿瘤临床诊治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收集7例局限于内听道和桥小脑角面神经肿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入路:迷路入路5例,乙状窦后入路2例。面神经修复方式:2例术中保留了面神经连续性而未行修复,面神经改道吻合1例,耳大神经移植2例,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2例。结果本组患者均行面神经肿瘤全切,术后随访1-14年均无复发。病理检查面神经鞘瘤6例,面神经血管瘤1例。面神经功能恢复House-Brackmann(H-B)分级:II级1例,III级1例,IV级3例,V级2例。结论局限于内听道和桥小脑角的面神经肿瘤术前难以与听神经瘤相鉴别,因此术前需要与患者充分沟通并制定预案,术中仔细甄别肿瘤来源。手术时机和方式需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面瘫程度和听力情况个性化制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平衡式快速梯度回波(B FFE)技术对诊断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价值。方法分析5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常规T1、T2WI、术中所见以及B FFE图像。结果B FFE图像示50例患者均清晰显示了三叉神经。45例患者桥小脑角区微血管均表现为以等信号到略高信号,与桥小脑角池内呈极高信号的脑脊液形成明显对比,血管周围轮廓清晰。42例三叉神经周围有微血管“压迫”的病例中,有17例三叉神经不同程度受压移位,与手术所见一致。结论B FFE技术在诊断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中具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10.
桥小脑角胆脂瘤是症状性三叉神经痛的最常见病因之一。笔者曾收治1例右桥小脑角巨大胆脂瘤并蛛网膜囊肿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对桥小脑角胆脂瘤的认识,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10例桥小脑角胆脂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均行乙状窦后进路胆脂瘤摘除术,取得良好近期疗效。术后观察2~4年,无复发。术后6例患侧面肌力弱、3例听力减退、1例鼓室积液,无死亡病例。结论 采用前庭功能、CT或MRI有助于诊断,选择合理手术入路并应用显微手术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洪娣  孙晨薇 《耳鼻咽喉》2003,10(6):335-336,334
目的提高对桥小脑角胆脂瘤的认识,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0例桥小脑角胆脂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均行乙状窦后进路胆脂瘤摘除术,取得良好近期疗效。术后观察2~4年,无复发。术后6例患侧面肌力弱、3例听力减退、1例鼓室积液,无死亡病例。结论采用前庭功能、CT或MRI有助于诊断,选择合理手术入路并应用显微手术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听力学及前庭功能检查在桥小脑角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例 (2 1耳 )桥小脑角肿瘤患者的听力学及前庭功能资料。结果 :2 0例 (2 1耳 )纯音测听、听觉诱发电位均异常 ,19例镫骨肌声反射及前庭功能异常。结论 :听力学及前庭功能检查有助于桥小脑角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1992年9月~2 0 0 1年9月,采用乙状窦后进路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10 8例(110例次)。由于术中较好地处理了微创与安全的关系,取得满意疗效,未发生重大并发症,报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0 8例患者中男5 2例,女5 6例,年龄33~6 8岁,平均5 1 5岁。原发性三叉神经痛97例,其中1例伴同侧听神经瘤;症状性三叉神经痛7例,包括桥小脑角胆脂瘤6例和三叉神经鞘瘤1例;另外4例为1992年以前由其他术者或外院行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的患者。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患者取平卧位,头部垫高15~2 0°并偏向健侧,如用冷光源聚光头灯做颅内照明,完成骨窗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及围手术期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近10年来104例桥小脑角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重点分析了围手术期的治疗经验,包括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处理。结果 104例桥小脑角手术中,13例出现并发症,占12.5%,包括术中发生小脑肿胀2例,神经性聋1例,面神经麻痹1例,颅内感染5例,脑脊液漏3例,脑梗塞1例;经合理治疗,除1例神经性聋和1例面神经麻痹未愈外,其余并发症均治愈。结论合理规范的桥小脑角疾病的围手术期处理,对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桥脑小脑角胆脂瘤占颅内胆脂瘤的20~40%,占该区肿瘤6~9%,仅次于听神经瘤而居第二位。临床分为桥脑小脑角肿瘤型和三叉神经痛型两种。作者报告12例,半数以上累及听神经,其中10例为三叉神经痛型。早期仅有耳鸣、耳聋和面痛时,诊断比较困难,除进行神经系统体检、听力及前庭功能检查外,还可采用后颅窝脑池碘油造影术。以往治疗多采用枕下径路开颅术切除,因距离较远,必须牵  相似文献   

17.
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胆脂瘤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胆脂瘤的有效诊断和治疗方法,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总结1990~2000年天津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和上海公利医院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头频CT检查仅1例报告桥小脑角及鞍上池胆脂瘤;听性脑干反应(aud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查1例皮V潜伏期及Ⅰ-Ⅴ波间期延长;眼震电图检查9例异常(2例麻痹,7例减弱)。限于设备条件均示作磁共振成像检查。术中可见胆脂瘤组织或其囊膜包绕三叉神经根部。患者均经乙窦后进路切除胆脂瘤而未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切断术,10例随访2年以上,3例随访未达半年,均获临床痊愈。1例胆脂瘤延伸到小脑幕上,经乙状窦后进路同时取出幕上胆脂瘤。结论 眼震电图在本病表现异常的机率高于CT及ABR,乙状窦后进路是  相似文献   

18.
乙状窦后进路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乙状窦后进路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3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26例,其中包手同时进行桥小脑角胆脂瘤摘除术和三叉神经第Ⅰ支梳理术各2例;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4例。结果随访1-7年,仅1例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1年后复发。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桥小脑角神经根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桥小脑角神经根手术体会王仲明,王培志,徐德清,崔永进1985年2月~1992年12月,采用乙状窦后进入桥小脑角行神经报减压术及切断术治疗患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老年人(年龄60~79岁,平均64.5岁)86例,治愈79例、好转2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肿瘤继发性舌咽神经痛的致病机理和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02年6月收治的3例桥小脑角肿瘤继发性舌咽神经痛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为女性,分别为桥小脑角的舌咽神经鞘膜瘤、微小血管瘤样脑膜瘤和脉络丛乳头状瘤。主要临床表现是咽部和舌根部疼痛或伴有耳深部疼痛。1例行肿瘤切除及舌咽神经切断术,另2例行肿瘤切除、舌咽神经切断及迷走神经1-2支感觉支切断术,3例均取得满意疗效。3例术后出现轻度声嘶。随访平均2.3年,3例肿瘤及疼痛均无复发。结论 桥小脑角肿瘤是引起舌咽神经痛的原因之一。切除肿瘤同时行舌咽神经根及迷走神经1-2支感觉支切断是治疗肿瘤继发性舌咽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