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71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Bobath和运动再学习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同时施以常规针刺疗法,对照组仅施以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Fugl-Meger测量得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提高,治疗组继发性残疾的发生率20.51%,对照组为43.74%。结论针刺结合促通技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配合康复治疗技术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病程〈2周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2组各40例,按急性期常规处理的同时均进行促通技术为主的治疗方法,A组并增加分期针刺疗法。治疗前及治疗2月后以Fugl—Meyer运动功能指数(FMA)和脑卒中病损评估法(SIAS)评定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FMA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显著提高(P〈0.01),且A组优于B组(P〈0.01)。SI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A组显著提高(P〈0.01),B组则无显著变化。结论:分期针刺配合促通技术可以显著促进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病损程度。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瘫痪下肢的运动疗法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张国初  陶玉梅 《现代康复》2000,4(4):516-517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瘫痪下肢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采用神经促通技术对35例脑卒中患瘫痪下肢进行康复治疗,另29例作为对照组,用FUGL-MEYER评分方法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运动疗法组在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方面治疗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性差异(P〈0.01)。结论:以神经促通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有助于脑卒中瘫痪下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促通技术引入中式手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分别进行引入中式手法的综合促通技术治疗和传统综合促通技术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对应用不同治疗技术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1个月和3个月进行评价。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均有显著提高,较疗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1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3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初期.综合促通技术引入中式手法较传统综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可起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赤芍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观察赤芍注射液穴位注射对脑卒中患的康复效果及其对脑血流图的影响。方法:赤芍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患100例作为治疗组,单纯针刺治疗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是于治疗前后进行症状评分,部分患测定脑血流图,比较其差异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为80%,两有显差异。而且治疗组脑血流图治疗前后也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差异(P<0.01)。结论:赤芍注射液穴位注射对脑卒中患的康复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6.
针刺神经干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神经干及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手功能障碍的恢复作用。方法: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针刺组分别选取患侧前臂桡神经、正中神经及尺神经干分布区域的3个点配合常规穴位针刺;训练组综合应用运动及作业疗法;综合组则采用2种方法结合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Lindmark手功能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与针刺组及训练组比较,综合组手功能评分上升更显著(P〈0.05)。治疗后ADL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神经干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电针配合促通技术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5,他引:5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促通技术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病程在2周内的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综合组配合电针及促通技术为主治疗,促通组仅采用促通技术治疗。治疗前及治疗2月后均采用Fugl—Meyer及Lindmark指数评定,并对恢复独立行走患者采用目测法进行步态分析。结果:2组治疗后Fugl—Meyer及Lindmark指数评定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综合组优于促通组.并且恢复独立步行的患者步态比较,综合组优于促通组。结论:电针配台促通技术可以明显提高偏瘫患者行走功能。  相似文献   

8.
醒脑开窍针刺法促醒急性脑卒中意识障碍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格拉斯哥评分为评定标准,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作用。 方法:选择2004—01/2005-10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并脑外科与天津市脑系科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91例,针刺组46例,对照组45例。针刺组:按脑梗死、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原则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同针刺组。以格拉斯哥评分评定疗效,评分≥14分为意识障碍好转标准。两组患者于人院治疗后10,20d分别再次进行格拉斯哥评分,并对两组患者清醒(格拉斯哥评分≥14分)率进行比较。 结果:①治疗10d后,针刺组格拉斯哥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07,P〈0.05)。②治疗20d时,针刺组格拉斯哥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清醒率为73.9l%,53.33%;X^2=4.17,P〈0.05)。 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意识的恢复有促进和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9.
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运动功能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平 《现代康复》2001,5(9):56-56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运动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95例偏瘫患(丸复组)有针对性地选用神经肌肉促通技术,针灸,推拿及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结果:康复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FMA)运动功能积分提高程度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康复训练能更快,更好,更大程度地改善脑卒中患的运动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神经肌电促通治疗仪加神经促通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02—03/2004—12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60例,按治疗单的序号分为促通仪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促通技术治疗(30min/次,1次/d);促通仪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最大治疗电流19.5mA,治疗频率调整选择(1~1000Hz)自动治疗选择(3~100Hz),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正负电极的放置部位,首先是脊髓通电治疗时间为15min,然后分别给予上下肢通电治疗各15min,共45min。以上治疗1次/d,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应用Fugl-Meyer评估方法评定患肩关节活动评分和疼痛评分;同时应用Fud—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定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两组60例患者均结果分析。①Fugl-Meyer肩关节活动评分:治疗后促通仪组30例总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60比116分,P〈0.01)。②Fugl-Meyer肩关节疼痛评分:治疗后促通仪组30例总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62比78分,P〈0.001)。③上肢Fud—Meyer运动功能评分:治疗后促通仪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x^2=11.12,P〈0.005)。结论:神经促通技术合并神经肌电促通治疗仪治疗能显著缓解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针灸并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红  王爱东 《现代康复》2001,5(6):131-13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影响。方法:采用针灸,神经促进技术,心理治疗,医疗体操,作业治疗等方法对65例脑卒中患进行治疗,另65例作对照,以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指数,三级平衡评价,步行功能评价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在肢体功能,ADL,平衡,步行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性(P<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助于脑卒中患早日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冰刺激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30例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和冰刺激。治疗前后采用饮水测试评定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吞咽功能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吞咽功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例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结论:针刺配合冰刺激不仅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而且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促通技术配合针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针刺+神经促通组)32例,B组(单纯针刺组)32例, C组(单纯神经促通组)32例,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0d、60d进行评分。结果:治疗30d后,各组指标均有所提高,治疗后60d后,各组得分继续增高,A组得分增加最多,且A组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1),B、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神经促通技术配合针刺能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疗效优于单纯神经促通技术或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14.
头皮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头皮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疗效。方法:病程16~25个月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3例,分为头皮针组49例和常规组44例,均按常规给予中西药物、物理疗法、心理及语言等综合康复治疗。头皮针组配合针刺头皮穴,取运动区顶颞前、后斜线(MS6、7)顶旁1、2线(MS8、9),颞前线(MS10),顶中线(MS5);常规组配合针刺患侧肢体穴位。结果:治疗2~4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头皮针组治愈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57.1%、98%与20.5%、75%,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配合头皮针治疗疗效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姿势控制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治疗组)和单纯针刺组(对照组),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修订Barthel指数(MBI)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治疗28天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有明显提高,但治疗组提高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MBI治疗前后有显著提高,对照组治疗前后MBI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姿势控制训练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神经促通技术结合电针治疗软瘫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0例软瘫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神经促通技术及针刺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针刺治疗。2组患者经1个月治疗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患者治疗后肢体痉挛情况;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及改良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2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总分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发现治疗组Ashworth评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者运动功能总分及ADL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神经促通技术结合针刺治疗能明显抑制偏瘫患者肢体痉挛,提高其运动控制能力及ADL能力,这可能与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及重组有关。  相似文献   

17.
高压氧并用小脑电刺激治疗对早期脑卒中患者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早期接受综合康复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80例脑卒中患,随机分为40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均接受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治疗组接受高压氧并用电刺激小脑治疗;对照组接受高压氧治疗。采用简化Fugy-Meyer(FM)运动功能评分法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Bathel指数(BI)评分法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治疗组FM、BI、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极显差异(P<0.01)。结论:高压氧并用小脑电刺激治疗能有效提高高压氧对脑卒中患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六合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患随意分为针刺对照组和针刺加六合治疗仪治疗组,给予良好的护理,并对疗效和BI指数积分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和BI积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刺加六合治疗仪及配合良好的护理提高了脑卒中偏瘫患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林国徽 《现代康复》1999,3(9):1050-1051
目的:观察应用促通技术加作业疗法改善偏瘫患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应用促通技术加作业疗法。对27例由脑卒中所致偏瘫患的患侧上肢进行功能训练,同时训练患侧上肢与健侧上肢的协调活动。治疗前后(治疗60次)分别用卓大宏1967年制定的“上肢运动功能测定表”进行评估,比较。结果:27例患中,有效的为21例,占77.78%,对27例患治疗前后的患侧上肢功能进行评估,所得的分数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P<0.001.患侧上肢功能有非常明显改善。结论:促通技术加作业疗法改善偏瘫患患侧上肢功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促通技术为中心的综合康复治疗程序对脑卒中偏瘫患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3例脑卒中患随机分为传统康复疗法组和现代理疗组进行康复治疗。结果:患总的运动功能,包括上肢,下肢,腕和手的功能及平衡,感觉,关节运动,关节疼痛方面的功能均有显改善。结论:以促通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疗法有助于偏瘫患整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