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沈阳市沈北新区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特征,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沈北新区2000-2012年居民脑血管疾病的死亡资料,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年龄、性别、死因构成、死亡率变化特点及潜在寿命损失年数,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12年沈北新区居民脑血管病死亡共计3 448人,死亡率为160.69/10万,粗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男性脑血管病死亡率(187.15/10万)显著高于女性(133.94/10万).潜在寿命损失年数从2006年的1 342.5人年,上升至2012年的2 315.0人/年.60岁以上人口脑血管病死亡率呈急剧上升趋势.结论 人口老龄化将加剧脑血管病死亡的疾病负担,控制男性和60岁以上人群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助于减少脑血管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沈阳市居民的死亡水平、死因模式以及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积极有效开展疾病防制措施、延长寿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1992-2008年沈阳市居民死因监测资料,分析死因构成、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1992-2008年沈阳市居民年均粗死亡率662.4/10万,标化死亡率为615.7/10万,粗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分别为1.8%和2%,标化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前5位的主要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占总死亡的83.7%.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的是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精神障碍、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P<0.05),呈上升趋势的是损伤与中毒和其他疾病(P<0.05).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危害该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并且人口老龄化程度和损伤与中毒死亡有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加强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是当务之急,同时建议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并应尽快把伤害纳入疾病预防控制规划.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居民伤害死亡情况以及对居民寿命的影响,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潜在寿命损失年、平均减寿数等指标对宝山区1989~2008年居民死因登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区因伤害死亡病例7138例,年平均死亡率为51.27/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7.12%。男性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均高于女性,二者的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标化死亡率随时间呈递减趋势。因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在所有因伤害死亡的人数中比例最高;男性的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平均减寿年(AYLL)均高于女性。伤害总人群、男性人群以及女性人群的YPLL、平均减寿年(AYLL)均随时间呈递减趋势。[结论]伤害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宝山区居民健康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4.
长宁区居民损伤与中毒死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了解伤害对各年龄段人群的威胁程度及时间变化趋势。 [方法 ] 对上海市长宁区 1991~ 1998年的居民死亡报告资料统计分析标化死亡率、PYLLSPYLLPYLL标化率。 [结果 ] 长宁区居民损伤中毒死亡率仅次于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 ,位于第 4位 ,占全区总死亡人数的 5 .5 %~ 6 .9%。 8年中损伤中毒死亡率呈稳中有降的趋势。 [结论 ] 损伤中毒对各年龄段人群的威胁和潜在寿命损失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淮安市30~69岁居民主要慢性病死亡情况,为制定防治对策和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不同性别及年龄别死亡率、早死概率对淮安市2010 - 2015年30~69岁居民主要慢性病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 - 2015年淮安市30~69岁居民主要慢性病年均死亡率301.24/10万,标化死亡率为243.35/10万,全人群和女性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别为1.81%、1.51%;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χ2 = 3 912.291,P<0.001);主要慢性病死亡顺位为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其中肿瘤(APC = 3.95%)、慢性呼吸系统疾病(APC = 6.01%)、糖尿病(APC = 13.39%)呈上升趋势,脑血管疾病(APC = - 3.47%)呈下降趋势;不同年龄别肿瘤死亡率占比均在50%以上;早死概率在14%左右,年度变化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0~69岁淮安市居民主要慢性病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肿瘤已成首位死因,早死概率控制速度较为缓慢,与实现“健康江苏2030”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4—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居民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4类主要慢性病死亡水平、早死概率等指标的变化趋势,为慢性病的干预、控制提供建议。方法:收集2014—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年度变化百分比等指标。结果:2014—2020年松江区居民的4类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松江区居民的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从8.76%下降至7.39%;男性和女性居民的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均呈下降趋势,男性的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高于女性,是女性的1.65~2.36倍。结论:松江区居民的4类主要慢性病标化死亡率和早死概率均呈下降趋势。松江区已提前实现“健康上海2030”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扬州市居民死亡水平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PSS 17.0和Excel2007软件,分析2015-2018年扬州市户籍居民死因数据,计算构成比、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结果 2015-2018年扬州市户籍居民共死亡141 531人,≥65岁老年人群死亡人数占81.28%,年均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766.48/10万、442.81/10万。男性粗死亡率为847.29/10万,女性为686.9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560.76,P<0.001)。前5位死因全人群和女性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占全人群死亡总数的91.75%,肿瘤为男性首位死因。0~14岁、15~44岁、45~64岁和≥65岁人群首位死因分别为伤害、肿瘤、肿瘤、循环系统疾病。PYLL顺位前5位分别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结论应根据不同年龄组人群死因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干预工作,特别是慢性病与伤害的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9年云浮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特征,为云浮市慢性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云浮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资料,分析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期望寿命、潜在减寿年数(PYLL)等指标。结果 2019年云浮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为253.14/10万(标化死亡率为190.42/10万),占全死因的46.42%。男性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顺位前3位依次为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其他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去心脑血管疾病后期望寿命为96.36岁,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而损失的期望寿命为14.43岁。心脑血管疾病中,男性的PYLL、潜在减寿率、平均减寿年数均高于女性。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云浮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男性、高龄女性和45岁以上人群是云浮市慢性病防治的重点,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王港社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CCVDs)死亡流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对疾病死亡率变化的贡献率。方法收集上海市浦东新区王港社区2009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户籍人口死因监测数据库中CCVDs相关数据,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均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对CCVDs死亡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率的差别分解法分析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对CCVDs死亡率差异的贡献率。结果上海市浦东新区王港社区居民2009—2018年因CCVDs死亡857例,粗死亡率为245.23/10万,标化死亡率为78.91/10万;其中因脑血管病死亡460例,粗死亡率为131.63/10万,标化死亡率为42.84/10万;因缺血性心脏病死亡338例,粗死亡率为96.72/10万,标化死亡率为29.18/10万。2009—2018年CCVDs粗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APC=3.55,Z=2.32,P=0.049),标化死亡率无明显变化趋势(APC=0.08,Z=0.06,P=0.952);脑血管病及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无明显变化趋势(均P 0.05)。以2009年为基准,2014—2018年CCVDs死亡率人口因素增加值和贡献率分别为48.66/10万和63.10%,均高于2009—2013年CCVDs死亡率人口因素增加值和贡献率的15.48/10万和39.08%。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王港社区居民2009—2018年CCVDs粗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人口老龄化是CCVDs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居民胰腺癌死亡特征和寿命减少情况,为松江区的胰腺癌防控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收集2016—2020年松江区居民胰腺癌死亡资料,计算并分析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平均减寿年数等指标。结果:2016—2020年,松江区居民胰腺癌死亡顺位上升至恶性肿瘤的第3位,年均粗死亡率为18.34/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为12.64/10万。男性居民胰腺癌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松江区居民胰腺癌死亡率从60~79岁年龄段开始迅速增长,在≥80岁年龄段达到高峰。松江区男性居民历年减寿相关指标均大于女性。结论:胰腺癌已经成为导致上海市松江区居民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男性和≥60岁人群有较高的患病风险,应加强对胰腺癌危险因素的预防,减少胰腺癌对松江区居民寿命损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上海市杨浦区居民糖尿病相关疾病死亡变化趋势及早死概率,为制定相关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居民死因监测数据和人口数据资料,采用SPSS 21.0软件和Excel 20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死亡率的比较,采用Joinpoint线性回归分析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率的标化采用2000年世界标准人口。【结果】2002—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累计报告糖尿病相关疾病死亡25 091例,年均粗死亡率为122.10/10万,男性粗死亡率116.13/10万,女性粗死亡率128.23/10万,男性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相关疾病死亡病例的根本死因依次为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在糖尿病死亡病例中,伴有周围循环并发症的最多,占50.79%,其次是肾并发症,占16.05%。糖尿病相关疾病粗死亡率(男性、女性、合计)均呈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整体保持平稳,男性呈上升趋势,女性呈下降趋势;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男性、女性、合计)均呈上升趋势;合计和男性的标化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女性则保...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江苏省海安县居民死亡现状及原因,为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率)、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对海安县2009—2013年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海安县居民死亡率为841.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79.18/10万。死因前5位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占全死因的84.56%。0-14岁少年儿童组死因首位为损伤和中毒,15-44岁青壮年组、45-64岁中年组、65老年组死因首位为恶性肿瘤。居于PYLL首位的为恶性肿瘤(60 905人年),是造成海安县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与损伤和中毒是引起海安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造成居民早死的损伤和中毒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天津市河北区2011年居民的死亡水平与死亡原因,为制定慢性病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河北区2011年居民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河北区居民死亡5311人,死亡率为840.99/10万。居民死亡率,男性为904.35/10万,女性为776.59/10万;0岁为669.77/10万,1~4岁为37.93/10万,5~9岁为0.oo/10万,10~19岁为15.88/10万,此后逐渐上升,60~69岁迅速上升为1053.19/10万,≥80岁最高为7286.06/10万。居民死亡率最高的前5位死因,依次是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疾病,合计死亡数占全部死亡数的92.39%。各种死因的合计减寿率为83.11‰,减寿率最高的是恶性肿瘤(28.17‰)、心脏病(20.28%o)、脑血管病(13.92%。)。结论2011年河北区居民死亡率较高,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为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4.
柳艳静  赵清水  徐丽  李韵昉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785-2788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及主要死因,为政府部门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房山区2007—2009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09年房山区居民年均死亡率433.64/10万,前5位死因的年均死亡率是脑血管病(114.56/10万)、心脏病(110.00/10万)、恶性肿瘤(97.94/10万)、呼吸系统疾病(38.60/10万)、损伤和中毒(35.55/10万)。男性年均死亡率258.20/10万,女性年均死亡率175.44/10万,城镇地区居民年均死亡率107.19/10万,农村地区年均死亡率326.45/10万。1~34岁人群均以损伤和中毒为首要死因,35岁以上人群以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为主要死因。结论 2007—2009年,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是导致房山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而生活方式、生活工作环境及饮食结构均为可能的致病高危因素。因此,今后该区的卫生工作应强调疾病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对不同的目标人群、不同的危险因子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05—2008年射阳县居民死因监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5—2008年射阳县居民主要死因。方法利用射阳县2005—2008年死因登记报告系统数据和公安局提供的人口资料,对射阳县居民的主要死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8年该县平均粗死亡率为621.38/10万,标化死亡率为464.06/10万,其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85.44%,处于死因前5位的分别是恶性肿瘤(222.15/10万)、脑血管疾病(129.31/10万)、呼吸系统疾病(82.23/10万)、心脏病(61.61/10万)、损伤与中毒(60.60/10万)。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该县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中恶性肿瘤处于首位,应加强其综合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上海市卢湾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变化及趋势,为进一步制定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2001-2010年卢湾区户籍人口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及人口监测资料.2001年的死因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9,2002-2010年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标准进行分类.用2000年全国人口构成进行标化率计算,进一步计算心脑血管疾病潜在减寿年数.结果 2001-2010年,上海市卢湾区户籍人口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总体呈波动性下降趋势,其中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但随年龄增长呈几何级数增高.10年间,心脑血管疾病一直占据全人群死因顺位的第1位,死因减寿顺位的第2、3位.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上海市卢湾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全社会必须重视这类慢性病的预防.同时,应重点加强对60岁以上这部分年龄组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控制和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0—2016年广州市户籍人口疾病死亡趋势变化对期望寿命及潜在寿命损失(PYLL)的影响,为政府制定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2010—2016年广州市户籍人口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死因分类采用ICD-10中的死因分类标准进行编码及分析统计。通过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减寿年数等指标进行分析,并描述疾病死亡变化对期望寿命和潜在寿命损失的影响。结果 2010—2016年广州市户籍人口死亡327 769例,平均死亡率为563.67/10万(标化率为327.19/10万),以平均每年0.66%的速度上升。死因顺位前3位的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平均死亡率分别为204.61/10万、148.43/10万、88.99/10万。损伤中毒(伤害)、肌肉骨骼疾病和结缔组织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死亡率平均每年上升11.54%,10.62%、5.53%。年平均PYLL为443 653人年,PYLL率为53.20‰,呈上升趋势。主要死因造成的PYLL的前3位分别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损伤中毒(伤害),平均PYLL分别为177 631、88 302和58 678人年。结论 2010—2016年广州市户籍人口疾病死亡趋势变化对期望寿命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损伤中毒(伤害)等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逐渐加大。加强对这些慢性病的防治是广州市卫生工作的重点,尤其是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提高其早诊早治对减少寿命损失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人群死因回顾调查资料开展居民死亡水平及疾病负担研究,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居民死亡原因普查方法对2004-2005年2年中10县(市)死亡个案回顾调查,以死亡率和构成比描述居民死亡水平;以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测量疾病负担,死亡损失寿命年(YLL)采用直接法计算,伤残损失寿命年(YLD)采用间接法计算;同时结合人力资本法计算疾病的经济负担。结果云南省10县(市)2004-2005年居民总死亡个案为53293例,城乡居民总死亡率655.61/10万(标化率701.28/10万),城市630.09/10万(标化率685.39/10万),农村720.40/10万(标化率701.28/10万),城乡居民死亡率较高的年龄段为0—1岁(2234.38/10万)和≥55岁(1068.03/10万~24366.08/10万);全人群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损伤与中毒3大类疾病死亡构成依次为:7.64%(4071/53293)、76.40%(40716/53293)和15.96%(8506/53293);疾病总负担DALY为198.89/千人,全人群前5位疾病负担顺位依次为:损伤和中毒、神经精神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和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和损伤与中毒DALY依次为25.65/千人、127.00/千人和46.24/千人,三者在DALY构成所占比例依次为12.90%、63.85%和23.25%;间接经济负担全人群为69730.84万元,其中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损伤与中毒依次为:8992.89万元,44526.20万元和16211.74万元,占间接疾病经济负担构成分别为:12.90%、63.85%和23.25%。结论云南省10县(市)居民死亡原因构成及疾病负担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云南省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应适时调整卫生资源,以确保广大群众的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福建省人群死因构成和主要疾病的地区与人群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我省疾病监测系统信息,用ICD-10进行死因分类和根本死因编码。[结果]居民死亡率5.30‰(城4.84‰,乡5.46‰)。年龄别死亡率曲线呈"√"形,慢性非传染病占81.8%。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病、损伤和中毒居前5位,占死亡总数的83.9%。前3位死因儿童组为围生期病、先天异常、损伤和中毒(74.7%);青壮年组为损伤中毒、恶性肿瘤和心脏病(79.0%);中年组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损伤中毒(74.9%);老年组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病(62.2%)。[结论]福建省慢性非传染病为当前防控重点,应针对不同年龄段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临沂市居民的死亡率及死亡原因,为制定疾病控制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临沂市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临沂市居民合计死亡60257例,死亡率为599.84/10万,标化死亡率为404.22/10万。居民死亡率(/10万),男性为680.08,女性为517.00;0岁为321.11,1~4岁为27.33,5~9岁为15.35,此后随着年龄增长死亡率逐步上升。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合计死亡53537例,占死亡总数的88.85%。各种死因合计减寿率为63.83‰。减寿最高的4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伤害、脑血管病、心血管病,合计减寿509550人年,占全部死因减寿641251人年的79.46%。[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是导致临沂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