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低颅压综合征是临床少见的脑脊液压力低于70mmH2O的一组症侯群。主要表现为体位性头痛,坐立位时头痛加重,平卧时头痛减轻或消失,可伴头晕、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现将我科2007—06~2009—06收治的9例上呼吸道感染后低颅压综合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误诊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防止误诊误治。方法对已确诊的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误诊原因,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有23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曾被误诊误治,如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血管性头痛等。结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临床表现独特,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此病认识,以防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3.
表现为血性脑脊液改变的低颅压综合征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颅压综合征是指颅内压降低(脑脊液压力〈70mmH2O)而以头痛为突出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头痛多为体位性,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而表现为血性脑脊液(CSF)改变的并非少见,易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近3年我们收治的26例低颅压综合征巾有7例CSF呈血性改变。现就7例血性CSF改变的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资料作如下分析,以提高对以血性CSF改变为主要表现的低颅压综合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是指原因不明的特发性头痛站位加重,平卧头痛缓解或消失,颅内压低于70mmH2O的一组临床少见且预后良好的综合征.现将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18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均符合低颅压综合征的诊断,经补液等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低颅压综合征病因及临床表现多样,体位性头痛是其主要的临床特点。腰椎穿刺及头部MRI检查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16例原发性低颅压头痛综合征TCD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1992年9月至今,我们共对16例原发性低颅压头痛综合征患者进行TCD检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16例原发性低颅压头痛综合症患者(以下简称低颅压组)是经CT、腰穿等检查确诊的,其中男5例,女11例,平均年龄29±9.36岁。对照组为10例健康...  相似文献   

7.
低颅压综合征(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syndrome,IHS)是原因不明的以立位加重、卧位减轻或消失的体位性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可伴有呕吐、视力障碍、颈项牵拉感等症状。临床较为少见,易误诊。而由低颅压导致的双侧外展神经麻痹更为罕见,现将我科收治1例因低颅压导致的双侧外展神经麻痹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误诊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防止误诊误治。方法对已确诊的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误诊原因,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有23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曾被误诊误治,如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血管性头痛等。结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临床表现独特,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此病认识,以防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男8例,女16例;多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体位相关性头痛,即座位或站立位时头痛,平卧时减轻或明显缓解;头痛一般位于前额,也可位于后枕部及颞部;头痛性质均为胀痛。24例患者腰穿脑脊液检查示压力均≤60 mmH2O(1 mmH2O=0.0098 kPa)。本组24例患者行头颅CT检查发现,21例正常,2例脑肿胀,1例脑肿胀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患者行头颅MRI检查发现,10例脑下坠,8例静脉窦扩张(以上矢状窦扩张为主),6例脑室、脑池变小,9例硬膜下积液;4例行增强扫描检查发现,3例弥漫性硬脑膜强化。结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体位性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脑脊液压力常≤60 mmH2O。头颅CT、MRI检查可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8例临床、脑脊液和影像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脑脊液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以体位性头痛、恶心、呕吐、头晕、耳鸣为主要表现,部分伴有神经系统体征,腰穿脑脊液压力均低于70mmH2O,27%患者红细胞增多,33%脑脊液蛋白增高,影像学检查可见硬膜增厚、强化、硬膜下积液和硬膜下血肿等表现,给予大量补液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效果良好。结论体位性头痛、腰穿脑脊液压力低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点,影像学可呈现硬膜增厚强化等特征性改变,治疗以大量补液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卧位时缓解,可伴有恶心、呕吐、耳鸣、眩晕、颈强直;CSF压力均低于60mm H2O,3例患者CSF中有轻中度白细胞增多和蛋白增高;1例患者为血性CSF;12例行头颅CT检查正常;2例头颅MRI示弥漫性硬脑膜增厚。治疗以大剂量补充生理盐水为主,2例腰穿时注入生理盐水治愈。结论 认识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CSF和MRI表现至关重要,因其极易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相混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分析低颅压综合征合并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方法 报道1例低颅压综合征合并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以体位性头痛起病,经腰椎穿刺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低颅压综合征,继发硬膜下积液及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头颅CT、MRI均可提供低颅压综合征的表现,MRV及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是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重要诊断手段.结论 低颅压综合征是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了解两者的临床特征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3.
貌似颅高压的低颅压综合征(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很多疾病可引起剧烈头痛、呕吐 ,易考虑为颅高压所致 ,而予 2 0 %甘露醇持续脱水降颅压治疗。但当头痛症状经上述处理一段时间后得不到缓解时应警惕低颅压的发生。本人临床工作中遇到 3例顽固性头痛呕吐误诊为颅高压的低颅压综合征 ,并综合文献进行分析如下 :病例资料 :例 1 ,女 ,57岁。头痛伴呕吐、右眼睁不开一月。曾在当地医院头部 CT正常 ,腰穿显示“脑脊液为均匀血性”,压力 >2 0 0 mm H2 O(左侧卧位 ) ,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在外院给予“休息、止血、脱水、护脑”等处理 ,治疗效果欠佳出院 ,住入本院时头痛剧烈 ,伴有恶心呕…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及脑脊液特点。方法总结分析25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或伴有恶心、呕吐、头晕、目眩、颈强直等表现,脑脊液压力均低于70mmH2O,3例患者CSF红细胞增多,4例患者CSF蛋白增高,25例患者中23例头颅CT检查正常,2例双侧脑室系统均匀性缩小,给予大量补液,支持、对症治疗,症状严重者予以鞘内激素注入治疗,症状均消失。结论正确了解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脑脊液特点,并鉴别继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相似文献   

15.
低颅压综合征(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IH)远低于高颅压综合征,在临床相对少见,SIH具有脑脊液(CSF)压力低、体位性头痛的特点,部份病例CSF异常,为了解CSF的变化,现对26例SIH的CSF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低颅压综合征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恶心、呕吐 ,伴有眩晕 4例、耳鸣 2例、颈项强直 2例。 9例行腰穿检查 ,脑脊液 (CSF)压力均 <70mmH2 O ,8例患者CSF中红细胞数有不同程度升高 ,1例患者为血性CSF。治疗以大剂量补充生理盐水为主 ,2例腰穿时行CSF置换 ,均痊愈。结论 体位性头痛是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腰穿CSF测压检查可确诊。本病一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25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primary intracranial hypotentionPIH)是指原因不明颅内压低于 70 mm H2 O的一组少见综合征。临床上伴头痛、恶心、呕吐及眩晕 ,直立时症状加重 ,平卧缓解为其特征 ,不伴外伤 ,腰穿及其它导致脑脊液生成减少、吸收增加或脑脊液漏等情况。现将我院 1990年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低颅压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低颅压综合征冯学花,周世翠女,36岁。因头痛、呕吐5天于1994年11月6日入院。患者于5天前打完羽毛球后出现剧烈头痛,以后枕部为重,继之恶心、呕吐,无肢体活动障碍,经卧床休息.头痛稍有好转,但此后头痛一直未愈,坐立位时加重,平卧位...  相似文献   

19.
低颅压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临床上并不常见,长期严重低颅压引起持续的SAH更为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 1病例男,39岁。因“头痛3d”于2006年5月3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4d荡秋千50min,当时无不适感,次日晨起感右枕部疼痛,呈持续性隐痛及发作性跳痛,平卧时头痛立即缓解,坐或站立头痛即出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45例原发性低频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全部病例均有坐立时头痛、眩晕等,二例癫痫样发作。腰穿压力<0.686kPa,其中10例负压;脑脊液合少许红细胞白细胞,蛋白含量增高。经头低足高位休息,补充大量液体,鞘内注射生理盐水,一般3周左右恢复,预后良好。文中提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可能与病毒感染、身体状况不佳有关,其发病机理是否与脊髓蛛网膜下腔调节障碍或/和蛛网膜颗粒样结构吸收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