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Ki-67抗原在宫颈癌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Ki- 6 7抗原在宫颈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15例正常宫颈上皮(normalcervicalepithelium ,NCE) ,1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m ,CIN)和 75例宫颈浸润癌 (invasivecarcinomaofcervix ,ICC)Ki- 6 7的表达情况。结果 :Ki- 6 7阳性染色位于细胞核。Ki- 6 7在NCE、CIN和IC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3.33%、72 .2 2 %和 96 .0 0 % ,从NCE到CIN再到ICC ,Ki- 6 7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 (P <0 .0 1)。Ki- 6 7在ICC的表达与间质浸润有关 (P <0 .0 5 ) ;而与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盆腔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无关 (P >0 .0 5 )。宫颈癌突破深层间质浸润者 ,其Ki- 6 7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浸润深度在浅层间质以内者 (P <0 .0 5 )。结论 :Ki- 6 7抗原可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和间质浸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Ki- 6 7抗原的表达情况对于进一步了解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CD44v6、ki-67在宫颈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1,35(4):332-335
目的探讨CD44v6、ki-67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3例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组织中CD44v6、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 结果 CD44v6的着色部位主要在细胞膜和细胞质;而ki-67主要在胞核.CD44v6在正常宫颈上皮、宫颈原位癌和宫颈浸润癌中的阳性表达情况分别为0/10,2/6和37/57;ki-67分别为0/10,4/6和56/57.随着病程进展,CD44v6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1).CD44v6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ki-67的表达情况有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间质浸润和癌灶大小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ki-67过表达者CD44v6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ki-67低表达者. 结论 CD44v6的阳性表达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癌细胞增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非唯一决定因素.CD44v6的检测对于了解宫颈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CD44v6、ki-67在宫颈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4v6、Ki-67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3例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组织中CD44v6、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CD44v6的着色部位主要在细胞膜和细胞质;而Ki067主要在胞核。CD44v6在正常宫颈上皮、宫颈原位癌和宫颈浸润癌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1)。CD44v6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Ki-67的表达情况有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间质浸润和癌灶大小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Ki-67过表达者CD44v6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ki-67低表达者。结论:CD44v6的阳性表达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癌细胞增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非唯一决定因素。CD44v6的检测对于了解宫颈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早期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V-9000免疫组织化学法对50例宫颈鳞癌(ICC)、1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5例正常宫颈组织(NCE)进行PEDF、CD34、Ki-67染色,采用半定量法计算PEDF的表达程度,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 VD)和癌细胞增殖指数(Ki-67标记)。结果 PEDF在NCE、CIN、ICC中阳性率分别为100.00%、77.78%和4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DF在ICC中的低表达与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有关(P<0.05),而与年龄、FIGO分期、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PEDF在ICC中的表达与MVD(P<0.01,r=-0.642 4)以及Ki-67(P<0.01,r=-0.401 6)呈负相关。结论 PEDF表达下调可能在ICC血管增生、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与局部血管淋巴管生成、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8例正常宫颈上皮(NCE)、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68例SCC组织bFGF表达,并检测Ki-67增殖指数(PI)、CD34微血管密度(MVD)及VEGFR-3微淋巴管密度(LMVD).结果从NCE到CIN再到SCC,bFGF表达水平、PI、MVD及LMVD均显著升高(P<0.05).bFGF在SCC组表达与MVD显著正相关,并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间质浸润深度、预后、PI及LMVD无关(P>0.05).SCC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者,其bFGF表达水平分别显著高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及无脉管浸润者(P<0.05).结论bFGF表达与SCC局部微血管密度及转移状况呈正相关,提示bFGF可能在SCC局部血管生成及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浸润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uPA、Ki-67及VEGF蛋白在94例宫颈浸润癌(ICC),83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23例正常宫颈上皮(NCE)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及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免疫组化方法显示:从NCE到CIN再到ICC,uPA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44.6%和71.3%;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4%、43.4%和76.6%;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0%、34.9%和6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uPA和VEGF在ICC中的表达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1);而与年龄和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Ki-67在ICC中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1),而与年龄、盆腔淋巴结转移、病理学类型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在宫颈癌组织中,uPA、Ki-67及VEGF蛋白表达两两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705,P<0.01;r=0.871,P<0.01;r=0.628,P<0.01).结论 uPA、Ki-67及VEGF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判断宫颈癌的预后及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组织Smad4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8例正常宫颈上皮(NCE)、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68例SCC组织中Smad4的表达情况.检测Ki-67增殖指数(PI)和CD34微血管密度(MVD), 结果Smad4在NCE,CIN及SCC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0%.41.67%和45.59%.从NCE到CIN及SCC.Smad4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0.05).在SCC组.随Smad4表达降低,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升高(x2=4.446,P=0.035);随Smad4表达增强,PI和MVD均有升高趋势,均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SCC组Smad4表达与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脉管浸润与否及预后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Smad4蛋白表达降低可能参与SCC的发生和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8.
CD44v6与MMP-9在宫颈癌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44v6与MMP-9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验证CD44v6、MMP-9与宫颈癌浸润转移的关系并揭示两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建立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y,TMA)技术平台,应用该技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种蛋白在宫颈癌石蜡包埋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组织芯片制备成功.对其HE切片镜检,157例标本3例取材不准、1例脱片.三种蛋白的组织芯片免疫组化切片脱片率为0.025%.其中CD44v6在正常宫颈(NCE)、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CIN)和宫颈浸润癌(ICC)中的阳性平分别为25.0%、53.5%和78.5%,ICC分别与NCE和CIN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而MMP-9的阳性率分别为21.8%、50.o%和81.7%,其中ICC、CIN分别与NCE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宫颈癌中CD44v6和MMP-9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有关(P相似文献   

9.
Liu R  Pu DM  Cheng YX  Yin L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9):1326-1329
目的探讨受体结合肿瘤抗原(RCAS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早期宫颈浸润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组织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RCAS1、VEGF及MMP-9蛋白在95例早期宫颈浸润癌(ICC),8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24例正常宫颈上皮(NCE)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及3者间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从NCE到CIN再到ICC,RCAS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39.0%和72.6%;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41.5%和67.4%;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2%、53.7%和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CAS1在ICC中的表达与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间质浸润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1);而与年龄和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无关(P〉0.05);MMP-9和VEGF在ICC中的阳性表达与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间质浸润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组织学分级和组织学类型无关(均P〉0.05)。在宫颈癌组织中,RCAS1、VEGF和MMP-9蛋白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RCAS1、VEGF和MMP-9蛋白异常表达在宫颈癌的恶化、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这些指标并分析其表达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判断宫颈癌的转移潜能及指导术后,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0.
宫颈鳞状细胞癌局部淋巴管生成与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局部淋巴管生成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 28 例正常宫颈上皮(NCE)、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68例SC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3、微淋巴管密度(LMVD)、Ki-67增殖指数(PI)和CD34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LMVD 在NCE、CIN及SCC组分别为(2.24±3.82),(6.37±5.69)和(8.29±2.80).从NCE,CIN到SCC.LMVD显著升高(P<0.01).SCC组LMVD与盆腔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及预后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脉管浸润、PI及MVD无显著相关(P>0.05).SCC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及突破深肌层间质浸润者,其LMVD分别显著高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及未突破深肌层间质浸润者(P<0.05).高LMVD的SCC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低LMVD者(P<0.001).结论 SCC局部LMVD升高可能预示肿瘤进展及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SCC)局部肿瘤血管生成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8例正常宫颈上皮(NCE),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68例宫颈鳞癌组织局部微血管密度MVD(CD34标记)、细胞增殖指数PI(MIB-1标记)和微淋巴管密度LMVD(VEGFR-3标记)。结果 CD34标记的MVD在NCE、CIN及SCC组分别为(6.3±2.9)、(18.0±4.7)及(58.2±19.6)条。从NCE到CIN再到SCC,MVD显著升高(P<0.01)。在CIN中,MVD表达与PI显著正相关(r=0.373,P=0.025),而与LMVD无显著相关性(r=0.138,P=0.421)。在SCC中,MVD表达分别与PI及LMVD均无显著相关性(PI:r=-0.033,P=0.790;LMVD:r=0.114,P=0.354)。MVD在SCC组表达与间质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1),而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及生存率无关(P>0.05)。宫颈鳞癌突破深肌层间质浸润者MVD显著高于未突破深肌层间质浸润者(P<0.01)。结论 MVD表达上调可能促进宫颈异型上皮细胞增殖及宫颈鳞癌细胞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IB-1在子宫颈鳞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8例正常子宫颈上皮(NCE),36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68例子宫颈鳞癌(SCC)组织增殖指数(PI,MIB-1标记)、微血管密度(MVD,CD34标记)和微淋巴管密度(LMVD,VEGFR-3标记)。结果 MIB-1阳性染色定位于肿瘤细胞核。MIB-1标记的PI在NCE、CIN及SCC组分别为96.0±54.6、300.0±157.1和378.7±199.6。从NCE到CIN再到SCC组,PI显著升高(P〈0.05)。MIB-1在CIN及SCC组表达均分别与MVD显著正相关(CIN:r=0.442,P=0.007;SCC:r=0.253,P=0.037),而与LMVD无显著相关性(CIN:r=0.099,P=0.567;SCC:r=0.159,P=0.196)。MIB-1在SCC组表达分别与有否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间质浸润深度及生存率有关(P〈0.05)。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及突破深肌层间质浸润者,其PI均分别显著高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无脉管浸润及未突破深肌层间质浸润者(P〈0.05)。MIB-1高表达者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者(P=0.0383)。结论 MIB-1可能在子宫颈鳞癌发生和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是子宫颈鳞癌患者不良预后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金属蛋白酶-9(MMP-9)、埃兹蛋白(Ezrin)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宫颈鳞癌(SCC)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SCC组织标本47份、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标本35份,正常宫颈组织(NCE)21份,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MMP-9、Ezrin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CD44标记)。结果SCC、CIN组中MMP-9、Ezrin阳性率和MVD值均明显高于NCE组(P〈0.05),SCC组明显高于CIN组(P〈0.05);MMP-9、Ezrin阳性表达均与SCC组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并且在SCC组中两者表达呈正相关;SCC组中MMP-9、Ezrin阳性者的MVD值明显高于其阴性者(P〈0.01),在有无淋巴结转移者中MMP-9、Ezrin阳性者的MV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阳性者的MVD值与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 MMP-9、Ezrin在SCC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MMP-9、Ezrin及MVD值与SCC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8例正常宫颈上皮(normal cervical epithelium,NCE)、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CIN)和68例宫颈鳞癌(squamous carcinoma of cervix,SCC)组织HPA的表达情况,并检测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VEGFR-3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VD)和MIB-1标记的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结果 HPA在NCE、CIN及SCC组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0646±0.0166、0.0968±0.0155及0.1175±0.0212。从NCE到CIN再到SCC,HP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在CIN组,HPA高表达者MVD及LMVD均分别显著高于低表达者(P〈0.05),HPA在CIN组表达分别与MVD及LMVD显著正相关(MVD:r=0.625,P=0.000;LMVD:r=0.380,P=0.022),而与PI无关(r=0.300,P=0.075)。在SCC组,HPA高表达者MVD显著高于低表达者(P〈0.05),HPA在SCC组表达与MVD显著正相关(r=0.330,P=0.006),而分别与LMVD及PI无关(LMVD:r=0.124,P=0.314;PI:r=-0.077,P=0.533)。HPA在SCC组表达分别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密切相关,宫颈鳞癌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者HP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及无脉管浸润者(P〈0.01)。宫颈鳞癌突破深肌层间质浸润者HP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浸润深度在浅肌层间质以内者,但未达统计学意义(t=1.946,P=0.056)。宫颈鳞癌HPA高表达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但未达统计学意义(log rank检验,P=0.0607)。结论 HPA可能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发挥重要作用。HPA在CIN组表达上调可能促进微淋巴管生成,在SCC组表达上调可能促进血管新生及癌细胞浸润转移。HPA过度表达可能是宫颈鳞癌患者的一个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in cysteine,SPARC)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rvical carcinoma,SCC)的发展及浸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正常子宫颈上皮(Normal cervical ...  相似文献   

16.
彭慧霞  宗璐  曲群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11):987-989
目的 :探讨 CD44v6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对 1 0例正常宫颈上皮、1 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 CIN)、1 0例原位癌及 30例宫颈浸润癌标本中 CD44v6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宫颈组织中 ,CD44v6无阳性表达。在宫颈CIN→原位癌→宫颈浸润癌中 ,阳性表达呈上升趋势。CD44v6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呈正相关 ,有淋巴结转移者 CD44v6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 :CD44v6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可作为评估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