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叔微对张仲景《伤寒论》阐幽发微.认为“伤寒应以真气为主”,“伤寒应不避履夜.即宜便治”,“伤寒之邪传变.必循六经次第”.“伤末、杂病脉证顺逆有异”等,较好地体现了《伤寒论》研究的学术水平。笔者对许叔微的学术见解进行了评说。  相似文献   

2.
探讨伤寒与杂病历代的分合状况。从热病的证治谈《金匮要略》杂病的位置、伤寒的证治谈杂病中的六经辨证,以及宋代杂病的另立、杂病伤寒合一说等几方面着手,探讨伤寒与杂病历代分合状况,认为仲景医学是一个源远流长的独特系统,六经证治的框架是临证的基础,六经辨证具有普遍适用性,并非局限于外感伤寒,杂病的处理也应遵循。伤寒与杂病理法相通,仲景通过伤寒、杂病合论,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合一,可完好凸现中医临床治疗的基本脉络,辨证、治病和对症的中医临床思维。  相似文献   

3.
清代岭南医家麦乃求是岭南伤寒辨证论治派的医家,其著作《伤寒法眼》传承柯韵伯《伤寒来苏集》学术观点。麦乃求主张以六经为纲、以方类证、方证对应的编排体系来研习仲景《伤寒论》;认为伤寒包括发热病与不发热病,仲景六经为百病立法之本;善治伤寒发热,治热病有叶天士遗风。麦氏《伤寒法眼》近现代知晓者少,但麦氏作为岭南清代重要的仲景理论阐扬者,其学术贡献应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理论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的《伤寒论》开创了理,法,方,药系统的辨证论治先河,因而古今国内外治伤寒学者对其研究者众多,各有所见。然而对《伤寒论》中六经与六病,经证与腑证,六经提纲及伤寒处处为扶阳而设等基本理论,也造成与原著本意相悖的混乱。综合古今医家学者的见解,对《伤寒论》理论研究上述有关问题进行了反思辨析。  相似文献   

5.
《内经》、《伤寒》、《金匮》、《本草经》誉之为中医经典。笔者于本文中所述“经方”,悉指《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载之方而言。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对辩证论治、理法方药的论述和方药的组合,独辟溪经,幽微严谨,用之于临床,确能起到证治上的绳墨作用。《伤寒杂病沦》后世才被分成为《伤寒  相似文献   

6.
论六经病辨证论治方法与临证意义聂惠民(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北京100029)关键词伤寒论;六经病;辨证论治《伤寒论》首创六经辨证思想,为后世临床医学奠定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六经病的辨证方法大经辨证为《伤寒论》的独特辨证体系,它以六经所属...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作之一的《伤寒论》,开创了理、法、方、药系统的辨证论治先河。因而古今国内外治伤寒学对其研究众多,各有所见,然而对《伤寒论》中六经与六病、经证与腑证、六经提纲及伤寒处处为扶阳而设等基本理论,也造成与原本意相悖的混乱。本综合古今医家学的独特见解,进行了反思辨析。  相似文献   

8.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中并无“提纲”字眼,可后人在研究《伤寒论》时,发现六经辨证论治中各有“太阳之为病”、“阳明之为病”、“少阳之为病”、“太阴之为病”、“少阴之为病”、“厥阴之为病”。因其行文构思独特,哲理精深奥妙,故尔认为此即是六经辨证的提纲。由于仲景未明言直叙“提纲”,加上后人在研究时所持的方法、思路及角度不同,因此对“提纲”的认识也不尽一致。本文试将拙识浅析于次,并冀斧正。1 对六经提纲不同认识的回顾1.1 全面肯定六经提纲的作用 六经提纲学说的兴起,始于《伤寒来苏集》。柯琴在《伤寒论注》…  相似文献   

9.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所撰,经后世医家校正、整理后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张仲景在其著作中,倡导六经辨证,创造性的总结出中医学理、法、方、药的临床理论体系,在理论上和临床实践上都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针灸学上,他继承了《内经》的学术思想,提出了用针灸治疗伤寒杂病的具体方法,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伤寒杂病论》的针灸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辨证知机、审机论治是中医临床诊疗的基本原则。《伤寒论》创立六经辨证论治体系,系统总结外感热病的病证演变规律,借外感以论杂病,载有112首经典方剂,倡导“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既有辨证论治的学问,也有辨证知机的奥妙。本文基于“机”之本义,从“微义”“关义”“宜义”3个角度出发,例举《伤寒论》六经辨证思维,“以方带证”分析经方的方证衍化关系及内涵,探讨《伤寒论》中所蕴含的辨证知机思维。本文强调在临床实践中,辨证知机,见微知著,洞烛先机,识机于病象之先,防患于未然;辨识机关,执简驭繁,洞悉病证之机要,牵一发而动全身;辨识机宜,把握时机,见机而作,乘机用势,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从辨证知机的角度解读《伤寒论》,为应用《伤寒论》相关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思路与启发。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起源于《内经》六经分证,六经辨证是对伤寒某经病证的病因、病位、病性、正邪力量对比、病机、病势、预后的高度概括,伤寒六经实质是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手足十二经脉和所连属的脏腑及其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而言。  相似文献   

12.
《伤寒杂病论》为汉代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到宋代经林亿等校正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一般认为《伤寒论》是论述外感热病的专著,《金匮要略》才是古代中医治疗内伤杂病的经典。其实这种观点不对,《伤寒论》所确立的辨证论治精神,不论外感病,还是内伤杂病,均有普遍指导意义。故柯琴称之为:“原夫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  相似文献   

13.
《伤寒微旨论》为北宋伤寒名家韩祗和所著,是第一本阐发仲景学术思想的专著,在继承仲景学说的同时,敢于创新,发仲景未尽之意。其学术创新思想可以归纳为:对伤寒的病因病机进行革新,提出伤寒郁阳为病的观点,创辛凉解表治法,发刘河间"伤寒六经皆热论"之先声;以经络阐释《伤寒论》六经,首次提出伤寒传足经不传手经的观点;辨汗、下、温三法别出新意,遣方用药灵活施变;论阴黄理法方药,补充《伤寒论》之未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伤寒六经辨证治法》的作者、内容、学术观点和所属流派的分析,介绍该书的概况和学术价值。《伤寒六经辨证治法》对伤寒学研究的学术观点表现为:(1)编次以"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三纲统六经;(2)认为仲景以风伤卫概括风热之旨,若以六经风伤卫篇推治三时感冒、表里虚实之病,取效较快;(3)强调临证需脉症合参,据正气虚实而用药;(4)提出"太阳一经,非惟冬月,而四时皆有,但分风寒火热燥湿之异"。其学术观点属伤寒学派中的"三纲编次派"(错简重订派),《伤寒六经辨证治法》为该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对于研究伤寒论、拓展伤寒论临床应用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5.
辨证论治理论是《伤寒论》的精髓,以方名证是其特点之一。笔者认为《伤寒论》的研究应重视方证辨证规律的探论和研究。理由如下:一、方证辨证的优点在于使辨证和论治、方和证的统一。《伤寒论》的辨证论治体系是以六经为核心,而反映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  相似文献   

16.
柯韵伯以《伤寒论》第7条为全书之总纲,意在点出仲景以阴阳为纲,但失之于以狭括广,有失于仲景本义,李培生教授特为正之。柯韵伯认为,仲景之六经不同于经络之经;李老特为纠正,认为仲景之六经与经络之手足三阴三阳并不对立而是有联系的。柯韵伯认为,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李老认为,外感与杂病不能分裂开来,对立辨治,但伤寒与杂病还是有区别的。柯韵伯认为,仲景之方,因症而设,非因经而设;李老指出,柯氏的学术思想体系中,仍然是六经统方证。  相似文献   

17.
《伤寒杂病论》以脉统证,病、脉、证为一体并治贯穿于六经病辨证之中以阐释病因病位病势,指导诊断与治疗。在《伤寒论》结胸病篇中,以六经辨证为主干,以病为主线,以脉论证,病证相合三者相辅辨析结胸病证的病因病机,辨别病位病势。胸痹证病因病机则是痰饮为害,其发展是由太阳病变证为结胸变证,进一步发展则为胸痹,而胸痹涵盖心、肺、气管、食管等胸部脏器,通阳泻浊的治疗原则应用于心系和肺系疾病的临床诊疗之中,应用小陷胸汤、瓜蒌薤白汤类方,并重用瓜蒌、半夏、薤白以通阳散结,宽胸豁痰,体现出《伤寒杂病论》"有是证用是方"的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18.
"辨证论治"的历史和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认为 ,一部《伤寒论》经过归纳分析研究之后 ,极为清晰、极为醒目地突出了三个字 ,也就是 :证、治、辨而已矣。证与治是指方证 ,即《伤寒论》中的方证与治疗。其中既有仲景的继承 ,也有仲景的发展。如以证言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 ,汲取了《内经·热论》的六经分证内容 ;如以治疗言 ,《伤寒论》后世尊称为方书之祖。溯源穷流 ,经方是从《汤液经法》发展而来。殷商时期的伊尹撰写的《汤液经法》传到了西汉时期的太仓公淳于意 ,淳于意又传到东汉长沙太守张仲景 ,张仲景继承了《汤液经法》 ,发扬光大 ,大放异彩 ,撰写了《伤寒杂病论》。梁·…  相似文献   

19.
从标本中气说探《伤寒论》六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往今来,研究《伤寒论》的学者,无不重视对气化学说的探讨。在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念指导下,他们运用《内经》标本中气理论分析《伤寒论》六经证治规律,创立了六经气化学说,对弘扬发展《伤寒论》作出了贡献。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是以“三阴三阳病”来命名各篇。但每经病证,均以某经“之为病”为提纲,如“太阳之为病”、“阳明之为病”等,六经皆然。正如陆九芝所言:“六经提纲皆主气化。太阳之为病,寒水之气为病也。寒为病故宜温散,水为病故利水。篇中凡言太阳病,皆就寒水之病言也。”因六经辨证与气化及标本中气学说是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的,所以对六经实质的研究结合标本中气说,更有重要意义。兹以标本中气学说为中心分述六经病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医辨证论治的大师张仲景的原著《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与杂病两大部分,后人把伤寒部分专辑为《伤寒论》,以论治外感病为主;杂病部分专辑为《金匮要略》,以论治杂病为主。从此《伤寒杂病论》一分为二,变成两部经典著作。中医常说的四大经典,张机独占半壁,为中医临床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学中医者必读之课本。故作者以"杂病"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