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影响,以提高临床护理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已确诊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早期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和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临床症状、并发症发生率和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生化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Q01)。结论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控制或减轻临床症状,促进肝功能恢复,延缓肝功能恶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开展系统院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50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按常规要求做好住院期间护理和出院指导,观察组进行系统的院外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自我护理能力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对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开展系统的院外护理干预,可降低住院率,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也为社区开展肝硬化保健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过度通气厦其引起的呼吸性碱中毒的临床意义。方法:97例诊断明确的肝硬化患者,其中代偿期肝硬化3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无肝性脑病3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28例。所有病例均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比较3组患者低二氧化碳血症和呼吸性碱中毒的发生率厦严重程度。结果:①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硬化无肝性脑病组、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组低二氧化碳血症发生率依次增高(P〈0.01);3组PaCO3依次降低(P〈0.01);②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硬化无肝性脑病组、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组呼吸性碱中毒的发生率依次增高(P〈0.05),呼吸性碱中毒也依次加重(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随着肝功能的减退,吝易发生过度通气,而过度通气造成呼吸性碱中毒,进一步加重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在治疗肝硬化时应注意监测和纠正酸硷紊乱。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及其并发甲状腺功能功减退(甲减)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易漏诊、漏治的原因。方法:2005年5月-2010年10月在江苏省建湖县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105例慢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将其中22例同时并发甲减的患者设为研究组,其余83例未并发甲减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回顾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同时对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追踪随访。结果:对照组甲状腺功能在正常范围;研究组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所有病例中,Chil&PughC级患者的FT3、FT4水平显著低于Child-PughB级患者(P〈0.05),而TSH水平则显著高于Chil&PughB级患者(Pd0.05)。研究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P〈0.05),而对照组则男性多于女性(Pd0.05)。对照组患者年龄比研究组小(Pd0.05)。研究组并发肝昏迷、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原发性肝癌、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患病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约有20%的慢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甲减;Chil&PughC级患者比Child-PughB级更易发生并发甲减,且病情更严重;女性患者易并发甲减;慢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甲减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一般慢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高。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作为慢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反映肝功能的敏感指标,有助于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HBV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亮氨酸氨基肽酶(leucine aminopeptidase,LAP)活性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法检测HBV慢性肝病患者血清LAP的活性,选择110例健康献血员做对照,对118例HBV慢性肝病患者(慢性肝炎组、代偿期肝炎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组)血清中LAP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在HBV慢性肝病组中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组患者血清中LAP活性升高最明显,与对照组和其他肝病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代偿期肝炎肝硬化组LAP活性与慢性肝炎组比较有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肝炎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S)。结论LAP活性在HBV慢性肝病中普遍升高,但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最高,此可作为HBV慢性肝病鉴别诊断的一项初步指标。  相似文献   

6.
亮氨酸氨基肽酶在HBV慢性肝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HBV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亮氨酸氨基肽酶(leucine aminopeptidase,LAP)活性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法检测HBV慢性肝病患者血清LAP的活性,选择110例健康献血员做对照,对118例HBV慢性肝病患者(慢性肝炎组、代偿期肝炎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组)血清中LAP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在HBV慢性肝病组中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组患者血清中LAP活性升高最明显,与对照组和其他肝病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代偿期肝炎肝硬化组LAP活性与慢性肝炎组比较有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肝炎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S)。结论LAP活性在HBV慢性肝病中普遍升高,但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最高,此可作为HBV慢性肝病鉴别诊断的一项初步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腺苷脱氨酶(ADA)、凝血酶原时间(PT)在肝硬化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诊疗价值。方法分别用免疫比浊法、速率法、凝固法检测肝硬化患者前白蛋白、腺苷脱氨酶、凝血酶原时间,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肝硬化代偿组、失代偿组血清前白蛋白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P分别小于0.05及0.01),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P分别小于0.05及0.01),而腺苷脱氨酶活力显著升高(P分别小于0.05及0.01),且失代偿期患者3项指标较代偿期患者3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变(P〈0.05)。肝硬化患者入院治疗2周后血清前白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凝血酶原时间、腺苷脱氨酶活力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血清PA、ADA、PT三者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肝硬化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超声造影与流速剖面技术评价肝硬化程度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观察门脉右支开始显影时间以及彩色多普勒流速剖面技术检测门脉右支流速和血流量,以探讨其评价肝硬化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23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分为肝硬化代偿组(11例)和肝硬化失代偿组(12例)。非肝硬化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门脉右支开始显影时间,并检测门脉右支流速和血流量,分别比较各参数之间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肝硬化组门脉右支开始显影时间较非肝硬化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平均流速、最高流速以及血流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肝硬化失代偿组门脉右支开始显影时间较肝硬化代偿组明显延长(P〈0.05),平均流速、最高流速以及血流量较肝硬化代偿组明显降低(均P〈0.01)。肝硬化患者门脉右支开始显影时间与门脉右支平均流速、最高流速以及血流量之间均存在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门脉右支开始显影时间逐渐延长,流速和血流量逐渐下降,两者之间呈明显负相关性,能较好地反映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对于评价肝硬化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出院后电话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出院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肝硬化失代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由责任护士负责的出院后电话干预。结果随访2年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自我护理和遵医行为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重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出院后电话干预能明显提高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改善其自我护理和遵医行为,而且对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重复住院率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对4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住院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在患者入院第1天及出院前1天,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评分,将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结果4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等6个因子分值均显著高于常模(P〈0.05),干预后6个因子分值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干预结合路径式健康教育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程序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和路径式健康教育。对比2组入、出院时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对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 2组入院时焦虑得分、抑郁得分、健康知识得分、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时抑郁得分、焦虑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研究组健康知识得分、生活质量得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显著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实行心理护理干预结合路径式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并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活动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98例,其中治疗组50例用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48例不做任何抗病毒及免疫调节治疗,两组均常规使用护肝、对症治疗。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生化学指标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学指标HBV—DNA阴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可明显抑制乙肝病毒(HBV)复制,控制肝脏炎症,改善肝功能,降低并发症,缓解病情,降低病死率,且有较高安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一2012年5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协同护理模式。干预前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评估,并评价其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协同护理模式能够促进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护理。显著提高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焦虑状况及其社会支持水平,评估二者的关系,为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6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其焦虑情况,同时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测量患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状况。结果本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SAS得分为(50.13±4.24)分,SSRS得分为(43.53±5.42)分,两量表的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1)。患者的SAS得分与SSRS总分及SSRS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这3个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焦虑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纽曼系统模式用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依照临床分级护理内容标准及患者自理能力评估量表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机体内外因素、人际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压力源对机体弹性防线、正常防线、抵抗防线的影响,应用纽曼系统模式进行一、二、三级预防措施干预,两组均于人院时及出院后随访1年,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简明健康状况问卷(SF-36)中文版进行测评,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症状、生存质量、住院时间、随访1年再住院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HRSD评分、SF-36评分、住院时间分别为(33.4±4.1)分,(74.6±4.5)分,(10.2±3.5)d,优于对照组的(46.3±5.2)分,(56.1±5.1)分,(14.3±4.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1.40,9.30,1.41;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1年再住院率、病死率分别为24%,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1,3.4;P〈0.01)。结论纽曼系统模式用于肝硬化患者的护理有较好的效果,该模式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脉冲组织多普勒(PW-TDI)评价肝硬化失代偿期右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正常对照组及肝硬化失代偿期门脉高压患者各20例,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房收缩末期内径(LVDd,LADs),右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右房收缩末期内径(RVDd,RADs),并应用PW-TDI技术测量三尖瓣前叶瓣环(ATA)隔叶瓣环(STA)及后叶瓣环处(PTA)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心肌运动速度(E′和A′)及E′/A′比值,同时测量三尖瓣前叶瓣环处心肌收缩期S波持续时间(systolic duration time S-dT)。 结果肝硬化患者ATA、STA及PTA处舒张早期心肌运动速度E′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P〈0.05及P〈0.01)肝硬化患者ATA及PTA处舒张晚期心肌运动速度A′均明显增加(P均〈0.05),肝硬化患者STA处舒张晚期心肌运动速度A′亦增加,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ATA、STA及PTA处E′/A′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均〈0.01)。肝硬化患者ATA处S-dT明显缩短(P〈0.05)。 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右心舒张功能受损,S波持续时间缩短,PW-TDI可简便、敏感地反映肝硬化患者的右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失代偿期老年患者的营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老年患者的营养管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在本科室住院的肝硬化失代偿期老年患者33例为干预组;选择同期入院的其他科室肝硬化失代偿期老年患者33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进行临床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干预组再进行营养干预,两组观察时间均为一个月。在观察期满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观察并测量其生化指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白蛋白、前白蛋白和总胆红素结果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红蛋白结果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肝硬化失代偿期老年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营养干预,可延缓病程的进展,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后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5):3579-3580
目的:探讨肝硬化时对机体凝血系统的影响,了解参与凝血的各种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测定60例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体检者50例,PLAT、PT、APTT、TT、FIB、D-二聚体六项指标综合分析。结果:肝硬化组与健康组各项指标对照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肝硬化代偿组与失代偿组比较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肝硬化时对机体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影响显著,且代偿期与失代偿期各项指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图谱菜单式健康教育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干预组采用图谱菜单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依从性、满意度和再入院率。结果:干预组自我管理能力、依从性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干预后,两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用图谱菜单式健康教育,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依从性和满意度,降低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出院后护理干预的研究.方法 129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按出院顺序分为干预组(76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饮食、心理、用药指导等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再住院率明显下降(15.8% vs 31.7%,P<0.05).结论 护理干预是医院护理的延续,加强出院后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帮助患者培养正确的生活方式、减少患者再次入院次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