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与癌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结直肠增生性息肉是一类具有典型“锯齿状”形态特征的病变,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病变,不会恶变。随着内镜的广泛应用,病理学家发现了一系列相关病变,这些病变以具有锯齿状组织学形态为特征,呈一个连续的谱系,有明显的异质性,具有特殊的分子改变,其生物学行为既不同于经典的增生性息肉又不同于普通腺瘤,呈现一条与肠癌发生相关的所谓锯齿状通路(serrated neoplasia pathway)。为了能进一步认识这类病变的性质,本文就其形态学特征、分类以及分子发生机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锯齿状息肉及其分子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多途径、多步骤的过程。锯齿状腺瘤(serrated adenomas)可能是一种与传统腺瘤(管状、绒毛状和管状绒毛状)不同类型的结直肠癌癌前状态,而近年来受到关注。人们一直认为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s)是结直肠非肿瘤性病变,但是近年在临床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支持增生性息肉可能是一条新的结直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病理分类及鉴定诊断要点。方法运用形态学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及83例结直肠增生性息肉的临床资料,综合文献标准对其进行分类。结果72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及83例结直肠增生性息肉中8例结直肠病变腺体有锯齿状结构,其中4例为锯齿状形态的增生性息肉( hyperplastic polyps, HP),2例为传统锯齿状腺瘤( 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 TSA),1例为广基锯齿状腺瘤( sessile serrated adenoma, SSA),1例为混合性息肉(mixed polyposis, MP)。每一种病变在形态上均有与同其他各型组织学相异的特征。结论利用形态学方法能够对各类结直肠锯齿状病变进行诊断和鉴别,提升对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认识,提升临床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5.
大肠锯齿状病变的病理学分类及诊断要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肠腺癌是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所致的疾病,约85%的病例与APC基因突变有关,存在染色体不稳定和异倍体.约15%的散发性腺癌是由CpG岛甲基化或DNA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le, MSI)所致,这类腺癌的癌前病变具有共同的组织学特征,表现为腺上皮过度增生、呈锯齿状向腺腔内突起,这类病变包括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病、无蒂锯齿状腺瘤、锯齿状腺瘤、混合性息肉以及高频率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le-high,MSI-H)腺癌.我们将复习有关这些病变的最新研究进展的文献资料,以增进对这类疾病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结直肠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essile ser-rated adenoma/polyp,SSA/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23例SSA/P和4例SSA/P伴异型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23例SSA/P中,男性109例,女性114例;年龄24~87岁,中位年龄58岁;好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I3Kp110α、PI3Kp110β在结直肠锯齿状病变及其癌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p110α、PI3Kp110β在结直肠正常黏膜、管状腺瘤、锯齿状病变及来自管状腺瘤和锯齿状腺瘤癌变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二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I3Kp110α、PI3Kp110β在腺癌组、不同级别锯齿状腺瘤组及高级别管状腺瘤组中均呈高表达,且明显高于增生性息肉、低级别管状腺瘤及正常黏膜组织(P0.05),但组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锯齿状腺瘤中PI3Kp110α、PI3Kp110β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有关、肿瘤数目有关(P0.05)。腺癌组中PI3Kp110α、PI3Kp110β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PI3Kp110α与PI3Kp110β在锯齿状腺瘤及腺瘤癌变中呈高表达,二者可能是促进腺瘤恶变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PI3Kp110α和PI3Kp110β在结直肠锯齿状腺瘤中的表达有助于判断其恶性潜能。  相似文献   

8.
抑癌基因APC蛋白在结直肠粘膜及结直肠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众多研究表明位于染色体5q上抑癌基因APC的突变、缺失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了APC蛋白在正常结直肠粘膜的表达特点以及其表达异常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一、材料和方法共收集我院1993年1月至1994年10月间结直肠癌手术标本45例,每例包括原发癌肿和手术切缘正常粘膜。用中性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制成5μm厚切片做HE及免疫组化染色。APC兔抗人多克隆抗体C20(1∶100)为SantaCruz公司产品,SP试剂盒购于福州迈新公司,染色采用SP法,微波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结直肠锯齿状病变发生情况,并对锯齿状腺瘤与普通腺瘤的恶性潜能进行病理学比较观察.方法 收集北京军区总医院、海军总医院、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河北省巨鹿县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约5年中病理诊断为结直肠各类息肉和腺瘤的病例534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经3名病理医师4~5轮阅片从中筛选出腺体具有锯齿状特征的息肉及腺瘤共258例,按文献标准分类,观察传统锯齿状腺瘤(TSA)及普通腺瘤异型增生程度.随机收集普通腺瘤(管状腺瘤160例及绒毛管状腺瘤27例)187例,浸润性腺癌36例作为对照.对部分TSA、广基锯齿状腺瘤(SSA)、管状腺瘤、浸润性腺癌进行免疫组织化学(Max Vision法)Ki-67、p53、β-catenin染色.结果 五所医院的5347例结直肠息肉/腺瘤中共筛选出锯齿状病变258例,占4.8%.其中增生性息肉(HP)112例,占锯齿状病变43.4%(112/258);TSA 78例,占锯齿状病变30.2%(78/258);SSA26例,占锯齿状病变10.1%(26/258);锯齿状病变合并高级别黏膜内肿瘤及浸润性腺癌11例,占锯齿状病变4.3%(11/258).重点观察62例TSA的异型增生等级.62例TSA呈中度异型增生13例,高级别黏膜内肿瘤4例,浸润性腺癌癌旁有TSA成分2例.中度以上异型增生占30.6%(19/62),高级别黏膜内肿瘤和浸润性腺癌占9.6%(9/62).收集的普通腺瘤187例,其中中度异型增生27例,高级别黏膜内肿瘤12例,13例在不同部位伴有浸润性腺癌,中度以上异型增生占27.8%(52/187),高级别黏膜内肿瘤和浸润性癌占13.3%(25/187).TSA与普通腺瘤比较X2=19.373,P=0.000.北京军区总医院19个月期间结直肠同时、不同部位具有锯齿状腺瘤及普通腺瘤13例(管状或绒毛管状腺瘤),其中锯齿状腺瘤13例中12例旱轻度异型增生,1例呈轻-中度异型增生;13例管状腺瘤中7例呈轻度异型增生,2例呈轻-中度异型增生,4例呈中度异型增生(两者相比X2=5.432,P=0.052).对两组病例进行了Ki-67、p53、β-catenin检测,在锯齿状腺瘤(TSA、SSA)和普通腺瘤(管状)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锯齿状腺瘤与腺癌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发病率似较低.锯齿状腺瘤有明显恶性潜能.与普通腺瘤相比,锯齿状腺瘤合并高级别黏膜内肿瘤及浸润性癌的病例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104例形态学及细胞增殖活性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结直肠锯齿状病变增生性息肉(HP)、广基锯齿状腺瘤(SSA)、传统锯齿状腺瘤(TSA)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诊断,鉴别诊断及细胞增殖状况.方法 复习北京军区总医院2002年11月至2007年12月2628例病理诊断为结直肠息肉/腺瘤的病理切片,从中收集104例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综合文献标准进行分类,观察各类型病变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细胞增殖指数Ki-67的表达特点.结果 104例锯齿状病变中包括HP 60例,TSA 20例,SSA 11例,混合性锯齿状息肉/腺瘤7例,混合件锯齿状息肉/腺瘤+普通腺瘤6例.对各型组织学特征进行总结归纳.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正常结肠黏膜Ki-67阳性细胞位于基底(隐窝下1/3),呈间隔分布;51例HP中阴性或阳性细胞数最<25%的40例(78%),大多数阳性位于隐窝下1/3(基底);15例TSA中11例阳性细胞数量在25%~50%或>50%,其中大多数位于隐窝中1/3,少数(2例)隐窝弥漫分布;SSA的数量与分布和TSA相似;相比之下低级别管状腺瘤26例中24例(92%)阳性数量>50%,18例(69%)分布于隐窝表面,6例(23%)弥漫分布;高分化管状腺癌10例全部呈弥漫分布,7例Ki-67阳性指数在70%左右.阳性细胞多少与分布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细胞)χ2=34.601,P=0.000,阳性分布χ2=63.077,P=0.000.结论 HP、SSA、TSA组织学鉴别诊断的主要难点是在HP与SSA两者之间,SSA锯齿状隐窝基底扩张结构特征是诊断的关键,比细胞学改变更重要.TSA与SSA的主要形态鉴别在于TSA锯齿状腺体有明显异型增生(普通腺瘤样增生)以及几乎所有TSA异型增生的腺体都不与黏膜肌相邻(ECF现象).细胞增殖指数Ki-67数量及分布的表达可为HP、SSA及TSA鉴别诊断提供一定帮助.锯齿状腺瘤中TSA和SSA的Ki-67表达指数都比普通腺瘤要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结直肠腺瘤及腺癌组织中转录因子FOXO1的表达,在组织学水平上初步探讨FOXO1在结直肠腺瘤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146例结直肠腺瘤、48例结直肠腺癌及48例癌旁组织中FOX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FOXO1在结直肠腺瘤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直肠腺瘤组织中FOXO1表达与肿物大小相关,腺癌组织中FOXO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结论 FOXO1在人类肠道癌前病变(腺瘤)及腺癌组织细胞核表达减少和缺失,可能是导致结肠腺癌发病的机制之一,其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抑癌基因的作用,有望成为下一个潜在的临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2.
关于结直肠活检中癌及前驱病变诊断问题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介绍WHO 2000年结直肠癌的新分类,规范我国日常病理诊断标准,加强学术交流,统一认识,尽早与国际病理诊断标准接轨,北京医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于2003年11月24日在北京召开了关于“结直肠活检中癌及前驱病变诊断问题”学术研讨会。会议由谬松林教授主持,邀请了6位在京的病理专家,分别就结直肠癌的概念、上皮内瘤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le,MSS)和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结直肠癌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以及对LOVO、SW480和维甲酸受体α(retinoic acid receptor-α,RAR-α)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MSI结直肠癌细胞系LOVO及MSS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应用不同浓度的ATRA进行刺激,并设置空白对照组和RAR-α抑制剂对照组。用MTT法分析两种细胞系肿瘤细胞的增殖变化,用RT-PCR技术及平均光密度比值分析RAR-α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技术及平均光密度比值分析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8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TRA对两种细胞系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并能有效刺激两种细胞系RAR-αmRNA和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8的表达(P<0.05)。ATRA刺激后,MSS细胞系RAR-αmRNA、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8表达高于MSI细胞系(P<0.05)。结论 ATRA能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系MSS和MSI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这两种特性细胞系的凋亡并增加RAR-α的表达,其对MSS细胞系作用高于MSI细胞系。实验结果间接提示RAR-α减少可能与锯齿状病变广基途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Runx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和蛋白表达在锯齿状病变发生与癌变通路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TaqMan探针为基础的实时定量PCR(Methylight)法检测77例锯齿状病变(29例HP、29例SSA/P和19例TSA)、16例正常结直肠组织和14例结直肠癌中Runx3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相应组织中Runx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Runx3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率在正常和HP、SSA/P、TSA、CRC分别为12.5%(2/16)和17.2%(5/29)、51.7%(15/29)、63.2%(12/19)和78.6%(11/14)。Runx3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和HP、SSA/P、TSA、CRC分别为81.3%(13/16)和72.2%(21/29)、48.3%(14/29)、31.6%(6/19)、21.4%(3/14)。SSA/P、TSA和CRC 3组中Runx3甲基化与Runx3蛋白表达结果具有相关性(P0.05),且为负相关。结论 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是诱导Runx3蛋白表达下调或缺失的主要原因,在锯齿状病变尤其是锯齿状腺瘤的发生及癌变通路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芦志红  刘凯  高英茂  刘皓 《解剖学杂志》2007,30(3):276-278,290
目的:探讨过量维甲酸(RA)对金黄地鼠胚胎神经管维甲酸受体α(RARα)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分析,半定量分析金黄地鼠胚胎神经管正常发生及RA致神经管畸形过程中RARα转录和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RARα表达水平随胚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实验组在灌服过量RA后3 h,RARα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6 h时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4、22、46 h其表达水平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96 h其表达增强,并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结论:过量RA引起的RARα转录和表达水平的变化与RA致金黄地鼠神经管畸形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测定肠癌组织细胞内维甲酸受体 (retinoic acid receptor, RAR)含量,探讨维甲酸 (Retinoic acid, RA)对肠癌组织内RAR表达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160只,随机分4组,每组40只,其中第1、2组二甲基肼诱癌,第3、4组用生理盐水注射;于第7周开始,第2、3组按50mg/kg体重灌服维甲酸,每日1次,共8周.于7,14, 21周每组处死8只,于28周全部处死大鼠.测定RAR的含量.结果第1组肠癌发生率100%,第2组2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肠组织细胞核内存在丰富的RAR,而肠癌组织RAR含量明显减少,并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减少; RA对正常组织、肠癌组织内的RAR表达有显著性影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可以减少二甲基肼诱发肠癌的发生;肠癌组织细胞内存在着RAR表达的异常; RA对肠癌组织的调控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动脉内皮损伤后VSMC中RAR表达的规律及其与内膜增生的关系,方法 放射配基法测量用维甲酸与未用药两组内皮损伤后不同时期的受体最大结合容量和平衡解离常数抽时用形态学方法测量血管内膜面积。结果 动脉内皮损伤后早期VSMC中RAR数量显著低于正常(P〈0.01),于第4周恢复正常,同时血管膜面积增加,用维甲酸后,RAR显著增加,于术后2周即接近正常,血管内膜面积显著少于未用药组,结论 动脉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过量维甲酸(RA)对金黄地鼠胚胎神经管维甲酸受体(RARβ)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分析,半定量分析金黄地鼠胚胎神经管正常发生及RA致神经管畸形过程中RARβ转录和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RARβ表达水平随胚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并再次减弱的趋势。实验组在灌服过量RA后3、6h,RARβ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14h时表达升高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2h时其表达再次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46、96h表达逐渐增强,96h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过量RA引起的RARβ转录和表达水平的变化与RA致金黄地鼠神经管畸形相关。  相似文献   

19.
维甲酸诱导大鼠产生肛门直肠畸形及其伴发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维甲酸诱导大鼠肛门直肠畸形并探讨维生素A类物与肛门直肠畸形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成熟未孕的Wistar大鼠,在妊娠10d时经胃管注入维甲酸,诱导产生肛门直肠畸形动物模型,分别在妊娠16、18、20d时剖宫取出胎鼠,进行实体观察、畸形率统计,同时行病理形态学研究.对照组仅给予橄榄油,剖宫时间及观察项目同致畸组.结果维甲酸致畸组共获得胎鼠96只,其中肛门直肠畸形发生率81.3%(78/96),显性脊柱裂46.9%(45/96),无尾畸形70.8%(68/96),足畸形37.5%(36/96).对照组剖出74只胎鼠,均未见上述畸形.致畸组与对照组在妊娠16d、18d、20d时身长及体重相应各组数据经t检验统计差异显著(P<0.01),致畸组均较对照组为差.结论维甲酸是一种良好的诱导肛门直肠畸形动物模型的致畸剂,其发生机制可能是过量维甲酸通过干扰维生素A酸信号系统影响正常胚胎发生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在结直肠肿瘤切片中的差异表达,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与结直肠肿瘤恶性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2例正常健康者,1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与47例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结肠组织切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RBP的差异表达。结果在组织切片中,RBP在正常人与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结直肠息肉与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RBP在结直肠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状态。RBP仅在26%正常组织样本与60%结直肠息肉组织样本中具有阳性表达,在结直肠恶性肿瘤中100%阳性表达。RBP与结直肠肿瘤的分期、分级及是否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BP在正常结直肠组织与结直肠恶性肿瘤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