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2.
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依托大学的办学条件,通过医学与非医学学科间的课程交叉、渗透和融合,优化医学生的知识结构,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了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4.
针对成人医学教育的特点,提出并分析了在其培养过程中实施网络课程教学的优点、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马贞玉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4)
社会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与医学科学交叉的课程,是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必不可缺的内容。社会医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医学生初步建立起社会医学的观念和思维模式,树立整体医学和大卫生的理念,运用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指导医疗卫生实践。本文探讨了社会医学课程在医学教育中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意义,同时结合广两医科大学的教学实践,着重从教学管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论述了社会医学课程的改革及其成效。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与医学教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素质教育与医学教育课程改革浙江医科大学郭永松,崔雪桥.胡斯隆所谓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利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积极影响,通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等综合措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评估黑龙江省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现状。方法采用自编结构式问卷,在黑龙江省已经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两所高等医学院校中,随机抽取一年级和二年级的46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对导师制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不高,对导师制的期望与现实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对导师制的实施现状满意度较低。结论目前我省高等医学院校实行的导师制存在导师角色定位模糊、宣传力度不足、师生参与热情不高等问题,亟待通过科学引导和制度规范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11.
针对口腔修复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学教研室创新教学模式,将整合教学引入口腔修复学本科教学,通过将《口腔修复学》《口腔工程技术学》《口腔材料学》和《牙合学》等四门课程中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性整合,将理论教学和临床实习相互融合,并将多种教学形式与传统课堂相结合,整合教学资源,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库,并建立多维度的教评体系,构建了口腔修复学整合课程。通过整合教学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本科生对口腔修复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临床适应能力,促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和眼界,提升了学生在基础理论、临床实践、职业素养、交流沟通、团队协作等全方位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了口腔修复学的本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对重症医学的需求越来越大,需要建立完善的重症医学本科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高等医学院校应加强重症医学本科教学,增设重症医学课程,在临床医学教育的整体体系中合理安排重症医学课程的教学。除了理论课堂教学外,还应当保证学生有时间到重症医学科进行临床实习;应设置独立的重症医学教研室,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担负起重症医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并结合学科特点,合理制定重症医学课程教学大纲,做到"有纲可依",目的明确;应积极探索重症医学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医学生进行重症医学"整体思维"模式的培养,培养学生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加强重症医学科临床训练基地建设,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操作的培训,为将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迟宝荣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2)
本文从临床技能测试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学生对临床技能测试的反映等方面,阐述了对教学评估中有关临床技能测试工作的认识,并分析了临床技能测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医学微生物学和医学免疫学是本科医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必修的两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当前在这两门课程的教材编写、课程设计、授课重点、联系实际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有必要处理好课时安排、教材选择、授课形式等与教学效果的关系,尤其要重视如何与临床教学密切联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等院校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若干问题分析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李俊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3):14-15
双语教学是贯彻教育“三个面向”原则在教学中的一个有效载体 ,双语教学核心目的仍然是专业的思想、内容与能力的学习与培养 ,讨论了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目标、基本条件、教学方法、考试考核及现阶段开展双语教学应注意的主要事项。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The classical didactic lecture has been the cornerstone of the theoretical 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Their efficacy however reduces due to reduced interaction and short attention span of the students. It is hypothesized that the interactive response pad obviates some of these drawback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 by comparing it with conven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Methods
A prospective comparative longitudinal study was conducted on 192 students who were exposed to either conventional or interactive teaching over 20 classes. Pre-test, Post-test and retentions test (post 8–12 weeks) scores were collat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sed. An independent observer measured number of student interactions in each class.Results
Pre-test scores from both groups were similar (p = 0.71). There wa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both post test scores when compared to pre-test scores in either method (p < 0.001). The interactive post-test score was better than conventional post test score (p < 0.001) by 8–10% (95% CI-difference of means – 8.2%–9.24%–10.3%). The interactive retention test score was better than conventional retention test score (p < 0.001) by 15–18% (95% CI-difference of means – 15.0%–16.64%–18.2%). There were 51 participative events in the interactive group vs 25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Conclusions
The Interactive Response Pad method was efficacious in teaching. Students taught with the interactive method were likely to score 8–10% higher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he immediate post class time and 15–18% higher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fter 8–12 weeks. The number of student–teacher interactions increases when using the interactive response pads. 相似文献17.
分析和总结了德国医学信息学、生物测量和流行病学协会(GMDS)倡议的医学信息学本科课程体系,结合我国医学信息学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的现状,提出了构建医学信息学本科课程体系的五原则:特色性、整体性、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并以中南大学医药信息系的课程体系为基础,提出了新课程设置方案,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医学信息学复合型人才,实现医学信息学的长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作为现代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速。以研究生教育及5C培训等继续教育为主的重症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难以缓解我国各级医院ICU人力资源匮乏的问题。面对社会经济发展及医学新技术不断涌现、医学院校专业设置亟需进一步优化的新形势,医学本科教育体系中可考虑增设重症医学专业方向。皖南医学院麻醉学院作为“国家级麻醉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相应政策号召,以发挥专业学科优势为基础、创新教学模式为核心、加强临床实践培训为手段,克服师资力量薄弱、病例资料库不全等不利因素,规划构建2+1+2课程体系的创新学制,引入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案例教学等改革措施,积极探索重症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自2018年起针对本科临床课程实施“两会、七定、三备”的集体备课会制度,有效落实临床教师间学科协作、组织引领和资源整合,通过课前“备教、备学、备考”落实课程关键要素。在课程运行过程中,将PDCA循环质量控制理念与集体备课会制度深度融合,积极落实制定计划(plan)-组织实施(do)-检查结果(check)-处理改进(action)的全过程质控闭环,有效提升了本科临床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