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20岁。住院号A-00156。主诉:头痛、走路不稳已1年,近期症状加重,并出现复视。查体:双侧视乳头水肿,眼球有水平震颤,病理反射未引出。胸透、心电及常规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CT扫描:小脑蚓部可见直径约4cm类圆形混杂密度灶,其内可见钙化。脑室系统中度扩张。增强扫描病灶未见异常强化(图1)。CT诊断:小脑蚓部占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局限于后枕部,疼痛呈渐进性,剧烈时伴呕吐。  相似文献   

3.
患儿男,4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每天呕吐数次;近1周来出现头痛,为发作性,不剧烈,于2011年5月1l日就诊.患儿白发病以来无肢体抽搐和癫痫发作;无发热,大小便正常,夜间睡眠尚可,体重无明显减轻.既往体健,无传染病及家族遗传病史,无外伤、手术史.体检:患儿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 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4.
虽然颅内皮样囊肿并不少见,但发生于小脑实质内极少,本文报道了1例发生于小脑蚓部的皮样囊肿。1 病历简介患儿,男,6岁,因头痛、呕吐12天,发热4天来院检查。查体:体温39℃,神志清楚,项强,四肢肌力大致正常,双腱反射不亢进,病理征未引出,双侧视乳头边界不清,后枕部未见皮下局部性软组织肿胀、隆起。临床以“颅压高待诊”申请进行CT和MRI检查。影像学表现:CT示小脑蚓部巨大类圆形低密度影,大小约45cm×55cm,边界清晰,其内密度大致均匀,未见钙化灶,第四脑室明显受压变扁,幕上脑室系统明显扩大,脑室周围白质密度减低,未见枕部颅骨缺…  相似文献   

5.
病例资料患者,男,45岁,两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持续性头晕,休息后头晕能缓解,一直未重视,近2月来,患者头晕加重,伴视物模糊。MRI 表现:小脑蚓部见囊实性病灶,大小约4.5 cm×3.8 cm×3.9 cm,边界清晰,以长 T1长 T2信号囊性成分为主,可见稍长 T1稍长 T2实性附壁结节,实性结节大小约为1.3 cm×1.1 cm×1.4 cm,囊后壁内侧少许弧线状长 T1短T2信号,DWI 上实性结节呈稍高信号,囊性成分为低信号,第四脑室明显受压、缩小,第三脑室、双侧脑室轻度积水扩张,增强扫描后实性附壁结节明显强化,囊性成分未见强化,未见囊壁强化。MRI 诊断:小脑蚓部囊实性占位伴脑室系统轻度梗阻性脑积水,考虑血管母细胞瘤可能。手术过程:枕部开颅后,打开枕大池纵行切开小脑下蚓部2 cm,深度0.5 cm,进入瘤腔,有淡黄色液体流出,瘤腔底部中线部位局限隆起,隆起部位呈淡红色,沿周围分离见下极有供血动脉予以电凝后离断。上极与脑干相连,易分离,完整切除肿瘤。病理诊断:肿瘤组织大体形态:囊实性肿块一枚,大小2.0 cm×1.5 cm×0.9 cm,切面呈灰红色,质软,肿瘤内无钙化灶。组织形态:镜下多形性细胞增生,由多形性巨细胞、梭形细胞和泡沫样瘤细胞混合组成,多核、巨核多见,部分胞浆丰富,含脂质空泡,伴星形细胞增生。肿瘤细胞罕见核分裂象,伴血管增生,管壁明显玻璃样变性,所有标本未见明显细胞坏死。肿瘤细胞免疫组化示:S-100(+)、GFAP(+)、Syn(+/-)、CD68(-)、CD34(血管+)、Ki-67(<1%+)。病理及免疫组化提示为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WHOⅡ级。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16岁。颈部不适20余天,疑颈椎病就诊于康复理疗科。查体时发现病人双眼视物不清,左眼球内视,走路时步态不稳,颈部有抵抗感。问诊时病人自述近日来头痛、恶心、呕吐频繁。  相似文献   

7.
袁晖  黄昂 《人民军医》2010,(9):650-650
1病例报告 患者男,30岁。因突发头痛伴意识障碍6h入院。既往面颈部血管畸形20余年,曾行面颈部血管畸形切除术,术后效果欠佳;有间断头痛病史10余年,未行正规检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女,13岁。因"间断性头痛,行走不稳2月余"入院。查体:表情冷漠,语言流畅,频繁呕吐,反应较差,定向力及计算力基本正常,双瞳孔光反射迟钝,双侧视乳头水肿。双上肢肌力4级,双下肢肌力3级,指鼻试验、闭目难立征、双下肢巴氏征均阳性,生理反射减弱。CT平扫:小脑蚓部见一囊性低密度影,边界尚清,密度尚均,平均CT值约11HU,  相似文献   

9.
患者 女,18岁,头部持续性胀痛1周,以双颞部为重,伴恶心,无肢体无力。查体:神智清,回答切题,双侧瞳孔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病理反射未引出。CT 扫描第脑四室内见不规则等低混杂密度肿块,与小脑蚓部呈窄基底相连(图1)。MRI:第四脑室区见大小约26 mm×30 mm×32 mm 不规则长 T1长 T2为主混杂信号肿块,信号不均,与小脑蚓部呈窄基底相连,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图2~6)。  相似文献   

10.
女,26岁,因头痛1月入院。头颅CT表现(图1):小脑蚓部、四脑室后见一边界清楚、密度较均匀的类圆形高密度肿块,CT值92~108HU,肿块前缘见点状更高密度影,CT值301HU,四脑室受压前移呈“一”字形,幕上脑室系统对称性扩大,脑实质及颅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CT诊断:小脑蚓部或四脑室后占位伴幕上梗阻性脑积水,建议行MRI检查进一步确诊。MRI表现(图2,3):后颅凹可见一类圆形大小约4.9cm×4.9cm×4.4cm混杂短T1短T2信号为主病灶,病变内部信号强度于T1WI欠均匀,可见稍长T1信号区。病灶占位效应明显,双侧小脑半球、四脑室、中脑导水管及延髓受压…  相似文献   

11.
正常小脑蚓部的MRI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MRI上测量健康国人小脑蚓部的大小 ,探讨年龄和性别与其大小的关系。方法  36 0例健康成人 ,男 180例 ,女180例 ,年龄 2 0~ 87岁。测量MRI上小脑蚓部径线 ,总面积及各叶面积。结果 小脑蚓部前后径及上下径在 6 0岁后呈下降趋势 ,前后径 5 0岁后开始呈下降趋势 ,6 0岁后更为明显。同年龄组小脑蚓部前叶面积及小脑蚓部总面积男性大于女性 ,而蚓部中叶及后叶面积在不同性别同年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正常人小脑蚓部径线及面积在 6 0岁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蚓部前叶男性大于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描述正常胎儿标本小脑蚓部在不同孕周的正常发育生长曲线,并探讨胎儿丹迪-沃克综合征(DWS)的MRI表现。方法:对63例胎龄15~40周的胎儿标本行3.0T MRI扫描,从中选出52例符合要求的进行测量,扫描序列为T1WI、T2WI;扫描方位:矢状位扫描为主,辅以冠状位及横轴位;观察及测量内容:测量小脑蚓部的前后径(正中矢状面第四脑室顶点至水平裂处蚓部后缘最大距离)、上蚓高度及下蚓高度(上蚓的最高点及下蚓的最低点分别到前后径线的垂直距离)。对上述测量结果与孕龄间作回归分析。然后对6例经MRI诊断为DWS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脑蚓部前后径、上蚓高度及下蚓高度分别与孕龄呈线性正相关,而上蚓高度总是略大于下蚓高度(P<0.05),多数标本正中矢状面T1WI、T2WI可清晰显示原裂及下后裂。DWS主要表现为小脑蚓部缺如或发育不良,测量数据小于正常胎儿,第四脑室与后颅窝囊肿相通或小脑延髓池增宽。结论:MRI可明确显示正常胎儿小脑蚓部在17孕周以后的正常发育表现及变化规律,而DWS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是诊断DWS最理想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非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的MRI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提高对非典型部位髓母细胞瘤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位于非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 11例髓母细胞瘤中,9例位于小脑半球(左侧4例,右侧5例),1例位于左侧桥小脑角区,1例位于左侧桥臂.7例肿瘤内见囊变坏死区.MRI信号特征和典型部位的髓母细胞瘤相似,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增强后呈不同程度强化.11例均引起第四脑室不同程度受压、移位;6例出现不同程度脑积水;8例瘤周出现轻重不等的水肿.结论 非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仔细分析其MRI特征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纵隔胚胎癌一例王平儒高玉虎吴东恩安玉英患儿女,6岁。持续胸闷发热2个月,伴咳嗽10天,抗炎治疗无效,以肺脓疡入院。体检:体温40℃,精神差,呼吸急促,口周发绀。左上肺叩实,并呼吸音减弱,双下肺湿音及痰鸣音,余肺部呼吸音增粗。胸片及B超均提示前上纵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小脑蚓部各肿瘤CT诊断的正确性。材料与方法:95例经手术,病理证帝物小脑蚓部肿瘤,男性59例,女性36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成神经管细胞瘤41例,CT平扫以略高、等或略低混杂密度米,增强后肿瘤可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星形胶质瘤29例,CT平扫以略低、低混杂密度米,增强后可轻度、不规则强化。致这膜瘤10例,平扫以等、混合密度为主,增强多有均匀强化,常伴脑积水。或血管细胞瘤9例,  相似文献   

16.
王琼  高培毅  林燕  孙胜军   《放射学实践》2012,27(10):1058-1060
目的:探讨非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的CT和MRI征象,提高对髓母细胞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术前CT及MRI资料。结果:57例髓母细胞瘤中,8例病灶位于桥小脑角区,病灶位于左、右、双侧小脑半球分别为23例、19例、7例。CT平扫肿瘤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MRI上肿瘤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肿瘤内部囊变坏死者46例,且囊变内壁多较光滑;病灶圆形或椭圆形45例;边界不清、较清、清晰各18例、12例、27例;肿瘤周围有不同程度水肿,发生梗阻性脑积水32例。33例有增强图像,其中9例呈轻度片状强化,18例中度块状、片状强化,6例块状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MRI对非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的显像较CT更有优势,其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7.
肺胚胎性癌肉瘤一例文果莉刘海金春南赵兴吉张安娣肺胚胎性癌肉瘤又称肺母细胞瘤,为罕见的肺部肿瘤,在肺恶性肿瘤中不足0.5%。1983年我院曾报道2例[1],近来又诊治1例,复习文献报告如下。患者女,67岁。右胸钝痛1月余,伴轻微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  相似文献   

18.
患者 女,52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头昏,无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10 d前发现右眼睑下垂,右眼视力模糊伴走路不稳入院.体检:右跟瞳孔增大,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消失.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27岁.耳鸣、头晕2个月,加重伴呕吐1个月,于2009年5月10日就诊.体检:耳鸣呈阵发性,双眼视物模糊并复视,双眼水平震颤,左角膜反射消失,左额纹变浅,左上睑不能完全闭合,左面部触觉、痛觉迟钝,左耳听力差,肢体平衡试验阳性.其他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脑蚓部转移瘤合并邻近脑膜癌病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临床、脑脊液检查证实的小脑蚓部转移瘤合并邻近脑膜癌病患者的资料,着重分析其发生机制与影像学特征.结果 15例表现为小脑蚓部结节状(11例)或斑片状明显强化病灶,病变可扩展至小脑半球,其中囊实性8例均为环状强化,灶周水肿明显.15例小脑蚓部脑膜癌病均为软脑膜一蛛网膜下腔型,仅3例合并后颅凹硬脑膜异常强化.11例合并颅内其他部位转移性病变.结论 小脑蚓部转移瘤合并邻近脑膜癌病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二者合并出现可能与其独特血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