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药大多数是属于多成分的天然药物,一般认为,中药药性平和,毒副作用少,有些市民还把喝中药当成时尚。但是,“是药三分毒”,中药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不能随便饮用。中药的毒副作用在我国历代中药文献中早有记载。《神农本草经》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即上品120种,能补养,“无毒”,可以长服、久服之品;中品120种,能治病补虚,无毒或有小毒,斟酌使用;下品125种,专治大病,多为有毒,不可多服。张子和云:“凡药皆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由此可见,对于中药毒副作用的认识并非现代才有,古代医家对此早有认识。中药的毒性多与下列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2.
在人们的认识中,中草药来自大自然没有毒副作用,使用安全,多吃点也无妨,由于认识上的错误,在治疗时医生开处方随意加大中药剂量较普遍,病人自服中药更不注意用量。中药到底有没有毒副作用,怎样使用才安全有效,这是使用中药前必须明白的问题。有些中药虽然无毒性,但使用剂量过大会产生严重副作用,甚至中毒。如每剂用60g木通  相似文献   

3.
很久以来,人们埘中药毒副作用了解很少,共至错误地认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然而近年来,因使用中药而产生的不良反应甚至中毒致死的临床报道日渐增多?因此,为了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首先应了解中药产生毒副作用的原因,笔者就多年从事中药工作所得经验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现在抗生素的毒副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很多人治病都转而用中药治疗,认为中药无毒,而且有些电视广告上经常以“纯中药制剂,绝无毒副作用”来标榜自己的药品。其实中药一样有毒副作用。在古代及近代介绍中药的本草文献中,在介绍药物的功用、性味常常对某些药物标明有“大毒”“小毒”“微毒”都是指药物的毒性。而现在据报道人们使用中药所造成的不良反应仅次于滥用抗生素。引起中药中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日本的“小柴胡汤事件”,欧洲的“龙胆泻肝丸事件”,国内的“排毒养颜胶囊事件”等浮出水面,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报道日渐增多,中药不良反应已成为关注的焦点。笔者从①古今对中药毒性的认识;②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③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等三方面对中药不良反应做一浅论,认为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对中药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缺乏科学、客观、规范地对中药安全性的评价。因此,临床上应重视和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振兴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中药的认识也越来越多。更多的医生和病人愿意选用中药治疗疾病,他们认为中药能治本且毒副作用小,这使得中药的用量逐年增加。笔者从事中药工作多年,发现在许多情况下,会出现中药不能发挥其应有疗效的情况。中药的来源、产地、采收、炮制等对中药疗效的影响是人们所广泛认识的,通过认真地调查、  相似文献   

7.
杨喜忠  孙静 《现代护理》2005,11(11):875-876
中药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其毒副作用要引起护理人员的足够重视。要重视中药的毒性,了解中医药理论及药物的用法用量。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少部分中药具有的毒副作用;药物的栽培环境和保管污染;不遵炮制;煎煮服用方法不当;不合理用药。中药不良反应的预防:准确运用中药的剂量;掌握中西药配伍方法;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问题;患者应注意用药安全,对药物可产生的特殊反应,必须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8.
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药品是特殊商品,其特殊性的具体表现就是"药物的两重性",即"药能治病,也能致病",中药也不例外.其实我们的祖先对药物的这种特殊性早有认识,"是药三分毒"所说的就是这种特殊性.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是根据药物的功效和毒性,将其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无毒",中品"无毒有毒,斟酌其宜",下品"多毒,不可久服",并指出毒烈之药的使用宜从小量开始,慎勿过量.由于中药与西药相比,其安全性高、副作用低,加之受"中药是天然药物,无毒副作用"这一片面宣传的误导,使人们对中药的"毒副作用"认识不足,导致非合理使用中药现象屡见不鲜.随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深入,中药不良反应个案报告也呈上升趋势.笔者在此从中药的使用特征与毒副作用、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念,谈一点学习所获,旨在提高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正确评价中药.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中医体质学及其分类,主要包括中医对肿瘤的认识和化疗的毒副作用及中医证见,认为合理利用好中药能有效配合好化疗。  相似文献   

10.
许多人对中药毒副作用有所忽视,甚至错误地认为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中药的毒性和副作用也即中药不良反应,是中药作用于机体时伴随着中药的治疗作用同时产生的对治疗疾病无关而对机体有害的一些作用。近来常见一些中药制剂及含中药的其他商品(包括加药食品、药物化妆品等)的说明书或广告中,标明“纯中药制剂,无任何不良反应”、“长期使用无任何副作用”、“老少皆宜”等。  相似文献   

11.
中药在临床应用中,亦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其毒性与药物的品种、部位、产地、采集时间、贮存条件,剂型及炮制工艺等密切相关,在临床使用中药时,应合理配制,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中药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其毒副作用要引起护理人员的足够重视.要重视中药的毒性,了解中医药理论及药物的用法用量.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少部分中药具有的毒副作用;药物的栽培环境和保管污染;不遵炮制;煎煮服用方法不当;不合理用药.中药不良反应的预防:准确运用中药的剂量;掌握中西药配伍方法;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问题;患者应注意用药安全,对药物可产生的特殊反应,必须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中药曾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人们传统的观念中,中药药性平和、服用安全,可以长期服用不会中毒。一些中药及中药保健品生产企业利用人们这种认知,在广告宣传上大肆传播“中药没有不良反应”、“纯天然药物没有毒副作用”等观点,一时间含中药成分的保健品、功能食品、化妆品和饮料的品种数量猛增。而随着现代开发和使用范围的扩大,中药的不良反应渐渐引起国内外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研究了华法林与丹参、人参等中药的交互作用。方法:我们分别回顾分析了近年相关文献报道,并对比华法林与丹参、人参的作用。结果:研究结果发现,华法林与丹参共同使用时存在交互作用和严重的毒副作用。然而,目前未发现华发林与人参间的交互作用。结论:华发林与各种中药之间有潜在的交互作用。医生在临床用药时应慎重。尤其应注意华法林与丹参的交互作用和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医中药是祖国的瑰宝,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和医务工作者探索、实践的成果。中药包括天然和人工种植的植物的根、茎、叶、花、种子,矿物,动物的皮、骨、血、胚胎等。因为来源天然,毒副作用较人工合成药小,因此许多人都片面地认为中药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往往被忽视,但近年有关中药毒副反应的问题突现,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呈大幅上升趋势,因此,中药安全无毒的旧观念必须改变。现对中药不良反应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引起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视和客观评价,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在人类战胜疾病,走向健康的征途中中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任何事物有一利必有一弊,中药也是如此,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还会带来毒副作用。随着中药的开发和中药使用范围的扩大,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据统计资料显示:中药的不良反应比例仅次于抗生素,名列第二。  相似文献   

17.
试谈中药中毒的若干因素国惠霞100044北京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中药有别于化学药品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毒副作用小,但中药中毒的临床报道常可见到,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发生中药中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药物品种混乱在中药商品中以伪...  相似文献   

18.
中药不良反应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不良反应是指中药对机体产生的除治疗作用以外的毒性作用、副作用和过敏反应。然而.中药历来被人们误认为毒副作用小而被广泛应用,致使许多人对中药长期、大剂量服用或随意服用。其实中药也与西药一样,每种药物都有其特性,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毒性或副作用等。这便是中医中药所讲的“偏性”。中药之所以能治病也正是利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生理的“偏性”,即所谓以偏治偏。因此,中医药理论明确讲明,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是药三分毒”,这也说明从古至今,中药的毒副作用被医学界所重视。当然毒性有大…  相似文献   

19.
传统认识认为,中药来源为植物、动物、矿物,毒副作用较少,但近些年来,某些中药引起不良反应时有报道,中药引起的肝损害的报道也不断出现,引起中医药界的广泛重视。笔者查阅有关文献,就文献报道的致肝损害中药的判定标准、来源品种、产生原因等进行分析考证总结。肝损害中药的判定凡文献报告中记载可致肝硬变、肝缩小、肝肿大、肝浊肿、肝充血、肝瘀血、肝出血性损伤、肝细胞萎缩、肿胀、变性、炎性浸润、脂肪浸润、坏死、肝窦狭窄、肝门纤维化,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增加,肝指数改变、肝脏颜色改变、致黄疸、肝脏肉瘤、肝癌、肝昏迷、死亡以及肝功能异常等皆判为肝毒性药物。  相似文献   

20.
双黄连是由中药双花、黄芩、连翘精制而成中药粉针制剂,该药自投产以来在全国广泛应用,应用人数已达数千万。近年来对该药的药理、毒理及药效等方面均已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已证实该药具有抗病毒及细菌,增加机体免疫力等作用,并且毒副作用较小。该药已连续两次被列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