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是预防儿童HBV感染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往研究表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首针可有效降低儿童HBV感染风险,并促进儿童完成3剂次乙肝疫苗和其他疫苗系列接种。  相似文献   

2.
张晓荣 《职业与健康》2001,17(10):10-10
随着乙肝疫苗的研制成功及近几年的大面积推广使用,实行乙肝疫苗的自动免疫,无疑对控制乙肝传播,预防乙肝感染将会起到重要作用。乙肝疫苗自1981年问世以来,经很多国家应用证明是安全有效的,这是人类第一种用来预防癌症的疫苗,是乙肝预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并为人类最终消灭乙肝带来了曙光。但接种乙肝疫苗后,是否就安全控制了乙肝发病,不再被乙肝病毒(HBV)感染、不会出现HBsAg阳性,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重组酵母疫苗接种6~9年的人群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新生儿乙肝重组酵母疫苗普种预防HBV感染的免疫效果,探讨乙肝重组酵母疫苗免疫持久性。方法采用出生队列定群研究结合横断面调查的方法,研究乙肝重组酵母疫苗免疫人群的效果;用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HBV感染标志。结果(1)HBsAg平均阳性率1.9%(95%CI 1.4~2.4%),总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53.2%(95%CI 51.2%~55.2%)。(2)从免疫后1年的88.2%下降到免疫后9年的44.3%。(3)疫苗保护率为89.9%,与2000年的数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新生儿普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HBV感染,免疫人群乙肝保护性抗体水平随接种年限延长呈下降趋势,但疫苗保护效果仍然稳定。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在我国贫困地区和乙型肝炎高流行区隆安县推行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EPI)轨道对新生儿普种,开展区域性疾病监测和血清学监测,进行定人和定群队列随访及断面调查,评价乙肝疫苗在乙肝高流行区普种10年后对控制乙肝病毒(HBV)感染、削平乙肝HBsAg携带年龄高峰和预防乙肝发病的  相似文献   

5.
国家免疫规划为婴儿提供 6种疫苗后 ,新疫苗的使用受到限制。分析新疫苗对健康和经济的影响 ,可帮助国家政策决策者做出决定。开展了国家特异的定量政策分析 ,以评估预防接种对抗乙型肝炎 (乙肝 )、b型嗜血流行性感冒杆菌 (Hib)疾病、链球菌性肺炎 (SP)和轮状病毒腹泻的影响。针对每种疫苗 ,评估可预防疾病的负担、规划成本以及接种后发病的降低。如果不接种 ,每个出生队列因这 4种疫苗可预防疾病而死亡的人数为 410万。每年常规接种乙肝疫苗 (HepB)和Hib疫苗可预防170万死亡病例的发生 ;接种SP疫苗和轮状病毒疫苗又可预防 14 0万死亡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分析乙肝病毒(HBV)感染母亲所生婴儿出生后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乙肝疫苗,对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方法对HBV感染母亲孕期管理、产时阻断、新生儿出生后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婴儿进行乙肝疫苗的全程免疫,到7~12月龄釆静脉血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结果 74例母亲肝功能异常者10例,正常64例。通过上述方法实施母婴阻断,所生儿童阻断成功73例(其中产生保护性抗体51例),HB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中感染HBV1例。结论通过正确规范实施乙肝母婴垂直传播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HBV母婴传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一、背景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以肝脏损坏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全球均有分布,我国是HBV感染率较高的国家,属中度流行区. 乙肝疫苗是预防控制乙型肝炎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北京市从1987年就开始在新生儿中实施乙肝疫苗接种.2002年7月1日,北京市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全面实现对本市出生的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同时将初中一年级学生(12 ~ 13岁)乙肝疫苗加强免疫写入免疫规程.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是美国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病因。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ACIP)已推荐了一个综合策略以消除HBV的传播,包括预防围产期HBV的传播;为婴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为未接种过的儿童和青少年补种疫苗;为未接种过的高危成人接种疫苗。急性乙肝的发病率下降了75%,从1990年的8.5/10万下降到2004年的2.1/10万,其中在儿童和青少年中下降幅度最大(94%)。成人中的发病率仍最高,约占2004年新感染的6万人中的95%。为了解成人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分析了2004年国家健康调查(NHIS)的数据。分析显示,2004年18~49岁成人中有34.6%的人称…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变异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乙型肝炎(乙肝)是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估计,全世界现有乙肝病毒(HBV)携带者3.5亿,其中我国约占1.2亿。乙肝血源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阻断HBV感染的效果已得到广泛认同,但随着乙肝疫苗的普遍推广,对可逃逸HBV中和抗体的表面抗原基因(S基因)变异株感染逐步有所认识。美国、新加坡、日本、英国及世界其他地区大量研究报告显示:联合应用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母婴阻断失败者,DNA直接测序法检测,表面抗原氨基酸置换率约为10%~40%。据调查,我国单纯乙肝疫苗免疫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免疫后乙肝病毒(HBV)携带者母乳喂养的安全性问题。方法:对在该院孕早期检查出的180例HBV携带者于孕中、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其所生婴儿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并将产妇及其新生儿随机分成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随访婴儿血乙肝三系及HBV-DNA,对比分析两组婴儿、新生儿的HBV感染情况。结果:母乳喂养组无婴儿及新生儿新增感染病例;人工喂养组有1例婴儿新增乙肝病毒感染。两组新生儿、婴儿感染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免疫后的HBV携带母亲是可以安全哺乳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后发生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长期效果,将624名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随机分组,一组是0、1、6月龄单用乙肝疫苗免疫,每次20μg;另一组是出生时先注射HBIG100IU,然后在1、2、7月龄再接种乙肝疫苗,每次20μg。两组婴儿分别于1、3、6、12、18、24月龄及以后每岁静脉采血用酶免疫法检测HBsAg,同时随访,平均随访6.34±1.71年。结果显示有89例儿童发生慢性HBV感染,其中82%在6月龄前初次出现HBsAg阳性,主要是宫内感染。HBsAg和乙肝e抗原(HBeAg)双阳性母亲的婴儿,其慢性HBV感染率高于单阳性母亲的婴儿(单用疫苗,24.5%和10.7%,P<0.005;HBIG+疫苗,10.6%和3.8%,P<0.05),而且在6月龄内初现HBsAg阳性的婴儿中,双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慢性化率也高于单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单用疫苗,68%和40%,P<0.025)。同单用疫苗相比较,HBIG联合免疫组使1岁时的慢性HBV感染率由17.6%降为5.0%;总慢性HBV感染率双阳性组由24.5%降至10.6%(P<0.005),单阳性组由10.7%降至3.8%(P<0.025)。双阳性母亲婴儿中初现HBsAg阳性婴儿的慢性化率也降低了,而出生时HBsAg阴性、1~6月初现HBsAg阳性的婴儿,慢性化率由40.9%降至0(P=0.0315)。出生时HBsAg阳性的婴儿,1月龄HBsAg阴转率由26.4%提高至58.8%(P<0.025)。说明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后仍呈慢性HBV感染者,主要始于宫内感染;双阳性母亲的婴儿更易形成慢性HBV感染。单用疫苗对产时感染的阻断不完全,HBIG联合乙肝疫苗可明显提高产时感染的阻断效果,对宫内感染的慢性化也有一定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预防乙型肝炎和肝癌效果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评价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预防乙肝和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的保护效果。方法采用出生队列调查、横断面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以及乙肝发病和肝癌死亡监测,对乙肝疫苗的预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婴儿乙肝疫苗普种后14年,接种人群HBsAg阳性率为0.7%~2.9%(平均为1.5%),保护率为83.5%~96.6%;HBV感染率为1.1%~5.1%(平均为2.2%),保护率为93.5%~98.4%。乙肝疫苗普种后15年,1~14岁年龄组乙肝发病率为1.4/10万,下降92.4%;0~19岁组肝癌死亡率为0.17/10万,下降19.23倍。结论 婴儿乙肝疫苗普种可降低急性乙肝发病率和肝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估中国目前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预防接种阻断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的成本-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以近11年中国年平均新生儿人口作为观察队列,按HBV感染本底和自然转归来推算HBV自然感染的后果,以新生儿乙肝疫苗保护效果为90%估计干预后HBV感染状况,以每接种1*!000份(3剂,下同)乙肝疫苗预期所阻断的慢性携带者人数和慢性肝病患者例数作为乙肝疫苗预防HBV慢性感染的成本-效果.结果显示中国HBV慢性持续感染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区性;中流行区HBV慢性携带者的流行率比特高流行区低2.5倍;HBV慢性携带者流行率高的人群,乙肝疫苗的成本-效果相对较高.同样接种1*!000份乙肝疫苗,在中流行区可减少67名慢性携带者和17例慢性肝病患者,在特高流行区则可阻断164名慢性携带者和41例慢性肝病患者.中国目前推广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平均每1*!000份乙肝疫苗将可减少98名慢性携带者和25例慢性肝病患者.中国各地目前推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成本-效果均非常高.同时,乙肝疫苗的成本-效果与免疫策略和HBV感染的流行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1992-2008年金华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浙江省为HBV高流行区。免疫接种是目前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浙江省1992年开始将乙肝预防接种纳人儿童免疫规划,2002年10月份开始对新生儿实施免费乙肝疫苗接种。本文对1992—2008年金华市乙肝疫情报告数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地区,30%~50%的患者是通过母婴传播而感染.乙肝疫苗(HBVac)加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联合免疫,对婴儿保护率可达95%[1].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疫苗长期免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乙肝疫苗普种预防儿童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降低乙肝发病率的免疫效果。方法:建立肝病报告制度,对乙肝发病情况进行监测;以出生队列定群随访和横断面调查方法,观察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13年的免疫持久性、HBV感染标志变动和乙肝发病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HBV感染标志。结果: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轨道,母亲不筛检,新生儿接种常规剂量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平均接种率达到85%以上。免疫后13年的长期连续定群观察结果和免疫10年后的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免疫人群的HBsAg阳性率已从既往的16.0%下降为2.3%,HBV感染率从既往的51.5%降至3.5%,疫苗预防HBsAg的保护有效率达到89.7%,预防HBV感染的保护率达到96.2%,1-13岁年龄组人群的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已由18.38/10万降至1.6/10万,下降了91.3%,保护效果稳定。结论:在肝癌高发区隆安县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普种,可获得有效控制HBV感染和HBsAg慢性携带的长期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综合评价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婴儿的娩出方式对乙肝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方法 系统检索相关文献,共696篇,按纳入及排除标准从中选择符合标准的7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评估乙肝主动和被动联合免疫婴儿的娩出方式对婴儿HBV感染率的影响.结果 共检索到符合标准的文献7篇,共1435名研究对象.自然分娩组831名婴儿,61例感染HBV,阳性率为7.34%;剖宫产组604名婴儿,29例感染HBV,阳性率为4.80%.婴儿HBV感染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合并=0.70,95%CI:0.45~1.11,Z=1.52,P=0.13).结论 乙肝主动和被动联合免疫婴儿的娩出方式与其HBV感染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的乙型肝炎(乙肝)发病率居高不下[1].成人接种乙肝疫苗有较好的免疫效果[2],但从流行病学角度研究乙肝疫苗接种后对人群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影响,目前还少见报道.为切实了解实施乙肝疫苗免疫策略以来成人HBV感染状况,于2007年3-6月在无锡市开展了成人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乙肝)疫苗自20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逐渐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由最初采用乙肝血源疫苗逐渐过渡到基因重组疫苗(酵母和CHO基因重组疫苗),以及各种类型的联合疫苗.应用不同类型和剂量的乙肝疫苗在各种人群中的免疫效果研究证实,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以下对乙肝疫苗控制HBV感染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对免疫应答和加强免疫等方面主要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应答状况,以及无应答与HB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兰州大学1 734名体检乙肝血清标志物5项全阴学生全程接种乙肝疫苗,2个月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体(HBsAb),评价免疫效果,分析不同性别对血清HBsAb转阳的影响。对检测HBsAb阴性者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探讨无应答与HBV感染的关系。结果 1 734名乙肝血清标志物5项全阴且全程接种乙肝疫苗者检测HBsAb,阳性1 638人(94.46%),阴性96人(5.54%),不同性别构成学生的疫苗免疫应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96名乙肝疫苗无应答者检测HBV-DNA,结果有9人HBV-DNA阳性(9.38%)。结论大学生接种乙肝疫苗后乙肝表面抗体转阳率高,性别可影响免疫接种后乙肝表面抗体转阳率,低水平的HBV感染是导致乙肝疫苗无应答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