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可引起急性胃肠炎和原发性败血症.副溶血性弧菌能够产生3类溶血素,包括不耐热溶血素(TLH)、耐热直接溶血素(TDH)和TDH相关溶血素(TRH).TLH、TDH和TRH分别由tlh、tdh和trh基因编码.副溶血性弧菌溶血素基因的检测通常采用PCR和核酸杂交,复合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是未来检测技术应用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可引起急性胃肠炎和原发性败血症。副溶血性弧菌能够产生3类溶血素,包括不耐热溶血素(TLH)、耐热直接溶血素(TDH)和TDH相关溶血素(TRH)。TLH、TDH和TRH分别由tlh、tdh和trh基因编码。副溶血性弧菌溶血素基因的检测通常采用PCR和核酸杂交,复合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是未来检测技术应用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副溶血弧菌致病基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特异、定量检测副溶血弧菌及其致病因子的方法。方法选择副溶血弧菌TLH、TDH和TRH基因作为靶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和探针;收集疑似食物中毒导致腹泻患者粪便标本487份,并对其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LH和TDH基因的灵敏度为1.0×102拷贝,而检测TRH的灵敏度为1.0×103拷贝;487份粪便标本中检出副溶血弧菌TLH基因112例(23.0%),检出携带TDH基因菌株101例(90.2%),未检出TRH基因。结论应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技术能够快速、准确检测副溶血弧菌及其致病基因,适合于大样本筛查;临床分离的副溶血弧菌以携带TDH基因为主。  相似文献   

4.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认2008年10月南昌市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体. [方法]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提示,从采集样品中选取6份可疑食品、4份病人肛拭子、1份粪便和1份呕吐物,运用荧光PCR技术进行检测;同时按GB/T4798.7-2003对所有采集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采用普通PCR技术对所分离的可疑菌株进行耐热溶血素(TDH)和不耐热溶血素(TLH)毒力基因检测. [结果]荧光PCR结果显示:1份食品和4份病人肛拭子中存在副溶血性弧菌;病原菌分离培养及生化反应显示:4份食品、4份病人肛拭子、1份粪便中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其中1份食品和4份病人肛拭子、1份粪便分离到的菌株,神奈川溶血试验阳性;95份相关从业人员肛拭子未发现副溶血性弧菌;普通PCR检测发现:1份食品和4份病人肛拭子、1份粪便TDH阳性,4份食品和4份病人肛拭子、1份粪便TLH阳性.[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带有耐热直接溶血素(TDH)毒力基因的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魏爱旺  马智龙  杨娟 《职业与健康》2011,27(17):1963-1964
目的了解副溶血性弧菌水产品分离株和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的血清群、毒力基因及其耐药性,为预防控制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对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利用血清凝聚试验进行分群,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耐热直接溶血素(TD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毒素(TRH)毒力基因,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35株水产品分离株分布于O4、O3、O2、O11、O5、O1共6个血清群,无优势菌群,TDH与TRH毒力基因均阴性。22株食品中毒分离株分布于O3、O4、O1共3个血清群,以O3群为主,占81.8%,TDH阳性率77.3%,TRH阳性率13.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副溶血性弧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磺胺类抗生素部分耐药或完全耐药,对其他类抗生素敏感。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水产品分离株与食物中毒分离株的血清群、毒力基因存在较大的差异,所分离菌株对多种常用药物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河南省淡水产品养殖环节4种常见致病性弧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和溶藻弧菌)的污染状况,为河南省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及溯源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参照2016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淡水动物性水产品养殖环节中常见弧菌专项监测工作手册进行样品的采集和检测。结果 从开封市和鹤壁市淡水产品养殖场中分别采集水产品、养殖水体和水底淤泥共计312份,开封市检出73株霍乱弧菌(46.79%)、13株副溶血性弧菌(8.33%)和17株溶藻弧菌(10.90%),未检出创伤弧菌;鹤壁市检出8株霍乱弧菌(5.13%),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溶藻弧菌和创伤弧菌。对13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3种毒力基因(TLH、TRH和TDH)检测。13株副溶血性弧菌均具有不耐热溶血素基因(TLH),有12株具有耐热相关直接溶血素基因(TRH),均未携带耐热直接溶血素(TDH)。对81株霍乱弧菌进行血清分群,O1群霍乱弧菌3株(小川1株、稻叶1株和彦岛1株),O139群霍乱弧菌5株,非O1/O139群霍乱弧菌73株。81株霍乱弧菌CTXA毒力基因阳性菌株7株,均为非O1/O139群霍乱弧菌。结论 河南省淡水养殖环节主要受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和溶藻弧菌的污染,监测的2个地区污染情况存在差异,污染的优势弧菌是霍乱弧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副溶血性弧菌的PCR检测方法。方法 引物选择副溶血性弧菌耐热溶血素(TDH)上的基因,应用PCR法,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结果 PCR能检测经选择性增菌液培养的副溶血性弧菌,扩增片段在430bp:结论 应用PCR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具有快速、特异、灵敏和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杭州市上城区2005~2007年食物中毒事件病原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调查分析杭州市上城区2005年-2007年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体动向,重点对副溶血性弧菌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即不同血清型的耐热溶血素基因分析,为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采集自2005年-2007年上城区发生食物中毒事件中的食品、患者粪便、患者肛拭、呕吐物、厨师手涂抹样、食品操作间涂抹样等,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应用PCR技术对其中45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基因(TRH)的检验。结果:2005-2007年共发生27起食物中毒,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16起(59.26%)。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7起(25.93%)。有4起食物中毒事件由2种及2种以上致病菌引起,其中2起由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变形杆菌混合感染引起食物中毒;1起由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混合感染引发食物中毒;1起由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混合引发食物中毒。1位凉菜制作厨师同时带有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等三种致病菌引发食物中毒。对88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单独1种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发生14起(70%),由2种或2种以上混合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引发食物中毒事件6起(30%)。26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中,88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检出01型23株(26.14%),检出02型1株(1.14%),检出03型37株(42.05%),检出04型25株(28.41%),检出05型1株(1.14%),检出010型1株(1.14%)。45株不同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应用PCR技术进行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基因(TDH和TRH)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O1型的16株菌中有15株TDH阳性,1株TDH阴性;O3型的9株菌全部TDH阳性;O4型的20株菌中,17株TDH阳性,3株TDH阴性。45株菌的TRH1和TRH2全部阴性。结论:加强对食品卫生饮食行业的监督管理,提高对食物中毒病原体快速准确检测,以控制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蚌埠市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污染情况、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蚌埠市农贸市场、超市、饭店水产品样品,依据《2018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对水产品中的副溶血弧菌、霍乱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河弧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采用荧光PCR方法检测副溶血弧菌不耐热溶血素(TLH)、耐热性溶血素(TDH)、耐热相关溶血素(TRH)和TOXR基因.结果 共采集水产品2 00份,检出致病性弧菌93株,阳性数为80份,阳性率为40.0%,其中副溶血弧菌检出率22.5%、霍乱弧菌检出率3.5%、创伤弧菌检出率0.5%、溶藻弧菌检出率17.0%、河弧菌检出率3.0%;全部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均为阴性.结论 5种致病性弧菌在蚌埠市水产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以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义乌市2011—2013年市售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方法采集义乌市具有代表性的农贸市场、大型超市和餐饮单位的561份常见水产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培养,采用血清凝集试验进行血清分群;应用PCR方法检测直接耐热溶血素(TDH)的基因tdh和耐热直接相关溶血素(TRH)的基因trh。结果561份水产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81株,阳性检出率50.09%;其中贝类阳性检出率最高为76.85%,其次是蟹类和虾类,分别为65.71%和64.63%。281株副溶血性弧菌分成9个血清群,流行优势血清群为O1、O5和O2,分别占21.71%、18.15%和14.59%。281株副溶血性弧菌tdh基因阳性率为3.20%,trh毒力基因全部阴性。结论义乌市市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较为严重,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杭州市上城区与富阳市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株与不同流行株进行耐热溶血素基因分析。方法:采集可疑食物标本等104株进行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对45株流行株应用PCR技术对TDH和TRH检测。结果:富阳市1997年、1999年-2001年、2003年-2004年副溶血性弧菌以O1:K6、O3:K6、O4:K8三个血清型为食物中毒优势菌型;上城区2005年-2007年以O1型23株;O2型1株;O3型37株;O4型25株;O5型1株;O10型1株为食物中毒优势菌。用PCR技术对45株TDH和TRH进行检测结果 O1型16株,15株TDH阳性,1株TDH阴性;O3型9株TDH阳性;O4型20株,17株TDH阳性,3株TDH阴性。45株TRH1和TRH2全部阴性。结论:杭州市上城区与富阳市副溶血性弧菌所致食物中毒优势菌型以O1、O3、O4和O2、O5、O10血清型为主,能够为食物中毒疾病预防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副溶血弧菌(V·P)是沿海一带食物中毒和急性腹泻的重要病原菌,该菌在我市散发性感染性腹泻弧菌科病原菌中占绝对优势。目前国内外对V.p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甚为活跃,大量研究表明:V.p的耐热溶血素(TDH)和耐热相关溶血素(TRH)是目前公认的致病因子,因此研究这两类溶血素的分布和致病机理具有重要的实用和理论价值。为了研究V.p致病的基因本质,我们采用PCR技术建立了tdh和trh的检测方法,对不同来源V.p的tdh、trh携带状况进行了检测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2015—2020年深圳市水产品及养殖水中副溶血弧菌的毒力基因和耐药谱情况。方法 采用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对来源于深圳市食品风险及霍乱监测中的96株副溶血弧菌进行耐热直接溶血素(thermostable direct hemolysin,TDH)、耐热直接相关溶血素(TDH-related hemolysin,TRH)和不耐热溶血素(thermolabile hemolysin,TLH)毒力基因筛查;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法对其进行17种抗生素耐药谱筛查。结果 96株副溶血弧菌均不含有tdh和trh基因,tlh基因携带率为100%。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93.75%,中介率为5.21%;对头孢唑啉中介率最高,为42.71%,其次是头孢吡肟和氨曲南,中介率分别为16.67%和10.42%;所有菌株对头孢替坦、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呋喃妥因、亚胺培南、左旋氧氟沙星、妥布霉素9种抗生素均敏感,敏感率为100%。结论 2...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荧光PCR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方法。[方法]根据基因库公布的副溶血性弧菌的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引物,用FAM荧光剂标记探针的5',进行特异性和灵敏性分析,使用于食物中毒样品的快速检测。[结果]检测灵敏度为170.8fg/μl,菌液的灵敏度为30~70cfu/ml。用此反应体系检测53株副溶血性弧菌均出现特异的荧光信号,未见与其它试验种属细菌交叉。对3起食物中毒样品45份用荧光PCR法和国标法检测副溶血性弧菌,荧光PCR检测阳性22份,国标法阳性20份。荧光PCR检测从样品处理到结果只需8h。[结论]荧光PCR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便快速,可用于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和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5.
市售生食水产品污染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2011~2012年合肥市售生食水产品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毒力基因和耐药性的研究,了解生食海产品污染的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学特征。方法按GB/T4789.7-2008方法进行分离鉴定,用PCR技术检测不耐热溶血素(tlh)基因、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溶血素基因(trh)。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两年检获的65株副溶血性弧菌分属11个血清群,以O2(41.54%)、O1(12.31%)、O3(12.31%)群为主。65株菌均不携带tdh和trh毒力基因,tlh基因全部阳性。药敏结果显示,65株菌对15种抗生素显示出较高的青霉素(100.0%)和氨苄西林(95.4%)耐药性。结论近年来合肥市售生食水产品中污染的副溶血性弧菌以O2血清型为主,tdh基因和trh基因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6.
副溶血性弧菌 (V .P菌 )所致的食物中毒和急性腹泻在沿海地区夏秋季较为常见。已有文献[1] 报道 ,耐热直接溶血素 (TDH )和耐热直接相关溶血素(TRH)是其致病的主要毒力因子。鲁开国等[2 ] 曾建立了两类溶血素基因的PCR检测方法。本文应用此法对 2 2例食物中毒患者粪便样本及模拟食物标本进行了检测并与常规法进行了比较。1 材料与方法1 1 样本  2 2份食物中毒患者粪便样本分别来自2 0 0 0年 7~ 9月发生的 4起食物中毒。其中A起食物中毒患者粪便样本 7份 (A1~A7) ,B起食物中毒患者粪便样本 6份 (B1~B6 ) ,C起食物中毒患者粪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和PCR技术对辽宁沈阳市2010年7—8月份临床粪便标本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和分子分型分析。方法运用PCR技术检测24株副溶血弧菌的耐热溶血素基因(tdh)、耐热溶血素相关溶血素基因(trh)和不耐热溶血素基因(tl);用PFGE技术对其进行分子分型和聚类分析。结果 24株副溶血弧菌均含有tdh和tl基因,表明均为有毒株;PFGE结果显示,24株菌株可分为10种图谱型,其中17株O3:K6被分为4种型别(仅相差1~3条带),表明17株O3:K6在流行病学上密切相关,提示沈阳地区可能存在副溶血弧菌腹泻病的局部暴发或流行。结论沈阳地区流行的食源性副溶血弧菌存在基因型的多样性,但以遗传关系密切的O3:K6型为优势型别。  相似文献   

18.
应用筛检方法快速检测小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筛检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方法,提高检出率和检测速度。方法:用PCR快速筛检,GB法寻找目标菌,以生化分步筛检作出初步确定,再经系统生化鉴定确认之。结果:356份海产品经筛检检出副溶血弧菌141株,检出率为39.61%,其中PCR一次性检出了141株副溶血性弧菌阳性基因,GB法分离到115株副溶血性弧菌,26株通过二次增菌才分离到,生化筛检与系统特殊化一致率达100%,检出带TDH毒力基因副溶血性弧菌5株,未检出TRH毒力基因。结论:应用发现PCR、GB和典型生化分步联合的筛检方法,可用于筛检食品中副溶血弧菌,具有快捷、大容量、方便的优点,为进一步开展食品多病原污染物监测工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福建省泉州市水产品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分布及同源性关系。方法 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2020年分离自福建省泉州市水产品的59株疑似副溶血性弧菌菌株进行鉴定,利用MALDI-Biotyper数据库软件进行同源性聚类分析;采用荧光PCR法对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59株可疑菌株中只有46株鉴定为副溶血性弧菌,经同源性分析46株菌株之间蛋白组分特征差异比较大,可分为6大类别;经毒力基因鉴定,不耐热溶血素基因(tlh)检出率为100%,耐热性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性溶血素相关溶血基因(trh)均未检出。结论 MALDI-TOF MS质谱仪可用于副溶血性弧菌属水平的快速鉴定,福建省泉州市水产品存在一定程度的非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菌株同源性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对人致病的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评价5种检测方法对副溶血性孤菌致病性测定的有效性.方法采用耐热溶血毒素tdh基因和耐热直接溶血毒素相关毒素trh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并与神奈川溶血试验、小鼠腹腔注射和灌胃法对比,分别检测分离自腹泻者和自然环境中副溶血性弧菌标本.结果两类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在tdh基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