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5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术式历有争论,以往过分强调了最大限度地保留腰椎后部结构,维持腰椎的稳定性,多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许多病例术后症状不缓解。本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术式选择:在髓核摘除的同时,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减压、侧隐窝扩大及神经根管扩大术,未出现因疗效差而再次手术和术后腰椎不稳等情况,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减少了因行椎间固定增加的手术副损伤和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60岁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的临床资料,包括开窗髓核摘除10例,半椎板切除减压突出髓核摘除12例,半椎板切除加椎间关节内侧部分切除、侧隐窝扩大、神经根管探查减压突出髓核摘除38例,全椎板切除减压突出椎间髓核摘除8例(其中4例伴有腰椎失稳,同时行椎弓根内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果 随访6个月~10年,疗效评定按Macnab标准,优48例,良8例,可6例,差6例,优良率为82.4%.结论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方式,应根据其临床特点选择半椎板切除,突出髓核摘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腰背正中小切口,在椎板间开窗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同时对神经根、侧隐窝进行潜行减压以及神经根松解.结果 106例患者中随访95例,随访时间6~23个月.按Nakai疗效标准,优83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占95.8%.结论 小切口椎板间开窗加潜行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周广勇  尹磊  王毅  李旭  汪世芳 《山东医药》2009,49(14):47-48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29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苍前进行X线准确定位。局麻下行单侧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术后即开始功能锻炼,1周后戴腰围下地活动。结果27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为2-7a,平均5a,优良率为83.45%。结论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损伤小、患者恢复快、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易于普及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一直存在着争论[1,2].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体内产生大量金属蛋白酶、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等,这些物质在椎间盘退变和突出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3].因此,本研究通过检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组织TNF-α、IL-8、IL-10表达水平,探讨腰椎间盘退变和突出机制,为更好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1990年以来,我院对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后路手术治疗,经过两年以上随访,其中2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术后腰痛。现对其原因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120例患者中,男83例,女37例;年龄35~75岁,平均54岁。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28例,合并腰椎管狭窄或侧隐窝狭窄行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术 侧隐窝扩大术92例。其中25例术后持续性下腰背痛和患侧肢体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持续性根性痛,并神经根相应支配区出现麻木。 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术后发生腰腿痛原因较多,机理复杂,常见原因为:①切口过长:皮肤切口较长,皮下组织钝性剥离广泛或口大底小,造成皮下组织挫伤大、毛细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首次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对1997—2007年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初次术前诊断、手术方法、再术前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探讨首次手术失败原因。结果76例首次手术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20个月,平均60个月。首次手术出现术后症状复发、腰椎不稳等问题,需再次手术治疗,初次手术失败中行开窗、扩大开窗法腰椎间盘摘除术占52.8%。结论手术失败的原因主要有:未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多间隙突出遗漏定位错误及髓核摘除不彻底、并发后腰椎不稳等。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吸收症主要是由于椎间盘退变吸收、髓核中蛋白多糖和水分大量丢失导致椎间隙狭窄和腰椎不稳所致,临床上以吸收退变的椎间隙极为狭窄、上下椎体终板增生硬化、继发腰椎小关节突增生内聚和黄韧带肥厚引发的腰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为特征,由于症状和体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极为相似,极易误诊。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82年7月至1997年7月收治的无椎间盘突出而椎间隙极为狭窄、符合腰椎间盘吸收症的老年患者28例,就老年人孤立性腰椎间盘吸收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9.
朱瑜琪 《山东医药》2006,46(2):38-39
对115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行侧卧位局麻下椎板间隙开窗突出髓核摘除、潜式扩大神经根管减压术,术后行康复锻炼。平均随访20个月,结果手术前后JOA评分(日本骨科学会下背痛评定标准)分别为(5.8±1.1)分、(13.7±1.3)分,P<0.01;术后平均改善率为85.9%。证明该法可对神经根管彻底减压;配合康复锻炼,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李桂荣 《山东医药》2009,49(30):15-15
2002年1月~2008年3月,我们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2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25~56岁,平均40.5岁。病程6个月~8 a,均有腰痛伴一侧或双下肢痛,直腿抬高试验30°~60°。22例行开窗椎间盘摘除术,12例行半椎板切除椎间盘摘除术,8例行神经根管扩大髓核摘除术。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方面已达到共识,但部分OVCF患者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治疗少有报道。本文分析经皮椎体成形联合Quadrant下髓核摘除治疗OVCF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的疗效。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我院18例OVCF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61~72(平均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全椎板、半椎板截骨再植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运用下腰痛疗效结果评分(LBOS)进行疗效评价,并观察再植椎板愈合情况、腰椎稳定性及硬脊膜外粘连情况。本组优62例,良25例,一般4例,差1例,优良率94.57%。影像资料显示,再植椎板可完全愈合,未见腰椎不稳及硬膜囊与骶棘肌粘连。椎板截骨再植髓核摘除术可重建脊柱后部结构,维持腰椎稳定性,预防硬脊膜外粘连,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与CT影像学的相关性。方法以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症状以及CT的检查结果,症状的严重程度采用下腰痛量表进行评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结果矢状面部位髓核的情况、Chmorl结节以及胫骨的情况等与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没有统计学的意义,髓核的情况和密度、水平面和额状位髓核突出大小以及髓核压迫硬囊膜与神经根的方式等,与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CT影像学的某些标准,可以较好地反应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发展趋势,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小儿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探讨手术方式。方法小儿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3例,均采用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3—38个月,疗效为优18例,良4例,可1例。结论手术治疗小儿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良好,椎板开窗减压突出髓核组织摘除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就诊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相似,但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57例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1995~2002年,我们采用小切口开窗摘除髓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6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开窗式手术治疗腰椎间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开窗式手术治疗,对其疗效做出评价。结果 181例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根据日整会JOA术后评分标准,平均改善率为77.79%,疗效显著。结论开窗式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术中对脊柱结构破坏少、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及患者康复比较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融合与非融合固定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融合与非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例,术后患者获得6~30个月、平均15个月的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 I)评定患者手术后疗效。结果术后无感染、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前后VAS及OD I分值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融合与非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减压效果明显、固定可靠,可有效减缓相邻椎间盘退变,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给予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两种术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8例2016年1月-2018年1月入院治疗的双节段LDH患者分为研究组(n=70,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参照组(n=58,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疼痛缓解、功能改善等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等相关手术指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术后1、6个月,研究组腰疼、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比较,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应用于双节段LDH治疗,创伤更小,更有利于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功能障碍,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20.
1997年以来 ,我们对 2 5 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手术治疗 ,其中 3 5例出现术后速发性下肢痛 (术后 1~ 2天出现患侧下肢疼痛 ) ,现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临床资料 :3 5例患者中 ,男 18例 ,女 17例。其中 2 8例合并腰椎管狭窄或侧隐窝狭窄。腰椎间盘突出部位为 L3~ L42例 ,L4~L515例 ,L5~ S1 18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者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合并腰椎管狭窄或侧隐窝狭窄者行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术 ,同时行侧隐窝扩大术。患者术后 1~ 2天即出现患侧肢体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持续性根性痛 ,神经根相应支配区出现麻木 ,3 4例较术前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