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立体定向手术是利用立体定向仪,将手术器械如脑穿刺针、射频或双电极、脑组织活检针、引流管等,通过颅骨钻孔送到脑深部某些病变结构中进行手术,以达到减轻或消除颅内压迫症状,进行病变组织活检明确诊断,取出异物或消除血肿,抽出肿瘤囊液,在内窥镜下切除肿瘤等治疗目的.脑立体定向  相似文献   

2.
脑立体定向手术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立体定向手术是利用立体定向仪 ,将手术器械如脑穿刺针 ,射频或双电极 ,脑组织活检针 ,引流等等 ,通过颅骨钻孔送到脑深部 ,某些病变结构中进行手术 ,以达到减轻或消除颅内压迫症状 ,消除血肿 ,抽出其中瘤囊液 ,脑立体定向手术方法简便准确 ,脑组织损伤小 ,术后并发症少 ,自1997年至 1998年 3月应用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16例 ,男 10例 ,女 6例 ,年龄在 46~ 71岁 ,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1 手术方法 我院引进国产BH -Ⅲ型立体定向仪 ,局麻下常规CT引导立体血肿排空手术 ,根据坐标植 ,安装定向仪导向系统 ,固定导向穿刺针避开脑…  相似文献   

3.
图像引导的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脑深部病变活检术是明确脑内病变病理学性质的有效方法,既补充了影像技术对病变定性诊断的不足,又避免深部病变开颅手术导致神经功能损害。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活检术定位精确,创伤小,并发症少,不  相似文献   

4.
我科应用国产HB-1型机器人成功地辅助进行了如下脑立体一定向手术:脑肿瘤内放疗,脑内血肿排空,脑内病变活检。此机器人主要由PUMA260硬件平台,图像引导定位辅助立体定向及放射性药物注入控制等模块组成。  相似文献   

5.
脑立体定向手术5 10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立体定向手术的手术特点、手术适应证及并发症等问题.方法 总结5 100例 (年龄2个月至90岁) 手术的临床经验,主要手术包括:脑肿瘤的内放疗 (植入同位素胶体32P或籽粒125Ⅰ、192Ⅰr)、脑内血肿排空、脑深部病变活检、脑内深部核团毁损、脑深部金属异物摘除和神经干细胞移植术等.结果 临床施行立体定位脑手术5 100例,本组手术一次定位成功率 99.8%,手术总有效率(术后1个月)81.1%;手术并发症以穿刺道出血为主,共13例 (0.25%).结论 本组立体定向手术与常规开颅手术比较,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疗效可靠、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脑的立体定向术是利用立体定向仪通过几何学的座标原理建立座标系,对脑深部结构或病变行立体定位和/或导向的方法。最初是以常规X线技术定位,行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氏病、癫痫、血肿清除以及埋藏胶囊或放射性材料等。现在,随着CT装置的普及,也已发展了CT立体定向系统。本文讨论189例常规立体定向术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从1991年1月~1995年9月我们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技术对310例脑深部或脑主要功能区病灶进行了活检,其中男性:198例.女性:112例,年龄4.5~70岁(平均39.3岁).病变部位:大脑半球深部74例,鞍区62例,基底节区51例,第三脑室后部38例,颅内多发性病灶38例,脑室内21例,小脑半球17例,脑干9例.活检结果:肿瘤266例占85.81%,炎性病变25例占8.06%,其他病变8例占2.58%,活检阳性率96.4%,脑肿瘤阳性率85.8%.5例活检后出现颅内血肿(1.6%).结果提示:CT引导立体定向脑深部病变活检是一种对颅内占位性病变明确组织病理学诊断以利采取正确治疗的最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微侵袭手术方法——“脑立体定向多靶点射频热凝术”即在脑立体定向下射频热凝选择性毁损脑部的局限区域或某些纤维联系,来调整脑的功能,消除或改善精神症状,它以其定位准确、创伤小和疗效显著等优点得到迅速推广。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其特殊性,特别是伴有难以控制的冲动攻击行为的狂躁者,不能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操作。今对这类患者的麻醉实施和管理体会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9.
应用现代影像技术与立体定向技术相结合对颅内病变进行活检,既补充了影像技术对病变定性诊断的不足,又降低了开颅手术导致的神经功能损害;对某些病变又可同时摘除,达到了治疗目的,且手术创伤小,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是微创神经外科的发展方向。现将我们在32例立体定向活检手术中的配合  相似文献   

10.
1991年1月至1996年12月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地386例脑深部或脑功能区病灶进行了活检手术,男232例,女154例,年龄4.5 ̄71岁,平均40.5岁,病变位于脑深部90例,鞍区74例,基底节区73例,三脑室后部46例,脑室内23例,小脑半球19例,脑干内14例,斜坡2例,结果共有372例作出了病理诊断,总活检阳性率为96.37%,其中肿瘤327例(肿检出率84.72%),炎性病变32例(8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就Nd:YAG在内窥镜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应用的实验及初步临床研究进行了介绍。实验研究显示:Nd:YAG激光汽化范围极有限。深在凝固作用显著,冲水对减轻水肿有一定的作用。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将激光应用于内窥镜立体定向手术治疗了12例脑深部及功能区病变,其中切除脑肿瘤6例,去除脑脓肿2例,脑寄生虫摘除1例,颅内金属异物摘除3例,所有病例进行了内窥镜直下的活检,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认为此种手术具有创伤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如何规范儿童全麻下脑立体定向的手术方法,对完善手术操作,提高治愈率,防止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我科自1985-1999年共开展脑立体定向手术3000多例,其中儿童208例,约占7%左右,行儿童全麻手术的82例,占全部儿童脑立体定向手术的40%。男48例,女34例;年龄(8个月-9岁,平均4.2岁);术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2-4mg/kg),东莨菪碱(0.025mg/kg)或阿托品(0.025mg/kg)。并做术前记录(包括心率、呼吸、瞳孔大小及光反应、肢体活动等)。麻醉以基础麻醉为主并配合局部麻醉,先静脉内给予异丙酚(1.5-2.0mg/kg),5%氯胺酮(4-6mg/kg),同时给予镇痛镇静药物如杜非合剂、异丙酚、芬太尼以及肌松剂等维持麻醉,所用药物按病儿体重计算。一般情况下不用气管插管,但病儿出现呼吸异常、呼吸困难时或原有呼吸循环系统疾患时可使用气管插管。整个过程归为八个步骤。结果:麻醉手术成功率94%以上。讨论:作者复习了我院自开展脑立体定向手术以来儿童脑立体定向手术病例,并对术前、术中、术后的基本程序、操作规则、注意事项、并发症情况都作了详细的讨论。认为儿童全麻下脑立体定向手术是脑立体定向手术中的特殊情况,与常规脑立体定向手术方法有所不同,将其特殊性阐明并确定其常规手术操作规则有利于儿童脑立体定向手术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脑立体定向术治疗顽固性癫痫已有近四十年历史。临床应用的手术方法种类众多,并收到一定疗效。各种立体定向术治疗癫痫的基本原理是:(1)切除或破坏癫痫放电灶。(2)阻断癫痫放电扩散径路。(3)损毁癫痫兴奋结构或刺激其抑制结构。手术靶目标多为与之相关的脑内灰质结构,如杏仁核、丘脑下部后内侧、红核前区:胼胝体等。靶目标的定位方法、定位精度和损毁技术,是手术的关健,其进展标志着癫痫脑立体定向术发展水平。一、靶目标的立体定位方法(一)普通定位法参照颅骨骨性标  相似文献   

14.
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可以准确的把放射性核素置入脑瘤进行近距离放疗。本文报告1991年12月31日以来立体定向对脑深部肿瘤142例进行了铱-192后装管置入进行间质内放疗。男106例,女36例,年龄5 ̄77岁,平均35.9岁,肿瘤位置:额叶内29例,顶叶内25例,颞叶内5例;枕叶内6例;脑实质内多发灶18例,丘脑基底节区28例,三脑室后部13例,鞍区8例;其它部位共16例,立体定向活检证实;星形细胞瘤8  相似文献   

15.
CT引导立体定向脑深部病变活检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技术对241例脑深部病变行活检术。用153例,女88例。病变在鞍区44例,基底节43例,脑深部或脑主要功能区55例,第三脑室后脑35例,颅内多发病灶28例,脑室内17例,小脑半球内13例,脑干内6例。病变累及范围直径1.0-8.5cm,平均3.5cm,实质性病灶多在2.0cm以内。  相似文献   

16.
探讨用机械臂立体定向系统引导,行锁孔开颅切除脑内微小病变。术前将MRI扫描数据传入机械臂立体定向系统计算机工作站、行三维建模、标记靶点定位坐标数据及皮肤切口、颅骨钻孔角度、手术入路、靶点距切口的距离和病变的大小范围,术中机械臂立体定向引导下切除脑内微小病变.行机械臂立体定向引导下锁孔切除颅内微小病变9例;其中小脑膜瘤2例、小脓肿2例、囊虫胞囊1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转移瘤1例、肉芽肿1例、金属异物1例。本组颅内微小病变及重要神经解剖结构定位准确,机测定位病灶误差很小,术中病变全部找到并完整切除,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无死亡和病残。提示由于手术导航系统的出现,机械臂立体定向系统的临床应用,使用锁孔开颅,能准确切除脑内微小病变。  相似文献   

17.
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技术,施行脑内窥镜手术40例,包括脑肿瘤切除2例,脑囊肿摘除8例,脑内异物摘除6例,脑脓肿摘除3例,脉络丛烧灼治疗脑积水2例,脑内寄生虫取出1例,病变均位于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术中应用钬激光和Nd:YAG激光效果良好。手术有效率95%(术后1月),术后无昏迷、偏瘫、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我院1987~1996年在CT引导下共施行脑立体定向手术1500例,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720例,女780例;年龄10个月~90岁,平均31岁。脑肿瘤内放疗880例(注入同位素胶体692例,192Ir-后装治疗188例),脑内血肿清除术221例,脑内病变单纯活检术161例,脑内核团损毁132例,脑内窥镜激光切除肿瘤30例,脑肿瘤内化疗26例,脑深部脓肿排空术25例,射频热凝治疗肿瘤12例,脑深部金属异物摘除9例,脑组织移植治疗小脑萎缩4例。1.2 手术方法1.2.1 安装头部框架 局部麻醉下,安装定向仪头架。安装时,注意保持其平衡,并尽可能使病灶位于头…  相似文献   

19.
CT引导脑立体定向手术定位准确,操作简便,创伤性小;但非直视下手术,术中穿和检有可能损伤脑深部血管,特别是肿瘤附近比正常增多增粗的动静脉,引起颅内出血而导致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脑转移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RI在脑转移瘤的诊断、治疗以及随访中有重要作用。原发灶状况、脑转移瘤的体积、立体定向放疗前后是否加全脑放疗、一般状况评分、回归分割分析(RPA)分级、是否存在颅外转移等是影响脑转移瘤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单纯立体定向放疗逐渐成为脑转移瘤治疗的主流.分次立体定向放疗在脑转移瘤治疗中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