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130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8例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前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椎管内肿瘤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痛、四肢感觉异常、运动和括约肌功能障碍。MRI或CT均显示椎管内占位,脊髓有受压征象,均手术治疗,12例患者肿瘤完整切除,6例大部切除。术后均经病理证实,其中神经鞘瘤5例,神经纤维瘤4例,脊膜瘤6例,脂肪瘤2例,转移瘤1例。除1例术后出现不完全瘫痪外,其他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结论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椎管内肿瘤的惟一的方法,影像学检查对椎管内肿瘤有较高的检出率,如能早期发现、诊断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刘宝  丁焕文  涂强  王虹 《西部医学》2009,21(9):1531-1532,1534
目的总结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前后患者脊髓或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MRI检查显示对病变性质和部位诊断有重要意义;38例患者肿瘤均完整切除、病理证实,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结论影像学检查对神经鞘瘤有较高的诊断率,最终确诊依赖于病理诊断;椎管内神经鞘瘤治愈率高,临床效果好;行手术全部切除是可行的,熟练的手术技巧及肿瘤全切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黄凯  谢大志  龙耀武  陈光福  陈嘉华 《吉林医学》2009,30(13):1315-1316
目的:探讨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总结分析28例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前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根性痛、四肢感觉异常、运动和括约肌功能障碍。MRI均显示椎管内占位,脊髓有受压征象。28例肿瘤中,位于颈段1例,胸段15例,腰段11例,骶段1例,肿瘤为髓外硬膜下21例,硬膜外7例。2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均经病理证实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结论:MRI是诊断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早期诊断、早期彻底切除肿瘤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椎管神经鞘瘤临床资料,其中颈段9例,胸段19例,腰骶段7例。结果:35例均得到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32例获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平均随访5年8个月优良率90.6%,结论:(1)椎管神经鞘瘤并不少邮,肿瘤形态多样,临床表现为与肿瘤发病部位密切相关,(2)临床检查可大致确定损害部位,结合影像学检查,手术探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能明确诊断。(3)肿瘤完全切除后很少复发,关键在于彻底,尽管手术有相当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管内脊膜瘤出血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11月收治的2例椎管内脊膜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分别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结果 1例患者磁共振(MRI)提示:T_(9~10)椎管内占位。另外1例患者磁共振提示:C_7~T_1椎管内占位。2例患者全麻后在显微镜下行椎管内占位病变切除术+椎管减压术。术中见肿瘤均位于椎管髓外硬膜下,血供丰富,1例瘤内可见出血,另一例瘤内含陈旧血凝块。2例患者术中完整切除肿瘤,清除血凝块,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脊膜瘤。术后2例患者感觉运动均逐渐恢复。第1例患者发病到手术时间为6 h,第2例患者为22 h,第1例患者术后恢复较第2例患者好。结论椎管内脊膜瘤出血罕见,MRI是诊断的最佳手段,早期手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孤立性转移腺瘤2例,星形细胞瘤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患者行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及椎板减压术,在显微镜下将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与肿瘤粘连紧密的部分予以切断,术后给予激素治疗及放化疗等综合治疗.结果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转移瘤灶MRI T1、T2像的信号特点,均匀程度,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分界及强化后的影像学特征均与脊膜瘤或神经鞘瘤类似.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疼痛基本消失,脊髓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诊断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转移瘤时应仔细询问病史,并做全面的相关检查.确诊后早期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53例椎管内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分析53例不同部位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治疗.结果术前所有患者依其不同的临床表现,结合相应的检查明确诊断.53例神经鞘瘤中全切除37例,其余均为次全切除或大部切除,手术全切除率为69.8%.术后有5例肌力较术前略有减退,3例变化不明显,其余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或痊愈;1例为转移瘤患者,因全身衰竭在手术中死亡,手术有效率为83.0%.结论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前确诊主要依赖MRI,根据肿瘤的部位,早期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胸腰段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及手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例胸腰段推管内肿瘤临床资料。7例均行MRI检查,示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完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1例。结果 7例得以随诊。时间12吨1个月。症状明显改善5例。脊髓功能评分提高11-20分;1例症状稳定:1例肿瘤复发术后脊髓功能改善不良。结论 临床表现及MRI所见为诊断主要依据。诊断一旦确立。应尽早手术。术中准确定位、减少对脊髓的牵拉、挤压为手术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纯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SECA)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1年经手术病理确诊的4例SECA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影像学及预后情况;4例患者术前均行脊柱X线片、CT轴位平扫及磁共振成像(MRI)平扫检查,手术方式被采用后正中入路在显微镜辅助下完整剥离瘤体,对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36个月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例SECA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及神经根症状;病变位于C7~T1节段1例,胸椎节段3例;术前X线平片未检出病灶,CT检出1例,MRI全部检出病灶。所有患者均借助显微镜完整切除病变,除1例术后出现了延髓缺血、呼吸和运动障碍,治疗2年后基本康复;余3例术后恢复良好,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SECA为少见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脊髓及神经根慢性受压而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及相应体征。X线及CT检查对术前诊断帮助不大,而MRI检查可明确病变位置、形状和大小,并指导临床制订手术方式;SECA一旦发现宜尽早手术切除,据瘤体的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不同术中采用不同的操作方式,借助显微镜可完整切除肿瘤,术中避免损伤脊髓是避免并发症发生最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傅继勇 《吉林医学》2012,33(18):3937-3938
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31例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影像学检查和外科治疗等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且诊断经病理证实。其中13例良性肿瘤,完整切除11例(84.6%),18例恶性肿瘤,完整切除8例(44.4%),其术后1、3、5年生存率为96.8%、76.3%、23.6%,部分切除7例,术后1、2、3年生存率为75.8%、36.8%、8.9%,探查活检3例,均于手术后18个月内死于肿瘤晚期。结论:手术完整切除是治疗腹膜后肿瘤的主要措施,影像学检查对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椎管内肿瘤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总结327例椎管内肿瘤,就其发病年龄、性别、部位及病理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脊髓肿瘤发病率为脑瘤的1110,胸颈腰段分别为57.5%.20.49%和20.18%。神经鞘瘤,脊膜瘤,胶质瘤和先天性肿瘤分别占29.05%,25.38%,14.69%和18.05%。良性肿瘤占3/4。结论:脊髓肿瘤发病率低,胸腰段多发,多为神经鞘瘤,脊膜瘤,胶质瘤和先天性肿瘤。良性肿瘤多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小儿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分析26例椎管内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恶性肿瘤占54%,以神经母细胞瘤多见;良性肿瘤占46%,以囊性肿瘤和畸胎瘤多见。肿瘤70%位于胸腰段,多位于硬膜外。肿瘤全切除率为50%。70%的患儿术后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复发患儿再次手术可获得良好效果。结论小儿椎管内肿瘤临床特点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异,早期诊断、早期手术以及术后综合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管内多发性神经鞘瘤的临床和手术特点。方法:对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多发性神经鞘瘤进行临床、影像学及疗效总结。结果:16例共行手术28次,切瘤46枚,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10例,稳定5例,加重1例,无手术死亡。随访1~28年,其中8例出现新病灶,1例恶性变肿瘤复发而再次手术;恢复劳动或工作10例,生活自理3例,仍需他人照料3例。结论:椎管内神经鞘瘤疗效通常良好,但椎管内多发性神经鞘瘤在诊治上存在一定难度,新病灶及复发肿瘤需多次手术。该病诊断主要依据MRI等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时注意小的隐蔽病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椎管内肿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定位、定性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63例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重点分析肿瘤在MRI上的形态、边界、信号特点及增强情况。结果:髓内肿瘤,尤其当肿瘤很小时,其边界不清、三方位成像始终显示脊髓增粗的特点至关重要;在对髓外膜内肿瘤的神经鞘瘤与脊膜瘤鉴别中,观察T2WI的信号强度最有意义,并有其病理学根据;硬膜外肿瘤中,转移瘤最多见,但也有少量良性肿瘤。结论:椎管内肿瘤在MRI上各有特征,MRI有着重要的定位定性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及显微治疗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7年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62例的临床资料。均行半椎板入路肿瘤切除。结果半椎板切除患者手术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起床反应轻微,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小。结论MRI是椎管内肿瘤最佳的诊断方法;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维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管内病变的磁共振成像(MR I)诊断和治疗。方法1998年10月~2005年5月,共收治胸腰段椎管内病变患者31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8.2岁(38~71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 I平扫,必要时行增强扫描;根据术前对病变性质的判断以及术中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通过Frankle标准评价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髓外硬膜下肿瘤21例,硬膜外肿瘤4例,髓内肿瘤1例,椎管内、外及硬膜内哑铃型肿瘤3例,其他椎管内病变2例;其中第10~12胸椎19例,第1~3腰椎12例。术中分别给予切除或大部切除。术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Frankle)评分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MR I是诊断椎管内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定性仍有一定困难。术中疑为恶性者,快速冰冻病理组织学检查。良性病变尽量全切,恶性肿瘤无法切除,也应行脊髓减压。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Intraspinal tumors are rar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neoplasms. The reported clinical features of intraspinal tumors have varied in previous studies. We present here the cases of 184 patients with intraspinal tumors treated surgically in our hospital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MethodsWe conducted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184 patients with intraspinal tumors who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in our institution between 2002 and 2013. Their age, sex, initial presentation, tumor location, level of affected vertebral column, histological diagnosis, and primary origin of the metastatic tumor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ResultsOf these 184 patients, 97 (52.7%) were men and 87 (47.3%) were women. The mean age was 56.3 years (range 7–83 years). A total of 102 (55.4%) had primary tumors, while 82 (44.6%) patients had developed metastatic tumors. The histological diagnosis of the primary tumors included 55 (53.9%) schwannomas, 16 (15.7%) meningiomas, six (5.9%) ependymomas, five (4.9%) neurofibromas, three (2.9%) hemangiomas, two (2.0%) hemagioblastomas, and 15 (14.7%) other tumor types. The most common primary sites of the metastatic tumors were the lung and breast.ConclusionPrimary tumors were more numerous than metastastic tumors in our series of patients. For the primary tumors, our study showed a higher proportion of nerve sheath cell tumors (schwannomas and neurofibromas) and fewer meningiomas and neuroepithelial tumors compared with reports from non-Asian countries. In addition, the lung was the most common origin of the metastatic tumors and more than half of these tumors were located at the thoracic spine. Back pain and radicular pain were the most common presentations in patients with intraspinal tumor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场强MR对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鞘瘤13例,分析其MRI的表现特点。结果13例均位于髓外硬膜下,其中颈段和颈胸交界段各1例、胸段6例、腰段5例。MRI均能清晰显示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形态与信号特征,肿瘤平扫T1WI多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肿瘤与邻近脊髓及硬膜囊的关系更加清楚。结论低场强MRI对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颈椎管内肿瘤患者颈髓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DTT)的影像特点及其与脊髓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经手术切除的颈椎管内肿瘤24例,在术前3天及术后1个月行颈髓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并通过DTT重建白质纤维束,观察纤维束走行及完整性情况。采用McCormick分级法进行脊髓功能的评估。结果 DTT可清晰显现纤维束的饱满或稀疏情况,完整或中断现象;也可以观察纤维束与肿瘤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纤维束是受肿瘤推压移位还是包绕肿瘤。术前纤维束形态与McCormick分级及预后有关系,纤维束形态完整的患者术前脊髓功能状态及术后1个月时的预后均要显著好于中断型(P<0.05)。结论 DTT能直观显示白质纤维束的形态,并对颈椎管内肿瘤的预后判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