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清  林长波 《健康必读》2008,7(6):59-60
目的对肝癌介入治疗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找出其原因、处理措施和如何预防的方法,对诊断明确的肝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方法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右股动脉穿刺、插管,在导丝引导下将5-FRH导管超选进入肝右动脉,灌注化疗并栓塞。结果右上腹部剧烈疼痛,急性消化道出血。出现并发症原因是,短时间内灌注过量浓度过高。  相似文献   

2.
肝癌介入治疗即选择性肝动脉内药物灌注加栓塞治疗肝癌 ,其技术已日臻成熟 ,但术中仍易发生较多的并发症 ,对上述情况如何预防处理 ,对于病人的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我们回预 10年来肝癌介入治疗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91~ 2 0 0 1年 ,临床上以B超、CT、及AFP异常升高等符合临床肝癌诊断的病例 ,介入治疗 3 60例 ,男 2 5 6例 ,女 10 4例 ,男女比例约为 2 :1。最大年龄 82岁 ,最小年龄 2 6岁。2 结果3 60例中 ,发烧者 40例 ,约占 11% ,恶心呕吐者 2 6例 ,<1% ;上腹疼痛腹胀者 60例 ,约占 2 %…  相似文献   

3.
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的观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和亚洲地区的常见病,不少肝癌在发现时已有相当大的范围或者并发其他疾病(如肝硬变),以致不适于手术治疗.经导管介入肝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能有效地控制癌体生长,成为中晚期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的一种常用的值得选择的方法,而且对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都有效.我们自2000~2003年对142例中晚期肝癌实施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并加强护理,现将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中晚期肝癌患者中介入术后并发症护理的重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05年3月~2007年9月期间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病人共240例,均在术后给予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动脉穿刺点护理,对术后所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严密监测和护理,并及时干预.结果介入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为发热、腹痛、黄疸、腹水、恶心、呕吐,不同程度低蛋白血症等.对术后并发症病情的密切观察和及时准确的护理,可以增强病人的心理恢复,有助于并发症的及时处理,早期康复.结论加强中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术后护理,对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快速恢复,及时阻止并发症的继续恶化和使病人早日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肝癌中晚期治疗以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 (TACE)为首选治疗方法 ,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 ,但仍有部分患者在多次栓塞治疗肿瘤缩小后又再复发。我科自1996年 4月~ 1999年 1月共治疗 5 35例 ,治疗较完整者 118例 ,其中 2 9例 (随机选择病材 )采用行TACE治疗后 ,再在B超介导下瘤体内注射丝裂霉素 (MMC) +碘油混合乳剂的双介入治疗 ,使患者的生存期进一步延长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18例 ,男性 10 4例 ,女性 14例 ,年龄 19~ 76岁 ,平均 5 2 1岁 ,所有病例均经B超CT ,AFP及肝活检证实为肝细胞肝癌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分析肝癌介入治疗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原因,探讨规避和处理的对策.方法 对本院近年530例次肝癌介入治疗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出严重并发症病例,予以分析总结.结果 530例次肝癌介入治疗病例中,术后急性胆囊炎发作1例;急性胃溃疡1例;坏死性胆管脓肿1例;急性肺水肿致死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肠系膜动脉栓塞1例.合计共有严重并发症6例,比例为1.13%.个体间差异很大.结论 介入治疗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比率相对较小,原因是多方面的;各环节仔细观察及时应对,可望减少误诊,把并发症的发生和危害减少到最小.  相似文献   

7.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该病起病隐匿,早期常无任何症状,至症状明显时已到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全身化疗副作用大,疗效差。目前,介入治疗己成为不能手术切除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无痛苦、用药剂量大、副作用小、效果好等优点,为中晚期肝癌患者提供了治疗的机会。我院自1996—2002年对103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03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男88例,女15例,年龄为45~71岁,平均年龄为49.6岁。行介入治疗3次者82例,介入治疗2次者15例,介入治疗1次者6例。主要介入用药为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阿霉素、顺铂、免疫制剂、40%碘化油。  相似文献   

8.
肝癌介入治疗是利用介入放射学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和血管栓塞,阻断肿瘤血供,使癌体严重缺血坏死而缩小,达到临床治疗肝癌的目的,这是目前临床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非手术治疗首选方法。但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并发症多,对并发症进行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我科2008年3月-2010年4月对160例肝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400次,现对其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群  邹泽静 《工企医刊》2001,14(3):65-65
我院近5年对147例肝癌患者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简HAI)或肝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简HAE)术后并发症的监护,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HAI.HAE术后并发症监护体会。 1 临床资料 147例患者中,男96人,女51人,年龄25岁~76岁,平均年龄52.6岁。患者均根据临床表现、肝功能、甲胎蛋白等生化检查和B超、CT而确定。采用siding氏法,147例患者共行361次治疗。化疗药物选择5-Fu,顺铂、阿霉素三联,栓塞剂为超液态碘化油,部分患者加用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后所出现的并发症。恶心呕吐308例,发热327例,腹部疼痛48例,消化道出血13例,穿刺点出血2例。 2 并发症监护和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研究超声用于肝癌介入治疗后的整体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2014年03月01日———2015年12月01日在上级医院进行治疗后来我院检查的肝癌患者4例,将其作为本次临床实践研究的重点分析对象。分析和回顾这4例肝癌患者进行超声介入治疗的临床治疗。结果:在这4例超声介入肝癌治疗患者中,有3例患者属于肝细胞肝癌患者,超声造影的表现是快进快出,并且肝癌患者身体内部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对较低,相关的临床症状明显;1例患者属于肝内胆管细胞癌症,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动脉期病灶主要是环状不规则性能较强,肝胆内部网格样增强,在门脉期限内部增强趋势逐渐消退。结论:超声用于肝癌介入治疗效果相对较高,并且能够较好的提高其诊断概率,临床实践价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病人的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56例行TACE术后的原发性肝癌病人,随机分为EN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术前进行营养筛查评估,术后均按照进食流质、半流质和普通饮食为顺序的过程,其中EN组病人给予短肽型EN支持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病人在术后1个月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EN组病人的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给予EN支持治疗不仅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而且还可减少病人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组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治疗结束2个月,评价两组疗效;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_3~+细胞、CD_4/CD_8~+、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0.70%,对照组有效率为62.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_3~+、CD_4/CD_8~+、NK、TNF-α[(67.42±8.73)%、2.16±0.41、(9.27±1.32)%、(1.51±0.22)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6.35±7.64)%、1.22±0.21、(6.36±0.82)%、(0.92±0.15)ng/L](均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AFP、CA199、GG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AFP、CA199、GGT水平[(76.53±11.67)ng/L、(36.28±5.63)、(88.36±9.47)U/L]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满意,改善了其免疫功能、减少了远期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中药艾迪注射液联合肝动脉介入治疗法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9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病例组采用艾迪注射液100ml+0.9%氯化钠溶液500ml静脉点滴,d1~28;静滴同时进行肝动脉介入治疗,药物为羟基喜树碱(HCPT)10mg,氟尿嘧啶(5-Fu)500mg,碘化油10ml,按Seldinger’s技术要求,将药物注入肝脏肿瘤供养血管并行栓塞。28d为1周期。对照组47例单用肝动脉介入治疗方案,同病例组,2个周期后评价。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8.7%和44.7%,中位生存期8.41月和8.17月,平均生存期12.71月和9.23月,半年生存率89.3%和82.9%,1年生存率63.8%和46.8%,2年生存率27.7%和17.0%。全组初治者半年生存率83.1%,1年生存率47.7%,2年生存率18.5%,复治者则分别为96.3%、77.8%、33.3%。AFP治疗后下降者病例组26例有效率为70.2%,对照组17例,有效率为51.5%。结论艾迪注射液能提高肝动脉介入治疗率,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多次治疗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治疗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56例不可切除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TACE联合SRT组(联合组,32例)和单纯TACE组(单纯组,24例),联合组采用TACE联合SRT方法,单纯组采用单纯TACE治疗方法.依据实体...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分析疼痛护理措施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某医院住院行TACE的180例肝癌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一组为观察组(疼痛护理),每组患者各9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重度疼痛与中度疼痛患者均多于观察组,轻度疼痛患者少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患者分数高(P<0.05).结论:给予肝癌TACE手术患者疼痛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更有利于改善其疼痛程度与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正> 缺硒可能是原发性肝癌的化学病因之一,因此,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硒水平对于肝癌的临床诊治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虽然肝癌患者的血硒水平显著偏低已有报导,但治疗前后他们的血硒水平有何不同,则尚不清楚,本文探讨了这个同题。材料和方法 126例经病理组织学或CT扫描及AFP等多项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免疫化疗栓塞术对肝癌术后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择146例可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单纯手术,B组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C组术后行免疫化疗栓塞术。A组常规方法行肝癌切除术,术后予以对症支持治疗;B组术后1个月行TACE,方案为阿霉素+顺铂+5一氟尿嘧啶+碘化油;C组方案改为阿霉素+顺铂+5一氟尿嘧啶+碘化油+奥曲肽+干扰素,余同B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天、术后1个月,介入治疗术后第1、3、7、14天及1个月的VEGF值。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VEGF较高,而术后1个月较前降低。TACE术后1周VEGF降低,而1个月后再次增高(P〈0.05)。免疫化疗栓塞组患者术后1周VEGF降低,至1个月后娘著低于TACE组(P〈0.05)。结论免疫化疗栓塞较TACE可有效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5月原发性肝癌患者511例,对其发生医院感染基本资料和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11例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136例,感染率为26.61%;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白蛋白水平≤30g/L、白细胞计数<1.0×109/L、住院时间>42d、皮肤或者黏膜有溃疡、侵入性操作、广谱抗菌药物应用>20d、合并糖尿病为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多样,在临床工作中应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Comprehensive studies are scarce with regard to the quality of life (QOL)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patients after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and/o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treat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TACE alone and that of the TACE followed by RFA (TACE–RFA) on QOL in HCC patients. Methods QOL was measured using the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General (FACT-G) (Version 4.0) questionnaire,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as a measure of QOL among Chinese HCC patients. Prospectively, 83 patients in both TACE group (n = 40) and TACE–RFA group (n = 43) completed the questionnaire at baseline and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TACE–RFA group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ly higher total QOL score, socio-family well-being score, and functional well-being score than that of TACE group, 3 months after respective treatment. Liver function, tumor recurrence and complication, age, income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QOL of HCC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showed that Child-Pugh Class and tumor recurrence after treatment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post-treatment QOL scores of HCC patients. Conclusions The overall QOL of HCC patients in TACE–RFA group was maintained at a relatively higher level than that of TACE group. TACE followed by RFA appeared to be more favorable than TACE alone with respect to Q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