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分析中药与西药合用时所发生的物理、化学、药理变化,阐明不恰当的中西药物合用会降低药物的治疗效果,增加其毒性反应。建议临床医师在合用中西药物治疗疾病时,应对其相互作用充分了解,并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避免出现不合理的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药物的相互作用,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方法:通过分析探讨中药与西药合用时所发生的物理、化学、药理变化,阐明中西药物的相互作用.结果:中西药既有合理的相互作用,能增强疗效;也有不合理的相互作用,会降低药物的治疗效果,增加其毒性反应.结论:临床医师在合用中西药物治疗疾病时,应对其相互作用充分了解,并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避免出现不合理的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3.
有些中西药物合用,发生了有益的药效学变化,能增强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减少用药量、缩短疗程、扩大适应症范围等,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和用药的合理性,为进一步提高诊治和合理用药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马兴民  杨继民 《陕西中医》1989,10(6):275-276
<正> 钙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据初步统计,含钙类的中药材主要有石膏、龙骨、龙齿、虎骨、鹿角霜、鹿角、瓦楞子、海蛤壳、海螵硝、钟乳石、花蕊石、寒水石、方解石、紫石英、长石、理石、石燕、石蟹、玄精石、赤石脂、阳起石、海浮石、禹余粮、代赭石、伏龙肝、芒硝、胆矾、密陀僧、大青盐、秋石、炉甘石、滑石、石决明、穿山甲、龟版、鳖甲、玳瑁、紫贝齿、犀角、羚羊角、水牛角、血余炭、牡蛎、马宝、豹骨、刺猬皮、珍珠、珍珠母等。这些含钙中药材与西药联合应用治疗疾病日益增多,为了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现将有关资料叙述如下。一、含钙中药与某些西药联合应用,能够  相似文献   

5.
中西药物联合使用是国内医疗界和学术界长期关注的热点之一。然而,对于这种联用所带来的中西药相互作用问题,虽然已经有很多文献报道和学术意见,但大多关注某些具体因素,而始终缺少框架性的认识,影响了临床合理性评价。实际上,临床治疗实践中药物相互作用的推断思路更为广泛和实际,且强调全局观念。基于此,该文系统梳理现有资料和大量实例,切入发生学背景(相互作用发生的环境和作用方式),将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纲领性地分为三大类重要且相互独立的途径。其中,"Ⅰ类途径"定义为体内或体外直接接触后的物理或化学反应,例如中西药物注射剂的联用(体外作用)、溴化物与含朱砂中药的联用(体内作用),此类相互作用的评估方法可能是广义酸碱反应理论。"Ⅱ类途径"定义为以药物代谢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为中间媒介的相互作用,例如活胃胶囊与阿司匹林的联用(吸收环节)、含香豆素类中药与甲磺丁脲的联用(分布环节)、甘草与苯巴比妥的联用(代谢环节)、山楂与呋喃妥因的联用(排泄环节),现有药代动力学理论可作为此类途径的评估方法。"Ⅲ类途径"定义为通过药理效应或生物学通路的协同或拮抗产生的相互作用,例如丹参与华法林的联用(协同作用)、麻黄与胍乙啶的联用(拮抗作用),中西药复方制剂与同类西药的重复应用也属于此类。大通路视角下的受体竞争理论可能是此类相互作用的评估方法。综上,提出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框架,为中西药物联用实质研究提供全局思考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7.
中药大黄与西药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黄是中医临床上最常用的一味中药,不但在许多汤剂中伍用,许多中成药如清宁片、新清宁片、解暑片、麻仁片、牛黄解毒片等也均含大黄。最近研究和临床应用证明,大黄具有显著的清热解毒、消炎抑菌、利胆通便等多种功效。随着对其药理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已引起国内外医药界的注意,本品与西药联用现象亦与日俱增。大黄中的多种有效成分尤其是蒽醌类和鞣质成分与西药发生作用,对临床疗效有很大影响,因此,了解其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大黄与西药的合理配伍一、大黄与小苏打(NB)配伍,制成复方大黄苏打片,对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有协同作用。因为大黄可促进肝、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有利胆和增进消化的作用。小苏打(NB)为弱碱性药物,内服后,能迅速中和胃中过剩的胃酸而健胃,二者伍用健胃作用更加完善。另有认为,二者伍用能使后者失效。  相似文献   

8.
对国内外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作一综述,为中西药物结合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义涛  刘喜微 《河北中医》1998,20(2):124-125
中药七情,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单行者,是指单用某一种药物,以其单项作用治疗某种疾病并收到效果.因其不具备相须、相使等配伍意义,故我们不拟论述.爱将后六者分别论述如下.中西药物合理配伍应用治疗各种疾病能使药物更好发挥治疗效果,使中西药物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有些中药还能降低或消除西药的毒性.反之,不合理的伍用则降低药物疗效或产生毒副作用.1中西药物配伍之相须、相使中西药物合用,只要做到药物选择正确,剂量恰当、给药途径及方法合理,一般都能起到相须、相使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综述了中西药物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药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使用及对Ⅱ相药物代谢酶UGT的表达、功能、调控的进一步认识,对UGT酶介导的中药多组分之间、中药复方以及中药与化学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被越来越多人关注。本文对近年来UGT介导的中药-药物相互作用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对西药中化与中药西化的含义、背景、理论基础、实践基础进行了阐述,认为二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其根本目的都是服务于临床,治疗疾病,共同促进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中药纳米制剂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技术为我们研究现代中药制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通过讨论纳米技术对中药制剂性能的改善及提升、中药纳米化方法及纳米递药系统研究等,对中药纳米制剂研究开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西医耐药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HP感染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HP感染的研究等方面简要综述中西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进展。指出:寻求新的,符合HP感染胃病的有效疗法是今后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1980年以来,苏联对90余种中药进行了详细的化学、药理研究,从中发现了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及新化合物。发表研究论文约138篇。本文予以简介,供各地药学工作者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西药配伍禁忌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西药联用在临床日趋普遍,如若配伍不当,则易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引起疗效降低,增加毒副作用或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从药物配伍时发生的变化,谈谈对药动学,药效学的影响,目的在于提醒临床,注意中西药配伍的变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中药、中药加一般西药和不同剂量激素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的疗效.方法 对232例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单纯中药组、改用中药组、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单纯中药组和改用中药组予中药治疗;对照Ⅰ组予中药加一般西药加小剂量泼尼松治疗;对照Ⅱ组予中药加一般西药加大剂量泼尼松治疗.观察各组对症状、体征、尿常规、血肌酐尿素氮的综合疗效、疗程和远期疗效.结果 4组的综合疗效相近(P>0.05),单纯中药组和对照Ⅰ组的疗程较其他两组短,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在相近时间内随访,复发率相似(P>0.05).结论 中药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的疗效确切,而且疗程短;单用中药或结合一般西药和小剂量激素是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的较好方案,病愈后仍需随访.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基于中国文化背景源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其哲学观为有机、辨证唯物主义,以取象思维为主,方法为思辨;西医学基于古希腊文化背景源于400多年前的欧洲,其哲学观为机械唯物主义,以逻辑思维为主,方法为还原分析;量子中医学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成果,用量子理论等现代理论转化中医理论而成,其哲学观为有机、辩证唯物主义,以逻辑思维为主,方法为还原分析、综合。中医学的支撑学科为中国古哲学,西医学的支撑学科为经典物理、化学等近代科学学科,量子中医学的支撑学科为量子理论等现代科学学科。中医学诊断以定性为主,西医学和量子中医学诊断以定量为主。中医学和量子中医学以天然中药、针灸等治疗方法为主,主要是调整机体状态治未病;西医学以化学药物、手术等治疗方法为主,主要是直接控制逆施性对抗疗法,治已病。认识三者之间的差异,寻求三者的共同点和可以交融的契合点,对医学研究、临床诊治及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社会对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需求和培养中西医临床专业应用型人才目标体系要求,制订出“厚基础、重实践”的培养目标;加强西医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以保证学生在掌握扎实的西医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上,整合中医课程,结合编著的中医类课程创新教材,培养学生稳固的中医辨证思维能力,突出专业特色;同时重视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以培养合格的中西医临床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抗癌中药临证选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癌中药临证选择的总的指导原则是“双符合理论” ,即所用中药在宏观上符合传统中医药理论 ,在微观上符合现代医学理论和现代中药药理学。在抗癌中药的具体临床应用上要注重分型论治、分类选药。应根据中医理论对恶性肿瘤的一些症状进行预防性治疗。由于中药对机体作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临证更方应根据“双符合理论” ,全面考虑所用中药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功效主治和使用宜忌等多方面因素。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 ,保护脾胃功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