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尿道周围进行细胞移植治疗尿失禁的方法是以移植细胞作为尿道周围的容量媒介,通过移植细胞在宿主组织中增殖分化,从而修复受损的组织结构并恢复它的功能。近年来,尝试采用细胞移植来治疗尿失禁,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本文就细胞移植治疗尿失禁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骨骼肌肌源细胞(MDC)移植在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培养6只雌性SD大鼠的MDC,用携带Lac-Z基因的腺病毒载体转染MDC,转染成功后将MDC 5×106注射于自体膀胱颈周围,5、15 d处死大鼠切取膀胱及后尿道,组织学检查及X-gal染色观察注射组织形态学改善及MDC存活情况。结果5、15 d注射部位组织未见明显炎症改变及炎性细胞浸润,局部细胞层数增多。X-gal染色显示各时间点大量细胞被蓝染,提示移植细胞在体内成活。结论MDC自体膀胱尿道周围注射可长期存活,自体MDC移植有可能成为压力性尿失禁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体骨骼肌肌源细胞(MDC)自体移植在前列腺术后尿失禁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培养6只雌性SD大鼠的MDC,然后用携带LacZ基因的腺病毒载体转染MDC,待转染成功后将约5×106携带LacZ基因的MDC自体注射于膀胱颈周围,注射后5、15d处死大鼠,取出膀胱及后尿道,注射部位组织行组织学检查及Xgal染色。结果:在注射后5、15d时注射部位无明显炎症改变及炎性细胞浸润,局部细胞层数增多。经Xgal染色显示各时间点均可见大量的细胞被蓝染,提示移植细胞在体内成活。结论:MDC自体膀胱尿道周围注射可长期存活,提示自体MDC移植有可能成为前列腺术后尿失禁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鼠骨骼肌肌源干细胞(MDC)自体移植在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培养6只雌性大鼠的MDC,体外脂质体介导法转染pEGFP-N1质粒入MDC,转染成功后将筛选的MDC注射于自体膀胱颈和尿道周围,5、15 d处死大鼠切取膀胱及后尿道,组织学检查观察注射组织形态学改善,免疫组化检测GFP蛋白的表达,观察MDC存活情况。结果5、15 d注射部位组织未见明显炎症改变及炎性细胞浸润,局部细胞层数增多,免疫组化显示各时间点大量细胞细胞质内可见棕黄色GFP蛋白表达,且在5、15 d两个时间点GFP阳性细胞数量和染色强度没有明显改变。结论MDC自体膀胱尿道周围注射可持续存活,自体MDC有可能成为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一种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5.
尿道周围注射脂肪或胶原治疗尿道固有括约肌薄弱所致压力性尿失禁的体会[HaabF,etal.JUrol,1997,157∶1283]为比较尿道周围注射自体脂肪或胶原治疗由尿道固有括约肌薄弱所致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作者对67例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做了前瞻...  相似文献   

6.
尿液控制功能异常的疾病有尿失禁和遗尿。随着尿流动力学研究的发展,对上述两类疾病已有一些新的认识,这对提临床治疗的针对性有较大帮助,现介绍如下。1尿失禁1.1尿失禁的流体力学本质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是流体总从高压处流向低压处,如水往低处流。尿失禁的发生也是如此,其发生原因:①储尿期膀胱内压过高;如不稳定膀胱、低顺应性膀胱和逼尿肌反射亢进等。有学者将上述病变引起的尿失禁称为膀胱源性尿失禁。②储尿期尿道压力过低:如膀胱颈关闭功能不全、尿道外括约肌关闭功能不全、尿道周围支托组织功能不全、冰冻尿道及尿道粘膜萎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一种雌犬压力性尿失禁(SUI)模型.方法 将9条雌犬随机分为2组,A组4条离断耻骨尿道韧带、切除尿道腹侧及左右侧的纤维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如未出现尿失禁,最终将尿道左右侧、腹侧以及尿道阴道间组织全部切除;B组5条切除尿道阴道间及尿道左右侧的纤维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如未出现尿失禁,再次手术切除尿道左右侧及尿道阴道间因粘连形成的瘢痕组织.结果 A组中3条出现尿失禁,B组全部出现尿失禁.结论 通过切除尿道周围支持组织来建立雌犬压力性尿失禁模型可行,有成功率高、可直接观察等优点.阴道及尿道阴道间组织在尿控上的作用可能比尿道腹侧组织更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自体肌肉干细胞注射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双侧卵巢切除和反复阴道扩张的方法,构建雌性SD大鼠压力性尿失禁动物模型.45只大鼠分3组,正常对照组15只,尿失禁模型30只,其中模型对照组15只,细胞注射治疗组15只.细胞注射治疗组建立模型后第2个月末接受自体肌肉干细胞尿道周围注射治疗.注射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测定3组大鼠腹压漏尿点压,同时取近段尿道组织,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结果 尿失禁模型组腹压漏尿点压(n=12)(26.4±2.7)cm H2O、正常对照组(n=14)(78.4±3.1)cm H2O、细胞注射治疗组(n=11)(58.8±2.4)cm H2O.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胞注射后局部尿道壁肌层增厚、肌纤维增强.结论 自体肌肉干细胞注射治疗能明显提高压力性尿失禁动物模型的腹压漏尿点压,并使注射位点尿道壁肌层得到增强.注射细胞数量和注射后对膀胱功能的远期影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尿道周围注射肌源性干细胞是否可以提高压力性尿失禁大鼠的漏尿点压力。方法运用Preplate技术从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的腓肠肌内培养获取肌源性干细胞(MDSC),切断大鼠双侧的坐骨神经建立压力性尿失禁的动物模型,将MDSC注射到压力性尿失禁大鼠的尿道周围,4周后检测尿失禁大鼠的漏尿点压力,并与注射生理盐水的大鼠比较。结果切断双侧的坐骨神经可导致大鼠漏尿点压力进行性下降,大鼠尿道周围注射MDSC后4周可显著提高其漏尿点压力(P〈0.05)。结论MDSC注射治疗大鼠压力性尿失禁简便、有效,作用持久,其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该实验为今后临床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道扩大膀胱成形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采用膀胱次全切除、回肠扩大膀胱成形术治疗7例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结果:2例术后排尿通畅,剩余尿消失;3例术后曾有排尿困难,经尿道膀胱颈电切后排尿通畅,无尿失禁,最大尿流率分别为27、16和18ml/s;1例术前曾采用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无效,行本手术后剩余尿消失,但仍有尿失禁,后在超声引导下于尿道周围注射硅酮后,尿失禁症状明显改善;余1例术后仍有排尿困难。结论:该手术方法对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老年妇女的发病率高达50%以上。目前治疗尿道固有括约肌缺陷(intrinsic sphincter deficiency,ISD)导致的SUI的方法主要是尿道周围注射的方法,治疗解剖型SUI的主要手术方式是尿道中段悬吊术。但传统材料由于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受体组织的相容性等使其有效性和稳定性受到很大影响。随着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等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干细胞在压力性尿失禁的研究已逐渐成为一个热点。本文对多种干细胞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动物研究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压力性尿失禁(SUI)是成年女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给患者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带来极大的影响。目前悬吊带术治疗SUI较成熟,微创简便,疗效确切,但可能出现并发症或者疾病复发。尿道周围注射填充剂,如牛胶原蛋白,远期效果不理想。干细胞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有学者已尝试用其治疗SUI,特别是在大鼠SUI模型中研究较多,经尿道周围注射干细胞,如骨髓来源干细胞,肌肉来源干细胞和脂肪来源干细胞等,其可分化为平滑肌细胞等,提高大鼠尿道括约肌单位的功能,并促进神经细胞再生;注射的干细胞还可旁分泌多种因子,促进尿道组织再生,多种机制共同作用恢复尿道生理性的尿流控制能力。该治疗方法在临床开展较少,但仅有的数据也表明,在超声引导下经尿道周围注射干细胞能明显提高SUI患者的预后,改善排尿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共聚物微球在大鼠尿道的组织相容性以及对实验大鼠尿失禁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双相乳化法制备PLGA微球,电子显微镜及计算机图像分析仪分析其表征;将40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并接受尿道松解术形成压力性尿失禁模型.实验组接受微球尿道注射,对照组仅接受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在注射前1周和注射后2、4和8周,所有大鼠接受腹部漏点压(ALPP)的检测.此外,术后第2、4和8周,每组动物每个时间点处死3只,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方法检测微球在尿道组织的形态学演变,此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巨噬细胞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CD68在注射部位尿道组织的表达,以评价微球与尿道肌层的组织相容性.结果 PLGA微球可成功地注射于大鼠尿道的肌层,并诱导局部炎症反应;CD68免疫染色证实浸润细胞以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主.以微球和增生细胞为主的混杂组织位于黏膜下肌层内,发挥尿道填充作用.在术后2周,炎症反应最为明显,以后随着时间逐渐减退.全程未见变性、坏死等破坏性病理改变;实验组ALPP在微球注射后较注射前和对照组明显改善,并可维持到注射后8周.结论 PLGA微球在尿道组织是安全的,可起到尿道填充作用增加尿道阻力,发挥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作用.PLGA微球作为可注射的细胞支架可用于尿失禁的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上导致尿失禁的病因是尿液外排的阻力过于减低的原故,因此,临床上治疗尿失禁普遍采用增加尿液外排阻力的手术。基于上述原理,作者也设计一种可以增加尿液外排阻力的注射疗法。该疗法是以灭菌的糊剂(Paste)注射到尿道周围组织,使尿道周围组织的体积扩大,借以增加尿液外排的阻力,从而恢复尿流的控制,达到治疗尿失禁的目的。注射的糊剂含有聚四氟乙烯(Teflon.Polytef)、甘油(Glycerine)和聚氧化乙烯(Polysorbate)。聚四氟乙烯的颗粒大小为50~100微米,是不被组织吸收的,注入体内后被纤维组织包裹并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性质稳定坚实,不变形,也不变位。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尿道短缩症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道短缩症(又称隐匿型尿道下裂)的治疗方法。方法:自1982年11月-2000年12月收治先天性尿道短缩症18例,分别采用:①尿道延伸术,②带血管蒂的横行包皮内板皮瓣尿道成形术,③带血管蒂的纵行阴茎包皮皮瓣尿道成形术,④阴囊纵隔血管蒂皮瓣尿道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17例一次手术治愈;采用第二种手术方法者有1例发生尿瘘,经二次手术治愈。结论:尿道短缩症应采用组织移植法延长尿道、修复周围组织,不同的类型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尿道注射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手段。但是既往的注射治疗由于注射材料的原因往往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远期疗效,并且常有并发症。肌源性细胞包括肌源性卫星细胞和肌源性干细胞,注射后可在体内长期存在,并分化为平滑肌细胞,具有不被分解、不易迁移、低免疫原性的优点。在注射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人工尿道括约肌治疗真性尿失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工尿道括约肌治疗真性尿失禁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1例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患者进行AMS800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治疗。记录植入术前术后的排尿日记,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施行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后6周开通人工尿道括约肌,尿失禁得到良好地控制,恢复自主排尿,未发生并发症,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真性尿失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术后尿失禁的外科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列腺术后尿失禁是前列腺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诊断并不困难,而其治疗意见不尽相同,方法各异,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都一直在致力于其治疗的研究。前列腺术后尿失禁非手术治疗普遍认为治疗效果较差或疗效不肯定,只能作为前列腺术后尿失禁的辅助治疗方法。前列腺术后尿失禁的外科治疗方法很多,各家报告各种手术的疗效亦不同,目前常用的外科治疗方法有: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球部尿道海绵体悬吊术、尿道粘膜下注射等。  相似文献   

19.
尿道上裂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Zhang F  Kang C  Wang X  Gu B  Liu J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3):133-135
目的对124例各型尿道上裂外科治疗进行分析。其中不伴尿失禁者27例,伴尿失禁者97例。不完全型27例,完全型21例,复杂型76例。方法抗尿失禁方法主要采用不作输尿管移植的Leadbeter手术。女性完全型尿道上裂采用尿道缩紧术4例。对不完全型男性外生殖器作阴茎伸直术;完全型和复杂型作阴茎伸长术。结果完全控制排尿者73例,外生殖器成形效果满意。结论男性不完全型应作阴茎伸直术,完全型应作抗尿失禁和阴茎伸长术;女性完全型应作抗尿失禁和外阴成形术。  相似文献   

20.
人工尿道括约肌治疗尿失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尿失禁是失去自主憋尿能力的疾患 ,尿道开放及尿液不停的流出 ,并易引起逆行感染 ,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既往对尿失禁的治疗有多种方法 ,如神经松解 (骶裂 )、尿道后壁短缩悬吊 (产伤 )、括约肌重建手术 (腹直肌、股薄肌移植等 )、膀胱颈折叠、尿道改路、永久性尿道堵塞加定期导尿方法等 ,均存在一些问题 ,如重建憋尿功能不理想 ,手术技术复杂且损伤较大 ,有的后期易引起感染且生活不便。自 1998年 ,我们引进美国生产的人工尿道括约肌经手术置入人体 ,治疗尿失禁。经赴美技术培训取得手术资格后 ,成功的完成了全国首例人工尿道括约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