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食管心房调搏是利用食管与心脏解剖关系密切的特点,将电极导管经鼻腔送入食管。除了在心律失常时记录食管导联心电图外,主要应用心脏刺激仪发放直流电脉冲,通过贴近心脏的食管电极对心房进行调搏。同步记录体表及食管内心电图以获得心脏各部位的电生理参数,揭示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某些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
<正>食管心房调搏是利用食管与心脏解剖关系密切的特点,将电极导管经鼻腔送入食管。除了在心律失常时记录食管导联心电图外,主要应用心脏刺激仪发放直流电脉冲,通过贴近心脏的食管电极对心房进行调搏。同步记录体表及食管内心电图以获得心脏各部位的电生理参数,揭示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某些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3.
食管心房调搏和标测专用导管电极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作者研制的9F8极食管心房调搏和标测专用导管电极对60例患者进行电生理研究,目的是探索降低食管心房调搏阈值,提高检查成功率和提高无创性电生理诊断准确率的途径.通过食管电生理对照研究,结果证明,应用此种新型导管电极,心房起搏和电生理检查阈值可降低25%—30%,检查成功率为100%.由于这种导管电极可同时进行心房调搏、同步记录2道食管双极导联滤波心电图,提高了无创性电生理检查诊断心律失常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经食管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经食管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分型及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食管心房调搏对193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分型及定位诊断结果,并与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结果比较。结果 经食管心房调搏对慢-快型AVNRT及顺向性AVRT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较高,对少见型AVNRT的诊断敏感性低(25%)。结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食管与体表心电图P^-波起始与极性是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关键。经食管心房调搏对心动过速旁道定位误诊原因主要是心动过速时体表心电图P^-波往往与T波融合,导致V1、I导联P^-波极性及V1导联P^-波起始部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5.
体表与食管心电图在隐匿性房室旁路诊断及定位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诊断隐匿性房室旁路的简易方法。方法110例经心内电生理确诊并成功消融的隐匿性房室旁路患者。术前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观察S2R2有无跳跃性延长;记录心动过速时的体表心电图,观察逆传P波的方向及形态;同步记录食管与V1导联心电图,观察P波在V1(P-V1)及食管导联(P-E)的先后顺序。结果110例中106例S2R2呈逐渐延长。67例左侧旁路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P-E先于P-V1,39例右侧旁路P-V1先于P-E,4例中间隔旁路P-E与P-V1几乎同时出现。且不同部位的房室旁路在不同导联上逆传P波形态不同,并有显著差别。结论隐匿性房室旁路可根据心动过速时的体表心电图P波的方向及形态作出初步诊断,结合食管与V1导联同步心电图以及食管调搏结果可基本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快速心房刺激对P波时限及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在74例射频消融术及82例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中,用180ppm的S1S1刺激心房3min,在刺激前后立刻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通过心电图测出刺激前后的最大P波时限、最小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然后进行比较.结果射频消融组最大P波时限在心房刺激后比刺激前有显著性延长(p=0.002),最小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无显著性差异,食管心房调搏组最大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在心房刺激后比刺激前有显著性增加(p=0.001),最小P波时限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快速心房刺激能引起心房传导时间延长,非均质电活动的离散程度增加.最大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是可以用来评价心房电重构的简便而无创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经食管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诱发与终止的价值。方法:选择237例有心动过速发作史的患者进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如果诱发出阵发性室上速,进行12导联心电图记录后,予以短阵快速刺激或程序期前刺激终止之。另外对54例急诊PSVT患者直接予以短阵快速刺激或程序期前刺激终止之。结果:在被检的237例患者中诱发出PSVT148例,占62.4%(其中房室结双径87例,房室折返为61例)。对其202例PSVT患者均采用短阵快速刺激或程序期前刺激。PSVT即刻终止的有196例,转复成功率97%。结论:经食管心房调搏可作为PSVT筛选检查及终止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食管心房调搏对于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价值.方法 比较145例心动过缓患者采用食管心房调搏与常规/动态心电图对于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并进行随访.结果 (1)食管心房调搏对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66.9%)高于常规/动态心电图(51.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阿托品试验前后食管心房调搏对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77.9%,66.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经6~24月随访食管心房调搏检出的22例早期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19例发展为典型房室传导阻滞.结论 食管心房调搏对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样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食管心房调搏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特发性室速患者的经食管心房调搏资料。结果经食管心房调搏基础刺激诱发心动过速6例(20%),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激发后刺激诱发12例(40%),心动过速时通过食管心电图证实QRS波群与P波非1∶1关系,且心室率>心房率而确诊为室速26例(86.67%)。心动过速自行终止5例(16.67%),药物或其它方法终止19例,经食管心房调搏超速刺激法终止6例(20%)。结论经食管心房调搏对诱发和确诊室速有较大的帮助,经食管心房调搏终止室速成功率不高。  相似文献   

10.
赵昜 《心电学杂志》2009,28(6):430-434
经食管心房调搏术(transesophageal atrial pacing)是一项经食管起搏心脏来进行临床电生理诊断和治疗的技术。该方法应用心脏刺激仪发放直流电脉冲,通过贴近心脏的食管电极对心房(或心室)进行调搏,同时记录体表及食管内心电图以获得心脏各部位的电生理参数,从而揭示某些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食管心房调搏术测定房室传导系统的电生理参数来判断房室传导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心动过缓测窦房结、房室传导功能和心动过速查因的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入选者均于术前行常规及动态心电图,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并对74例经食管心房调搏房室传导功能降低的患者,进行阿托品试验,试验前后对照分析.结果 食管心房调搏对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其中69例静推阿托品后显著改善,仅5例静推阿托品后无明显改善,而植入起搏器治疗.并有1例静注阿托品后诱发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 食管心房调搏可在早期发现并鉴别诊断功能性和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前的诊断与应用。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时间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8月之间,对其实施射频消融术前进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所有患者均诱发出心动过速,在心动过速时应采用多导心电图进行记录,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在不同类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AVRT例数最多,所占比为65.00%;其次为AVNRT,所占比为25.00%。有4例与腔内电生理检查不符合,误诊率为4.00%。结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前实施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具有重要意义,且具有安全可靠的优势,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张强  乔鹏  杨丽红  苑帅 《山东医药》2011,51(1):56-56
体表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金标准,但不少心电图上的P波往往不易甚至无法辨认,从而给其诊断和鉴别诊断造成困难。目前食管心电图以高大P波的优势,成为心律失常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诊断工具之一;然而食管调搏技术要求有一定的器械和操作人员,在基层医院开展造成困难。作者通过同步记录100例患者食管导联、腹臂导联和常规导联心电图,并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引言1906年,Gremer首先记录到食管导联心电图,结合1970年问世的心脏程序性刺激技术,最终形成了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至今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已经历了40余年漫长的发展过程,对食管心脏电生理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当属Zoll、Monotoyo等心脏电生理大师。1952年,Zoll应用脉冲刺激仪经食管对心脏进行电刺激,首创经食管起搏心脏。1973年,Monotoyo应用经食管心房调搏进行了较全面的心脏电生理检查。  相似文献   

15.
食管心房调搏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判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管心房调搏安全、简便、可靠 ,对快速心律失常的诊断与鉴别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通过对2 0 3例具有心动过速史的患者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以及术前的食道心房调搏结果的对比 ,评价食道心房调搏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判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  选择 1 996年 3月至 1 998年末的 40 0例行心内电生理及导管射频消融成功根治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中 ,2 0 3例食管心房调搏资料完整 ,男 1 1 9例、女 84例 ,平均年龄 41± 7(1 5~ 64)岁。经鼻腔送入 2极或 4极食管电极于近左心房后侧 ,采用双极记录 ,记录到大 A小 V,正负双相的食管心电图 ,行…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快速食管心房起搏法取得最大心室预激图形配合多导联同步描记对85例预激综合征进行旁路定位分析,发现左侧游离壁旁路最多见而前间隔旁路最少。文中对食管心房调搏在房室旁路定位中的价值、多条旁路及间隔旁路的诊断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李之龙  李富伦 《心电学杂志》1994,13(1):12-14,20
采用习用的直角导联和本文推荐的食管导联系统,观察65例食管心房调搏前后的心室晚电位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在不具备产生室速病理基础人群中,心房调搏的效应可引志暂时性心室局部传导延迟,它仅能在食管导联系统中检出。其临床意义有待于进一步在大量冠心病人中检验方可确定。  相似文献   

18.
目前,无创性经食管心电生理检查多采用体表心电图机记录调搏心电图,然其缺点是:①调搏中由于刺激信号干扰,P波分辨不清楚;②当诱发非持续性室上速(SVT)时,无法通过食管心电图分析逆行P波和测量室房传导时间。为克服上述困难,我们采用Kerr等设计的经食管心房同步刺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食管导联心电图对82例各类阵发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对照分析。结果房室结双径路在双极食管导联的检出率为82.57%,单极食管导联的检出率为57.3%(P〈0.01);预激综合征(WPW)合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在双极食管导联的检出率为11.46%,单极食管导联的检出率为10.98%(P〈0.05)。室性心动过速伴房室分离在双极食管导联的检出率为2.75%,单极食管导联心电图的检出率为1.22%(P〈0.05);室性心动过速与心房扑动并存在双极食管导联的检出率为2.29%,单极食管导联心电图的检出率为1.22%(P〈0.05);室性心动过速伴1:1室房逆传在双极食管导联的检出率为1.83%,单极食管导联心电图的检出率为1.22%(P〈0.05)。结论双极食管导联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比单极食管导联的检出率高,安全、可靠、实用、能定位、对射频消融术前病例的筛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经食管心房调搏终止室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 5例经食管心房起搏成功终止室性心动过速 (简称室速 )的患者 ,探讨该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的室速的临床应用价值。全部患者心动过速发作时记录 12导联心电图资料 ,并记录食管心电图 ,证实为室速。经食管心房调搏分别用分级递增和连续递增两种刺激方式 ,刺激电压为 2 5~ 30V。结果 :3例患者使用分级递增法终止了室速 ,1例患者采用连续递增法终止 ,另 1例患者经上述两种方式均未成功 ,给予维拉帕米 5mg静脉注射后以分级递增法终止了室速。结论 :经食管心房起搏可以成功地终止部分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的持续性室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