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超声微泡造影剂对心肌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 研究超声破坏微泡造影剂对靶区内心肌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探讨超声微泡造影剂增强基因转染的机制。方法  2 4只健康雄性 Wistar大鼠 ,取 15只分为 3组 ,第 1组经静脉输入含有伊文思蓝 (Evans blue,EB)的微泡造影剂 ,并采用超声波在鼠胸壁辐照约 6 min破坏心肌组织内造影剂 ;第 2组采用超声照射 ,同时经静脉单纯输入 EB溶液 ;第 3组单纯经静脉输入 EB作为对照。照射完毕 2 h后放血处死大鼠 ,使用标准曲线和分光光度法测量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 EB含量 (作为反映血管通透性的指标 )。另 9只大鼠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3只。第 1组经静脉输入微泡造影剂 ,并采用超声波在鼠胸壁辐照约 6 min破坏心肌组织内造影剂 ;第 2组单纯采用超声照射 ;第 3组不加任何处理 ,作为对照。照射完毕即刻处死大鼠 ,取心肌组织进行电镜观察毛细血管的改变。结果 采用超声照射 ,并经静脉输入微泡造影剂的大鼠 ,心肌组织中 EB含量为 (75 .33± 16 .80 )μg/ g,比单纯超声照射[(32 .2 1± 9.5 3)μg/ g]及心肌正常组织 EB含量 [(37.16± 7.98)μg/ g]明显增加 (P<0 .0 5 )。电镜结果显示超声破坏微泡后 ,能使毛细血管破裂 ,红细胞溢出于毛细血管外。结论 超声波触发破坏微泡造影剂后能使心肌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可  相似文献   

2.
不同强度超声破坏微泡对犬心肌组织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强度的超声破坏微泡对犬心肌组织的生物学效应,优化出影响心肌微环境的最佳辐照条件.方法 9只健康成年杂种犬随机分成3组,每组3只.静脉输入2 ml微泡造影剂,同时采用频率为1 MHz,强度不同的超声辐照(0.5 W/cm2、1.0 W/cm2、2.0 W/cm2)犬心肌组织,辐照时间为5 min.辐照完毕后即刻处死动物,取局部心肌组织.进行病理组织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犬心肌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等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0.5 W/cm2超声破坏微泡后心肌组织水肿,无出血;1.0 W/cm2超声破坏微泡后心肌组织轻微出血和少量炎症细胞浸润;2.0 W/cm2超声破坏微泡后心肌组织明显出血,炎症细胞一定程度浸润.结论 不同强度超声破坏微泡造影剂能使犬心肌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生物学效应;超声强度在1.0~2.0 W/cm2能在使心肌轻度损伤时引起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造影剂对心肌组织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介导VEGF基因转染大鼠心肌的有效性. 方法 1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取3只采用超声波在鼠胸壁破坏微泡造影剂,观察对心肌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将另15只急性心肌梗死3天后的雄性Wistar大鼠分为3组,每组5只.第一组采用超声破坏微泡造影剂的方式,将pcD2VEGF121基因转染大鼠心肌至造影剂不再显影(约6min);第二组尾静脉输入同等剂量携pcD2VEGF121基因的造影剂;第三组为对照.2周后,取缺血心肌组织行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心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超声波破坏微泡造影剂能使心肌组织充血,产生大量空泡,并有部分心肌细胞坏死.采用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的VEGF基因转染,能明显增强大鼠心肌组织VEGF蛋白的表达.结论超声微泡造影剂能明显增强对组织的空化效应,其介导的VEGF基因治疗是一种无创、新型、高效的基因转移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大鼠缺血心肌的有效性。方法:将15只急性心肌梗塞3天后的雄性Wistar大鼠分为3组,每组5只,第一组采用超声破坏微泡造影剂的方式将pcD2VEGF121基因转染大鼠心肌约6分钟;第二组尾静脉输入同等剂量携pcD2VEGF121基因的造影剂;第三组为对照。2周后,分别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缺血心肌中的VEGF蛋白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结果:采用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的VEGF基因转染,能明显增强VEGF基因在大鼠心肌组织内的表达,并可促进缺血心肌组织新生血管,结论: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的VEGF基因治疗是一种无创、新型、高效的基因转移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微泡造影剂对心肌组织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介导VEGF基因转染大鼠心肌的有效性。方法 1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取3只采用超声波在鼠胸壁破坏微泡造影剂,观察对心肌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将另15只急性心肌梗死3天后的雄性Wistar大鼠分为3组,每组5只。第一组采用超声破坏微泡造影剂的方式,将pcDzVEGFm基因转染大鼠心肌至造影剂不再显影(约6min);第二组尾静脉输入同等剂量携pcD。VEGF。基因的造影剂;第三组为对照。2周后,取缺血心肌组织行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心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超声波破坏微泡造影剂能使心肌组织充血,产生大量空泡,并有部分心肌细胞坏死。采用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的VEGF基因转染,能明显增强大鼠心肌组织VEGF蛋白的表达。结论 超声微泡造影剂能明显增强对组织的空化效应,其介导的VEGF基因治疗是一种无创、新型、高效的基因转移方法。  相似文献   

6.
超声破坏微泡对心肌细胞膜通透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破坏微泡造影剂对心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15只昆明小白鼠随机分为3组,一组采用尾静脉输入白蛋白微泡造影剂,胸壁用频率为1MHz,强度为1.5W/cm2的超声进行辐照1min;一组单纯采用同等超声辐照相同时间;一组作为对照。作用后即刻取心肌组织用硝酸镧(La)示踪法做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结果采用超声破坏微泡后可见部分镧颗粒分布于心肌细胞胞浆内,部分分布于线粒体外、细胞核外;单纯超声作用组心肌细胞胞浆中可有少量的镧颗粒分布,而大部分镧颗粒分布于细胞膜外;而对照组镧颗粒分布于心肌细胞膜外。结论超声破坏微泡可提高心肌细胞膜通透性,可能是超声微泡造影剂增强组织中基因转染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诊断超声联合微泡对经静脉移植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归巢缺血心肌的靶向能力.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与贴壁法培养兔BM-MSCs,用DAPI标记细胞.完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法建立兔心肌梗死模型.将分离培养的BM-MSCs经静脉途径移植人心肌梗死兔体内.根据移植时是否介入超声与微泡分成单纯静脉移植MSCs组与超声辐照+微泡+MSCs组,移植后48 h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缺血梗死区域及其周围的荧光标记阳性细胞数目,并对两组进行计数和统计学分析.HE染色观察局部缺血心肌的病理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血管及内皮细胞情况.结果 荧光显微镜下显示超声辐照+微泡+细胞组较单纯静脉细胞移植组阳性细胞分布更为密集.单纯静脉细胞移植组与超声辐照+微泡+细胞组阳性细胞个数分别为(146.8±18.78)个和(213.2±26.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结果显示超声+微泡+细胞组缺血心肌及周围区心肌组织间隙可见红细胞成分漏出,而单纯细胞组无此发现.透射电镜显示在超声联合微泡的介导下,心肌血管内皮细胞间隔增大,血浆成分渗出.结论 超声联合微泡经静脉移植MSCs后能增加MSCs在缺血及周围区心肌的聚集与归巢,增强其靶向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破坏微泡造影剂在体外及体内介导Ang-1基因转染的效率及其促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 293T细胞悬液分为3组:A组(微泡+超声+质粒组),B组(单纯超声照射+质粒组)及C组(对照组,每孔仅加入目的基因质粒);转染后48 h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别定性、定量检测基因的转染效率,PCR及Western-blot分别检测细胞转染后的目的基因表达与蛋白翻译.27只健康成年中国家兔行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造模后随机分为3组:组Ⅰ(超声辐照+微泡+质粒组)、组Ⅱ(超声辐照+质粒组)、组Ⅲ(对照组,心肌梗死后不做任何处理);于基因转染前后分别行心肌超声造影(MCE)检查,并于2周后处死取心肌组织行PCR及Western blot检测Ang-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心肌组织Ⅷ因子染色检测其新生毛细血管密度.结果 48 h后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A组及B组转染成功的细胞胞浆内发出绿色荧光,其中C组未见明显绿色荧光表达,A组的绿色荧光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流式细胞仪检测A组转染效率较B组显著提高(P<0.01).体内转染中,心肌超声造影可见组Ⅰ转染前充盈缺损处出现片状造影剂回声,PCR可检测出Ang-1 mRNA表达,Western blot可检测出目的基因的蛋白产物,余各组则无明显造影剂充填,PCR、Western blot均无法检测出Ang-1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心肌毛细血管计数显示组Ⅰ新生毛细血管数量显著提高,余各组仅见少量新生毛细血管.结论 超声破坏微泡造影剂可明显提高Ang-1基因的体外及体内转染效率,具有良好的促血管新生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超声辐照微泡对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归巢到心肌缺血部位的作用.方法 6只健康杂种犬开胸建立心梗模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1周后,实验组:经胸用频率为1 MHz,声强为1.0W/cm2的脉冲超声辐照,辐照10 min,同时静脉注射2 ml微泡造影剂.辐照完毕后经导管在冠脉口注射5 ml(浓度为1.35×106个/ml)用DAPI标记的MSCs.对照组不经超声辐照微泡单纯注射MSCs.5 d后处死动物,取心肌梗死边缘区组织,进行病理组织HE染色和激光共聚焦观察MSCs归巢到心肌缺血区情况.结果 病理组织HE染色观察到实验组心肌毛细血管外有红细胞漏出,而对照组未见红细胞漏出;激光共聚焦观察到实验组心肌组织内分布的MSCs明显比对照组多.结论 超声辐照微泡可促进MSCs归巢到心肌缺血部位,而对心肌组织无明显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高机械指数超声造影对结肠癌肝转移的影响.方法 经大鼠脾注入结肠癌Lovo细胞,制备肝微小转移灶动物模型,分为对照组、微泡+超声辐照组、单纯超声辐照组和单纯微泡组.使用超声造影剂SonoVue(1 ml/kg),经大鼠尾静脉注射后,进行超声间歇辐照2 min(频率1.5 MHz,机械指数1.7),10 d后处死大鼠,观察肝转移肿瘤数目、大小、病理学改变及其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对照组、单纯辐照组及单纯微泡组之间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可见单纯辐照组及单纯微泡组肿瘤细胞核大,胞浆和胞核比例减小,线粒体较多,未见肿胀,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微泡+超声辐照组肿瘤的数目及大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周围脾组织微血管有大量血栓形成;透射电镜可见肿瘤细胞线粒体明显肿胀,内皮细胞间缝隙连接增宽.结论 高机械指数超声造影对结肠癌肝转移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辐照瘤内注射微泡引起的生物学效应。 方法将12只已建立24个Walker-256皮下移植瘤模型的SD大鼠随机分3组,A组超声监视下瘤内注射超声微泡,并用频率1MHz,强度2.0w/cm^2的超声辐照10min,B组单纯采用同等超声辐照相同时间,C组单纯瘤内注射超声微泡。各组作用后1h取肿瘤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以及用透射电镜硝酸镧示踪法观察边缘瘤组织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 结果A组光镜可见大片肿瘤细胞凝固性坏死,电镜可见镧颗粒不但进入细胞间隙而且进入细胞内、以及血管内皮细胞连接。B、C组光镜均未见坏死,电镜B组偶可见少量镧颗粒进入细胞内,C组仅见镧颗粒分布于细胞间隙。 结论瘤内注射超声微泡联合超声辐照可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并引起部分瘤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12.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aFG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组织块培养法获取主动脉内皮细胞。将aFGF(10ng/ml)加入内皮细胞的培养液中作为实验组,不加aFGF的作为对照组。分别在24、48和72小时行细胞计数。结果:从大鼠主动脉成功地获取了内皮细胞。3天内,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主动脉内皮细胞都有不同程度地增殖,24小时内两组无明显区别,48小时和72小时两组相比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差别(P<0.01)。结论:aFGF有非常明显的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作用,可能对缺血性心脏病的促血管形成治疗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大鼠心肌缺血模型上研究房室交界区 (房室结及房室束 )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SD大鼠 2 0只 ,分为 2 4h实验组、48h实验组、72h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皮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 5mg/Kg。取材心房室交界区 ,常规石蜡切片 ,HE或Masson三色染色 ,光镜下观察和照相。结果 :3个缺血实验组一般心肌光镜下的形态学改变均已出现 ;72h实验组的房室交界区表现为传导细胞边界不清 ,胞浆嗜酸性增强 ,细胞核染色加深 ,传导细胞间的毛细血管扩张 ,而且房室束区的缺血变化比房室结区严重。结论 :心肌缺血时 ,传导系统缺血的情况没有一般心肌严重 ,没有一般心肌反应快 ,分布也不均匀 ,从房室结后部到房室束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4.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中胚层,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有研究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向内皮细胞分化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心肌梗死后心脏新生血管的形成和心肌修复。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内皮样细胞分化的特点,以及体外模拟心肌梗死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骨髓取自 SD 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对其形态学、增殖能力及多向分化能力进行鉴定;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制备 8 h、3 d、1 周、2 周、4 周梗死后不同时间点心肌组织的匀浆,分别加入到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 组成的内皮细胞诱导体系中,共同诱导 2 周后,观察不同时间的心肌组织匀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内皮分化的影响,检测 vWF 特异性抗原及表达的阳性率。结果与结论:通过对培养细胞的形态学及功能鉴定,证明其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具有成骨、成脂肪细胞、成内皮样细胞分化的能力。加入生长因子诱导体系诱导后的细胞部分表达 vWF,梗死心肌匀浆与生长因子共同作用,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vWF 阳性率提高(P 〈 0.05)。RT-PCR 显示加入梗死 1 周心肌组织匀浆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其 vWF 阳性表达率最高。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有别于造血干细胞的另一种骨髓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内皮分化的能力,且加入梗死心肌组织匀浆的诱导体系在体外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的分化。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最佳时机在 1 周为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造影剂在一定能量的超声波辐照下,介导EGFP质粒转染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的效率及可行性。 方法将RB细胞分为6组,1组以一定能量的超声波辐照,2组加适当剂量的微泡造影剂,3组加入质粒,4组加入质粒与微泡,5组加入质粒、微泡,并用一定能量的超声辐照,6组予脂质体与质粒。转染24-48h后观察EGFP表达,并用RT—PCR进行检测。同时对1、2组予以染色。 结果超声微泡介导的DNA质粒对RB细胞的转染效率,与脂质体介导的质粒转染效率相似,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一定能量和时间的超声波辐照,及适当浓度的微泡,对RB细胞的活性无明显抑制。 结论利用低频率和一定能量的超声击碎携带EGFP质粒的超声微泡造影剂,能够有效地提高DNA质粒在RB细胞中的转染效率。  相似文献   

16.
缺氧诱导离体心肌细胞凋亡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SD乳鼠心肌细胞的缺氧模型,以探讨心肌细胞缺氧损伤后的细胞凋亡及其时序分布特点。方法:SD乳鼠的培养心肌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缺氧12h组(112h)、缺氧24h组(14h),缺氧48h组(148h)以及缺氧72h组(172h)。应用流式细胞术、DNA琼脂糖凝胶电泳、透射电镜等多种手段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的改变。结果:在本实验的心肌细胞缺氧模型中,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心肌细胞缺氧后的细胞凋亡百分率迅速增高。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心肌细胞在缺氧48h、72h时均出现了凋亡特异性的“梯状”电泳带。结论:本实验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模型可导致心肌细胞凋亡,凋亡程度和心肌细胞缺氧时间有关,并可导致和在体心肌缺血相似的心肌损伤。细胞凋亡在心肌缺氧心肌细胞死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EGFP质粒转染大鼠视网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破坏微泡介导EGFP质粒转染大鼠视网膜的效率及可行性,为实现外源基因高效、定向的转移目的奠定基础。方法将30只Long-evans大鼠分为6组,第1组仅以0.5w/cm。的超声波辐照大鼠眼球,第2组于尾静脉输入适当剂量的微泡造影剂,并立即以相同能量的超声波辐照大鼠眼球,第3组于尾静脉输入质粒,第4组于尾静脉输入质粒,并以超声辐照大鼠眼球,第5组于尾静脉输入质粒与微泡,第6组尾静脉输入质粒、微泡,并用超声辐照眼球。转染2周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EGFP表达情况。结果超声微泡介导的EGFP质粒对大鼠视网膜的转染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一定能量和时间的超声波辐照,及适当浓度的微泡,对大鼠视网膜脉络膜无明显损伤。结论利用低频率和一定能量的超声击碎携带EGFP质粒的超声微泡造影剂,能够有效地提高EGFP质粒在大鼠视网膜的转染效率。  相似文献   

18.
背景:现已发现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是心室重构的重要机制,而相关干细胞心肌移植对这一过程的影响报道不多.目的:观察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7/09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第三研究室完成.材料:Wistar 大鼠45只,雌雄各半,体质量150~200 g,其中30只用于制备心肌梗死模型.方法:45只大鼠按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每组15只.心肌梗死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2周后沿梗死区与正常心肌交界处多点注射0.2 mL无血清M199培养液;移植组:造模后将体外培养2周的大鼠自体卫星细胞0.2 mL以注射的方式移植到大鼠梗死区周围.假手术组:不造模,仅在左前降支周围心前壁多点注射0.2 mL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缺血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质的表达,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密度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心肌细胞在梗死区的生长、增殖情况.结果:①卫星细胞移植4周后,假手术组和心肌梗死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较移植组明显降低(P<0.01);心肌梗死组大鼠毛细血管密度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移植组大鼠缺血心肌中毛细血管密度较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亦明显升高(P<0.01).②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大鼠心肌形态正常,结构清晰,心肌纤维排列整齐有序,肌纤维间无成纤维细胞聚集、增生现象.心肌梗死组大鼠心肌内可见成纤维细胞增生及胶原形成,心肌有序的基本结构发生紊乱.移植组大鼠其梗死区可见较多带有横纹且具有多核的肌细胞存在,组织排列较有序,纤维组织明显少于心肌梗死组.结论:卫星细胞在心肌梗死区中可增殖分化为具有弹性和收缩功能的横纹肌样细胞,并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形式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使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增生,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缺血心肌的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脉冲超声辐照微泡超声造影剂提高脂质体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在肝癌,细胞(HepG2)中转染率的可行性.方法 将HepG2接种在24孔板中,随机分为以下6组:①空白对照组;②质粒+脂质体组;③超声+质粒组;④超声+质粒+微泡组;⑤超声+质粒+脂质体组;⑥超声+质粒+脂质体+微泡组.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及转染效率;MTT法检测此转染方法对HepG2生长活性的影响.结果 超声+质粒+脂质体组的转染效率最高,并对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而超声+质粒+脂质体+微泡组转染效率与超声+质粒+脂质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细胞活性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冲超声辐照可介导基因转染,并能提高脂质体基因转染效率.同时,在一定条件下,超声微泡造影剂可提高超声介导基因转染效率,此方法可为基因转染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