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将自创类军事化疗法用于精神分裂症慢性期治疗,探讨其疗效及社会康复作用。方法:将166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慢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药物组n=83)和药物加类军事化疗法治疗组(联合组n=83),疗程3个月,分别在入组时及治疗结束时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测定,出院后随访调查1年,进行自编《社会康复功能评定量表》评定及复发率调查。结果:出院时联合组BPRS总分(t=3.4)及焦虑抑郁(t=3.3)、缺乏活力(t=5.3)、激活性(t=4.0)因子分均明显低于药物组(P均<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经1年随访,联合组社会功能康复优于药物组,复发率较药物组低(χ2=7.98,P<0.01)。结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类军事化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慢性期治疗,可提高疗效,延缓社会功能衰退,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音乐体育疗法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和行为障碍的效果。方法:将11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分配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佐以音乐体育疗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与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ITAQ)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定。结果:BPRS,ITAQ和NOSIE疗前评定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36,0.98,1.79,P&;gt;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PRS和ITAO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17,5.67,P均&;lt;0.01),NOSIE.评定各因子和总估计分差异均有显著或极显著性意义(t=4.94~2.42.P&;lt;0.05~0.01)。结论:音乐体育疗法有助于精神分裂症自知力的恢复和行为障碍及精神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及其家庭心理沟通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把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8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从患者精神症状基本缓解开始实施家庭心理干预治疗和药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对入组患者使用BPRS、FES—CV和SDSS进行比较。结果:经9个月的家庭心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和家属FES—CV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和控制性明显增加,矛盾性明显降低(t=2.00-3.68,P&;lt;0.05-0.01)。BPRS总分及自知力因子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t=6.52~11.70,P&;lt;0.01)。1年后随防,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复发率和病残率均有显著差异(x^2=4.68~5.17,P均&;lt;0.05)。结论:家庭心理干预治疗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有利于提高疗效,改善社会功能,防止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吴士玲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7):3710-3711
目的: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和患者家属心理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对患者家属进行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知识教育,家庭护理方法培训,和主管护士保持适时的沟通,研究时间为半年;对照组未进行任何教育。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insight treatment attitude questionnaire,ITAQ)和自编治疗依从性问卷对患者进行评定;用精神症状自评表(SLC-90)对患者家属进行量化分析,研究患者出院半年来在家治疗时自知力与治疗依从性的变化及家属心理的影响。结果:入组前两组患者、家属量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实施健康教育半年后量化分析结果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研究组的BPRS(t=9.31,P&;lt;0.01),ITAO(t=6.74,P&;lt;O.01),治疗依从性(t=3.11,P&;lt;0.01)。患者家属SIC-90(t=1.97~2.99,P&;lt;O.O1—O.0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治疗和院外康复,有利于改善家属的焦虑情绪和对患者的态度,有利于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定期家庭回归康复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朝晖  胡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8):2598-2598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定期家庭回归康复效果。方法 将70例恢复期(BPRS&;lt;35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对照组30例,研究患者进行定期家庭回归观察,在观察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阳性症量表(SAPS)量表评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观察前后BPRS总分分值均明显下降,观察前后研究组中BPRS中的缺乏活力因子分(t=2.06,P&;lt;0.05)和SANS总分(t=4.4l,P&;lt;0.01)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SANS量表总分(t=3.37,P&;lt;0.01)及BPRS量表中缺乏活力因子减分值(t=2.46,P&;lt;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定期家庭回归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全面康复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6.
刘锋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3):7364-7365
目的:观察支持性心理行为疗法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的近期效果,探讨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研究组除药物治疗外,接受支持性心理行为治疗,对照组只应用药物治疗。在治疗8周后,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简易应对式问卷评定疗效。结果:经过支持性心理行为疗法,研究组在治疗后8周BPRS(25.86&;#177;6.50),SANS评分(47.60&;#177;7.01)均低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4.06,6.73,P均&;lt;0.01);简易应对式问卷评分(积极应对:1.85&;#177;0.46,消极应对:1.40&;#177;0.54)高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4.945,P&;lt;0.01)。结论:支持性心理行为治疗可有效改善和调节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不良情绪和社会功能,促进患者近期心理康复和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7.
黄国光  陈强  李梁 《中国临床康复》2004,8(9):1628-1629
目的:比较行为疗法和药物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在原有抗精神病药物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对有失眠症状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行为疗法组30例(采用刺激控制程序法)和药物疗法组30例(给予阿普唑仑或艾司唑仑口服),用自制疗效评定标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来评定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疗效和PSQI评分无显著差异(P&;gt;0.05)。终止治疗4周后行为疗法组显著优于药物疗法组(P&;lt;0.01),药物疗法组复发率高达50%。结论:治疗康复期分裂症患者的失眠症状,行为疗法与药物疗法均有较好疗效,且疗效相当;行为疗法可避免药物不良副反应,降低复发率,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行为干预、心理疏导、物质奖励等强化措施,对5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会、生活功能的强化训练,疗程2个月;采用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康复状态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进行训练前后的自身对照比较。结果:训练后患者在情感反应(t=5.30,P&;lt;0.01)、言语表达(t=4.32,P&;lt;0.01)和社交兴趣(t=4.36,P&;lt;0.01)等阴性症状方面较训练前有明显改善;其社会能力(t=2.62,P&;lt;0.05)、社会兴趣(t=4.12,P&;lt;0.05)及退缩行为(t=4.30,P&;lt;0.05)有较大提高,日常生活能力(t=6.21,P&;lt;0.01)得到明显改善,与训练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lt;0.01);总体康复效果明显(t=3.20,P&;lt;0.01)。结论:多方位的社会、生活功能训练配合正性强化措施,对提高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及精神病残留症状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系统性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以及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方法:将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1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4例。研究组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3个月,对照组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仅给予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在人院时及3个月后分别采用简明精神量表(BPRS)、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及服药依从性评定。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BPRS总分分别为29.89&;#177;4.10和31.87&;#177;3.08,差异有显著性(t=3.08,P&;lt;0.01);NOSIE评分除精神病表现、退缩外,其他各项差异均有显著性(t=3.03~3.16,P&;lt;均0.01);研究组服药依从性显著提高,不依从性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x^2=7.70,5.98,P&;lt;0.05~0.01)。结论:系统性健康教育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促进其疗效。  相似文献   

10.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恢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2003—1/2003—12在济宁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并且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达到恢复期的2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其中的125例进行集体健康教育(干预组),另125例为对照组(未干预)。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由3名研究人员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时对患者BPRS总分、服药依从性、疗效及攻击行为变化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在干预后3个月时患者的BPRS总分(21.87&;#177;4.45)较干预前(26.21&;#177;4.96)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t=6.48,P&;lt;0.001);服药依从性(完全依从93例,部分依从28例)较对照组(完全依从63例.部分依从37例)好,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25,P&;lt;0.01);疗效(痊愈+显著进步86例)好于对照组(痊愈+显著进步58例),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63,P&;lt;0.01);攻击行为(45.96&;#177;9.13)较对照组(49.93&;#177;9.26)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65,P&;lt;0.01)。结论:健康教育对恢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提高服药依从性及疗效,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利培酮与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106例(脱落23例,83例完成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进行评定,并比较利培酮(n=43)与氯氮平(n=40)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社会功能的影响。结果:利培酮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内活动过少(3%,7/43)、家庭职能(3%,7/43)、个人生活自理缺陷发生率(5%,3/43)和SDSS分均显著低于氯氮平治疗的患者(χ^2=4.847,4.847,4.295;t=0.718-2.684;P均&;lt;0.05);利培酮治疗的患者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SDSS分显著低于氯氮平治疗的患者(0.12&;#177;0.39和0.33&;#177;0.66,t=1.771,P&;lt;0.05)。结论: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优于氯氮平。  相似文献   

12.
曾昭祥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2):1774-1775
目的 探讨心理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将13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教育联合氯氮平治疗组(对照组)各68例。分别于入院和出院时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服药依从性评定。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达显进以上出院的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以了解其复发情况。结果 (1)两次BPR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t=0.27,1.28,P&;gt;0.05);(2)入院时ITAQ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t=0.15,P&;gt;0.05),但出院时研究组IT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8.32,P&;lt;0.01);(3)入院时服药依从性两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x^2=0.28,P&;gt;0.05),但出院时研究组服药依从性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x^2=7.75,P&;lt;0.05);(4)2年内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8.15,P&;lt;0.01)。结论 心理教育不仅有助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而且可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一方法: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LSR)、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泉山医院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的使用氯氮平或利培酮治疗获临床治愈或显著进步的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112例进行评定结果:利培酮组两次TESS评分低于氯氮平组,差异有显著性(P&;lt;0.01),利培酮组患者L5R量表各因子分愿望与已实现热情与冷漠、自我评价、心境,差异有显著性(1=2.174~3.476.P&;lt;0.05)高于氯氮平组:氯氮平治疗组患者家庭外社会活动、家庭内活动过少、个人生活自理、对外界兴趣缺陷程度显著高于利培酮治疗组患者(t=2.670~3.062.P均&;lt;0.01),婚姻职能、社会性退缩、责任心和计划性的缺陷程度高于利培酮治疗组患者(t=2.250.2.279.2.359,P均&;lt;0.051多元逐步[日]归分析显示生活满意度与药物副反应得分呈负相关(r=-0.256,-0.242)。结论: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较好,患者主、客观生活满意度与药物副反应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社区康复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的疗效及意义。方法:将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社区康复组(研究组)和住院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历时1的。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30)、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选量表(SDSS)和复发率等进行评估。结果:与入组时比较,在6个月末和1年末,研究组的BPRS、NOSIE、SDSS各量表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01)。复发率(0%)也低于对照组(20%),结论:社区康复疗法能有效控制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并可显著降低复发率,是实施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的重要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在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给予家庭康复。比较两组患者康复前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评分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出院6、12个月BPRS、SDSS评分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家庭康复能促进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恢复健康,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家庭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黄敏  施永斌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5):2818-2819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康复作用。方法:对118例干预组患者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本院11位医师与社区兼职医师每月至少上门1次,进行药物指导,家庭角色指导等,3年后与127例不经任何干预的对照组患者进行住院率、复发率、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量表(PANSS)进行评定,并分析两组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及评价治疗卫生经济学。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住院率为1.4%,对照组为8.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性意义(U=2.45,P&;lt;0.05);干预组复发率逐年降低,3年末为14.4%,对照组则为43.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83.88,P&;lt;0.01);干预组PANSS改善率、家属抑郁焦虑情绪明显好于对照组(F=14.25,29.47,7.98,P均&;lt;0.05)卫生经济学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结论:家庭干预的实施,促进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康复和家庭和睦。  相似文献   

17.
园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效果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班瑞益 《护理研究》2001,15(6):327-329
为证实园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效果,对19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园艺疗法,并与单纯药物治疗病人进行对比观察,治疗前后应用BPRS,NORS,IPROS量表综合评价病人的康复情况,资料应用SA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在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01)。提示:园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李玉娥  李秀英  曾昭祥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6):8178-8179,8181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7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对照组常规用氯氮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8周的心理社会干预措施,并随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采用阴性和阳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和复发率对康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随访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的减分值分别为50.72&;#177;14.26,18.75&;#177;5.92,13.50&;#177;5.72,均高于对照组(41.25&;#177;13.93,15.21&;#177;6.58,9.07&;#177;6.8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6,2.38,2.96;P&;lt;0.05~P&;lt;0.01);观察组患者的积极因素、消极因素及总评分的减分值分别为-38.58&;#177;10.14,30.47&;#177;13.26,-68.51&;#177;15.41,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53&;#177;11.37,7.12&;#177;14.52,-11.09&;#177;22.1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2.52,7.07,12.87;P&;lt;0.01);观察组1年内复发率为8.60h,,明显低于对照组(30.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5.42,P&;lt;0.05)。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辅以综合性早期干预措施,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并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各种因素,以及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康复干预手段。方法:采用MO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广西龙泉山医院176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并与180名正常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SF-36总评分(67.72&;#177;18.84)、生理功能(78.61&;#177;23.14)、生理职能(53.71&;#177;34.25)、社交功能(67.78&;#177;27.46)和情感职能(64.66&;#177;37.89)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5.24,4.82,7.69,9.08,4.65,P均&;lt;0.01);家庭支持少、病程长、年龄轻、多次住院、住院时间短的患者生活质量差(P&;lt;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BPRS,SAS,SDS,TESS和病程(P&;lt;0.01~0.05)。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全面低下,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选择合理药物治疗的同时,有必要开展各种康复治疗手段,促进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全面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一对一系统家庭干预降低精神分裂症复发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进行一对一系统家庭干预的可行性和长期效果。方法:将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按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待患者病情缓解出院后随访3年。前半年进行10次系统精神医学知识指导,研究组一对一千预,对照组集体干预,于入、出院时和出院3年末评定两组功能缺陷量表(DA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家属满意度及复发情况。结果:出院3年末:研究组和对照组脱落为14例(14.0%)和37例(37.0%);复发18例(20.9%)和24例(38.1%);满意、不满意54例(62.8%)、12例(13.90k,)和28例(44.5%)、21例(33.3%),经χ^2检验,都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χ^2=4.9,P&;lt;0.05;χ^2=8.4,P&;lt;0.01)。DAS总分5.4&;#177;4.4和11.0&;#177;4.1,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t=2.4,P&;lt;0.05)。首次住院者的脱落率和复发率显著低于第2次住院者。结论:一对一系统家庭干预能提高疗效,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