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然分娩高危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发生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出生,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自然分娩高危新生儿。采用第三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Ⅲ进行眼底检查,出血程度分为Ⅰ、Ⅱ、Ⅲ度。记录新生儿出生时情况及母亲孕期、分娩时状况,包括出生体重、是否早产、性别、有无窒息、有无头颅血肿、是否颅内出血、有无胎儿宫内窘迫、产妇年龄、产次、产程、母亲产前并发症。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检验,分析自然分娩高危新生儿发生视网膜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 345例顺产高危新生儿,其中视网膜出血437例,占32.5%。437例视网膜出血患儿中,Ⅰ度视网膜出血166例,占38.0%,Ⅱ度106例,占24.3%,Ⅲ度165例,占37.8%。单眼视网膜出血190例,双眼视网膜出血247例。6例出现玻璃体积血。单因素分析发现,窒息(x~2=43.576)、头颅血肿(x~2=4.256)、颅内出血(x~2=3.871)、急产(x~2=28.499)、产次(x~2=6.112)与自然分娩高危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窒息、头颅血肿、颅内出血、急产和产次是自然分娩高危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可能危险因素(OR分别为2.597、1.708、1.669、2.729、1.421,P<0.05)。而性别、孕周、出生体重、宫内窘迫、母亲年龄、母亲并发症与自然分娩高危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自然分娩高危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发生率为32.5%,窒息、头皮血肿、颅内出血、急产和分娩次数是视网膜出血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窒息252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本文对我院产科1995年2月~1999年2月新生儿窒息的情况进行回顾,并对252例窒息新生儿进行分析。临床资料与方法1995年2月~1999年2月我院分娩新生儿2886人,发生新生儿窒息252例,占8.7%。其中轻度窒息138例,占54.8%,重度窒息114例,占45.2%。诊断方法采用Apgar评分法。结  果一、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因素 见表1。同期足月正常产2144例,发生窒息105例,占4.9%。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1 252例新生儿窒息有关因素和分娩方式分析与窒息有关因素n窒息n(%)分娩方式n窒息n(%)妊高征21…  相似文献   

3.
对 1995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新生儿窒息 33例的窒息因素及并发症进行分析 ,病因为早产、过期产、产程异常、胎头负压吸引、母妊高征、胎儿宫内窘迫、羊水Ⅱ~Ⅲ度污染等产科高危因素。窒息后并发症主要为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硬肿症、胎粪吸入综合征、急性肾衰、肺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电解质紊乱等。因此提出 :1.作好高危妊娠期保健 ,提高孕妇保健意识 ,严格产前定期检查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是预防新生儿窒息的重要手段。 2 .一旦发现宫内窘迫 ,应酌情终止妊娠 ,缩短宫内缺氧时间 ,从而降低窒息的发生率。对窒息新生儿按ABCDE复苏方案进行复苏 ,以提高复苏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 3.新生儿分娩方式不当可造成产伤窒息 ,尽可能不采用胎头负压吸引 ,可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4 .加强窒息后生命体征、神志、面色等密切观察 ,及时发现和早期预防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各种并发症。新生儿窒息因素及并发症分析$成都青白江川化医院儿科!610300@段英  相似文献   

4.
NICU新生儿败血症心肌损害与出生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新生儿败血症心肌损害的发生与其出生时状况的相关关系,以改善新生儿败血症的预后。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NICU2005-11-15—2006-05-31收治的112例败血症新生儿心肌损害的发生与其出生时胎龄、体重、性别、产式及有无窒息史等状况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112例患儿中发生心肌损害者57例(50.9%)。23例早产儿心肌损害的发生率为78.3%,显著高于足月儿(43.4%),早产与新生儿败血症心肌损害的发生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288,P<0.05);28例低出生体重儿心肌损害的发生率为67.9%,显著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45.2%),低出生体重与新生儿败血症心肌损害的发生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196,P<0.05);新生儿败血症合并窒息者34例,心肌损害的发生率为85.3%,显著高于无窒息者(35.9%),窒息与新生儿败血症心肌损害的发生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454,P<0.05)。而不同性别及分娩方式对患婴心肌损害的发生率无影响。结论早产、低体重、窒息是新生儿败血症发生心肌损害的3个高危因素,对于这些新生儿发生败血症时,更要关注其心肌损害的发生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围生期颅内出血 (ICH)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探讨ICH的早期诊断、预测及预防等问题。对 2 6 1例围生期足月窒息新生儿于生后 5d内进行头颅CT检查 ,并从母孕期并发症、围生期缺氧、Apgar评分及新生儿临床表现等方面统计分析ICH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 2 6 1例中诊断ICH者 5 7例 (不包括产伤性ICH) ,发生率为 2 1.8%。母孕期并发症、宫内窘迫或宫内窘迫并出生时窒息、5minApgar评分≤ 6分与ICH的发生显著相关 (P <0 .0 1) ,构成围生期窒息发生ICH的高危围生因素 ;性别、胎次、出生体重及不同分娩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住院新生儿的低血糖发生率并分析低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常规监测所有住院新生儿的血糖水平,对高危新生儿和初次检测呈异常血糖水平者每天监测血糖,直至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并稳定.结果 668例住院新生儿中检出低血糖113例,发病率为16.9%.低血糖在早产儿、足月儿和过期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55.6%(19/34)、14.9%(93/625)和11.1%(1/9);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低出生体质量儿、正常出生体质量儿及巨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77.8%(7/9)、51.1%(23/45)、12.4%(72/581)和33.3%(11/33);在重度窒息儿、轻度窒息儿和无窒息儿的发生率分别为42.9%(9/21)、34.3%(23/67)和14.0%(81/580);低血糖的发生还与母亲分娩时补液与否有关(9/51,58/180).结论 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围产期窒息等新生儿易发生低血糖,应在新生儿早期主动连续监测新生儿尤其是高危儿的血糖水平,母亲分娩时应予以适当补液,同时注重早期喂养,以期及时诊治新生儿低血糖,减少其对新生儿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分析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病因及其高危因素.方法 抽样调查2009年9月-2010年6月在本院分娩的新生儿2600例,测定新生儿正常断脐时间,并在12h后查其静脉血血常规,确定红细胞增多症患儿.筛查28项可导致红细胞增多症的危险因素,并填写调查表,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出导致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筛查2600名新生儿,其中红细胞增多症130例,检出率为5.5%.窒息、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病、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妊娠期糖尿病等6个因素为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当多种高危因素如产程缺氧、母体高危因素、胎儿高危因素混杂在一起时,本病发生的危险度增加.结论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病因复杂,宫内缺氧是发生红细胞增多症的高危因素.因而加强围生期监测及产程处理,尽快减少相关的危险因素是减少本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臀位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臀先露是最常见的异常胎位[1] ,是影响围生儿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高危因素。本文就 1987~ 2 0 0 2年我院 5 31例单胎臀位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我院产科 1987~ 2 0 0 2年共分娩足月儿 1796 8例。单胎分娩 176 95例 ,其中单胎臀位分娩 5 31例 ,占足月分娩总数 3.0 % ,剖宫产 4 5 8例 ,阴道产 73例。初产妇 4 30例 ,剖宫产 391例 (占 90 .9% ) ,阴道产 39例 (占 9.1% ) ;经产妇 10 1例 ,剖宫产 6 7例 (占 6 6 .3% ) ,阴道产 34例 (33.7% )。 5 31例单胎臀位新生儿Apgar评分 0~ 3分 2…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窒息是严重而常见的产时并发症,是造成新生儿早期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为了进一步了解窒息与分娩方式的关系及对智能发育的影响,将我院5,534例活产新生儿中的窒息情况进行分析,并对部分重度窒息儿采用丹佛智能筛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窒息与产妇分娩方式的关系:10年分析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总结了1991年~2000年10年间我院产妇不同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及剖宫产与窒息发生的关系 ,发现 :分娩方式不同 ,窒息发生率亦不同 ;要降低窒息发生 ,适时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是关键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西安市第一医院妇产科1991年~2000年10年间共出生新生儿7560例 ,其中男4070例 ,女3490例 ;正常阴道头位分娩组 (正常产 )5292例 ,剖宫产组1835例 ,胎吸组237组 ,臀牵引组131例 ,产钳组65例。二、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窒息标准按Ap gar评分标准 ,Apgar…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窒息是由于胎儿缺氧及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 ,影响母体与胎儿间血液循环、气体交换等因素均可造成胎儿宫内窒息。研究表明窒息后脑血流动力学有变化 ,尤其脑血管痉挛。脑血流减少可能是窒息后脑损伤的主要原因。新生儿窒息可引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和新生儿颅内出血 (ICH)。本文对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月收治的 76例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临床和CT情况进行分析 ,并强调为降低死亡率、提高存活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应加强围生期保健 ,采取适宜的分娩方式十分重要76例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临床及CT分析$淮安市妇幼保健院!223200@苏秀玲  相似文献   

12.
112例新生儿窒息发病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窒息可导致多脏器损伤,以脑、心脏、肾脏等脏器为主,尤其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重要原因,HIE的病因中80%中新生儿窒息引起,其中重症窒息及宫内窒息各50%及40%。为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减少病残儿的发生,提高产科质量,我科对2000-2003年从产科及外院转入的112例新生儿窒息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引起新生儿肺出血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 ,降低病死率。 方法  对 1992年 3月— 2 0 0 0年 10月期间死于肺出血的 5 6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所有患儿病程中均出现口、鼻腔或气管插管内出血 ,2 1例经尸检证实有肺出血。回顾性分析显示 :91 3%患儿伴有肺炎、败血症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严重感染史 ;76 %患儿伴有宫内窘迫、分娩异常或窒息等围生期异常史 ;5 8 9%患儿伴有低体温 ;5 0 %患儿为早产儿和 /或低出生体重儿。 结论  严重感染、围生期异常、寒冷、早产儿和 /或低出生体重儿是引起新生儿肺出血的高危因素 ;早插管及加强呼吸道管理可降低新生儿肺出血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重度窒息多器官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重度窒息为多器官功能损伤的重要原因。本文将对我院出生的108例产时重度窒息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在重度窒息中多器官损害发生情况及与Apgar评分和围产因素的关系。利于以后重度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重度窒息为多器官功能损伤的重要原因.本文将对我院出生的108例产时重度窒息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在重度窒息中多器官损害发生情况及与Apgar评分和围产因素的关系.利于以后重度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室息新生儿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1  
目的 了解窒息新生儿器官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及程度 ,探讨与之有关的高危因素 ,为降低窒息患儿病死率寻求新途径。方法 将 2 2 2例窒息患儿分为轻度窒息、重度窒息组进行研究。并将主要器官的功能损害分为轻度与重度加以分析。结果 窒息后器官损害发生率达 90 .1% ,多器官损害发生率为 71.6 %。重度窒息组器官受损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 (P <0 .0 5 )。而各器官损害均以轻度为主。重度窒息 5minApgar评分≤ 6分、入院时即刻血气分析 pH≤ 7.2 0、入院晚及需用机械通气治疗患儿多器官损害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5 )。结论 器官损害的发生与窒息程度、复苏效果及接受治疗的早晚有关 ;提示加强围生期母子保健、提高医护人员复苏水平、及时转运危重患儿及采取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疗等措施均有利于降低窒息新生儿的器官损害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2005年中南地区产科新生儿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我国中南地区城市医院分娩的新生儿的调查,了解我国中南地区新生儿出生情况。方法:抽取我国中南地区的23所医院进行调查。回顾性调查了2005年1月1日至同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产科住院新生儿15582名。结果:(1)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为1.16∶1;(2)早产儿发生率为8.11%;(3)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0.73%;(4)分娩方式:自然分娩占57.52%,剖宫产占40.82%(其中因社会因素剖宫产占29.91%),其他产式占1.66%;(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3.78%,其中重度窒息占0.75 %;(6)新生儿死亡率为0.55%,其中早产儿死亡率为5.56%。结论:(1)我国中南地区早产儿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较高;(2)我国中南地区剖宫产比例较高,尤其是社会因素所占的比例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级别呼吸道防护措施下新生儿复苏操作流程的有效性。方法收集整理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2022年3月1日至5月31日防控措施收紧情况下, 诊断"新生儿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妇的COVID-19奥密克戎病毒变异株暴露情况, 新生儿出生时分别在常规分娩点(产房和手术室)采取二级防护和隔离分娩点(新建隔离专区)采取三级防护, 分为两个观察组(三级防护组和二级防护组), 并收集2021年同期普通防护组资料, 包括新生儿基本情况、围生期因素、新生儿产房处置、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入院后诊治, 以及临床结局, 并将三级防护组(隔离分娩点)、二级防护组(常规分娩点)和普通防护组间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22年3月1日至5月31日, 本院新生儿窒息共发生32例, 与2021年同期持平, 三级防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二级防护组(0.95%比0.3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两组之间重度窒息占比无明显差异(25%比15%), 且5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级防护组较二级防护组入院使用抗生素比例高(91.7%比5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和发病的高危因素。方法:参照1994年美国和欧洲ARDS评审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对有青紫、呼吸困难,需机械通气治疗的101例足月新生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符合新生儿ARDS诊断的共13例,占所有机械通气新生儿的5%,窒息、吸入、剖宫产是其发病的高危因素。临床特征:①有围产期窒息或具备可引起ARDS的原发病;②严重低氧血症,PaO2/FiO2的比值48 h;⑤无心脏功能不全的证据。结论:新生儿ARDS临床上并不少见,严密临床观察及动态胸部X线、血气检查可以明确诊断,预防窒息、减少剖宫产可减少AR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新生儿颅内出血47例尸解进行了分析。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诊断的误诊率高,占42.7%。出生后48小时以内死亡者,占63.8%;72小时以内占79.6%。发病原因:各式分娩过程发生窒息者占34.0%;早产儿占31.9%;异常产占27.7%;产伤占21.3%。尸解所见:发生出血部位与国内、外报道资料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