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拟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92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实施食管癌根治术,研究组行管状胃成形胃代食管吻合术,对照组行全胃代食管吻合术。进行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的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术后胃潴留、胃食管反流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应用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可以降低术后胃排空延迟、胃食管反流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术后近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8):3354-3356
目的探讨管状胃成形重建食管在胸段食管癌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中实施管状胃成形重建食管术,对照组患者术中实施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6个月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胃肠平均减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吻合口狭窄、切口感染、胸腔内感染、胃排空障碍、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和胸胃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切除术中实施管状胃成形重建食管能够降低部分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远期生存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切除手术中应用直线型缝合器重塑管状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以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莱芜市人民医院93例胸段食管癌手术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管状胃代食管组(48例)和传统全胃代食管组(45例)。分别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个月患者的肺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两组术中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胃代食管组术后1个月的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VC%)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均高于传统全胃代食管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如吻合口瘘、心律失常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胃代食管组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率(2.1%)低于传统全胃代食管组(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全胃代食管组的术后并发胸胃综合征发生率(8.9%)高于管状胃代食管组(0);管状胃代食管组术后并发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6.3%)低于传统全胃代食管组发生率(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直线型缝合器重塑管状胃代食管对胸段食管癌的疗效较好,并且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等的风险,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管状胃代食管术与全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92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研究组行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对照组行全胃代食管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减压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胃肠减压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占2.17%,明显低于对照组(6.52%);研究组术后未发生胸胃综合征,对照组发生胸胃综合征者占10.87%;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7%,对照组为30.43%,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食管癌的治疗中采用管状胃代食管术较全胃代食管术治疗更有效,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有效率,术后对患者呼吸功能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制作管状胃技术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手术技巧,评价其可行性和手术安全性。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2月共50例食管癌患者在本院行电视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胃代食管术。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43~71岁,平均(59.8±6.12)岁。其中28例采用传统胸腔胃缝缩技术,22例采用管状胃技术,食管床径路47例,胸骨后径路3例,均行颈部吻合,对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肺部感染、肺不张、胃排空障碍、心律失常等,管状胃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胸腔胃组患者(P<0.05),其中肺不张(P<0.05)发生率低于胸腔胃组患者,而其余并发症发生率较胸腔胃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管状胃是胸腹腔镜联合食管切除后有效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管状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对三切口食管癌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管状胃代食管的三切口食管癌手术患者的资料,并与同期49例行全胃代食管的三切口食管癌手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全胃组术后死亡1例(P>0.05),管胃组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为5.67%,低于全胃代食管手术组的28.57%(P<0.05).结论 对于应用三切口经原食管床重建消化道的食管癌手术患者,管状胃代食管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管状胃对食管癌术后围术期呼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管状胃代替食管对食管癌术后围术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142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接受食管切除术,其中管状胃组78例行管状胃代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对照组64例采用传统胃代食管行弓上吻合。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2、3、5、7、10、14天检查肺功能。结果术后第10天两组的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氧分压在术后第3天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相比传统胃代食管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围术期呼吸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8.
陈丽华  李皓 《全科护理》2016,(32):3415-3416
[目的]观察食管癌切除术后病人行管状胃的胃肠营养支持及护理的效果。[方法]将85例食管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病人术后给予常规静脉置管术输注静脉营养液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腹部按摩加热刺激肠蠕动以及并发症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病人的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病人行管状胃的胃肠营养支持及护理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腔气囊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对自发性气胸(SP)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SP患者根据术中使用引流管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39例采用双腔气囊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39例采用粗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引流气体时间、复张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87%比79.49%,χ2=4.129、P=0.042),手术时间、复张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术后切口感染、胸腔积液、皮下气肿、明显瘢痕、明显疼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腔气囊导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SP效果显著,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癌Ivor Lewis手术术后胃排空障碍的相关原因。方法:根据手术方法将1250例食管癌患者分为Ivor Lewis组和左胸手术组,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比较Ivor Lewis手术与左胸一切口手术,观察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胃肠减压量及胸腔引流量,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Ivor Lewis手术组患者中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胃肠减压量、胸腔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与左胸手术组比较有增加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gt;0.05)。Ivor Lewis手术组患者中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显著增加(P=0.00)。结论:吻合口位置相对较高,胸胃下坠并扭转,食管裂孔太小可能是Ivor Lewis手术术后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罗学平  莫春生  姚维深 《新医学》2013,(12):854-856
目的:比较全电视胸腔镜(VATS )下食管切除术治疗中、上段Ⅰ、Ⅱ、Ⅲa期食管癌与传统开放式食管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方法收集因食管癌行食管切除术的61例患者手术资料,其中VATS下行食管切除术治疗食管胸中、上段癌32例(VATS组),同期完成的传统开放式食管切除术29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VATS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第1日引流量、术后引流总量、胸腔闭式引流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Ⅰ、Ⅱ、Ⅲa期食管癌,采用VATS下食管切除术的创伤及并发症较少,优于传统开放式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微创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去除胃肠减压管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微创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去除胃肠减压管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行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于术后第2、7天去除胃肠减压管.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排便时...  相似文献   

13.
程兰  何静 《全科护理》2014,(16):1448-1450
[目的]探讨超前镇痛在食管癌术后病人疼痛控制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40例食管癌手术病人分为对照组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镇痛护理,即术前行疼痛知识宣教,术后应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法定时评估病人疼痛,根据评分行针对性镇痛处理;观察组在常规镇痛护理基础上,增加术前超前镇痛知识宣教,术后在执行各临床操作前行预见性疼痛评估,根据评分行预见性镇痛处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24h,48h,72h内疼痛评分,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前镇痛可减轻食管癌病人术后疼痛程度,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王明欢  喻红  董翠萍 《全科护理》2014,(25):2353-2355
[目的]探讨质量反馈理论对食管癌病人围术期负性情绪、术后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4例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应用质量反馈理论指导围术期护理。干预前后应用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及肿瘤生存质量量表(QOL)对两组病人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 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QOL 生存质量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对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4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反馈理论可有效改善食管癌围术期病人负性情绪、降低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纵隔引流管防治食管癌切除术术后吻合口瘘、心肺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1年160例食管癌患者(研究组)手术中放置纵隔引流管对术后吻合口瘘、心肺并发症的影响;同期选择2007年至2009年的15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对照组)作对照比较。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吻合口痿发生率分别为3.1%(5/160)和3.8%(6/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2.5%(20/160)和25.6%(41/158),心脏并发症发生率为16.9%(27/160)和35.4%(56/1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大于60岁和有合并症的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与≤60岁和无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中患者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在性别、肿瘤部位、TNM分期及切口类型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放置纵隔引流管虽然不能降低食管癌切除术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但是有助于减少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对高龄或具有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疗效比较与选择。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早期局限性肾癌患者86例,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采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对照组(43例)采用开放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围手术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术后3 d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比较,除肾功能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总的发生率为9.30%(4/43),对照组为25.58%(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少、对机体炎性反应轻等特点,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0例结肠癌患者且经完整结肠细膜切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0例结肠癌患者行结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患者临床各个指标的变化、短期疗效、安全性及远期生存率的比较和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效果显著,术后出血量较结肠根治手术少,且淋巴结清除数量多(P0.05);术后感染1例,吻合口瘘1例,复发1例,并发症和复发发生率分别为6.67%和3.33%,而结肠癌根治术术后感染3例,吻合口瘘2例,复发4例,并发症和复发发生率分别为16.67%和13.33%,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和3年后,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患者生存率分别为93.33%(28/30)和76.67%(23/30),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分别为76.67%(23/30)和53.33%(16/3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手术方法可最大化地切除病灶,清扫淋巴结,在提高患者短期存活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上显著优于结肠根治术,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李伟  李作娅 《华西医学》2010,(6):1062-1064
目的评价国产吻合器和闭合器在食管癌消化道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8年4月期间收治的387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手工吻合组(n=172)和器械吻合组(n=215),对两组患者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器械吻合组和手工吻合组术中出血量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的吻合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后者(P〈0.05)。手工吻合组术后吻合口出血多于器械吻合组(5.2%比1.4%,P〈0.05),发生吻合口漏亦多于器械吻合组(6.4%比2.8%,P〈0.05)。随访1.5~2年,排除失访患者后,器械吻合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于手工吻合组(4.6%比10.3%,P〈0.05)。结论国产吻合器与和缝合器用于食管癌的消化道重建安全有效,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食管癌130例。分为实验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实验组实施系统的早期康复活动指导,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止痛剂的应用剂量与时间、自行排痰时间、卧床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术后止痛时间、自行排痰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以减少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减少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郭维英  黄秀英 《全科护理》2013,11(12):1057-1058
[目的]探讨和爽(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传统灌肠方法在食管癌结肠代食管病人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差异。[方法]将40例食管癌结肠代食管病人术前肠道准备随机分成两组,和爽组20例,传统灌肠法组20例。对比观察其肠道清洁度、不良反应与术后并发症率的相关性。[结果]口服和爽组肠道清洁满意度优于传统灌肠组(P〈0.05),腹胀腹痛、肛门不适感不良反应和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在两组中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和爽用于肠道准备清洁效果优于传统灌法且并发症少,简便有效,护理方便,病人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