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阴部模拟人工肛门成形术治疗直肠中下段癌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阴部模拟人工肛门”[1]是由离体肠肌片自体移值代内括约肌、肠管折叠代直肠瓣膜和残留的外括约肌三部分组成,并根据外括约肌皮下部能否保留分成Ⅰ型、Ⅱ型两种。这种人工肛门充分模拟肛门的结构,具有仿生性质。本院从1986年5月—1988年5月行“会阴部模...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低位直肠癌作Miles根术治后会阴部结肠套叠式人工肛门法所作302例直肠癌患者的术后近期疗效观察。作者设计了一种在Miles根治术后会阴部结肠套叠式人工肛门的手术方法,按Miles术要求范围切除直肠癌后,模拟内括约肌形成原理(直肠末端由胚胎期增厚)宽度及其所在会阴部的位置,将结肠残端进行一定长度环状套叠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低位直肠癌作Miles根术治后会阴部结肠套叠式人工肛门法所作302例直肠癌患者的术后近期疗效观察。作者设计了一种在Miles根治术后会阴部结肠套叠式人工肛门的手术方法,按Miles术要求范围切除直肠癌后,模拟内括约肌形成原理(直肠末端由胚胎期增厚)宽度及其所在会阴部的位置,将结肠残端进行一定长度环状套叠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拖出术的适应证。方法:分析34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拖出术。结果:3年生存率为88.1%,5年生存率为60%。根据大便控制能力及是否带会阴布垫将其分四级,Ⅰ级10例,Ⅱ级22例.Ⅳ级2例于2年后作腹壁人工肛门。结论: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应慎重,下切缘不得少于3cm。青年人(<30岁者)直肠癌保肛手术更应慎之又慎。粘液腺癌及低分化腺癌,有淋巴结转移者不宜行保肛术。  相似文献   

5.
我院腹瘤科从1990年1月至1994年1月共施行直肠癌Miles手术112例,其中会阴部切口一期缝合108例,我们采取综合措施,预防会阴部切口感染,结果甲级愈合率为90.74%(98/108),效果较满意,现简要总结分析如下。 (一)一般资料:本组108例中,男51例,女57例,年龄范围为26~72岁,其中40~60岁者72例,占67%;病变下缘距肛缘4.0cm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根治术,会阴部人工肛门成型术的手术方法及其优点。本手术在切除肿瘤后,将残端结肠人工使其套叠一部分,造成肠腔狭窄,再将其断缘的粘膜剥除2cm,所余浆肌层向外翻卷1周至1周半即成人工肛门。通过会阴创口将其固定在会阴部。3个月后“人肛”有类似正常肛门的作用,控制力满意,粪便多可1次排尽(65%)。同时讨论了手术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作者通过20例的总结认为本术式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朝明 《浙江肿瘤》1997,3(4):214-215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拖出术的适应证,方法:分析34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拖出术,结果;3生存率为88.1%,5年生存率为60%,根据大便控制能力及是否带会阴布垫将其分四级,I级10例,Ⅱ级22例,Ⅳ级2例于2年后作腹壁人工肛门,结论: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应慎重,下切缘不得少于3cm,青年人(〈30岁者)直肠癌保肛手术更应慎之又慎,粘液腺癌及低分化腺癌,有淋巴结转移者不宜行保肛术。  相似文献   

8.
直肠下段肛管癌70多年来一直以Miles手术为标准方式,但遗留永久性腹部结肠造瘘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1980年起我们开始研究会阴部肛门重建。到今年5月研制成包括人工内括约肌、人工直肠瓣膜和外括约肌成形在内的会阴部模拟式人工肛门,经13例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一种治疗低位直肠癌和肛管癌的新手术方式。该术式按照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的要求,广泛切除肿瘤,但术后人工肛门置在原肛门处。用结肠套叠做成“内括约肌”,再用臀大肌肌束建成肛门“外括约肌”、继将乙状结肠穿过臀大肌肌束,把“内括约肌”置于“外括约肌”内。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一种治疗低位直肠癌和肛管癌的新手术方式。该术式按照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的要求,广泛切除肿瘤,但术后人工肛门置在原肛门处。用结肠套叠做成“内括约肌”,再用臀大肌肌束建成肛门“外括约肌”、继将乙状结肠穿过臀大肌肌束,把“内括约肌”置于“外括约肌”内。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1989年7月至1996年2月内镜诊断、病理手术证实的早期胃癌(EGC)9例,占同期胃癌总数的1.2%。大体类型:Ⅱc型33.3%(3例),Ⅲ型33.3%(3例),Ⅱc—Ⅲ型22.2%,(2例),Ⅱ_6型11.1%(1例),其中1例属“一钳癌”,病理类型:粘膜内癌占66.7%(6例),粘膜下癌33.3%。着重就其诊断与提高检出率的有关环节作一探讨。作者认为致力于高危人群普查,扩大内镜检查,提高内镜技术与微小病灶识别能力是发现EGC的关键,而重视胃粘膜活检质量与病理监测是提高早期胃癌确诊率又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我院从1984年9月开始在Miles术中用结肠残端设计了新“直肠角”和用结肠浆肌层外翻卷建造人工内括约肌,在会阴部设置人工肛门。介绍了动物实验和临床对35例低位直肠癌治疗情况,经6~15月随访,效果良好。动物实验分五组,在切除肛门直肠后,用结肠残端设计了70°、90°、110°新“直肠角”和人工内括约肌,术后钡餐检查结果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提高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局部复发,免除因人工肛门给病人造成的痛苦。方法对57例肿瘤位于盆底腹膜返折处或以下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Dixon前切除术47例,Bacon拖出术2例,Parks结肠肛管吻合术2例,经腹骶直肠癌切除术2例,经肛门局部切除术4例。结果术后局部复发者14例占24.7%,局部复发中盆腔内复发9例,吻合口复发2例,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例,会阴部及坐骨直肠窝内复发2例。术后肝转移6例,肺转移2例,骨转移1例。五年无瘤生存率为64.9%。结论对于低位直肠癌只要满足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条件应尽可能争取行保肛手术。距肿瘤边缘2-3cm切断直肠是安全可靠的。强调适当扩大盆腔内切除范围是减少术后局部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我院从1984年9月开始在Miles术中用结肠残端设计了新“直肠角”和用结肠浆肌层外翻卷建造人工内括约肌,在会阴部设置人工肛门。介绍了动物实验和临床对35例低位直肠癌治疗情况,经6~15月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直肠癌距肛7cm以下者约占80%,多数需经腹会阴切除治疗。但术后腹部结肠造口无疑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为此,近年来国内有较多的报告将结肠造口改到会阴部,施行各种促成大便自制的术式,如局部结肠套叠,股薄肌移植代括约肌、臀大肌移植代括约肌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低位直肠癌、肛管癌根治 ,复合术Ⅰ期内外括约肌重建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结肠套叠式内括约肌成形、臀大肌外括约肌成形 ,结肠 (或小肠 )拖出会阴并置管引流 ,防止肛门感染及瘢痕狭窄。结果 本组 2 4例 ,膀胱损伤 1例 ,结肠肛缘皮肤吻合肛门瘢痕狭窄 2例 ,外括约肌功能不良 2例 ,改行复合手术及肠管拖出会阴外置 ,避免了以上并发症的发生。人工直肠瓣、内外括约肌成形与单纯外括约肌成形比较 ,其控粪能力可靠。用小肠段行远端移植可减少结肠不足的远端血运不良和高张力。结论 会阴人工肛门 ,内外括约肌重建术治疗肛管、低位直肠癌 ,有肯定的临床价值 ,复合术式有效预防并发症 ,提高控粪能力 ,病人生活质量优于腹部人工肛门 ,局部复发及生存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我院外科自1975.9—1979年末,共收治直肠癌114例,行保肛手术25例(占21.93%),包括Dixon氏手术11例,改良Bacon氏手术7例,Welch氏手术3例,局部切除4例。多数病人作了术前放疗和术后化疗。治疗结果,25例中1例手术合并症死亡,3例复发死于1年内,其余21例满4年者3例,满3年半者1例,满1年者10例1年以内7例,均健在。复习文献认为位于直肠6—12cm的癌肿术式未趋一致。近20~30年对解剖、病理和临床  相似文献   

18.
我们采用胃癌单克隆抗体MG_7对胆道癌和胃癌作了对比免疫组化观察。选取胆囊癌8例,胆管癌6例,其中高分化型5例,中分化型5例,低分化型4例,简要复习病史,重检全部HE切片,每例选有代表性蜡块一个,其中5例保持癌旁上皮做内对照。淋巴结转移癌2例,另选取胃癌15例,其中高分化腺癌4例,中分化腺癌4例,低分化腺癌4例,粘液癌3例。标本用10%缓冲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厚度4μm.作HE及ABC染色。第一抗体为鼠抗人胃癌MG_7(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病研究所),第二抗体为生物素标记的马抗鼠IgG(vector lab)。ABC试剂盒(vector Lab)所定程序并参照有关文献(中华消化杂志,1988.3:127)稍加改良进行。结果判断为阳性细胞呈浅红棕色至深红棕色。位胞浆内者为浆型,膜者为膜型,浆和膜均着色者为浆膜型。阳性细胞数<30%者为( );30%~50%者为( ),50%~70%者为( ),>70%为( )。结果:14例胆道癌中女性10例,男性4例,年龄分布33岁~59岁,平均46.3岁。临床表现为腹痛78.6%,黄疸71.4%,伴结石57.1%,肿块35.7%,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腹肛门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5月至2012年9月间收治的88例T1期和他期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经腹肛门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肛门括约肌功能并进行Kirwan分级,观察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肛门括约肌功能和5年生存率。结果88例患者术后随访观察1—8年不等,平均随访时间4.3年,其中随访5年以上者36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例(3.4%),吻合口狭窄4例(4.5%),发生应激性溃疡1例(1.1%)。随术后评估时间的延长,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逐渐改善,Kirwan分级水平不断减低;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80个月,5年生存率为75.0%。结论经腹肛门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是超低位直肠癌较理想、安全的术式,术后根治效果良好,肛门括约肌功能较满意。  相似文献   

20.
本院1976年8月至1985年8月行直肠、乙状结肠下段癌切除术60例,其中低位前切除30例(肿瘤距肛缘≤10cm),前切除30例(肿瘤距肛缘>10cm)。低位前切除吻合在腹膜反折以下,前切除吻合在腹腔内。本组随访57例,随访率为95%。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由23~80岁,平均49.5岁。肿瘤部位:距肛缘<8cm18例,8~10cm12例,>10cm 30例。肿瘤大小:低位切除者肿瘤直径平均为4.6cm,前切除者为4.9cm,两组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