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旭东  王英  杨萍 《吉林医学》2007,28(3):361-36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冠状动脉成像)、超敏C反应蛋白(sCRP)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联合应用价值及相互关系.方法: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为对照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组受试患者进行sCRP、cTnI和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比较2组sCRP、cTnI水平和MS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并对狭窄程度以及不同性质斑块间sCRP和cTnI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ACS组sCRP、cTnI均显著高于SA组,2组间sCRP、cTnI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冠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即ACS组以轻、中度狭窄为主,SA组以重度狭窄为主.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sCRP和cTnI检查,对判断冠脉病变程度及稳定性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度,有利于ACS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与心肌肌钙蛋白(cTn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行冠脉CTA检查70例冠心病患者,依据临床诊断结果将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纳入对照组(n=30),急性冠脉综合征纳入观察组(n=40),患者均检测cTnI并进行CTA成像检查,对比这两组患者cTnI水平与CTA成像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cTnI水平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对照组患者狭窄程度以正常和轻度狭窄为主、观察组患者狭窄程度主要为中、重度狭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斑块性质主要为混合性斑块与高危性斑块,对照组斑块性质主要为非钙化性斑块与钙化性斑块,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ACS中联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cTnI检测诊断的效果明确,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何宇东  罗娜维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8):3867-3868
目的:通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钙蛋白I(cTnI)的检测,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和cTnI的水平变化在AC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共54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21例,对照组为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0例,分别测定血清Hs-CRP和cTnI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1)UAP、AMI组Hs-CRP、cTnI均显著高于SAP组(P<0.01);UAP组与AMI组比较,Hs-CRP、cTnI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1)炎症在UAP、AMI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Hs-CRP、cTnI可作为判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严重程度的独立有效指标(3)联合检测Hs-CRP、cTnI,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可以增加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7,(1):47-4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7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46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4例,利用CT值定性分析不同类型斑块的性质程度,计算斑块的数目和构成比例,计算血管的狭窄程度,分析与不同性质斑块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稳定型心绞痛组对比,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斑块检出率显著升高(P<0.05);根据相关标准计算出四支主要血管的狭窄程度,结构提示血管的狭窄性和斑块的类型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P>0.05)。结论:64层螺旋CT在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判断血管的狭窄程度和斑块类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两个类型冠心痛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类型的判别及其分布、临床意义。方法:将58例住院冠心病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据临床诊断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32例,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根据螺旋CT值分为软斑块、混合斑块、硬斑块,分析各种不同性质的斑块在两个类型冠心痛组的分布。结果:两个类型冠心病组斑块类型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以软斑块为主(占50%),混合斑块次之(31%);而稳定性心绞痛组则以硬斑块为主(占62%)。结论: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可较准确地显示斑决性质,结合冠心痛临床分型对冠状动脉斑决稳定性的判别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MCP-1、sICAM-1、CD11b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作用,以及其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流式细胞仪单克隆荧光抗体标记法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组(SA组)及对照组受试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单核细胞表面CD11b水平。结果:1ACS组、SA组和对照组比较,MCP-1、sICAM-1、CD11b均值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ACS组中三种炎性因子水平最高,SA组次之,对照组最低;2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MCP-1、sICAM-1、CD11b各检测指标均值之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SA组、UA组和AMI组冠脉病变程度之间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中炎性因子与冠心病的发病过程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变程度及临床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例健康人血清血管间细胞黏附分子_1(vascular celladhesion molecules,VCAM_1),细胞间黏附分子_1(inter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ICAM_1),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 factor_α,TNF_α)水平变化,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血清VCAM_1,ICAM_1,TNF_α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组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与外周血VCAM_1I、CAM_1及TNF_α水平无相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外周血VCAM_1,ICAM_1与TNF_α水平呈正相关。结论:VCAM_1,ICAM_1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严重程度有关,但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明显关系;VCAM、ICAM_1与TNF_α成正相关提示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8.
华香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9):2523-2524
目的: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的肌钙蛋白I(cTnI)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ACS的患者13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9例,60例健康体检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cTnI和hs-CRP的含量,并作相互比较。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包括AMI、UAP、SAP)cTnI、hs-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AMI组的cTnI、hs-CRP的含量比UAP的均显著升高(P〈0.05);UAP组的cTnI、hs-CRP含量也高于SA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cTnI、hs-CRP水平与ACS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它们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二者可作为ACS发病及判断其严重程度的重要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陈颖 《中国乡村医生》2007,9(20):116-116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血清IL-6、IL-8、sCRP水平变化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识别和预测的炎性指标。方法:采用放免法分析了3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32例稳定型心绞痛(SCHD)和30例健康人血清中IL-6、IL-8、sCRP的水平。结果:ACS患者和SCDH患者血清IL-6、IL-8、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ACS组的IL-8虽略高于SCHD组但P>0.05,无统计学意义;ACS组的IL-6、sCRP含量高于SCHD组P<0.05,且经线性分析sCRP水平于IL-6呈正相关,r=0.448,P<0.05。结论:IL-6、IL-8、sCRP可能是导致ACS的危险因素,提示可能与ASS的发生有关,是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中冠脉重构在评价斑块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76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测量相应部位斑块冠状动脉的重构指数和钙化积分,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重构指数:不同钙化积分的冠状动脉重构指数.结果:ACS组患者斑块部位冠状动脉正向重构率为58.1%,SA组正向重构率为24.7%,有统计学意义.ACS与SA的冠状动脉积分有显著性差异.随着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升高,正向重构率降低,两者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脉重构与冠心病的病程密切相关,通过对冠脉斑块和冠脉重构类型的检测,可以评价冠状动脉内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C反应蛋白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对冠脉病变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计数(PMN)对冠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及45例对照者CRP、WBC及PMN,按冠状动脉狭窄支数进行分组,研究冠脉狭窄范围与上述三指标的关系。结果:ACS组CRP、WBC及PMN与SA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三指标均显著高于不稳定心绞痛(UA)组、SA组及对照组(P<0.01),UA组CRP水平显著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1);CRP在冠脉狭窄1支、2支、多支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CRP、外周血WBC与PMN对冠脉急性病变及狭窄支数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血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的变化情况及意义.方法:ACS 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40例,冠脉造影正常的冠心病患者40例(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其冠状动脉口及外周血血浆MMP-9水平,并分析冠脉狭窄程度与MMP-9水平的关系.结果:ACS组冠状动脉血及外周血MMP-9水平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1).ACS组和SAP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和外周静脉血血浆MMP-9水平不相关(P>0.05).结论:血浆MMP-9水平与ACS及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有关,可作为预测不稳定斑块破裂的血清学标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及2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血中FIB含量,与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所显示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CS患者FIB随着冠脉狭窄程度变化而变化,冠脉越狭窄,FIB含量越高,不同冠脉狭窄程度组FIB含量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ACS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FIB含量的检测对ACS患者的血管病变程度评价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冠心病患者64排螺旋CT(MSCT)检测斑块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入选住院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各30名,均未经叶酸治疗,行MSCT检测冠脉斑块并采血测Hcy水平,比较2组的差别。结果:ACS组易损斑块检出率高于SAP组,Hcy水平高于SAP组,易损斑块与Hcy水平有相关性。结论:MSCT检测冠脉斑块联合Hcy水平有预测冠脉事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6 8例冠心病 (CHD)患者分成 3组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2 1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组 2 7例 ,稳定型心绞痛 (SA)组 2 0例 ,采用胶乳凝集反应法定量测定高敏 C反应蛋白 (Hs-CRP) ,采用固相层析免疫法定性测定肌钙蛋白 I(c Tn I)。结果 :AMI组与 UA组的 Hs-CRP含量及 c Tn I阳性率均明显高于 SA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 ;AMI组与 U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Hs-CRP和 c Tn I的增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显示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和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的冠状动脉内的斑块情况.方法 选取2006年在我院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这两项检查的间隔时间不超过1个月)的ACS患者42例和SAP患者44例.将两组患者的CT检查结果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CS组和SAP组的软斑块和钙化斑块的构成比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60,P=0.009);两组患者软斑块和钙化斑块在不同冠状动脉分支内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_(ACS)~2=0.174,χ_(SAP)~2=0.129,P>0.05);两组患者软斑块和钙化斑块在不同狭窄程度的冠状动脉节段中的分布不同(χ_(ACS)~2=0.398,χ_(SAP)~2=0.907,P<0.01);ACS组和SAP组患者在不同冠状动脉分支内,软斑块在不同狭窄程度的血管节段内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_(ACS)~2=3.917,χ_(SAP)~2=0.416,P>0.05);SAP组和ACS组患者在不同的冠状动脉分支内,钙化斑块在不同狭窄程度的血管节段内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_(ACS)~2=5.247,χ_(SAP)~2=11.054,P<0.01).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鉴别斑块性质,有助于早期识别冠心病高危患者,为治疗决策提供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分别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稳定型心绞痛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09例,根据病情将其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组40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69例,并将42例经冠脉造影检查正常者做为健康对照组.测定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浓度.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组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8.
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65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二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经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及图像后处理,对检出的斑块进行定性分析,并对各种性质斑块所引起的管腔狭窄程度进行分析。结果65例中ACS组46例,软斑块37个,中等密度斑块22个,钙化斑块12个;稳定型心绞痛组19例中软斑块6个,中等密度斑块8个,钙化斑块22个,非钙化斑块与冠心病危险性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非钙化斑块导致管腔狭窄程度:轻度狭窄15处,中度狭窄16处,重度狭窄42处;而钙化斑块:轻度狭窄18处,中度狭窄10处,重度狭窄6处,不同性质斑块与其导致管腔狭窄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与CAG相比冠状动脉CTA可出现假性狭窄。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无创、方便快捷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行定性分析,并能预测冠心病的危险性,可作为冠状动脉疾病筛选的一种优良影像学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中白细胞介素-18水平,观察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71例冠心病患者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5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1例(AMI组),不稳定心绞痛29例(UA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21例,另选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1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13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同时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为对照,分析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发现冠脉腔径狭窄≥50%的检出率为30.77%;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检出率为27.88%,两种检查方法对冠脉腔径狭窄≥50%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发现冠状动脉狭窄(冠脉腔径狭窄≥50%)的敏感性为87.93%,特异性为92.67%。结论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检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准确程度较高,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接近冠脉造影,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