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探索《中华医典》中收载的所有治疗心悸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中华医典》中治疗心悸的方剂,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统计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组合,分析组方用药规律.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方剂620首,涉及中药264味,古代文献中治疗心悸的药物使用频次在前十位的依次为茯神、人参、甘草、远志、当归、麦冬、酸枣仁、白芍、茯苓、熟地黄.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物组合为人参-甘草,演化出药物的核心组合16个,新处方8个.结论 古代医家治疗心悸时以益气补虚、养心安神为主,兼清热化痰、温阳化饮、活血祛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从痰论治失眠的组方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检索《中华医典》数据库中的名方及医案部分中的全部古籍数据,收集整理治疗失眠症痰证的方药信息.对常用中药进行频次统计.基于关联规则分析治疗组方规律.基于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提取主方.结果 在91首方剂中,共统计出133味中药,频次≥13的药物有20味,其中半夏频次...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基于《中华医典·医案》(第五版)数据库进行文献挖掘,研究古代医案中调和营卫的用药规律。方法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中华医典·医案》的文献资料进行筛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66首方剂,合计301味中药,药物使用频次3 787次。对核心药物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可知:《中华医典·医案》收录的用于调和营卫的前4位高频药物分别为茯苓、当归、甘草、陈皮。结论历代医家在调和营卫时,所用药物药性以温性、平性为主,药味以甘、辛和苦为主,归经稍侧重于脾经,功效以补虚药和解表药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华医典》中治疗筋病外用方剂的用药与组方规律,以期对筋病的中药外用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中华医典》单机版(V5.0)中治疗筋病共63首外用方剂,涉及136味中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关联规则、核心算法、熵层次聚类,统计单药、对药、角药出现频次,并分析关联规...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中华医典·名药》文献库分析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光盘版(第5版)为数据源,以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用药、治则、功效等。以系统聚类方法分析冠心病用药特征。结果: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对《中华医典·名药》中264首约8万字的文献资料进行筛选,最终纳入100首方剂药合计177味中药。结论:《中华医典·名方》收录治疗冠心病前四位高频药物为丹参、黄芪、川芎、人参。其核心治疗法则为活血、祛瘀、益气、止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古代通便方剂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检索第5版《中华医典》中含通便内容的方剂,并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在信息标准化处理后建立相应的方剂数据库;使用IBM SPSS Modeler 14.1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古代通便方剂共423首,分为汤、丸、散等多种剂型,涉及234味中药;大黄出现频率最高达210次,占总处方数的49.65%;频率最高的药对为大黄、蜂蜜,共出现151次;3味中药组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为大黄、麻子仁、蜂蜜,共出现56次。结论通过用药频次统计和Apriori算法模型等分析古代医籍文献中通便方剂的剂型、用药及其配伍规律,为现代临床用药及药物研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归纳并探析《中华医典》中所载的肺络病有关医案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华医典》中治疗肺络病的医案,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录入肺络病有关方剂信息,组建《中华医典》肺络病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所包含的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数据挖掘功能,归纳出治疗肺络病方剂的常用中药、组合规则、显性与隐性药对并发现新方。结果 共筛选出103首有效处方,使用中药208味,得出频次大于10次的中药共有36味,常用药物组合模式共14条,10对关联规则组合,1个新处方。结论 挖掘《中华医典》中治疗肺络病医案处方的隐性规律得出半夏、茯苓、陈皮、当归、白术、人参新方,体现肺络病益气活血、祛痰通络之治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中华医典》探讨古代乳岩的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在《中华医典》(V 5.0)中筛选中国古代治疗乳岩的案例,分为外用药和内服药,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古代治疗乳岩的组方用药进行分析,挖掘药物使用特点及其规律,探寻新方药物组成。结果:共收集方剂133首,其中内用方剂90首,外用方剂43首。内外用药物组成中归肝经药物最多,内用方剂中药物频次前10位药物分别为当归、甘草、浙贝母、酒、乳香、瓜蒌、没药、连翘、青皮、蒲公英,外用方剂药物频次前10位分别为麝香、白芷、酒、当归、麻油、蒲公英、冰片、乳香、朱砂、没药。内外用方共得到核心组合29种,推演新方3种。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揭示了《中华医典》中治疗乳岩的用药规律,探究“活血-散结-扶正”组方思路以及酒在治疗乳岩中的应用,并挖掘出新药物组合,有助于提高中医治疗乳岩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中华医典》中治疗泄泻的用药规律,为挖掘中医药治疗泄泻临床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华医典》中历代治疗泄泻的内服方剂,构建治疗泄泻的古代文献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及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共筛选出治疗泄泻的方剂427首,涉及中药358味。频次≥43次的中药有13味,使用频次较高的前5位药物为:甘草、黄连、干姜、当归、人参,补虚药使用最多,药性主要为温性药,其次为寒性药、平性药,药味主要为苦味,其次为甘味、辛味,主要归脾、胃二经。最常用的药对为干姜-甘草。核心药物组合以黄连、黄柏、阿胶为主的类似处方最多。结论:古代医家治疗泄泻的药味选择上以“寒温并用”为特点,治法以“清补兼施”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华医典》中收录的所有治疗小儿淋证的古方用药规律,包括高频药物、药对及新方组合等,以期为临床遣方用药和创制新方提供参考。方法搜集整理《中华医典》(第5版)中历代治疗小儿淋证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V2.5),采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对治疗小儿淋证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101首治疗小儿淋证的处方进行分析,显示使用频次均在10次以上有19味,其关联系数均在0.035以上的常用药对7个,获得8个核心组合,4个新处方。结论高频药物的配伍体现了治疗小儿淋证多采用清热利湿,通淋止痛,兼以凉血止血、温阳散寒、理气化湿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1.
目的借助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详细分析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组方原则及用药规律。方法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筛选出近5年有关中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文献,把所收集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的治疗骨关节炎的数据库中,同时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对所筛选岀的方剂进行组方用药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方剂69首,其中涉及中药134味;确定成方中岀现各味中药的频率、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并经辅助平台分析得出演化的新处方9张。结论 CNKI中收录的近5年中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药物主要以补血行气、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祛风除湿为主,为在临床上提高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整理收集含海洋中药的文献,分析古代文献记载的含海洋中药方剂用药规律,了解海洋中药方剂的概况,为挖掘海洋中药用药规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海洋中药的药名为检索词,检索《中华医典》、《中华海洋本草》、《中华本草》、《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等相关文献,筛选含海洋中药方剂,抽取信息并进行标准化处理,构建数据库,初步分析挖掘含海洋中药方剂的相关信息和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16 715 首含海洋中药的方剂,包含144 014 条数据,涉及海洋中药218 味,汤剂是最常见的剂型,明、清两朝代的海洋中药方剂数最多;每首方剂中海洋药物出现频率最高的是1-3 味,全部由海洋中药组成的方剂占8.065%,其他的都是与陆地中药进行配伍,其中各占一半的达到7.754%,所有方剂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海洋中药是牡蛎,海洋中药方剂中最常见的陆地中药是甘草和当归。结论:含海洋中药方剂数量庞大,配伍和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特色,可以为海洋中药的进一步研发和扩大临床应用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中医古籍中骨痹文献的挖掘及研究,分析骨痹的辨治用药规律,为现代中医临床诊治骨痹提供指导.方法:提取《中华医典》中骨痹相关数据,建立骨痹诊治数据库,运用SPSS 21.0进行频数统计分析.结果:从171部古籍中纳入原文935条,收录方剂306首,药物599味(共8 534次),数据分析得到核心药物10味、核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软件,分析《中华医典》中收载的所有治疗"志"异常状态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华医典》中主治"志"异常状态的方剂,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治疗"志"异常状态的处方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197个治疗"志"异常状态的处方,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组合,并获得新处方15个。结论: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以用于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相似文献   

15.
邓琼  张敏 《辽宁中医杂志》2023,(10):183-186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古代香衣香体方组方规律。方法 检索《中华医典》(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第5版)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自主研发的“中医古籍知识库”数据库中古代香衣香体方剂,通过人机结合的方式,抽取方剂编号、方剂名称、药物组成、药物组成、制法与药量、方剂来源、记载书目朝代、备注等项目等关键信息,对中药名称进行规范,构建数据库。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性味归经、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候选新方的分析。结果 按照纳入和剔除标准筛选收录方剂66首,涉及中药100味。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辛、苦、甘为主,多归脾胃经,前5名高频药物为丁香、麝香、沉香、甘松、檀香,并演化得到候选新处方8首。结论 揭示了香衣香体方组方规律,选方用药多以辛温芳香、健补脾胃药物,以达到养生保健、防疫抗病作用,为新方的研发提供了线索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和总结古代医著中妇科癥瘕方药的用药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华医典》收录的古代医著中治疗妇科癥瘕的方药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方剂108首,涉及中药188味;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有36味,频次均在8次以上;常用2味药组合47个,3味药组合14个;演化得到核心组合4个,新处方2个。结论:治疗妇科癥瘕的古代方剂中,以养血、活血、破血、温阳、理气、泻下药物频数较高,其核心处方为四物汤、桂枝茯苓丸加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寻古方中桃仁药对的组方配伍规律。方法:以《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华医典》《中医方剂大辞典》和《普济方》为数据采集源,收集整理2264首含有桃仁的方剂,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及网络图谱分析挖掘桃仁古方药物数量、主治疾病、方剂剂型、常用药对及其配伍规律。结果:桃仁古方药物累计668种,主治疾病819种,涉及汤剂、丸剂、散剂、丹剂、膏剂等剂型,核心配伍组合为当归、红花、川芎、赤芍药等活血行气中药。结论:数据挖掘技术能够揭示桃仁在方剂中用药规律,为桃仁组方临床运用提供文献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归纳《中华医典》中所涵盖的先秦到民国时期血尿病诊治的相关文献并挖掘研究,探求血尿病遣方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为数据源,以"血尿""溺血""溲血"等关键词进行检索筛选后归列为虚证、实证两组并建立数据库。采用描述性统计法分析药物功效、性味及归经并结合关联规则及因子分析挖掘组方规律。结果:共纳入方剂259首,中药215味,虚实两组分别提取核心药对20对、核心组合5项。全组共提取7个基础方。结论:尿血病与五脏均有联系,主要病机为"湿""热""瘀""虚"。临证时应首辨虚实寒热,灵活使用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益气滋阴等治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中华医典》中所包含的明清时期瘟疫治方用药的相关文献进行挖掘及整理分析,探索瘟疫用药及组方规律,为瘟疫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华医典》为检索数据库,以"瘟疫""瘟""疫""时疫""时邪"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并建立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分析及因子分析对挖掘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药物175味,发掘核心药物16味,核心药对41对,核心药组16组,核心药团21项,核心处方14方。结论瘟疫的病机特点为"风、寒、湿、热、郁、毒",以"湿"为核心,治疗用药多寒温并用,辛开苦降。  相似文献   

20.
古文献痿病方药关联规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收集、整理古代医家在治疗痿病上选用的方药,探讨其常用复方中药物配伍规律,为中医药临床治疗痿病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从大型电子丛书《中华医典》以及《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记载的方剂类古籍中翻阅确定并整理出古代治疗痿病的方药,将方药相关数据规范化并建立数据库,采用计算机技术、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出痿病方药的配伍规律。结果:本研究搜集古医籍中治疗痿病的方剂共765条,经过筛选,符合标准的条文627条,用药总频数9 708次,涉及中药共494味,共挖掘出7条主治痿病复方配伍,34条主治软瘫方药配伍,79条主治硬瘫方药配伍。结论:痿病的组方多在"益气、养血、祛风、除湿、通经、活络"中变构,其中软硬瘫各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