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1,36(9):693-698
目的:分析接受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adical nephroureterectomy, RNU)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以构建中国华东地区UTUC患者的预后风险分层模型。方法: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0年9月—2019年10月232例接受RNU的UTUC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资料、血液学参数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癌症特异性生存(cancer-specific survival, CSS)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诺模图预测患者的5年CSS率,并且使用受试者工作(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检验风险分层模型的准确性。结果:232例患者中,男156例(67.2%),女76例(32.8%),病理分期(T_2)105例(45.3%),高级别肿瘤200例(86.2%),淋巴脉管侵犯(LVI)40例(17.2%),肿瘤侵犯神经18例(7.8%),手术切缘阳性15例(6.5%),乳头状肿瘤194例(83.6%)。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随访期间有38例(16.4%)患者死于UTUC。T分期(T_2)、存在LVI、手术切缘阳性、术中出血170 mL、术后未行膀胱灌注和术后低白蛋白水平是影响患者术后CS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构建了中国华东地区UTUC患者的预后风险分层模型,高风险组及低风险组的5年CSS率分别为(45.0±8.4)%和(89.7±7.3)%(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该风险评分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1(P0.00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47%和62.37%。结论:在综合分析中国华东地区单中心UTU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血液学参数以及随访资料后,我们筛选出了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了适合中国华东地区UTUC患者的预后风险分层模型。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后预测准确性,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在术后对患者进行及时评估,进而指导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方法辅助诊断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的临床应用,并评价FISH检查解决细胞学检查结果中定义不明确但常用的不典型类别的局限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3年3月梅州市人民医院连续纳入的可疑UTUC经输尿管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明确诊断并术前行细胞学检查及FISH检查的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盂或输尿管尿路上皮癌119例,良性病变17例。比较细胞学检查及FISH检查对UTUC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于细胞学检查结果归入不典型细胞学类别的病例,绘制FISH检查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评价FISH检查解决这类局限性的价值。结果:细胞学检查及FISH检查对UTUC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24.4%、67.2%;特异度分别为100%、94.1%,FISH检查对UTUC诊断优于细胞学检查(χ2  相似文献   

3.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1,36(5):415-420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指发生于肾盂及输尿管的尿路上皮恶性肿瘤。虽然发病率较低,但起病隐匿,侵袭性强且复发率高,随着对该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对临床诊疗中术前评估、手术及围手术期治疗和预防膀胱复发等方面提出新的思考和挑战。本文就UTUC患者肿瘤风险评估、手术技术以及新辅助和辅助治疗中腔内和全身治疗的最新临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指发生于肾盂及输尿管的尿路上皮恶性肿瘤,占全部尿路上皮癌的5%~10%。由于含马兜铃酸中草药或食物的影响,中国人群UTUC具有同西方人群不同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点、肿瘤特征及预后因素,其临床诊疗策略选择也有不同于西方人群之处。本文结合本中心多年来UTUC诊疗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主要探讨中国人群UTUC诊疗策略选择及东西方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联合下腹部斜切口膀胱袖状切除术与经腹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联合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9年8月163例手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96例(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联合下腹部斜切口膀胱袖状切除术),B组67例(经腹完全...  相似文献   

6.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1,36(5):357-361
目的:探究不同分期的肾盂癌及输尿管癌患者预后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8年我院诊断为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的1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肿瘤发生部位分为肾盂癌组及输尿管癌组。Cox比例危险模式分析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RFS)、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SS)和总体生存率(OS)与预后相关的病理特点。Kaplan-Meier生存回归曲线分析上述特点对预后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在Cox分析中肿瘤的病理分级分期可以作为肿瘤复发及死亡的预测因素。原发肿瘤部位在RFS、CSS或OS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4、0.69、0.75)。Kaplan-Meier生存回归曲线分析中肿瘤位置不会对预后产生影响(RFS:P=0.148,CSS:P=0.332),而输尿管镜检降低输尿管癌CSS(P=0.021)。将肾盂癌组及输尿管癌组按照T_a+T_(is)+T_1、T_2及T_3+T_4期分成3个亚组进行生存回归分析,各个亚组中肾盂癌与输尿管癌不存在预后差异性。结论:术前输尿管镜活检更易造成输尿管癌患者肿瘤特异性死亡,但UTUC不存在肿瘤原发位置的预后性差异。因此不应将UTUC的肿瘤部位作为临床决策的考虑因素,而对疑似输尿管癌患者是否行输尿管镜活检需谨慎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根治术后的患者中,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10-2015-12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UTUC患者14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截至查找器选取最佳截止点。采用卡普兰-梅尔法和对数秩检验绘制生存曲线。使用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在146例患者中,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的最佳截止点为2.195。以此将患者分为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LMR水平与病理肿瘤分期显著相关(P0.05)。高水平组及低水平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8±7.8%)和(27.7±26.9%),5年肿瘤特异生存率分别为(83.5±7.6%)和(28.6±2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低LMR水平与OS和CSS率下降显著相关(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多灶、病理T分期、LMR水平是UTUC预后OS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 LMR可作为UTUC患者生存结局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可能成为一种有用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多靶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M-FISH)、尿脱落细胞学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细胞癌(UTUC诊断的临床研究。方法:30例正常健康人通过FISH检测3、7、l7号染色体非整倍性及9号染色体p16位点缺失等变异情况,确立阈值。同时收集101例影像学初步怀疑UTUC患者的尿液标本,行FISH检测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FISH、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UTUC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FISH、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UTUC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78.9%(71/90)和38.9%(3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为90.9%(10/11)和90.9%(10/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相比,FISH对UTUC诊断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相似的特异度,是对UTUC进行早期无创伤性诊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在我国的发病率较欧美国家高,其恶性程度高,易早期发生淋巴结转移。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膀胱袖状切除术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标准术式,但是否同期行淋巴结清扫术仍存有争议。本文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评估以及淋巴结清扫术的价值、范围、安全性等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发性上尿路上皮癌(UTUC)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UTU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比较多发性UTUC与单发性UTUC组间的病理TN分期、Grade分级、合并膀胱内肿瘤有无差异(χ2检验)以及两组间术后生存时间是否相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Wilcoxon检验)。结果:38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多发性UTUC,与单发性UTUC相比,其预示着更高的病理分级(P=0.031)、分期(P<0.01)、淋巴结转移率(P=0.023)及合并膀胱肿瘤的比例(P=0.002)。术后随访3~302个月,平均随访30个月,发现死亡66例,其中多发性UTUC组死亡13例,术后3年总体生存率为40.0%(P=0.036)。结论:多发性UTUC具有更强的生物学侵袭特性,预后更差,治疗策略应选择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术后需要更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1.
202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研讨会(ASCO-GU)报道了尿路上皮癌诊疗的最新进展。围手术期治疗方面报道了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和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新辅助化疗效果预测的探索;保膀胱的匹配队列研究显示三联疗法(TMT)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在肿瘤控制方面效果相当;免疫治疗在晚期尿路上皮癌、MI...  相似文献   

12.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是指发生于上尿路(肾盂或输尿管)的尿路上皮恶性肿瘤,目前外科治疗的金标准仍是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联合膀胱袖状切除.但对于某些患者,如孤立肾、双侧肿瘤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充分评估后也可实行保留肾脏的手术方式.无论是哪一种手术方式,术后局部药物灌注治疗都有一定的辅助疗效.但对于较为晚期的转移性患者,姑息性...  相似文献   

13.
<正>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包括肾盂癌和输尿管癌,在欧美国家其发病率较低,约占尿路上皮癌的5%~10%[1-2],在我国其发病率较高,占尿路上皮癌的18%[3]。UTUC标准手术方法是根治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加膀胱袖套状切除术(radical nephrourotertectomy,RNU),但术后常出现膀胱肿瘤复发,影响预后。膀胱灌注化疗对减少膀胱肿瘤复发具有重要作用,但灌注方案尚未达成统一意见,本文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术前白蛋白球蛋白比值(白球比)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临床病理特点的相关性,并评估术前白球比对UTUC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1月~2014年12月836例经手术治疗的UTU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数据,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6例患者中,男366例(43.8%),女470例(56.2%),中位年龄68岁(IQR:61~75岁),中位白球比为1.41(IQR:1.21~1.62)。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将白球比分为低白球比组(白球比≤1.50)和高白球比组(白球比1.50)。其中,白球比与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分级、多灶性和肿瘤结构相关(P0.05)。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5个月(IQR:33~90个月),有299例(35.8%)死亡,其中262例(31.3%)死于肿瘤,其中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术前低白球比是患者OS(P=0.040)和CSS(P=0.002)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术前白球比和UTUC患者不良病理相关,且低白球比是患者OS和CSS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患者术后尿路外复发影响因素及危险分层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135例行根治手术治疗UTUC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分析术后尿路外复发影响因素,同时根据危险度分层比较随访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结果:①无蒂状肿瘤、多病灶、输尿管...  相似文献   

16.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是发生在肾盂和输尿管尿路上皮的恶性肿瘤,占尿路上皮癌(UCC)的5%~10%。无论是否接受治疗,15%~50%的患者在原发性UTUC治疗后会在膀胱内复发。但是目前UTUC术后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并不明确,很难对高复发风险的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和预测。因此,本文主要对UTUC术后膀胱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泌尿系统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较罕见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是一种来源自肾盂与输尿管的尿路上皮肿瘤,其复发率高、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近年来,关于UTUC预后指标的报道越来越多,但易采集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较少。本文对UTUC的预后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是一种泌尿系相对罕见的疾病,其双侧发病则更为罕见。病因学上,UTUC和膀胱癌有一些共同的致病因素,但两种疾病在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上则不尽相同。随着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普及,腹腔镜下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和膀胱袖口状切除术(Laparoscopic nephroureterectomy with bladder cuff excision,LNUBCE)已经成为泌尿外科治疗UTUC的主流方法。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因其直观清晰的手术视觉效果和较高的灵敏度,弥补了腹腔镜手术存在的缺陷,使机器人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和膀胱袖口状切除术(Robotic nephroureterectomy with bladder cuff excision,RNUBCE)逐渐被大家所接受。本文对近年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双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治疗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术前红细胞(RBC)相关指标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患者术后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701例UTU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中位随访时间39(17~67)个月。男401例(57.2%),女300例(42.8%)。515例(73.5%)诊断为高级别肿瘤,pT3和pT4期分别有247例(35.2%)和100例(14.3%)。患者5年总体生存(OS)、肿瘤特异性生存(CSS)及无复发生存(RFS)分别为54.6%、60.6%及49.0%。术前患者的红细胞压积(HCT)0.39、血红蛋白(HGB)114g/L、平均血红蛋白量(MCH)28.6pg、红细胞平均体积(MCV)91.3fl、RBC4.09×1012/L或红细胞分布宽度(RDW)13.9%,其预后明显较差(均P0.05)。肿瘤T分期和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同时伴多种组织类型(CVH)是CSS、RFS及OS的独立预测因子;肿瘤基底类型与CSS相关(HR=1.67,95%CI:1.06~2.63,P=0.028)。MCH是CSS(HR=1.54,95%CI:1.04~2.27,P=0.032)和RFS(HR=1.46,95%CI:1.04~2.03,P=0.028)的独立预测因子。然而其他RBC相关因子仅在单因素分析时有预测价值,在多因素分析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全面分析了RBC相关因子在中国西南UTUC患者中的预后作用,研究结果表明MCH是UTUC患者术后CSS和RFS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0.
尽管上尿路移行上皮癌为相对少见的肿瘤 ,但在我国发病率较高 ,其中肾盂癌占肾肿瘤的 2 4 %~2 6 % 〔1〕。其对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危害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上尿路移行上皮癌与膀胱癌一样具有多病灶多器官发病、术后易复发的特点 ,为减少复发 ,尽可能地达到期望寿命。根治性肾切除术一直作为上尿路移行上皮癌的标准术式 ,切除范围包括肾脏、全长输尿管以及输尿管口周边袖状部分膀胱〔2 ,3〕。但是根治术创伤大 ,并发症多 ,对于单肾、双侧病变、肾功能不全者 ,术后需要长期血液透析维持。据统计 ,5 5~ 6 4岁、6 5~ 74岁两组患者长期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