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TCD评价针刺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西药疗法治疗。采用TCD观察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根基底动脉Vm、Vs、V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痛汤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治疗组采用颈痛汤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和颈椎牵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及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颈椎动脉和基底动脉TCD检测:治疗组治疗后颈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收缩峰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变化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痛汤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量,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整颈三步九法配合圣愈汤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3月清远市中医院诊治的10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传统推拿手法配合盐酸氟桂利嗪片口服治疗,治疗组50例应用整颈三步九法配合中药圣愈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数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5),且治疗组症状与功能评分及改善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舒张期血流速度(Vd)、收缩期血流速度(Vs)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快(P均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Vs、Vd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搏动指数(P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治疗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PI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8/5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8/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颈三步九法配合圣愈汤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满意,安全、有效,临床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桂枝葛根汤加减配合微针强通首尾穴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2组均行微针治疗,手太阳小肠经少泽穴为首穴,听宫为尾穴,首尾循经,局部阿是穴,并依据证候进行配穴,微针频率2 d 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桂枝葛根汤加减治疗,疗程同微针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血流动力学、血生化、临床症状、体征、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评分、疼痛VAS评分及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JOA评分和基底动脉及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疼痛VAS评分、ET-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JOA评分和基底动脉及椎动脉收缩期Vs、Vm及血清N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期间未见任意不良反应症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P0.05)。结论较单一微针强通首尾穴治疗颈椎病,联合桂枝葛根汤加减可获取更佳的临床疗效,可能与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血管内皮功能有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间歇式角度松调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间歇式角度松调手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颈椎牵引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及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舒张末期峰值流速(Vd)、收缩末期峰值流速(Vs)、峰值平均血流速度(Vm)变化情况,统计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ESCV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Vs、Vd、Vm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加快(P0.05),且治疗组快于对照组(P0.05)。经秩和检验,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370.05)。结论间歇式角度松调手法治疗CSA疗效优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旋提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经颅多普勒(TCD)指标的影响,探讨TCD的临床价值。方法 19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和对照组(99例)。治疗组采用旋提手法治疗,隔日1次;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每日1次。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进行TCD检查,观测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量相关指标[包括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p)、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脉动指数(PI)]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同侧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椎动脉双侧Vp、Vm、Vd水平及基底动脉Vp、Vm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本组同侧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双侧椎动脉Vp、PI水平降低,基底动脉Vp、Vm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双侧椎动脉Vp降低、左侧PI水平升高(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基底动脉Vm水平亦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Vd、PI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提手法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TCD指标,从而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TCD可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二陈汤加减治疗痰湿阻滞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将80例痰湿阻滞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二陈汤加减方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2组均治疗4周。对比2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眩晕、颈肩痛、头痛、心理及社会适应、日常生活及工作)、脑血流参数[颅内椎-基底动脉的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Vd)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的变化情况,并对比2组临床总有效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2组治疗后眩晕、颈肩痛、头痛、心理及社会适应、日常生活及工作评分和Vd、Vp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及Vd、V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期间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未出现明显异常。结论二陈汤加减治疗痰湿阻滞型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症状和体征,改善脑血流参数,提高椎-基底动脉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针大椎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温针大椎穴配以针刺后溪、百会、风池.对照组针刺后溪、百会、风池穴.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一个疗程后分别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测、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以观察病情变化,从而判定疗效.结果:1)自身纵向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左侧椎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以及基底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仅基底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两组平行对照:在治疗后,两组在左侧椎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以及平均血流速度(Vm)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椎一基底动脉血流的作用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以温针大椎穴为主治疗推动脉型颈椎病无论是在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功能方面还是在改善椎一基底动脉血流的供应方面,治疗组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结合热敏灸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结合热敏灸疗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结合热敏灸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葛根二藤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葛根二藤汤治疗,对照组服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两组均以两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TCD),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相关参数以及症状体征积分进行比较。结果: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3.3%,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平均流速(Vm)明显加快(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述参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右椎动脉血管内径D明显变粗、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平均血流(TA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明显加快(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述参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二藤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有良好疗效,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有关。  相似文献   

11.
徐杰 《新中医》2021,53(14):75-77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检测2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Vd)、平均血液流速(Vm)及搏动指数(PI)。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Vs、Vd、Vm均大于对照组(P0.05),椎动脉和基底动脉PI均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液循环状况,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具有苗医特色的温针灸联合苗医弩药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颅内多普勒血流图的影响.方法 以温针灸联合苗医弩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观察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峰流速(Vs)、舒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1)的变化.同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2组治疗后,Vs、Vd、Vm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I、RI明显降低(P〈0.05).2组间比较:治疗组对Vs、Vm、RI 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法可以改善患者的大脑供血,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参芪四虫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底动脉供血情况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3月九江171医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参芪四虫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治疗后2组的临床疗效,统计治疗前后2组主要中医证候积分;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治疗前后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71.4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或P 0.01);治疗后2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Vs、Vd、Vm均明显增大,且观察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仅全血低切黏度明显降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降低(P 0.01);而2组红细胞电泳速度增大(P 0.01),且2组间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参芪四虫汤可促进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加,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缓解血液高凝状态,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董氏奇穴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予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董氏奇穴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1%,对照组7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末峰流速(Vd)及平均流速(Vm)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治疗组Vs、Vd及Vm血流参数值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董氏奇穴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够有效改善或消除症状,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李国臣  陈勤  胡玲香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0):1361-1362
探讨电针能否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家兔听性脑干反应(ABR),椎动脉血流速度,从而改善脑干缺血、椎-基底动脉缺血所致的眩晕等症状。方法:30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将组织硬化剂-775注射液注射至模型组和电针组家兔左侧颈椎横突软组织,造成左侧椎动脉狭窄、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血流降低以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vertebro-arterial cervical spondylosis,VCS)模型,对照组作生理盐水注射。从注射后第6周开始,电针组家兔作双侧“风池(GB20)”“听宫(SI19)”“外关(SJ5)”穴电针治疗2周,分别检测高刺激率(50Hz)左侧短声听性脑干反应(ABR)、左侧超声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将3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模型组50Hz高刺激率ABR的Ⅲ波峰潜伏期(PL)和Ⅰ-Ⅲ波峰间潜伏期(IPL)较对照组延长(P<0.05;P<0.05),电针组较模型组缩短(P<0.05;P<0.05),电针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超声经颅多普勒(TCD)指标检测中,模型组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较对照组延长(P<0.01;P<0.01;P<0.05),电针组Vd、Vm较模型组缩短(P<0.01;P<0.05),电针组Vd、Vm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P>0.05)。结论:电针能够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家兔脑干缺血造成的听性脑干反应速度减慢及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从而改善椎-基底动脉缺血所致的眩晕等症状。  相似文献   

16.
曾玲玲  李欣  王文斌 《环球中医药》2020,13(6):1021-1023
目的探讨祛痰散瘀方治疗痰瘀阻窍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痰瘀阻窍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祛痰散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患者主要症状(头昏、眩晕、胸闷、肢体麻木刺痛、头痛)的评分。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基底动脉及椎动脉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Vd)、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收缩期峰值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Vs)的水平。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水平。结果 (1)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头昏、眩晕、胸闷、肢体麻木刺痛、头痛评分明显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基底动脉及椎动脉的Vd、Vm、Vs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基底动脉及椎动脉的Vd、Vm、Vs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RP、Hcy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CRP、Hcy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痰散瘀方可提高痰瘀阻窍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脑血流速度,降低CRP、Hcy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效果,并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评价针刺推拿治疗对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Vm)、收缩峰期血流速度( 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Vd)的影响。方法:将纳入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针刺推拿治疗,对照组(25例)给予天麻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天,通过检查TCD观察治疗前后椎动脉Vm、Vs、Vd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84%,有统计学差异( P<0.05);在改善椎动脉Vm、Vs、Vd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对椎动脉Vm、Vs、Vd方面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味通窍活血汤对瘀血阻络证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患者后循环血流量和管壁剪切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中医证型符合瘀血阻络并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确诊为VBD的97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中药安慰剂,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和加味通窍活血汤,疗程为30 d。观察两组眩晕症状的缓解程度、眩晕症状量表(VSS)和活动平衡信心(ABC)量表评分,以及经颅多普勒(TCD)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量(MF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管壁剪切力(WSS)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ABC量表评分明显升高,VSS评分明显下降(P0. 05),而眩晕症状分级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眩晕程度症状分级和VSS评分明显下降,ABC量表评分明显升高(P0. 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眩晕程度症状分级和VSS评分明显下降,ABC量表评分明显升高(P0. 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双侧椎动脉Vm,MFV和WSS明显升高,RI明显下降(P0. 05),而Vs,Vd和PI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双侧椎动脉Vs,Vd,Vm,MFV和WSS明显升高,RI明显下降(P0. 05),PI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双侧椎动脉Vs,Vd,Vm,MFV和WSS明显升高(P0. 05),PI和RI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组间和组内比较,基底动脉血流参数也发现与双侧椎动脉类似的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结论:加味通窍活血汤治疗瘀血阻络型VBD患者头晕或眩晕临床症状均有较好的改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加味通窍活血汤对后循环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桂哌齐特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19.0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单纯静脉点滴桂哌齐特320mg,1次/d,14d为一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半夏白术天麻汤,1剂/d,早晚分服,连续服用14d,治疗前后进行症状评分,采用TCD检测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包括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耳鸣或听力减退、倦怠乏力、汗出异常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耳鸣或听力减退、倦怠乏力、汗出异常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Vm、Vs、Vd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Vm、Vs、Vd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桂哌齐特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回神醒脑汤配合高压氧治疗对瘀阻清窍型脑外伤后综合征(PTBS)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将86例瘀阻清窍型PTB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组43例给予回神醒脑汤配合高压氧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周。统计2组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记录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VBA)的舒张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以及收缩期血流速度(Vp)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回神醒脑汤配合高压氧治疗可有效缓解瘀阻清窍型PTBS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神经功能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