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OA-PICA)搭桥术治疗累及小脑后下动脉的椎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诊断与治疗的6例累及小脑后下动脉的椎动脉瘤患者,均行OA-PICA搭桥术,联合同期动脉瘤孤立术、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孤立动脉瘤或择期支架植入术.术中吲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致后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重建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诊断与治疗的11例慢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致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MRI定位梗死部位,CTA确定血管狭窄或闭塞部位以及狭窄率,DSA明确侧支代偿情况,分别行枕动脉-椎动脉(OA-VA)搭桥术、颈外动脉-桡动脉-椎动脉(ECA-RA-VA)搭桥术、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OA-PICA/AICA)搭桥术、颞浅动脉-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STA-PCA/SCA)搭桥术等后循环血管重建治疗,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结果 11例患者经CTA确定血管狭窄或闭塞部位,分别位于基底动脉占2/11,双侧椎动脉V4段-基底动脉串联病变占1/11,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占2/11、颅外段占1/11,一侧椎动脉颅内段合并对侧颅外段占4/11,一侧椎动脉起始部闭塞合并另一侧椎动脉纤细占1/11。DSA明确侧支代偿情况,代偿血管分别为后交通动脉占7/11,小脑软膜吻合(包括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上动脉)占5/11,颈升动脉占4/11,大脑软膜吻合(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占3/11,脊髓前动脉占1/11。11例患者顺利完成血管搭桥术,影像学检查(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术、DSA和CTA)均提示桥血管通畅。2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例可疑颅内感染,均经抗生素治疗后好转。11例患者出院时mRS量表中位评分为1;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9例预后良好(mRS评分为0~1)、2例预后中等(mRS评分为2~3)。结论血管重建治疗慢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致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好,具备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累及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2004年2月至2006年6月作者采用枕动脉(OA)-小脑后下动脉(PICA)搭桥或双侧PICA吻合,完成PICA血流重建合再行动脉瘤孤立术的手术方式共治疗代偿不良的累及PICA起始部的椎动脉(VA)夹层动脉瘤6例,将结果总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颅内-外动脉搭桥在复杂颈内动脉瘤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搭桥术在复杂颈内动脉瘤治疗中的适用范围、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颅内-外搭桥术临床资料,搭桥后分别采用慢性阻断颈部颈内动脉、闭塞载瘤动脉或孤立动脉瘤等。结果术后血管造影或CTA示30例吻合血管通畅,1例吻合口狭窄伴血管痉挛,2例吻合口不通。29例通过阻断颈内动脉使动脉瘤不显影而达到治愈。29例治愈患者随访未见动脉瘤复发或破裂。结论采用颅内-外动脉搭桥术,结合急性或慢性闭塞颈内动脉,是复杂颈内动脉瘤治疗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PICCA)是临床中比较少见且处理困难的一种疾病.小脑后下动脉的行程复杂且解剖变异大.PICCA的手术入路主要有枕下远外侧入路及经髁凹入路,在PICA的近端及过渡段行动脉瘤孤立术或夹闭载瘤动脉需行血管重建术.部分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可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及血管内介入治疗两者都有相应的适应症及并发症,目前还不能互相替代.  相似文献   

6.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动脉瘤栓塞术、动脉瘤夹闭术和血管吻合术联合动脉瘤栓塞术治疗80例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患者,总结3种手术方式适应证和技术特点。结果 80例患者中行动脉瘤栓塞术49例,手术成功率约为95.92%(47/49);行动脉瘤夹闭术19例,手术成功率为16/19;行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吻合术联合动脉瘤栓塞术12例,手术成功率为11/12。2例术后死亡,21例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其余57例均好转。术后平均随访3.65年,复查CTA或DSA显示7例动脉瘤复发。结论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栓塞术手术创伤较小、手术时间较短;对于后循环血管迂曲、动脉瘤较小、瘤颈较宽者,动脉瘤夹闭术相对安全且简单易行;对于动脉瘤栓塞术和夹闭术均较困难者,血管吻合术联合动脉瘤栓塞术为最后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5月威海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6例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患者(共36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36例患者中,行单纯介入栓塞22例,行单纯开颅手术夹闭9例,5例行开颅血管搭桥联合介入栓塞手术。以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手术治疗效果,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临床结局。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成像(CTA)评估影像学结局。结果行单纯介入栓塞的22例患者中,完全栓塞21例;行单纯开颅手术夹闭的9例患者中,成功夹闭8例;5例应用开颅血管搭桥联合介入栓塞的患者均成功吻合血管并达到完全栓塞。36例患者中,9例术后存在非新发的神经功能缺失,1例术后死亡。35例患者出院时的GOS为:Ⅴ级18例,Ⅳ级14例,Ⅲ级3例。35例患者术后2周复查CTA或DSA,显示动脉瘤均消失。术后3~12个月的影像学随访结果显示,动脉瘤复发3例(8.6%),均为行介入栓塞的患者;其余32例未见动脉瘤复发。34例获临床随访1年,mRS 0~1分21例,2分8例,3分3例,4分1例,5分1例,预后良好率为85.3%(29/34);失访1例。结论根据具体病情采用介入栓塞术、开颅夹闭术或开颅血管搭桥联合介入栓塞治疗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预后较好,动脉瘤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载瘤动脉闭塞治疗小脑后下动脉(PICA)以远椎动脉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中山大学附属佛山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对2例PICA以远椎动脉瘤破裂患者行介入载瘤动脉电解可脱弹簧圈(GDC)闭塞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和栓塞疗效。 结果2例患者术后PICA以远载瘤动脉合并动脉瘤均成功获得完全闭塞,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造影复查证实动脉瘤体无充盈,同时PICA通畅,4年内无再出血发生。 结论对于开颅手术夹必困难的PICA以远椎动脉瘤,在PICA远端处闭塞一侧载瘤椎动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后循环缺血的原因之一,其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在各种类型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中,以累及小脑后下动脉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难度最大。其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开颅手术治疗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内科保守治疗。该文就累及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小脑后下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效果及诊治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结果12例中有11例因动脉瘤破裂出血而发病,单纯第四脑室出血4例,全脑室系统出血2例,小脑半球出血3例,小脑蚓部伴第四脑室出血1例,侧脑室伴第三脑室出血1例,以后颅窝占位病变表现1例。8例术前行DSA检查明确诊断,4例术中明确诊断。12例均行后颅窝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其中动脉瘤颈夹闭9例,孤立切除2例,动脉瘤加固术1例,术后2例因脑积水加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2例中除1例术后留有轻偏瘫外,其余11例恢复良好。结论小脑后下动脉瘤多以第四脑室出血发病,少数以小脑半球或蚓部出血发病,及早治疗效果满意。手术方式应尽量夹闭动脉瘤颈,对于小脑后下动脉末端动脉瘤,可以采用孤立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颅内巨大动脉瘤载瘤动脉球囊闭塞及颅内外血管搭桥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并对球囊闭塞载瘤动脉近段以及联合颅内外血管搭术治疗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对载瘤动脉球囊闭塞术治疗的21例巨大动脉瘤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载瘤动脉闭塞试验(BOD阳性,首先行颅内外血管搭桥,再行血管球囊闭塞。结果 21例巨大动脉瘤病例中,单用球囊闭塞载瘤动脉17例,联合颅内外搭桥4例。术后随访17例,6个月动脉瘤内血栓形成,2例动脉瘤缩小;2例3年后动脉瘤消失,2例颈内外动脉搭桥术随访3~4年,血管造影示吻合口通畅。结论对直接手术和填塞难以治愈的颅内巨大动脉瘤,载瘤动脉球囊闭塞以及联合颅内外搭桥术是一种有效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联合血管内动脉瘤旷置或孤立术治疗3例前循环巨大蛇形动脉瘤,评估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例颈内动脉巨大蛇形动脉瘤,1例大脑中动脉上干巨大蛇形动脉瘤。复合手术室内先行全脑血管造影,准确选择供血动脉、受体血管,体表定位骨窗后开颅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造影证实血管通畅后,行血管内动脉瘤旷置或孤立术。术后3个月行磁共振随访,术后6个月行DSA或MRA随访。结果术中造影提示血管吻合均通畅,2例颈内动脉蛇形动脉瘤行ICA球囊闭塞旷置动脉瘤,其中1例术中夹闭动脉瘤流出道行孤立术,术中造影提示动脉瘤少量显影并造影剂明显滞留。1例大脑中动脉上干蛇形动脉瘤行弹簧圈栓塞腔内闭塞术孤立动脉瘤,术中造影提示动脉瘤完全不显影。术后MRI检查提示3例动脉瘤均血栓形成,1例出现分水岭梗塞,治疗后遗留轻度面瘫。出院时GOS评分5分2例,4分1例。术后6个月复查DSA或MRA,动脉瘤无复发,载瘤动脉及吻合血管通畅,3例患者GOS评分均5分。结论复合手术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联合血管内动脉瘤旷置或孤立术治疗前循环巨大蛇形动脉瘤可提高治疗精确性,创伤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PICA)远端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特征及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破裂PICA远端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Hunt-Hess分级:Ⅰ级1例,Ⅱ级5例,Ⅲ级4例,Ⅳ级1例。全部以单纯弹簧圈行血管内治疗。结果单纯闭塞动脉瘤7例,同时闭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4例。所有病人随访1~4年,术后2年复发1例,再次行血管内治疗;术后1年载瘤动脉再通1例,但仍未见动脉瘤复发;余9例动脉瘤均栓塞完全。术后1年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0分2例,1分8例,2分1例。结论对于PICA远端动脉瘤,以单纯弹簧圈闭塞动脉瘤或者同时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均可行、且安全,能有效预防短、中期再出血,但需定期DSA随访以防复发。  相似文献   

14.
后循环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后循环动脉瘤手术适应证和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42例共44个后循环动脉瘤,包括基底动脉动脉瘤26例(27个)、椎动脉动脉瘤16例(17个).其中15例分别行颈外动脉-大脑后动脉P2段(4例)、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P2段(2例)、颌内动脉-大脑后动脉P2段(2例)、椎动脉颅内外段(2例)、枕动脉.小脑后下小动脉(5例)搭桥联合动脉瘤孤立术;余27例行单纯动脉瘤夹闭术.结果 经随访共37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14例、基底动脉主干动脉瘤3例、椎动脉动脉瘤9例、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5例、大脑后动脉P1~P2段交界处动脉瘤4例、小脑上动脉动脉瘤l例和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1例)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活动能力,无一例发生手术相关性神经功能障碍,恢复良好率达88.09%.其余5例患者,1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术后出现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体征,生活不能自理;2例(1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主干动脉瘤)因术后发生脑干缺血,围手术期死亡;2例(椎动脉动脉瘤)复发患者经再次治疗康复.结论 对于不宜直接行手术夹闭的后循环动脉瘤,为了避免因夹闭动脉瘤和延长临时阻断载瘤动脉时间而发生术后脑缺血事件.可选择颅内外血管搭桥联合动脉瘤孤立术,以避免动脉瘤夹闭术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PICA)动脉瘤急诊血管内治疗的效果。方法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共收治8例PICA动脉瘤,均在入院48h内行血管内治疗,除2例远端PICA动脉瘤因导管超选困难而行载瘤动脉闭塞术外,其余均行血管内动脉瘤栓塞术。术后脑积水严重者行侧脑室置管脑脊液引流术,出血较多者行腰椎穿刺术。结果本组8例PICA动脉瘤患者中,近端动脉瘤5例,远端动脉瘤3例。GOS预后评分:5例为5分,2例为3分,I例死亡(为术后PICA动脉严重痉挛、闭塞)。随访3~12个月,仅复发1例,为瘤颈复发。结论急诊血管内治疗PICA动脉瘤效果及预后良好,但需根据动脉瘤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血管内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介入困难的破裂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PIC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4月应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6例曾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失败的破裂PIC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术前常规行骨窗位头颅血管成像(CTA)及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动脉瘤大小、形态、瘤顶指向、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制定最佳手术入路。2例PICA延髓前段及1例延髓侧段动脉瘤采用枕下远外侧入路,1例延髓侧段PICA动脉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PICA扁桃体段动脉瘤采用枕下后正中入路。随访时间为3~28个月,平均10.5个月。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无任何神经功能缺损,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均为5分。CTA或DSA复查示6例PICA动脉瘤夹闭术后均无残留或复发。结论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是破裂PICA动脉瘤难以实施血管内治疗时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术前骨窗位CTA有助于制定最佳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显微手术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8年1月至2013年8月显微手术夹闭的31例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动脉瘤位于延髓前段9例、延髓侧段6例、扁桃体延髓段5例、终末扁桃体段7例、扁桃体上端区域4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Ⅰ级10例,Ⅱ级14例,Ⅲ级7例;采用远外侧入路15例、乳突后枕骨下入路7例、枕骨后正中入路9例。结果术后6个月,运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mRS评分0分20例,1分5例,2分3例,4分1例(Hunt-Hess分级Ⅱ级),6分2例(1例死于肿瘤感染,1例死于)。结论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破裂常表现脑干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或仅表现为第四脑室出血;小脑后下动脉常有变异,CT血管造影不易发现动脉瘤;受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位置和解剖变异的影响,手术入路应给予个性化考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复合(hybrid)手术室在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应用复合手术室治疗76例(84个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患者,72例行手术夹闭(其中3例为球囊辅助动脉瘤夹闭),4例行动脉瘤孤立联合高流量搭桥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结果 72例行手术夹闭的患者中,5例(6.9%)术中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颈残留,调整动脉瘤夹后再次行术中造影,显示动脉瘤均完全夹闭,其中1例术后6个月血管造影发现动脉瘤复发,行介入栓塞治疗;6例(8.3%)在术中造影显示载瘤动脉狭窄,调整动脉瘤夹后再次行术中造影,5例载瘤动脉狭窄者恢复正常,1例(1.4%)仍存在轻度狭窄,但瘤体过小无法调整,电生理监测未显示异常.4例动脉瘤孤立联合搭桥术者血管均重建成功,术中造影未发现搭桥血管的狭窄或闭塞.随访69例,失访7例.其中53例恢复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0分],11例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mRS:1~2分),3例重残(mRS:5分),2例死亡(mRS:6分).结论 复合手术室能够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提高血管重建成功率,是实现动脉瘤疗效最大化的全新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9.
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9例,小脑出血起病1例,经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或全脑DSA明确诊断,梭形动脉瘤5例,囊状动脉瘤5例,其中合并动静脉畸形2例。结果采取显微外科手术治疗5例,血管内治疗5例。随访3个月~3年,正常工作和生活7例,生活自理1例,失访2例。结论早期外科处理破裂出血的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能取得良好结果。对不能单纯夹闭或栓塞的动脉瘤,闭塞载瘤动脉也是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循环血管重建手术治疗双侧椎动脉或基底动脉闭塞的术式选择和疗效。方法分别采用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颞浅动脉小脑上动脉、颞浅动脉大脑后动脉,以及移植桡动脉行枕动脉椎动脉寰椎上段吻合术等术式治疗9例双侧椎动脉或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结果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显示所有患者吻合血管形态良好、血流通畅;术后第7天脑血管造影检查,8例吻合血管血流通畅、1例吻合血管未显影,MR(或CT)灌注成像7例血流灌注明显改善。术后患者头晕症状完全消失(2例)、构音障碍减轻及吞咽功能好转(5例)。9例患者中仅1例于术后15d死于心肺功能衰竭,其余8例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脑缺血症状,4例基本恢复正常生活。结论根据椎基底动脉闭塞部位选择相应后循环血管重建手术方式,初步结果显示效果良好,但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