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恩格列净治疗对急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再入院风险、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急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观察组(126例)和对照组(127例)。2组均常规给予强心、利尿等抗心力衰竭及降糖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还给予每日一次10 mg恩格列净,持续6个月。比较2组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心功能、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和生活质量(KCCQ评分)。安全性指标是肾功能和血钾水平。比较2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情况,Cox回归分析评估影响心力衰竭再入院的相关因素。结果 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前的心功能、6WMT、KCCQ评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肾功能和血钾水平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6个月后,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心力衰竭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1.9%比17.3%,HR=0.692,95%CI:0.504~0.951,P=0.023)。较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长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12-2016年我院纳入并随访的急性心衰患者406例。根据入院患者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和尿酸正常组。随访24个月后比较2组全因病死率。绘制Kaplan-Meier曲线,并对可能影响全因死亡的因素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索高尿酸血症与心衰长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286例(70.4%)患者患有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通常合并有肾功能不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更高、心功能更差的特点。随访24个月后,128例(31.5%)患者死亡,高尿酸血症与全因死亡增加相关(P=0.006)。多变量调整后,高尿酸血症为急性心衰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HR=1.64,95%CI:1.07~2.53,P=0.025)。结论:高尿酸血症为急性心衰患者长期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特征,并分析房颤对CRT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01至2014-12于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接受首次CRT植入的25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房颤分为房颤组和无房颤组。定义随访终点为心力衰竭再住院和全因死亡(包括心脏移植)。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的临床预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房颤对CRT植入患者临床终点的预测作用。结果:基线数据显示,42例(16.3%)患者合并阵发性房颤,房颤组患者年龄、男性比例、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比例、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 GFR)、血肌酐、血尿酸、大内皮素、超声左心房直径、胺碘酮使用比例与非房颤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随访,死亡33例(12.8%),心脏移植5例(1.9%),心力衰竭再住院72例(27.9%)。生存分析显示,房颤组患者心力衰竭再入院率显著高于无房颤组(χ~2=6.651,P=0.010),全因死亡率与无房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8,P=0.468)。Cox单因素分析显示:房颤、非LBBB、血肌酐高、大内皮素高、左心房大为心力衰竭再住院可疑危险因素;血肌酐高、大内皮素高、左心房大为全因死亡可疑危险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房颤不是心力衰竭再住院和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左心房大[HR=1.041,95%可信区间(CI):1.007~1.075,P=0.018]是心力衰竭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心房大(HR=1.045,95%CI:1.001~1.091,P=0.048)和血肌酐高(HR=1.008,95%CI:1.001~1.015,P=0.035)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房颤的CRT患者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增加,尚无确切证据支持房颤是合并房颤的CRT患者心衰再住院和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831例,根据RDW最佳截断值分为低RDW组596例(RDW14.39%),高RDW组235例(RDW≥14.39%)。平均电话随访(2.25±0.64)个月,观察并记录主要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和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结果随访期间,2组因心力衰竭再入院比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RDW组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比例明显高于低RDW组(27.2%vs 8.1%,19.1%vs 5.2%,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RDW水平与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发生风险呈正相关(HR=1.634,95%CI:1.267~1.979,P0.01;HR=1.323,95%CI:1.173~1.672,P0.01)。结论升高的RDW与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是其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治疗高龄女性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3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住院的高龄女性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83例,根据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94例,达格列净组89例。随访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12个月心功能指标、药物安全性以及再入院率,分析达格列净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超声心动图参数包括: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最大速度(E)/舒张早期二尖瓣环峰值速度(e′)、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LVEF,采用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评价患者生命质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3个月和12个月LAVI、LVMI、E/e′、MLHFQ评分、C反应蛋白、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达格列净组治疗3个月和12个月LAVI、LVMI、E/e′、MLHFQ评分、C反应蛋白、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达格列净组和对照组随访12个月因心力衰竭再次住院患者分别为11例(12.4%)、23例(24.5%)。达格列净组与对照组再入院率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2组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在高龄女性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达格列净可以改善心功能,提高远期预后,具有良好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郭静  张珏  沈佳丽 《临床内科杂志》2019,36(11):736-738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住院30天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特点及全因死亡的发生风险。方法 共纳入720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合并糖尿病组252例和无糖尿病组468例,比较两组患者MACE及全因死亡的发生情况及住院第1~15天(D15)和第16~30天(D30)MACE发生特点。结果 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为36.5%,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组的22.2%(P<0.05),但两组患者急性脑血管意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全因死亡发生率为25.0%,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组的15.6%(P<0.05)。两组患者D15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分别高于比同组D30(P<0.05),但两组D15和D30的急性脑血管意外发生率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是脓毒症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 合并糖尿病的脓毒症患者住院30天期间MACE和全因死亡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有效控制血糖可能减少合并糖尿病的脓毒症患者MACE和全因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入院血氯水平对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发表在PhysioNet的中国成人住院心衰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氯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T1组(Cl≤100.2 mmol/L,n=604)、T2组(100.3104.8 mmol/L,n=609)。主要终点为90 d全因死亡和心衰再住院复合终点。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终点事件的风险预测因子。结果 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三组全因死亡和心衰再住院复合风险显著不同(P=0.010);组间心衰再住院风险存在显著差异(P=0.021),但全因死亡风险无显著差异(P=0.470)。多因素调整的Cox模型显示,入院血氯水平与全因死亡和心衰再入院复合终点风险负相关(HR=0.96,95%CI:0.94~0.99,P=0.012)。与T2组相比,T1组的全因死亡或心衰再住院风险显著增高(HR=1.29,95%CI:1.16~1.77,P<0.001);T3组与T2组之间比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析达格列净与恩格列净分别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对糖尿病伴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2年8月福州市长乐区医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伴HF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对照组(n=30)。两组均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对照组联合达格列净,观察组联合恩格列净。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参数、心功能参数、随访6个月后的全因病死率及HF再入院率、用药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各项心功能参数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血糖参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糖尿病伴HF患者全因病死率、用药相关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F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达格列净,恩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应用于糖尿病伴HF患者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心功能指标,降低HF再入院率,且联合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心衰)再入院的关系。方法:分析2015-01-2018-10收治的89例合并OSAS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同期不合并OSAS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96例的随访资料,对其180 d内再入院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明确OSAS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再入院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再入院率分别为36.0%与12.8%(P0.01);再入院与非再入院组比较,所患糖尿病、OSAS、急性左心衰、多支血管病变比例较高,射血分数明显减低,体质指数、年龄较大、B型钠尿肽较高(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法分析显示OSAS、射血分数、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年龄、舒张压与心衰再入院明显相关(P0.05)。结论:OSAS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再入院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亚临床甲状腺功能紊乱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420例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入院24 h内测定甲状腺激素、脑利钠肽(BNP)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Logistic回归和Cox风险模型分析亚临床甲状腺功能紊乱与全因死亡的关系。结果在6~49个月随访期间,119例(28.3%)患者死亡,甲状腺功能正常组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Hypo)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SHyper)组的全因死亡率存在差异(分别为26.5%、51.1%、34.5%,log-rankχ~2=6.172,P=0.046)。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年龄、BNP、左室射血分数、甲状腺激素、游离甲状腺激素、SHypo(危险比:1.147,95%CI:0.971~1.352,P=0.012)是AHF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因素。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SHyper不是全因死亡的预测因素。结论 SHypo是AHF患者的全因死亡独立预测因素,而SHyper不是全因死亡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4种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搜集关于达格列净、卡格列净、恩格列净及艾托格列净4种SGLT2抑制剂治疗HFrEF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7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4.0.1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个RCT,包含11 972例HFrEF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比较,在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发生率方面,达格列净更有优势(心血管死亡:RR=0.81,95%CI:0.69~0.94;全因死亡:RR=0.81,95%CI:0.70~0.92);在降低再入院发生率方面,达格列净和恩格列净更有优势(达格列净:RR=0.74,95%CI:0.65~0.85;恩格列净:RR=0.73,95%CI:0.63~0.84);在降低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方面,卡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卡格列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因AMI就诊我院并行PCI治疗的108例患者,同时需满足有2型糖尿病病史.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卡格列净组)52例.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药方联合恩格列净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20年1—12月间6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在饮食控制、运动指导及原降糖治疗基础上给予恩格列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方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在合并2型糖尿病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体质指数(BMI)对预后的影响及肥胖矛盾的存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5年我院收治的226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心衰住院患者,根据BMI分为3组:体重正常组(18.5kg/m~2≤BMI24kg/m~2)、超重组(24kg/m~2≤BMI28kg/m~2)、肥胖组(BMI≥28kg/m~2),于2016-06-07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各组临床指标、全因死亡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及心衰再住院)情况。结果:226例患者均完成随访,体重正常组92例,超重组93例,肥胖组41例。发生全因死亡28例(12.4%),发生MACE 101例(44.7%)。其中,体重正常组和肥胖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4.1%(13/92)和12.2%(5/41),均高于超重组的10.8%(10/93)。体重正常组和肥胖组MACE发生率分别为50%(46/92)和58.5%(24/41),均高于超重组的33.3%(3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KaplanMeier曲线,超重组MACE均低于其他2组(P0.01),但全因死亡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中,与肥胖组患者相比,在调整了其他因素后,体重正常组的MACE[风险比(RR)=0.605,95%可信区间(CI):0.363~1.008,P=0.054]风险降低,超重组MACE(RR=0.430,95%CI:0.251~0.738,P0.01)风险降低更为明显。结论:肥胖矛盾可能不存在于合并2型糖尿病的心衰人群中,将BMI控制在28kg/m~2以下可能有益于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及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用达格列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3~9月河南省胸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及高尿酸血症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达格列净组63例: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方案+常规降糖方案+口服达格列净10 mg/次,1次/d;对照组63例: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方案+常规降糖方案。研究期间,2组各排除3例,每组最终入选60例。2组持续治疗6个月。记录各组治疗7 d及6个月后血尿酸水平,痛风发作情况;治疗6个月后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和LVEF;治疗6个月期间不良事件(低血糖、泌尿生殖系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率。结果达格列净组治疗7 d及6个月血尿酸水平较对照组及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达格列净组治疗6个月痛风发作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0%vs 16.7%,P=0.040)。达格列净组治疗6个月LVEF和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6个月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达格列净组治疗期间泌尿生殖系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3.3%vs 3.3%,P=0.048)。结论达格列净既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还能减少心力衰竭恶化风险,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整体安全性较好,适合于多病共存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6.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5):447-452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房颤)伴功能性二尖瓣反流(MR)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内科住院并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年龄≥65岁、房颤伴左房增大、二尖瓣运动及形态正常、M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R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分析组间临床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差异。随访记录全因死亡及因心力衰竭(心衰)再住院的事件,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入选120例患者,中位年龄86岁。重度MR组女性、NYHAⅣ级占比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MR,重度MR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轻度和中度MR组;重度MR组BMI明显低于轻度MR组;重度MR组脑钠肽、收缩期三尖瓣反流峰值速度、肺动脉收缩压明显高于轻度MR组。在中位时间为26个月的随访中,44例(38.9%)发生全因死亡,37例(32.7%)因心衰再住院。3组间全因死亡率、因心衰住院率有显著差异(Log Rank P=0.042、0.006)。随着MR程度增加,全因死亡率、因心衰再住院率增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HYA分级(HR:1.924,95%CI:1.293~2.863,P=0.001)、MR程度(HR:1.717,95%CI:1.032~2.856,P=0.037)与因心衰再住院相关。结论:老年房颤伴功能性MR患者,随着MR程度增加,全因死亡率、因心衰再住院率增加。NYHA分级、MR程度是老年房颤患者因心衰再住院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急性期室性期前收缩(室早)的数量及性质对于长期预后及危险分层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从2012-03-2015-02共入组230例急性心衰患者随访18个月后,分析死亡组和非死亡组各项临床指标以及室早的数量及性质,对急性心衰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终点事件定义为全因死亡。结果:室早总数(P=0.005)、多形性室早(P=0.03)与急性心衰患者18个月的死亡风险相关,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与急性心衰患者18个月死亡风险无明显相关性。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发现急性心衰患者急性期室早总数(HR1.193,P=0.04)、NT-proBNP、血钠及收缩压是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ROC曲线示室早总数曲线下面积(AUC)为0.642,最佳预测值为1 193次/24h,敏感性53.7%,特异性73.6%。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频发多形性室早患者全因死亡率更高。结论:急性心衰患者急性期室早数量作为长期预后及危险分层的预测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 AGEs)水平,对充分药物治疗加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RT或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defibrillator, CRT-D)的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浙江医院31例符合CRT植入适应证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AGEs水平分为高AGEs水平组(≥2.00μg/mL)和低AGEs水平组(2.00μg/mL)。同时根据随访过程中生存及死亡分为两组。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高AGEs组及低AGEs组的临床预后,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AGEs水平对CRT植入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终点的预测作用。结果高AGEs组患者较低AGEs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 LDL)水平、左室舒张末内径、扩张性心肌病比例、全因死亡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HDL)、QRS时限缩短的比例较低。经过最长129个月随访,死亡14例(45.16%)。2年生存率83.9%,5年生存率67.7%。死亡组较生存组的AGEs水平、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高,而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水平、QRS时限缩短比例低。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AGEs组的全因死亡率高于低AGE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98,P 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AGEs水平是心力衰竭患者CRT术后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HR=0.078,95%CI:0.013~0.462,P 0.01)。结论高AGEs水平的心力衰竭CRT术后患者全因死亡率增加,AGEs水平是心力衰竭患者CRT治疗后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多次入院血压变异性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发生急性失代偿性心衰的患者, 使用Cox回归模型评估多次入院血压变异性指标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作用, 包括平均血压、血压标准差及血压变异系数。结果共纳入1 006例心衰患者, 平均年龄(69.3±13.5)岁, 其中411例(40.8%)为女性, 670例(66.6%)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随访1.54年(中位数)后, 全因死亡发生率为47.0%。在所有心衰患者中, 校正混杂因素后, 多次住院的入院收缩压标准差及变异系数每增加1个标准差, 全因死亡风险可分别增加10%和11%(收缩压标准差:HR:1.10, 95%CI:1.01~1.21, P=0.029;收缩压变异系数:HR:1.11, 95%CI:1.02~1.21, P=0.017);多次住院的入院舒张压平均值每增加1个标准差, 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5%(HR:0.75, 95%CI:0.65~0.87, P<0.001)。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中, 不论是否校正混杂因素, 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SHG)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远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0-02至2016-03首次患AMI于我院心内科接受PCI的患者65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SHG组(空腹血糖≥7.0 mmol/L,67例)、无SHG组(空腹血糖7.0 mmol/L,320例)和糖尿病组(既往或此次入院后明确诊断,268例)患者住院期间及发病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三组患者GRACE评分比较,SHG组糖尿病组无SHG组,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患者Gensini积分比较,糖尿病组SHG组无SHG组,糖尿病组与无SH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G组患者住院期间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及恶性心律失常比例高于无SHG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SHG、GRACE评分及Gensini积分是患者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SHG是最强的危险因素(OR=4.455,95%CI:1.805~10.997,P=0.001)。SHG组发病1年全因死亡及心力衰竭患者比例高于无SHG组(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空腹血糖、入院Killip心功能分级Ⅱ~Ⅳ级及Gensini评分是患者发病1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入院Killip心功能分级Ⅱ~Ⅳ级是最强的危险因素(OR=6.901,95%CI:2.812~16.940,P0.001),其他依次是空腹血糖、年龄和Gensini积分。结论:SHG会影响接受PCI的AMI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和其他危险因素相比,SHG是接受PCI的AMI患者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的一项较强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