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期间焦虑及不适反应的干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筛选的3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化疗期间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辅以放松训练。于入选时、出院前1~2d时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鹿特丹症状量表(RSCL)对2组患者化疗期间焦虑程度及不适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出院时发现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16.55±3.07)分]较入选时明显改善(P<0.05),RSCL评分[(73.88±13.29)分]较入选时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对照组患者出院时HAMA评分[(20.81±3.26)分]较入选时无明显改善(P&rt;0.05),RSCL评分[(96.60±11.54)分]较入选时明显增加(P<0.05);通过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其HAMA评分及RSC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辅以放松训练,能进一步缓解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期间焦虑症状及不适反应发生情况,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运动功能康复路径管理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 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Bobath等神经促通康复技术为主的传统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早期运动功能康复路径管理训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抑郁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MA、HAMD、BI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4周后FMA、BI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4周后FMA[(65.37±5.28)分]、BI[(69.22±7.05)分]优于对照组FMA[(47.16±4.92)分]、BI[(55.67±6.21)分](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HAMD评分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4周后[(15.72±9.86)分]比较,治疗组HAMD[(9.25±3.76)分]评分显著较低(P<0.05)。 结论在传统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早期运动功能康复路径管理训练,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有效缓解其抑郁情绪,改善ADL能力,有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翁格玛利”激励效应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如每日口服氟西汀20 mg),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翁格玛利”激励效应进行心理健康干预。于入选时及治疗5周后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对2组患者抑郁病情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5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NFDS评分[(13.29±4.21)分]、SDS评分[(40.12±7.21)分]、MBI评分[(75.26±6.12)分]及对照组NFDS评分[(19.1±3.13)分]、SDS评分[(52.32±8.82)分]、MBI评分[(68.86±7.36)分]均较入选时明显改善,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翁格玛利”激励效应对PSD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进一步缓解PSD患者抑郁病情,促其受损神经功能恢复及ADL能力提高,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疗效。 方法选取DEACMP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压氧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2组患者均给予改善微循环及康复治疗,高压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高压氧治疗。治疗前、治疗35d、治疗70d,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BI评分(BI)、年龄相关的白质改变量表(ARWMC)对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脑白质损伤程度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高压氧组和对照组MMSE、BI、ARWMC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高压氧组治疗35d及70d后MMSE、BI评分均有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治疗70d后ARWMC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5d后,高压氧组MMSE评分[(10.78±4.41)分]高于对照组[(2.54±1.50)分](P<0.05),BI评分[(48.75±11.85)分]高于对照组BI评分[(9.46±6.43)分](P<0.05),其ARWMC评分与对照组ARWMC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70d后,高压氧组MMSE评分[(23.69±3.79)分]高于对照组[(2.89±1.64)分]( P<0.05),BI评分[(75.78±16.37)分]高于对照组BI评分[(12.14±8.65)分](P<0.05),其ARWMC评分[(7.13±3.22)分]低于对照组[(15.79±4.70)分](P<0.05)。 结论在改善微循环治疗及康复训练基础上,高压氧能够改善DEACMP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治疗70d后可显著减轻患者脑白质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抗抑郁药物联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 方法将确诊的150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组、联合组和rTMS组,每组50例;药物组患者只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rTMS组患者只给予rTMS治疗,联合组患者则在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rTMS治疗,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分对3组患者进行量表评估和疗效分析。150例患者8例脱落,药物组3例,rTMS组3例,联合组2例,最终142例患者纳入分析。 结果治疗2周后,联合组患者HAMD评分[(16.44±4.01)分]较组内治疗前[(26.39±0.41)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低于药物组[(23.84±3.63)分]和rTMS组[(23.39±3.9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药物组和rTMS组患者的HAMD评分[(14.71±4.87)和(13.56±4.55)]均较组内治疗前[(26.82±3.49)和(26.45±0.37)分]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的HAMD评分[(7.68±5.25)分]较组内治疗前降低更为明显(P<0.01);且联合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药物组和rTMS组(P<0.05)。治疗2周后,药物组、rTMS组和联合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6.38%、10.64%和35.42%;3组疗法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6,P<0.01);治疗4周后,药物组、rTMS组和联合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53.19%、57.45%和89.58%,较治疗2周后明显提高(P<0.01),且3组疗法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4,P<0.01);两两组间比较,联合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药物组和rTMS组,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药物组与rTM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过程中,rTMS组有3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头痛,余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高频rTMS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患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松弛训练治疗中青年女性焦虑症患者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6例中青年女性焦虑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松弛训练。于入选时、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经4周治疗后,发现研究组HAMA评分[(16.7±5.3)分]及GQOLI-74评分[(73.5±8.9)分]、对照组HAMA评分[(19.3±6.7)分]及GQOLI-74评分[(69.7±6.9)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上述指标均以研究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松弛训练,能进一步缓解中青年女性焦虑症患者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LDH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干扰电、超短波及湿热敷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同时辅以SET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疼痛VAS评分、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对2组患者腰痛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4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疼痛VAS评分[(3.22±0.94)分]、腰椎功能评分[(23.6±5.8)分]、对照组疼痛VAS评分[(4.66±0.92)分]、腰椎功能评分[(15.4±6.5)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改善率[(90.3±16.5)% vs(79.3±24.9)%]及治愈显效率(87.5% vs 73.3%)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ET训练可显著减轻LDH患者腰痛症状,促其腰椎功能改善,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用氟西汀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PSD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对象纳入正常组。2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干预,治疗组同时辅以rTMS及氟西汀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氟西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抑郁程度改善情况,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探究性眼动分析(EEM)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改变。 结果经8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HAMD评分[(9.47±3.47)分]及对照组HAMD评分[(12.80±3.45)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并且以治疗组HAMD评分的下降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时治疗组及对照组N2波潜伏期[分别为(278.8±16.0)ms和(279.0±16.4)ms]、P3波潜伏期[分别为(377.1±17.5)ms和(378.0±16.8)ms]均较正常组延长,治疗组及对照组P3波幅[分别为(3.60±1.76)μV和(3.68±1.59)μV]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EEM检查结果亦显示治疗组及对照组凝视点[分别为(16.98±5.32)个和(17.46±5.32)个]及反应性探索评分[分别为(4.29±1.55)分和(4.41±1.56)分]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经治疗8周后,发现治疗组及对照组N2波潜伏期[分别为(244.5±15.9)ms和(261.7±13.3)ms]、P3波潜伏期[分别为(343.5±17.1)ms和(361.0±14.9)ms]均较治疗前缩短,P3波幅[分别为(6.38±1.89)μV和(5.50±1.83)μV]均较治疗前增大;2组患者凝视点[分别为(23.61±3.87)个和(20.68±4.54)个]及反应性探索评分[分别为(6.61±1.70)分和(5.44±1.57)分]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rTMS联用氟西汀治疗PSD患者具有协同效应,能进一步缓解患者抑郁情绪、改善认知功能,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抗抑郁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情绪、睡眠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PSD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及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组给予rTMS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中国脑卒中量表(CS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的抑郁情绪、睡眠质量、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HAMD、CSS、PSQI、MBI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8周后(治疗后),3组患者HAMD评分、PSQI评分、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治疗后HAMD、CSS、PSQI、MBI评分均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与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HAMD[(9.76±4.59)分]、CSS[(7.65±2.35)分]、PSQI[(16.13±4.12)分]、MBI评分[(52.61±9.26)分]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rTMS可显著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睡眠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有效提高其ADL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给予依巴斯汀片(1次/日,每次10 mg,连续服用4周)口服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总评分(TSS)对2组患者的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及症状总积分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120例患者中SAS评分达到或超过异常界值(≥50分)44例,SDS评分达到或超过异常界值(≥53分)25例;治疗组和对照组的SAS评分分别为(45.51±7.34)分和(46.27±5.92)分,SDS评分分别为(48.09±8.38)分和(49.56±4.99)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35.68±3.23)分和(40.29±7.15)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3.66±5.17)分和(46.57± 6.01)分]均下降不明显(P>0.05),但治疗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TSS评分分别为(7.07±3.19)分和(6.86±4.22)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2周后,2组T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且治疗组[(3.91±2.02)分]下降较对照组[(4.14±2.41)分]更为明显(P<0.05);治疗4周后,2组TSS评分均较治疗前进一步下降(P<0.05), 而治疗组TSS评分[(1.15±2.09)分]下降更为明显(P<0.01),且与对照组的TSS评分[(3.48± 2.13)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25%和66.10%(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15.38%和43.59%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可有效缓解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提高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并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治疗师徒手辅助下肢步行训练,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简式Fugl-Meyer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功能性步行分级(FAC)及10m最大步行速度(10m MWS)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BBS、FMA评分及FAC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BBS评分[(45.00±4.47)分]、FMA评分[(28.67±3.66)分]、FAC分级[(3.55±0.94)级]及10m MWS[(0.83±0.23)m/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MBI评分(除大便控制以外)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如厕评分[(7.50±2.02)分]、转移评分[(13.06±1.65)分]、步行评分[(12.55±2.04)分]、上楼梯评分[(8.20±1.48)分]及MBI总分[(74.60±7.74)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1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5例。3组均给予卒中单元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训练、语言训练、心理治疗、健康教育等),常规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舍曲林(商品名:左洛复)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则在卒中单元常规治疗及服用舍曲林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加用中草药方剂。治疗前及治疗第8,24周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评定,利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 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HAMD、MMSE、MoC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第8周,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HAMD评分[(14.28±0.64)分、(13.32±0.91)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4周,常规治疗组HAMD、MMSE、MoCA评分[(12.65±0.75)分、(23.24±0.89)分、(23.36±0.88)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第24周HAMD、MMSE、MoCA评分[(10.15±0.67)分、(25.21±0.92)分、(25.44±0.85)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HAMD、MMSE、MoCA评分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各指标评分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 结论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其认知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球囊扩张术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抑郁、焦虑病情的改善作用。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8例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19例)及对照组(19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2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不超过5周,如治疗过程中患者恢复正常经口进食则终止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用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洼田饮水试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结束时发现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VFSS吞咽障碍程度评分[分别为(7.92±0.45)分和(5.92±0.39)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分别为(1.42±0.47)分和(2.71±0.55)分]、HAMD评分[分别为(7.5±1.8)分和(8.8±2.1)分]及HAMA评分[分别为(8.3±1.9)分和(9.8±2.4)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上述疗效指标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辅以球囊扩张治疗,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对缓解患者抑郁及焦虑情绪均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首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8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采用抗抑郁药文拉法辛(75~150 mg/d)或米氮平(15~30 mg/d)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每周5次,共2周;对照组在药物基础上辅以MECT治疗,每周3次,共2周。治疗前、治疗后第1,2,4,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2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HAMD评分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2组患者HAMD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研究组治疗后1周[(16.510±3.129)分]及2周[(9.100±2.968)分]比较,对照组治疗后1周[(14.070±4.910)分]及2周[(7.800±3.299)分]均较低(P<0.05);治疗后第4周及第6周,研究组HAMD评分与对照组HAMD评分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2组患者治疗后抑郁状况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5%)低于对照组(1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中,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6例和7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0%和17.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首发抑郁症与无抽搐电休克疗效相当,能迅速缓解症状,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及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术前和术后吸气肌训练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60例择期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技巧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呼吸训练器进行深吸气训练,每天训练4次,每次训练20min,共训练10d(包括术前5d、术后5d)。分别于入院时、术前1d、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5天进行呼吸肌力量检测、血气分析、6min步行试验(6MWT)、Borg呼吸困难评分;并于入院时、术后第5天时检测2组患者肺功能,同时运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诺丁汉健康量表(NHP)对2组患者进行心理功能、生活质量评估;记录2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上述各项疗效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术后第1天2组患者呼吸功能及运动能力均急剧下降,Borg评分明显增加,随后逐渐好转,但与入院时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时观察组患者呼吸功能[最大吸气压为(67.41±14.53)mm H2O、最大通气量为(79.83±5.37)L]、6MWT[(427.19±46.52)m]、Borg评分[(1.45±0.48)分]、术后焦虑评分[(8.14±2.80)分]、NHP总分[(128.91±25.12)分]、NHP疼痛评分[(24.66±10.12)分]、NHP睡眠评分[(25.18±9.75)分]及NHP身体活动评分[(22.81±10.72)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前及术后吸气肌训练可显著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心肺功能,减轻术后焦虑症状,提高围手术期患者生活质量,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指导对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疗效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于出院当日及出院后第1、2、5、9、13周接受一对一康复指导,对照组遵循依从式教育模式,治疗组则应用赋能教育五步法实施康复干预。于出院当日、出院后第13周时分别采用脑卒中患者运动评分 (MAS) 及Barthel指数(BI)评分对2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家庭康复治疗13周后,发现治疗组MAS评分[(28.42±8.71)分]及BI评分[(61.45±8.76)分]、对照组MAS评分[(18.75±9.45)分]及BI评分[(44.24±8.52)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在家庭康复治疗过程中贯彻赋能教育指导,可加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促进ADL能力提高,该治疗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干预治疗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脑卒中后SHS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原发病常规治疗及康复干预(包括运动训练、冷热水交替浸浴治疗、空气波压力治疗、良肢位摆放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服用补阳还五汤。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定2组患者患肢疼痛及水肿程度;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法(FMA)评定患侧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并于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4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疼痛VAS评分[(2.64±1.21)分]、水肿VAS评分[(1.47±0.25)分]、上肢FMA评分[(58.68±8.91)分]、MBI评分[(71.00±11.54)分]及对照组疼痛VAS评分[(4.47±1.68)分]、水肿VAS评分[(2.55±0.34)分]、上肢FMA评分[(48.31±8.14)分]、MBI评分[(58.82±9.87)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上述指标皆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相对较显著;治疗组总有效率(95.08%)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70.4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干预治疗SHS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提高康复疗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配合推拿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中药熏洗和推拿治疗,所有治疗均持续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Clonus分级法、Fugl-Meyer量表(FMA)及Barthel指数(BI)对2组患者小腿三头肌的痉挛程度、踝阵挛评分、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MAS、Clonus、FMA及BI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MAS[(1.68±0.59)分]、Clonus评分[(1.05±0.49)分]较组内治疗前降低(P<0.05),FMA[(30.24±1.86)分]、BI评分[(64.41±6.02)分]较组内治疗前增高(P<0.05);对照组患者MAS[(2.98±1.13)分]、Clonus评分[(2.48±0.53)分]较组内治疗前降低(P<0.05),FMA[(26.89±2.12)分]、BI评分[(50.12±4.84)分]较组内治疗前增高(P<0.05)。与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对照组MAS、Clonus评分较高(P<0.05),FMA、BI评分较低(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辅以中药熏洗及推拿治疗,可显著减轻脑卒中患者的足内翻状态,改善其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抑郁程度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间的相关性。 方法共选取胃癌患者76例,根据其健康问卷(PHQ-9)评分将其分为有抑郁组(34例)及无抑郁组(42例),同时选取性别、年龄均与胃癌患者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8例纳入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检测各组对象血清白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对各组对象检测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同时采用Pearson′s相关系数分析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抑郁程度间的相关性。 结果3组对象IL-2、sIL-2R及TNF-α表达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抑郁组TNF-α水平[(200.55±48.61)pg/ml]、无抑郁组TNF-α水平[(189.98±43.21)pg/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但2组患者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72.48±23.81)pg/ml](P<0.01);有抑郁组IL-2水平[(64.58±18.23)pg/ml]明显低于无抑郁组[(78.54±20.89)pg/ml](P<0.01);且2组患者IL-2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组[(95.11±24.86)pg/ml](P<0.05);有抑郁组SIL-2R水平[(117.84±22.69)pg/ml]明显高于无抑郁组[(99.10±18.66)pg/ml](P<0.01);且2组患者SIL-2R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84.66±14.63)pg/ml](P<0.05)。经相关性分析发现,胃癌患者抑郁严重程度与IL-2水平呈负相关(r=-0.295,P<0.05),与sIL-2R水平呈正相关(r=0.334,P<0.05)。 结论IL-2、sIL-2R水平与胃癌患者抑郁程度间具有一定相关性,推测上述细胞因子在胃癌患者抑郁发病过程中可能起主要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腰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6例腰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及对照组(5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同时辅以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2周为1个疗程。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疗程结束时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量表(ODI)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其疼痛程度、腰椎功能障碍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疗程结束时2组患者疼痛VAS、ODI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结束3个月后其ODI评分较疗程结束时明显升高(P<0.05),MBI评分较疗程结束时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3个月后其疼痛VAS评分[(1.88±0.93)分]、ODI评分[(26.7±11.4)分]及MBI评分[(86.2±7.4)分]与疗程结束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通过组间比较发现,疗程结束时观察组患者ODI评分[ (21.8±10.6)分]较对照组ODI评分[(29.6±12.3) 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疼痛VAS、ODI及M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腰椎病复发率(13.8%)亦显著低于对照组(29.3%)。 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较常规康复干预能更显著改善腰椎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还能预防短期(治疗结束3个月内)内腰痛症状复发,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