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侵袭颅内嗅神经母细胞瘤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神经外科从2001年7月.2005年8月收治的5例侵袭颅内嗅神经母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点,手术治疗进行分析,1例行内镜下经鼻活检,4例手术治疗,分别选择经额入路和经额扩展入路,应用不同方法进行颅底重建。全部病人术后行放疗,1例辅助化疗。术后6-45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4例侵袭颅内肿瘤全部切除,术后鼻塞全部改善,3例术前视力下降者术后视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2例术后出现腰骶段椎管内转移,分别为术后6-8个月。其中1例手术,死亡1例。结论 侵袭颅内的嗅神经母细胞瘤治疗仍然需要多手段进行干预,对侵袭到颅内肿瘤要争取全切除,术后应辅以放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本组手术方法和入路的探讨,旨在提高嗅神经母细胞瘤的手术疗效。方法 4例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均先由耳鼻喉科经鼻旁切口入路切除鼻腔及副鼻窦内肿瘤,接着由神经外科医生经改良翼点入路行开颅肿瘤切除及颅底重建。结果 本组4例无手术死亡,其中肿瘤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1例(副鼻窦内残存)。随访3年,3例存活,1例术后死于急性脑梗塞。结论 神经外科、耳鼻喉科联合经鼻旁—改良冀点入路切除嗅神经母细胞瘤是首选治疗手段,术后辅以放疗有预防复发作用。  相似文献   

3.
内镜经鼻颅内外联合入路切除前中颅底沟通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绛鼻颅内外联合入路切除前中颅底沟通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13例患者在扩大经额下入路显微切除肿瘤颅腔内部分的基础上,采用经鼻内镜下切除肿瘤颅外部分并重建颅底缺损.结果 手术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和新神经功能废损、脑脊液漏、脑膜腩膨出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爪神经鞘瘤4例,鼻咽纤维血管瘤3例,脑膜瘤2例,垂体瘤、内翻性乳头状瘤、鳞状细胞痛和嗅神经母细胞瘤符1例.结论 采用内镜经鼻颅内外联合入路切除前中颅底沟通瘤创伤小且深部视野良好,能安全且完全切除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4.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馒袭性垂体腺瘤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探讨采用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方法。方法对经神经导航及神经内镜辅助的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的37例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镜下全切除21例,次全切除10例,大部分切除6例,无死亡。术后有脑脊液鼻漏2例,1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另1例经手术修补治愈。患者术后原有症状均有所改善。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侵袭性垂体腺瘤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安全且并发症少等优点。术中利用神经导航系统和神经内镜辅助手术避免重要结构损伤,提高肿瘤的切除程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Kadish C期嗅神经母细胞瘤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Kadish C期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均采取以手术为主,结合放疗、化疗或同步放化疗等措施的综合治疗.其中3例为初治病例,3例为复发病例.6例术中送冰冻病理,切缘均阴性.结果 5例整块全切除的患者随访20个月以上,无复发;1例分块全切除的患者,术后11个月死于肿瘤复发.并发症包括3例气颅,2例精神症状,1例脑脊液鼻漏.结论 Kadish C期嗅神经母细胞瘤治疗宜选择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手术可采用经额下入路,无瘤原则和颅底重建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神经导航系统手术治疗颅内病变的经验.方法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对172例颅内占位病变进行定位、设计手术入路及病灶切除.结果病灶全切除145例,次全切除15例,大部切除12例.148例(86.0%)在神经导航的引导下开颅骨窗减小,对脑组织的侵袭减少.结论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可降低手术侵袭性,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技术在分期手术时,采用经蝶窦和开颅联合入路治疗垂体腺瘤中的应用.方法 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天坛医院内镜神经外科专业组采用分期联合入路手术治疗32例垂体腺瘤患者,包括肿瘤残存患者20例,复发患者12例.分期手术中至少有一次为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术后影像学检查确定肿瘤切除程度.结果 全切17例(53%),次全切4例(13%),大部切除7例(22%),部分切除4例(13%);其中残存肿瘤的全切率为35%(7/20),复发肿瘤的全切率为83% (10/12).结论 神经内镜技术在分期手术联合入路治疗垂体腺瘤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髓母细胞瘤显微手术治疗技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11年7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8例髓母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和MRI检查.19例经小脑蚓部入路手术,9例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手术.结果 肿瘤全切除21例(75.0%),次全切除7例(25.0%);出院时GOS评分5分18例(64.3%),4分6例(21.4%),3分3例(10.7%),1分1例(3.6%).结论 髓母细胞瘤以显微手术治疗为主;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精细操作避免重要神经结构和血管损伤,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其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一种适合内镜经鼻手术治疗需要的颅底脊索瘤临床分型及入路选择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使用内镜经鼻手术治疗的133例颅底脊索瘤病例资料.依据内镜经鼻手术斜坡解剖区域分类方法对脊索瘤进行临床分型.其中,主体位于颅底中线区域116例:(1)主体位于前颅底6例;(2)主体位于上斜坡7例;(3)主体位于上中斜坡42例;(4)主体位于中下斜坡8例;(5)主体位于下斜坡21例;(6)主体位于全斜坡32例.主体位于中线及中线旁区域(广泛型)17例.全部病人均行内镜经鼻手术切除.中线区域型共使用4种内镜经鼻手术入路:内镜经鼻-前颅底入路、内镜经鼻-上斜坡入路、内镜经鼻-中斜坡入路、内镜经鼻-下斜坡入路.广泛型使用内镜经鼻手术入路结合其他开颅手术入路进行肿瘤切除.结果 病变全切为26例(20%),次全切62例(47%),大部切除38例(29%),部分切除7例(5%).结论 制定适合内镜经鼻手术的斜坡解剖区域划分,并以此为基础对颅底脊索瘤进行临床分型,可以更好地指导内镜经鼻切除颅底脊索瘤的手术入路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颅手术联合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巨大(>4 cm)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3年3月双镜联合手术治疗的18例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肿瘤切除率、激素缓解情况以及颅内感染、术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肿瘤全切除14例(77.8%),次全切除4例(22.2%)。手术时间平均(5.2±1.4)h。术后内分泌复查:术前泌乳素增高的11例中,术后恢复正常8例,无明显变化3例;术前1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术后恢复正常。术后出现肾上腺功能减退2例(11.1%)、暂时性尿崩症2例(11.1%)、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1例、脑脊液漏1例,无颅内感染、术区出血。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0.1±9.1)个月;1例次全切除术后复发(肿瘤直径约1 cm),经γ刀治疗后未见明显生长,未再次手术治疗。头痛缓解率为78.6%(11/14),视力及视野改善率为85.7%(12/14)。结论 经颅显微镜下手术联合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经术前充分评估难以从单一入路切除时,可选择双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颅内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嗅神经母细胞瘤 10例。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年龄 3 5 5岁 ,平均病程 10个月 ,首发症状以鼻衄、鼻塞为主 ,头颅CT、MRI显示肿瘤大多位于前颅底 ,有骨质破坏及颅内外沟通。术后 8例随访 2个月~ 4年 ,存活 3例 ,死亡 5例。结论 :颅内嗅神经母细胞瘤极为罕见 ,多伴有鼻部症状 ,常发生于以嗅沟为中心的前颅底 ,一般预后差。手术全切除外加放疗、化疗有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和评估大型鞍区肿瘤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 方法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神经外科和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治疗鞍区大型肿瘤患者82例,其中双额底内侧入路32例,单鼻孔经蝶入路32例,扩大的翼点入路12例、单侧额下外侧入路6例,评估不同入路的结果和预后. 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除66例,次全切除16例,其中经双额底内侧入路肿瘤全切除28例(87.5%),次全切4例;单鼻孔经蝶经入路肿瘤全切除26例(81.2%),次全切6例;扩大的翼点入路肿瘤全切除9例(75%),次全切3例;单侧额下外侧入路肿瘤全切除3例(50%),次全切3例.无手术死亡患者. 结论 鞍区大型肿瘤的切除可根据肿瘤类型选用经扩大的翼点入路或双额底内侧入路,单鼻孔经蝶入路主要适用于垂体腺瘤.  相似文献   

13.
前纵裂入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前纵裂入路切除巨大侵袋性垂体腺瘤的手术适应证与优缺点.方法 总结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间经前纵裂人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患者24例的病例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18例,次全切4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患者视力改善18例,尿崩或电解质紊乱10例,经治疗后得到控制.死亡1例.随访时间3-44个月,21例病情得到控制,3例复发,行γ-刀治疗后肿瘤基本得到控制.结论 该入路是切除鞍内向鞍上、第三脑室、蝶窦发展的巨大侵袭性垂体瘤较理想的入路.通过利用自然脑裂的分离,使手术视野清楚、操作角度好、盲区少,有利于显露重要血管、神经及双侧海绵窦内侧壁,肿瘤全切率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颅眶沟通性肿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 和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3月采用经眶-翼点入路和经眶-额下入路两种显微手术入路治疗颅眶沟通性肿瘤共40例,其中经眶-翼点入路显微手术26例,经眶-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入路14例.两种手术入路均先切除颅内肿瘤,再开眶切除眶内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34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1例.肿瘤全切除率达到85%.结论 ①应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和侵袭范围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在充分暴露和直视下广泛切除颅眶沟通性肿瘤;②熟练的解剖知识及手术技巧、恰当的手术入路、成功的手术操作和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是治疗的关键;③颅底缺损应给予修补和重建,硬脑膜的严密修复是避免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的个体化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 时我科从2009年4月~2011年7月收治的26例颅咽管瘤患者,结合患者术前症状和体征、影像学特点、手术入路、手术效果和随访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翼点入路11例中,8例全切除,近全切除3例.额下入路3例,2例全切除,1例近全切除.前纵裂入路3例,经胼胝体入路6例,经终板入路4例,均全切肿瘤.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尿崩症(84.6%),血电解质紊乱(61.5%)和癫痫(15.4%).术后随访3~30个月,21例患者正常工作生活.结论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有助于增加颅咽管瘤手术全切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极大地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大型前庭神经鞘瘤(直径≥3 cm)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面神经损伤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99例直径≥3 cm前庭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肿瘤,分析患者的肿瘤切除程度、手术并发症以及面神经功能.结果 本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者76例(76.8%),近全切除者19例(19.2%),次全切除者4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嗅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例颅内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头颅磁共振示前颅底巨大占位病变,分叶状,有囊变,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鼻内镜检查未见鼻腔肿物。行双额入路前颅底占位切除术,术中见肿物基底位于大脑镰与筛板连接处。病理结果证实为嗅神经母细胞瘤。结论嗅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肿瘤,发生于鼻腔内或鼻腔向颅内侵犯,单独发生在颅内者罕见;嗅神经母细胞瘤具有远处转移的特点,手术切除+术后放疗为其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7年10月手术治疗的116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经单侧鼻蝶 窦入路85例,标准翼点入路24例,右眉弓锁孔入路4例,冠状瓣纵裂入路3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92例,次全切除20例,大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 术后发生一过性尿崩12例,脑脊液漏6例,明显垂体功能低下5例。结论 经单侧鼻蝶窦入路是目前首选的手术方法,但对于侵袭性生长的垂体腺瘤需 根据肿瘤影像特点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6月至2009年10月采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患者40例,其中垂体腺瘤38例,Rathke囊肿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垂体瘤38例中全切除35 例(92.1%),大部切除3例(7.9%),2例Rathke囊肿均全切除.随访结果显示垂体瘤患者中33例(86.8%)治愈,5例(13.2%)控制,全部患者术后未有严重的永久性并发症.结论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创伤小、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和经颅内镜眶上外侧入路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TSM)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6月—2019年6月,14例行神经内镜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鼻蝶入路手术6例,经颅内镜眶上外侧入路8例。结果 经鼻蝶入路组患者肿瘤切除均达到SimpsonⅠ级,经眶上外侧入路组患者均达到SimpsonⅡ级;除1例患者视力下降加重外,其余患者的视力障碍均较术前改善。术后2例患者出现嗅觉障碍,1例患者出现颅内感染;两组患者均无发生脑脊液漏。结论 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和经颅内镜眶上外侧入路均是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有效方法,两种内镜技术可全切除绝大部分的鞍结节脑膜瘤。经鼻内镜的优势是将复杂颅底脑膜瘤变为凸面脑膜瘤,对于质地较韧,且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包裹明显的血管保护有一定困难;经颅内镜可以无死角切除鞍结节脑膜瘤,对于侵犯视神经管的肿瘤的视神经减压有一定局限。两种技术可以优势互补,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