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导管封堵卵圆孔未闭预防脑的矛盾栓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经导管封堵卵圆孔未闭(PFO)预防脑的矛盾栓塞并评价其疗效。 方法:本组共32例,年龄15-68(50.2±8.1)岁,体重40-72(53.7±4.3)kg。均经临床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证实为PFO合并右向左分流伴脑缺血事件、单纯PFO、PFO合并房间隔瘤或房间隔瘤合并多孔房间隔缺损(房缺)。32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偏头痛,不明原因的晕厥22例,用力性晕厥3例,短暂性语言障碍3例,缺血性脑梗塞4例。20例声学造影显示微泡从右心房进入左心房。PFO合并房间隔瘤、房间隔瘤合并多孔房缺的患者在TTE或TEE下测量房间隔的伸展径,选用房缺封堵器进行介入治疗;对单纯PFO的患者选用PFO封堵器经9-12F的鞘管置入,进行介入治疗。 结果:本组技术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均能成功置放封堵器。术后24 h,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TTE检查未见封堵器移位。术后1个月复发偏头痛患者1例,1例房间隔瘤患者术后3个月用力时发生头晕症状。 结论:经导管封堵PFO是一种较有效的非手术方法,可用于预防脑的矛盾栓塞。  相似文献   

2.
外科治疗房间隔缺损封堵器迟发脱位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性,26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扩大(54 mm×63 mm),右心室扩大(47 mm),房间隔上部连续中断2.38 cm,三尖瓣轻度反流.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继发孔缺损.2004年2月行介入封堵术治疗,应用32 mm国产房间隔封堵器(深圳市先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术后即刻造影及超声显示心房水平分流消失.术后1个月和7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房、右心室仍扩大,其结果与封堵术前类似,封堵器位置正常,房间隔连续完整,三尖瓣轻度反流.  相似文献   

3.
2007~2008年我院共行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及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治疗114例,其中发生术中术后封堵器脱落6例;审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治疗75例,未发生封堵器脱落。发生封堵器脱落患者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老年患者房间隔缺损(A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导管封堵治疗的51例老年ASD患者的临床和介入治疗资料。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90.2%,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量ASD平均大小为(24.3±5.8)mm,封堵器平均大小为(28.2±8.6)mm,均采用国产封堵器。术后3个月平均肺动脉收缩压较术前下降明显(P<0.05),右心房、右心室内径较术前减小。微少量残余分流3例,3个月后复查分流消失。并发症发生率11.8%,无死亡。随访642个月,封堵器无移位,心功能改善。结论高原地区老年ASD患者有缺损大,肺动脉高压程度严重,并发症多的特点。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操作,积极治疗并发症,是成功封堵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卵圆孔未闭(PFO)封堵器介入治疗儿童多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采用PFO封堵器进行介入封堵治疗儿童多孔型ASD的患儿共40例进行总结,术前经临床及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术中心导管结合经胸超声心动图及术后随访,观察术后右心房前后径,左右径,右心室内径变化,观察封堵器位置,有无残余分流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儿均成功置入PFO封堵器,所有患儿术后未发现明显心律失常。术后封堵器位置良好,未出现移位,未出现心脏穿孔、封堵器脱落以及栓塞等不良反应。术后1、3、6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患儿右心房前后径,左右径,右心室内径,较术前均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封堵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39例完全闭合,1例术后6个月仍有少量残余分流,但对血流动力学无影响。结论:PFO封堵器对于封堵儿童多孔型ASD,具有封堵器效率较高,短期疗效可靠的特点,在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具有较好的封堵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 Am 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开胸术后再通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全组10例 ,年龄 11± 8(4~ 32 )岁。PDA最窄处直径为 4± 4(2~ 13) mm。封堵后 10 m in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 ,术后 1d及 1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 PDA再通。结果 :9例 PDA采用 Am platzer PDA封堵器治疗 ,1例采用 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术后 10 m in降主动脉造影显示 ,3例存在微量~少量残余分流 ,7例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术后 2 4h、术后 1月超声心动图均未见残余分流及再通。结论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外科术后再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使用改良输送鞘通过法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以改良输送鞘通过法行房间隔介入封堵术完成的100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其中女72例,平均年龄3~76(37±16)岁。全部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完成诊断及对缺损大小进行测量,并使用改良输送鞘通过法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该术式输送鞘无需加硬导丝导引而直接经过缺损送入左心房。结果经胸超声心动图证实100例患者共存在101处缺损,其中有1例患者有2处缺损。测得缺损平均最大径为(20.3±6.7)mm,共植入4个品牌的100枚封堵器,封堵器平均尺寸为(28.1±7.5)mm。封堵器均通过改良输送鞘通过法植入成功,经胸超声心电图证实100例患者房水平分流消失。术中1例患者出现心房颤动(房颤),术后房颤消失。随访时间为1~12个月,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改良输送鞘通过法实施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并发症发生率低,近中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曹莉  郑萍  阳维德 《内科》2010,5(4):365-367
目的观察儿童与青少年无症状房间隔缺损患者行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不同年龄患者行封堵术治疗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将50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分为儿童组及青少年组,采用国产先健牌封堵器及其输送系统封堵房间隔缺损。比较两组封堵术成功率及监测术前、术后ECG、血常规、肝肾功能变化,随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青少年组与儿童组介入封堵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儿童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青少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P=0.03),远期(1~6个月)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术后血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无症状的青少年房间隔缺损疗效较好,低年龄病例易发生并发症,大部分并发症在随访过程中(术后6个月)完全恢复,用大直径封堵器患者易出现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Amplatzer和Sideris两种封堵器经导管关闭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方法14例ASD患者,年龄2.6~43岁,男6例,女8例,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和X线监测引导下,用Amplatzer或Sideris封堵器进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结果 球囊测量ASD直径14~34(24.16±5.16)mm,Sideris封堵5例,成功4例,术中发生补片脱落经外科开胸取出补片并缝合房间隔缺损1例;Amplatzer法封堵9例,全部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导管介入封堵ASD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疗效可靠。但Amplatzer法适用范围更广,术后即刻成功率更高,操作更简便。  相似文献   

10.
自开展经导管房间隔缺损(ASD)及卵圆孔 未闭(PFO)封堵术以来,先后有多种类型的封堵 器应用于临床。封堵器的血栓形成及其临床过程的有关研究尚不多。该研究观察并分析了1000例 ASD或PFO封堵术后封堵器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1.
23例中老年房间隔缺损(ASD)患者,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量房间隔缺损直径为14~34mm,右房、室均不同程度增大,X线胸片示心胸比例0.52~0.70。患者均在局麻下经X线透视和TTE引导行ASD封堵术,均用国产双盘状封堵器一次封堵治疗成功,封堵器直径18~42mm。术后随访1~33个月,未见残余分流、心包填塞及封堵器移位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心健^TM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病人年龄11个月~45岁,体重5~66奴。在X线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应用心健^TM封堵器按常规方法行介入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29例、动脉导管未闭23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房间隔缺损均为继发孔中央型;动脉导管未闭漏斗型9例、管型13例、窗型1例;室间隔缺损为膜周型。结果全组无死亡。即刻成功率98%(52/53),即刻完全封堵率92%(48/52)。1例窗形动脉导管未闭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血尿,经药物治疗4日后症状消失;另术后早期少量残余分流3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随访1~6个月症状均消失。结论用心健^TM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室间隔缺损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疗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经导管置入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 ASD)的治疗效果。方法 :全组 67例 ,年龄 2~ 5 9( 2 9土 15 )岁 ,术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 TEE)检查示 ASD直径 5~ 3 4 ( 2 2土 7) mm。所有病例均在透视及TEE监视下经导管置入 Am platzer封堵器封堵 ASD。 3例有大小紧邻的两个房间隔缺损存在 ,采用较大封堵器 ,一并封堵两个缺损。术后 2 4 h,1~ 3月及 1年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 ( TTE)、心电图及 X线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67例 ASD直径的球囊测量值为 7~ 3 6( 2 2土 7) m m,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 7~ 3 8( 2 4土 10 ) m m。 67例封堵器置入后均获得成功 ,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 ,无急诊手术病例。术后即刻 ,TEE或 TTE显示 7例 ( 10 % )存在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术后 2 4 h TTE显示 4例 ( 6% )存在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术后 1~ 3月TTE示仅 1例 ( 2 % )多发 ASD存在少量分流。X线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 ,右心房、右心室缩小。结论 :经导管置入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 ASD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方法 ,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技术成功率高及封堵效果好等优点 ,适合于各年龄组继发孔型 ASD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方法 胸骨右旁第4肋间切口长2cm,切开心包并悬吊,于右心房壁缝双荷包线,并切开,将输送导管(国产)插入右心房内,通过房间隔缺损口入左心房,在经食管超声监视下,释放出房间隔封堵伞,调整左右侧伞盘夹紧封堵ASD,用保险绳做反复牵拉试验,确认封堵伞位置合适.结果 8例均成功封堵,手术时间25~35 min,平均30 min;术后住院3~6d.术后2~10个月复查,心脏彩超检查封堵伞无移位,无残余分流.结论 在经胸壁超声监视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微创、安全、简便,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目的:评价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封堵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456例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VSD直径为3-18(6.2±3.1)mm,VSD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0.5-5.0(2.3±1.0)mm。其中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7例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和房间隔缺损。19例伴轻度主动脉右冠瓣脱垂。先行左心室造影,通过VSD建立动静脉轨道,应用7-10F输送鞘管从右心系统送入封堵器。 结果:左心室造影测量VSD直径为3-20(6.4±3.0)mm,VSD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0.5-6.0(2.4±1.1)mm,其中86例患者VSD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2 mm。391例伴膜部瘤形成。448例患者封堵成功,成功率为98%。未成功的8例中,2例导管未能通过缺损处,2例术中导丝通过VSD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封堵后出现间歇性Ⅲ度AVB,2例伴主动脉右冠瓣轻度脱垂患者封堵后有少-中量主动脉瓣反流而放弃封堵治疗。所选封堵器大小为4-22(8.6±3.1)mm。封堵器到位后即刻左心室造影示微量残余分流68例,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有1例微量残余分流。术后发生高度AVB 6例,1例安装永久起搏器。封堵器向膜部瘤出口明显移位1例,外科取出封堵器并行手术修补VSD。溶血2例,三尖瓣中量反流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6例、房间隔缺损7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和房问隔缺损1例,同时成功封堵。 结  相似文献   

16.
国产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心病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报道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82例先心病患者经超声和心血管造影诊断后,分别应用3种类型的国产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观察其安全性、术中和术后近期疗效。结果:PDA28例(漏斗型23例,管型5例),直径4~11mm,封堵成功率100%。继发孔型ASD34例,直径8~32mm,封堵成功率97%。VSD20例,均为膜周部,直径3~10mm,封堵成功率100%,术后即刻造影均成功,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心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自开展经导管房间隔缺损(ASD)及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以来,先后有多种类型的封堵器应用于临床。封堵器的血栓形成及其临床过程的有关研究尚不多。该研究观察并分析了1000例ASD或PFO封堵术后封堵器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形态学、可能的预测指标及血栓形成的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18.
房间隔瘤并发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玉顺  李寰  代政学  李军  张军 《心脏杂志》2005,17(3):260-262
目的:评价房间隔瘤(ASA)并发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全组21(男8,女13)例,年龄9~56(24士14)岁。经临床、心电图、X线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诊断为ASA并发继发孔型ASD。TTE检查ASA均膨入右心房,测量ASD最大直径12~28(19±7)mm。其中单孔ASD13例,多孔ASD8例,孔间距离1~7mm者7例,12mm者1例。结果:21例均一次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所用封堵器的直径为16~40(25±8)mm。8例多孔ASD,有7例置入1个封堵器直接封堵多个缺损孔,1例(两个缺损孔之间距离为12mm)分别用18mm和12mm两个封堵器封堵。术后即刻TTE检查显示16例获完全闭合,5例有少或微量残余分流,完全堵闭率76%(16/21)。术后3d复查TTE2例(10%)有微量残余分流。1~6个月复查19例(90%)心脏大小恢复正常,2例(10%)并发心房纤颤患者心脏不同程度的缩小,1例有微量残余分流。1年后随访12例,无封堵器移位及其他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房间隔瘤(ASA)并发继发孔型ASD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技术成功率高及封堵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36例、房间隔缺损(ASD)23例、室间隔缺损(VSD)1例、PDA并VSD1例,并对近期疗效进行观察。方法80例均经临床和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采用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术后即刻采用造影或术后72h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观察疗效。结果PDA、ASD、VSD成功率分别为97.2%,100%。95.2%,不成功原因为缺损或导管直径过大,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PDA、ASD、VSD是一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TTE)和造影测量法指导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应用TTE筛选符合封堵适应证的先心病患者50例,其中ASD20例、VSD16例、PDA14例。术中用TTE监测指导释放ASD封堵器;使用造影测量法测量VSD、PDA指导国产封堵器的选择。术后应用TTE定期随访。结果19例ASD、15例VSD、14例PDA封堵成功,总成功率为96.0%(48/50)。封堵失败:1例ASD,缺损最大径36mm;1例VSD,缺损最大径10mmm,为膜周部室缺。结论TTE可用于筛选先心病病例。术中用TTE监测指导释放ASD封堵器,疗效可靠;使用造影测量法测量VSD、PDA指导国产封堵器的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