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是MRI的一种应用和深入发展,是研究脑功能和神经系统的新手段.磁共振信号与血流中含氧量有关,测量脑活动时脑内各处血流含氧量的变化可反映相应的神经细胞活动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针刺影响脑功能成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脑功能成像主要包括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能够在生理状态下、无创地研究人脑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本文回顾了针刺对脑功能成像影响的研究,包括生理状态(安静、运动、局部神经阻滞)、病理状态(痴呆、中风、脑瘫、摇头丸服食等)下的针刺效应,以及穴位、针刺频率、针刺手法对脑功能成像的影响,分析了针刺效应与脑功能成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针刺内关穴对机体不同功能状态下fMRI脑功能成像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付平  贾建平  朱江  黄建军 《中国针灸》2005,25(11):784-786
目的:观察机体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针刺同一穴位时fMRI脑功能成像的变化,探讨内关穴的作用机制.方法:对老年健康人(正常组)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D组)进行电针刺激内关穴,同时运用1.5 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两组被试者脑部的fMRI功能像数据,通过SPM99进行统计分析,获取正常组和AD组脑内不同区域的功能活动图像.结果:正常组两侧额叶及颞叶均被不同程度激活,AD组表现在额叶、颞叶和扣带回、小脑等部位不同程度的激活,其他脑区无明显激活.结论:针刺内关穴对正常组和AD组的脑功能活动激活区域表现不同,说明针刺内关穴对机体不同功能状态下fMRI脑功能成像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4.
摘 要: 旨在总结血管性抑郁症(Vascular Depression,VD)脑部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情况,包括弥散张量成像和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通过对VD患者脑组织及脑功能进行实时成像,发现与抑郁相关脑区的神经通路及脑功能活动发生变化。其中脑白质异常高信号是VD主要病理改变,边缘系统-皮层-纹状体-丘脑环路破坏是VD发病的重要环节。前额叶皮质,边缘皮质(如扣带回,海马回),杏仁核,小脑等脑区的异常功能连接为VD功能影像学的主要表现。血管性抑郁发病机制复杂,功能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非损伤性活体检测技术将对血管性抑郁的全面认识发挥重要作用,为VD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针灸经络学说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刺疗效已经被世界认同,并成为替代医学的主力,但针刺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出现为针刺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人们利用脑功能成像技术观察人体生理活动及病理状态下脑功能反映区的变化,进一步揭示了人脑复杂功能活动。本文综述了近10年的文献研究,分析了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在针刺脑效应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发现在针刺治疗研究中,fMRI观察证实了穴位与脑结构的相对特异性联系,观察证实了不同针刺方法对脑活动的效应,以及病理状态下静息态fMRI在针刺腧穴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同时FMRI还发现针刺激活多个脑功能区构成的网络系统产生生理效应,从而为针刺作用的机制提供循证学证据,为传统针灸学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ging,fMRI)作为一种无创的、即时的、无辐射的现代神经影像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探究针刺穴位后脑功能激活区产生的效应机制中。目前研究表明,多数学者已从不同角度对针刺经络腧穴的脑激活区的产生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笔者将对2003年以来利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针刺经络腧穴的脑活动效应的关系做一概述,以期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总结,整理出目前最新的研究方向,为今后有关针灸作用机制与磁共振功能成像的研究奠定基石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功能影像学技术用于针灸干预弱视的脑功能研究日益引起关注,尤其是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能够检测评估弱视患者视觉异常脑区分布和功能连接,更有助于揭示针刺干预弱视的脑功能可塑性机制。文章总结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发现可从弱视及针刺干预研究中BOLD-fMRI常用方法、对于弱视发病机制的研究、对于针灸干预弱视的脑功能机制的研究3部分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深化针刺干预弱视脑功能机制研究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失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针刺腧穴可以调节神经中枢代谢功能,但具体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可以从影像学角度研究针刺治疗失眠的脑响应区,进而对其中枢机制进行剖析。分析基于fMRI针刺治疗失眠的相关文献,发现主要集中在静息态及任务态fMRI方面,即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脑激活区的研究。研究结果证实,认知、情绪调控相关脑区神经元被激活,达到治疗失眠的作用。本文对近些年代表性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后续针刺治疗失眠脑效应机制的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针刺足三里的中枢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迎萍  刘浩  徐平 《四川中医》2007,25(1):98-101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发表的有关针刺足三里穴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的研究论文,了解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此领域的研究方法以及应用价值,阐述不同实验设计中针刺足三里引起脑功能兴奋的情况,并就传统理论对足三里穴位功效认识与功能磁共振成像结果进行分析对比。进一步探讨运用fMRI研究针刺的中枢作用机制所存在的问题,探索性提出了相关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膀胱经穴位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脑功能磁共振的信号变化,探讨该治法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将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例予膀胱经穴位推拿,对照组10例予非穴位推拿治疗。2组均治疗10次,分别在治疗前及最后1次治疗过程中应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 MRI)观察2组治疗时脑功能信号,进行图像处理。结果推拿膀胱经穴与非穴位,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有显著差异;治疗组脑功能区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豆状核、前扣带回信号明显升高,对照组脑功能区豆状核苍白球信号明显降低;组内刺激状态与静息状态脑信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膀胱经穴位推拿有明显中枢镇痛作用,穴位推拿与非穴位推拿临床疗效有明显差异,提示临床推拿治疗时经穴定位准确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与脑网络功能连接的异常密切相关。人脑在静息状态下存在以默认网络为基础的多个连接网络,它们共同构成脑功能网络,负责人的记忆、认知、运动等,而脑网络间的功能连接反映分离脑区在时间上的相关性,特定功能脑区间的连接异常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作为近年脑功能的研究热点,能够通过检测神经元自发活动的同步性来观察区域网络功能连接情况。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可有效调节脑网络间功能连接、促进脑区和默认网络的结构重组,在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脑网络连接的研究是探索中医药改善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脑功能机制的新契机,更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有力工具。有鉴于此,本文将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围绕中医药对缺血性卒中脑功能网络连接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正>针灸是祖国医学的一朵奇葩,因其适应证广、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等特点而广受推崇。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是目前所掌握的唯一无侵入、无创伤、可精确定位的人脑高级功能研究手段,适于在活体上进行动态针刺的中枢机制研究。本文通过功能磁共振技术观察针刺经穴的脑功能激活情况,以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阿尔兹海默病(AD)临床疗效显著,但机制研究尚未明确.本文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对AD的针刺效应神经机制及成果予以综述,发现针刺可通过调节AD患者认知相关脑区的功能连接及局部自发活动,改善临床症状,rs-fMRI可作为AD早期预测和诊疗评价的客观手段.  相似文献   

14.
针刺足三里对磁共振脑功能成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采用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观察针刺足三里穴时的中枢反应,初步探讨针灸效应的机制。方法:利用fMRI技术实时观察针刺11例健康志愿者足三里时脑血流的变化,用SPM2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在右侧顶下小叶、右侧中央前回、右侧扣带回、半球间结构(A处)、左额叶皮层下结构和左侧岛叶出现脑功能活动的增加,在半球间结构(B处)、右侧侧脑室区、左侧前扣带回处出现脑功能活动的降低。结论:fMRI可显示针刺穴位时相关脑区的功能改变情况,对揭示针灸效应的机理和应用价值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原发性失眠(PI)属中医学"不寐"范畴,心脾两虚证和心肾不交证是临床中不寐常见的两个证型。本文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 MRI),研究心脾两虚证和心肾不交证PI患者局部一致性(Re Ho)脑功能活动的特点,为不寐不同证型的鉴别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探讨针刺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纳入的15例血管性痴呆患者行针刺治疗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价患者精神功能缺损程度,并用局部一致性方法分析数据,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磁共振扫描结果,分析其与MMSE量表评价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治疗...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AD)已严重困扰患者及患者家属的生活,但现阶段西医对于AD暂无特效治疗方案。大部分AD是由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进展而来的,在MCI阶段进行干预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大量研究证实针刺能够提高MCI患者的认知,延缓其病程进展,但目前关于针刺治疗MCI的中枢效应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随着影像技术快速发展,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可动态且清晰地展示MCI患者治疗前后脑功能变化,因而rs-fMRI已被广泛应用于MCI诊断及针刺治疗机制研究。现对MCI的脑功能变化及针刺治疗MCI的脑功能反应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从脑功能成像看针刺作用的中枢机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曾燕  梁勋厂 《中国针灸》2004,24(2):143-146
目的:了解针刺负荷脑功能成像的研究进展,探讨针刺疗效的中枢机制.方法:收集、整理及分析了近10年来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脑电图和诱发电位(EEG and EPs)、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三种技术探测针刺穴位时,所引发脑内多个功能区域血流和代谢变化的相关研究的近40篇文献.结果:目前用脑功能成像技术所研究的穴位并不多,从已经研究的几个穴位来看,主要兴奋痛觉调制通路、运动相关功能区、视觉皮层及其它脑区.结论:针刺穴位对多个特异脑区的激活与多系统的治疗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9.
钟治平  刘波  吴珊珊  叶泳松 《新中医》2014,46(4):174-177
目的:应用静息态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局部一致性探讨足三里穴的中枢神经网络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2名青年健康志愿者,于针刺足三里前及针刺足三里拔针后25 min分别进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应用脑功能成像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方法处理功能磁共振(fMRI)成像数据。结果:针刺拔针后25 min后右侧额中回、左侧额上回、右侧颞上回、后扣带回、右侧中央旁小叶、右侧苍白球、右侧枕中回、左侧额内侧回等脑区的ReHo值较针刺前增高;双侧中央后回、左侧枕中回、左侧颞中回、左侧颞下回、左侧梭状回、左侧中央旁小叶、右侧额内侧回等脑区的ReHo值较针刺前减低(P0.05,K值≥10)。结论:针刺足三里后额叶、颞叶、枕叶、扣带回相关脑区局部一致性发生改变,提示足三里的认知影响、镇痛及胃肠功能调节的中枢神经网络作用机制存在。  相似文献   

20.
秦玲  刘伟  马文超 《光明中医》2016,(7):1054-1056
目的以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e DTI)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皮质脊髓束变化的研究为主要内容,进行综述。方法用文献检索方法进行查阅文献,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皮质脊髓束动态变化的DTI研究进展。结果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皮质脊髓束的损伤,采用DTI评估原发性损伤及继发性损伤,结合FA值对患者运动功能转归进行可靠评估;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皮质脊髓束重塑进行研究。结论 DTI是一种能够无创性显示大脑白质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是在体检测皮质脊髓束完整性的良好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