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消糖组方对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脾虚湿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脾虚湿瘀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糖组方治疗。2组均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四肢倦怠、脘腹胀、大便不爽、头身困重、自汗及舌苔)评分、血糖[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联素(AD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四肢倦怠、脘腹胀、大便不爽、头身困重、自汗及舌苔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FPG、2 hPG、FINS、TG、TC、LDL-C、hs-CRP及HOMA-IR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AD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TG、HOMA-IR及ADP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糖组方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脾虚湿瘀证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中医症状,降低血糖及血脂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情况。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抵抗不仅是2型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驱动性因素,也是引起一系列代谢异常(如代谢综合征)从而导致心血管等并发症的核心。因此针对胰岛素抵抗的治疗已成为治疗糖尿病的关键。胰岛素抵抗是现代医学的一个病理概念,古代中医学对此尚无认识,但近十几年中医对胰岛素抵抗的研究渐趋活跃,从对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候相关性分析看,其与脾虚和痰湿关系密切,故本文试从中医脾虚湿盛的角度浅议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芪丹颗粒联合盐酸二甲双胍对脾虚痰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血清核因子- κB(NF-κB) 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脾虚痰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 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芪丹颗粒治疗。 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量 指数(BMI)、腹围(AC)、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 脂蛋白胆固醇(HLD-C) ]、血清NF-κB、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 效率分别为80.00%、9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 前下降(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OMA-IR、BMI、AC指标值均 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HOMA-IR、BMI、AC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C、 TG、LDL-C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HLD-C 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治疗组TC、TG、 LDL-C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NF-κB、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血清NF-κB、TNF-α治疗前后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NF-κB、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丹 颗粒联合盐酸二甲双胍能改善脾虚痰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下调血清NF-κB、TNF-α水平,改善脂 肪组织的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消糖灵胶囊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消糖灵胶囊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消糖灵组和西药格列本脲组,分别观察治疗3个月。诊断为磺脲类降糖药继发性失效(SFS)糖尿病患者24例,应用Wala质反应开放型序贯实验设计的方法,给予消糖灵胶囊治疗观察1个月。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30只,随机分为消糖灵组、西药格列本脲组、空白病理对照组,并另设正常对照组10只,治疗3周。应用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判定IR改善情况,同时对血糖、血脂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临床患者消糖灵组较西药组ISI明显升高(P<0.05)。消糖灵胶囊用于SFS患者总有效率为66.7%。2型糖尿病大鼠经消糖灵治疗后ISI升高,且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消糖灵胶囊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和实验大鼠ISI升高,减轻IR,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从脾虚痰瘀论治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仲华  曾庆明  李玲 《中医研究》2007,20(11):15-16
胰岛素抵抗(IR)是指正常浓度的胰岛素对肝脏、肌肉、脂肪组织等周围靶组织细胞产生低于正常生物学效应的一种病理状态。近年来研究表明,中医药改善IR、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笔者根据临床经验,从中医脾虚痰瘀方面论治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现报道如下。1以脾脏为病变中心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属中医“消渴病”范畴,其发生虽与多种因素相关,但最主要的病理环节为胰腺的胰岛细胞功能减退,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及处置的抵抗,这与“脾脆,善病消瘅”(《素问·本脏篇》)的“脾脆”说近似。近代名医张锡纯认为:消渴病“其证起…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用高热量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作用于模型大鼠,探讨脾虚作为消渴的中医病机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建立的相关性。方法:检测实验大鼠的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观测实验大鼠的一般情况、体重和摄食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胰岛素敏感指数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组大鼠亦相应出现了多饮、多食、多尿的消渴病症状。结论:以脾虚是导致消渴的重要病机之一为指导思想,可以成功地建立消渴及其相关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中医痰瘀脾虚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异质性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疾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与2型糖尿病发病密切相关.现代医学已经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阐明了IR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的基本环节和显著特征,贯穿于2型糖尿病发展的始终,并成为导致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因素.IR[1]是亚细胞、细胞、组织或机体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本意指需要超过正常量的胰岛素使能在胰岛素的效应器官产生正常的生理效应.现在的IR概念则泛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组织对其生物学效应的反应性降低或丧失,主要表现为胰岛素促进外周组织(肌肉、脂肪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以及抑制肝糖输出的效能减弱,其发生机制包含了胰岛素受体前、受体及受体后的多环节、多层次的障碍.目前IR已成为2型糖尿病研究领域的热点,改善IR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胰岛素强化治疗4周过程中血糖控制速度不同分为A(快速血糖控制组)、B(非快速血糖控制组)两组,比较治疗前后及两组间HOMA-β、AUCCP30、AUCCP120的差异。结果:随着血糖水平下降,两组治疗后HOMA-β值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AUCCP30、AUCCP120的开始改善时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可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降糖4周可使患者胰岛素早时相分泌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敏疏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外周胰岛素抵抗患者血糖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且符合外周胰岛素抵抗评价标准中医辨证为痰湿证的1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4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给予敏疏糖胶囊联合格列吡嗪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联合格列吡嗪治疗,疗程16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GHb)、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空腹血糖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他指标的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敏疏糖胶囊对空腹血糖有较好疗效,对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有改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用高热量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作用于模型大鼠,探讨脾虚作为消渴的中医病机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建立的相关性。方法:检测实验大鼠的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观测实验大鼠的一般情况、体重和摄食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胰岛素敏感指数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组大鼠亦相应出现了多饮、多食、多尿的消渴病症状。结论:以脾虚是导致消渴的重要病机之一为指导思想,可以成功地建立消渴及其相关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初发T2DM患者86例,对其实施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胰岛素持续治疗2周后患者FPG、PBG、HomaI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INS、INS1、INS2、Homaβ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bAlc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改善β细胞功能,有利于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脾消糖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服用盐酸二甲双胍和健脾消糖方加减,对照组单纯服用盐酸二甲双胍。2组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2h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2组治疗前后各项检测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检测指标更为理想(P〈0.05)。结论:健脾消糖方对2型糖尿病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而且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HOMA-IR,降低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消糖平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10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消糖平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消糖平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二甲双胍每次0.25g,每日2次;对照组服用同等剂量的二甲双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浆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ISI均降低(P<0.05或P<0.01),且前3项指标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尿mALB)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仅TC及尿mALB两项治疗后指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糖平胶囊配合二甲双胍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及ISI等指标.  相似文献   

14.
职冬悦 《河北中医》2008,30(1):16-18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软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14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体质量指数(BMI)和临床症状分为非肥胖型组103例和肥胖型组111例,2组均又分为六味地黄软胶囊合二甲双胍亚组和二甲双胍亚组。各组在常规饮食、运动指导下予相应药物治疗。采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敏感性,观察各组胰岛素抵抗指数(IR)、胰岛素分泌指数(IS)、胰岛素原(FPI)与免疫活性胰岛素(IRI)比例。结果肥胖型组2个亚组治疗后FPI/IR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肥胖型组六味地黄软胶囊合二甲双胍亚组治疗后IR、IS、FPI/IR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二甲双胍亚组治疗后IS、FPI/IR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肥胖型组IR(%)、IS(%)改善均较肥胖型组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胶囊较适合于2型糖尿病非肥胖型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脾虚是2型糖尿病前期根本原因,脾虚致消,思虑、劳累或安逸过度,影响中焦脾胃气机,脾气内结,运化失司,燥热为标,阴虚为本,分为阴伤热盛、气阴两虚、气虚血瘀及脾虚痰瘀等型。水精输化异常是糖尿病病理基础,痰浊水湿是胰岛素抵抗(IR)内在环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脾化痰法对脾虚湿阻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2型糖尿病证属脾虚湿阻的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西药常规治疗(二甲双胍肠溶片500 mg,每天3次),治疗组加服健脾化痰方剂(黄芪、白术、茯苓、葛根、黄连、佩兰、法半夏)进行治疗,并记录2组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介素-2,脂联素,瘦素的变化。结果 2组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恢复到正常范围,且脂联素升高,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瘦素均有降低,其中治疗组的各项数值均优于对照组,且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化痰法对脾虚湿阻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炎症因子具有正向影响,可以应用在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omaβ及Homa IR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究初诊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血脂、血尿酸、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初诊辨证为气阴两虚证、痰湿困脾证和湿热蕴结证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86例,其中气阴两虚证59例,痰湿困脾证65例和湿热蕴结证62例。三组均空腹予身高、体重、血脂、血尿酸(SUA)、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初诊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体质量指数(BMI)、血脂、SUA、血糖、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三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BG)及HbA1c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湿热蕴结组和痰湿困脾组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高于气阴两虚组(P<0.05),湿热蕴结组TC、TG、LDL水平均高于痰湿困脾组(P<0.05);湿热蕴结组和痰湿困脾组BMI、HOMA-IR、SUA水平均高于气阴两虚组(P<0.05),湿...  相似文献   

20.
炎症、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炎症学说在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备受关注,认为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中涉及到的炎症因子主要有白细胞、单核细胞、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系列、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