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运动锻炼联合早期康复指导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重建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将500例ACL损伤重建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0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持续被动运动锻炼,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Lysholm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持续被动运动锻炼联合早期康复指导可促进ACL损伤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运动疗法对前交叉韧带(ACL)关节镜下重建术后患者等速肌力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12月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膝关节ACL完全断裂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2组均接受膝关节镜下重建ACL手术。对照组术后给予传统运动疗法,包括主动屈膝训练、等长收缩训练、闭链静蹲练习;每组训练后休息1 min,完成3组训练后休息2 min,每次训练做3个循环。观察组术后给予针刺运动疗法,针刺患者健侧膝痛穴,进针行捻转平补平泻法(频率为120次/min,以患者耐受为度,1 min/次),得气后进行主动屈膝训练、等长收缩训练、闭链静蹲练习,训练方法同对照组。针刺得气后进行下一组训练,完成3组训练后休息2 min,每次训练做3个循环,最后1个循环训练完成后行针得气出针。以上2组均每日训练1次,30 min/次,每周训练7 d,7 d为1个疗程,共持续训练4个疗程。在治疗前及治疗4个疗程后,采用量角器测量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主观膝关节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采集患侧膝关节伸膝运动时股四头肌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和总功(TW)。结果:治疗前,2组膝关节最大屈曲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股四头肌PT、AP、TW比较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个疗程后2组膝关节最大屈曲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股四头肌PT、AP、TW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膝关节最大屈曲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股四头肌PT、AP、TW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ACL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提高膝关节运动功能和股四头肌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Orem自理理论指导康复训练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重建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50例行ACL损伤重建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Orem自理理论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比较两组训练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2个月HSS、Lysholm评分及Barthel指数优于术后1个月(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HSS、Lysholm评分及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Orem自理理论指导康复训练可降低ACL损伤重建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升患者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水中运动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19例及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水中运动干预。观察康复训练前及训练后3个月膝关节主动屈曲范围、膝关节主动伸展范围、Lysholm评分。结果训练后3个月膝关节主动屈曲范围、膝关节主动伸展范围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Lysholm评分观察组(91.2±5.6)分高于对照组(78.3±4.8)分,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中运动能提高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改善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开链运动(OKC)和闭链运动(CKC)对下肢步行功能及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ACL重建术后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进行OKC训练,观察组进行CKC训练。2组术后3及6个月进行小腿周径差值、Holden步行功能分级、10米步行时间、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值及关节松弛度KT-1000值评定。结果:术后3个月,2组小腿周径差值、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10米步行时间、IKDC评分及KT-1000值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小腿周径差值、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10米步行时间及IKDC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KT-1000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行CKC能较早促进下肢功能恢复,提高步行能力,不影响膝关节稳定性,是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有闭链运动训练(CKC)和开链运动训练(OKC)两种形式。目前,有些临床医师认为ACL重建术后应以CKC来取代传统的OKC形式。对此,作者回顾了相关文献资料,对CKC和OKC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穴位电刺激联合闭链肌力训练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某院脑卒中恢复期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观察组49例、对照组49例,均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加用闭链肌力训练,观察组加用穴位电刺激联合闭链肌力训练,对比两组康复效果、干预前后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流限制训练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及运动协调性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30例ACL重建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15例, 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血流限制训练, 训练过程中腹股沟部保持恒定压力以限制下肢血流, 包括膝屈伸抗阻训练、蹲站训练、膝屈伸交替训练和功率自行车训练, 每周3次, 每次约45 min, 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 采用Lysholm膝关节量表、Humac(Norm型)等速测试仪评估系统以及表面肌电时序分析系统评定2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本体感觉及下肢运动协调功能。结果治疗前, 2组患者Lysholm评分、膝重现角度差值及下肢运动协同收缩率组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87.06±5.16)分、(83.27±4.32)分]及膝重现角度差值[(4.13±1.12)°、(6.86±1.68)°]均较组内治疗前[治疗组(57.86±5.99)分和(16.53±1.76)°;对照组(56.47±5.25)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变速变阻力运动训练对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后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ACL损伤后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加用变速变阻力运动训练.治疗12及24周时分别测定患肢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峰力距(PT)并给予Lysholm膝关节功能量表评定(LKSS).结果:术后第24周,2组患者患肢股四头肌和腘绳肌PT、LKSS评分均较术后第12周明显提高,且研究组PT、LKSS评分提高幅度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于ACL损伤重建术后患者,变速变阻力运动训练较常规康复治疗更有利于其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置换术后患者持续被动运动干预对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膝关节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持续被动运动干预.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15d膝关节屈曲度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时2组膝关节屈曲度和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膝关节屈曲度达90°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照组出现并发症8例,观察组1例,差异显著.结论 人工全膝置换术后持续被动运动干预能迅速增加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损伤后遗症,促进患肢肌肉和关节功能早日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目标设置理论在膝关节韧带损伤后早期系统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某院收治的102例膝关节韧带损伤术后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实行术后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目标设置理论进行指导。比较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Lyshom评分标准)、步行功能[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关节活动度(ROM)差异。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Lyshom评分、FAC评分、ROM及运动功能各项目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膝关节韧带损伤后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中应用目标设置理论进行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步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等速运动训练结合Maitland手法对创伤性膝关节僵直患者关节功能及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创伤性膝关节僵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行等速运动训练及Maitland手法治疗,对照组行Maitland手法治疗,2组患者同时配合常规运动疗法及消肿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膝关节活动度(ROM)评定,采用HSS指数评定及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评定膝关节伸屈肌的峰力矩值(PT)、峰力矩与体重比值(PT/BW)。结果:治疗后研究组VAS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下降;治疗后2组屈曲度、伸直度、屈伸弧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研究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伸屈肌群PT、PT/BW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研究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SS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运动训练结合Maitland手法对创伤性膝关节僵直的疗效明显,可以很好地减轻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增强膝关节周围肌群力量,从而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淋巴引流手法结合持续被动活动(CPM)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关节松动、肌力训练、冰敷等),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淋巴引流手法及CPM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测量患肢膝关节周径评定水肿情况,采用关节活动度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LKSS)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2组膝关节周径较治疗前均降低(均P0.01),其中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1);2组ROM、LKSS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均P0.01),其中观察组提高更明显(P0.01)。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早期应用淋巴引流手法结合CPM能减轻膝关节肿胀、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徐卫华  赵彦  王鸿  王家祥  孙强 《中国康复》2016,31(5):365-367
目的:在超短波和温针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等速训练对早中期髌骨软骨病患者进行康复的效果。方法:将58例早中期髌骨软骨病单膝自愿患者随机分成等速组30例和常规组28例。2组均采用超短波、温针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等速组用等速测力仪器进行康复训练,常规组进行常规的运动疗法康复;检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大腿围度和角速度为60°/s时等速肌力测试峰力矩等指标,同时进行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膝屈伸肌PT、伸肌PT患/健侧比值及患侧PT屈/伸比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同时等速组在患膝伸肌PT和伸肌PT患/健侧比值上较常规组提高更显著(P0.05)。2组患膝大腿腿围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等速组更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等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等速训练在早中期髌骨软骨病的康复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运动治疗(神经促进疗法、平衡功能训练、等张肌力训练、桥式运动、重心转移训练、步态训练、协调与运动控制训练等)、作业治疗、传统康复疗法、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偏瘫下肢屈、伸膝肌群等速肌力训练,测试及训练模式为普通等速向心/向心模式。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的峰力矩值(PT)、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分、Berg平衡功能评分及改良Ashworth肌痉挛分级(MAS)对患者下肢肌痉挛及功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10周后,2组患者膝关节伸屈膝肌PT、Fugl-Meyer评分、Berg评分及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肌痉挛MAS评分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膝关节屈伸肌行视觉反馈等速肌力训练的效果,以及下肢功能评定与步行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8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5例)和对照组(93例),二组患者康复训练相同,观察组增加双下肢股四头肌、腘绳肌视觉反馈等速肌力训练18d。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法、Barthel指数法及足印法对二组患者下肢功能及步态进行分析[1]。结果:观察组患者步态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运动功能与活动能力显著提高(P<0.01)。步态的对称性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显著相关(r=-0.77,-0.73,P<0.01),与活动能力无关(r=-0.23,P>0.05) ;步速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活动能力均显著相关(r=0.82,0.77,0.75,P<0.01)。结论:偏瘫患者早期运用双下肢膝屈伸肌群视觉反馈等速肌力训练对提高运动功能、步态改善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腿部肌群等速向心肌力训练对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水平的作用。方法: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00例(168膝)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85膝),进行推髌骨、股四头肌训练及楔形垫行走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等速组50例(83膝),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患腿肌群等速运动训练。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时接受等速肌力测试及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作为康复疗效判定标准。结果:经过8周的系统康复治疗,等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屈、伸肌峰力矩(PT)、总功量(TW)、平均功率(AP)和伸屈肌单次最大作功量(MRTW)均较前有改善,等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两组的患者的Lysholm评分均较前有改善,等速组Lysholm评分较对照组进步明显(P<0.01)。结论:等速向心肌力训练明显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部肌群力量,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等速训练在骨折制动后膝关节僵硬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本科住院及门诊骨折患者38 例,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n=19)和对照组(n=19)。两组均采用中药熏蒸和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等速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器械训练(股四头肌训练椅)。治疗前及治疗16 周后,观察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屈伸肌群最大峰力矩、峰力矩与体重比、平均功率、屈伸肌肌力比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关节屈曲度、伸直度、屈伸弧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01),治疗后观察组关节屈曲度、屈伸弧增加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等速测试结果比较,两组除屈伸肌肌力比值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01),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屈伸肌群最大峰力矩、峰力矩与体重比、平均功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而两组治疗后屈伸肌肌力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等速训练在骨折制动后膝关节僵硬的康复中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等速肌力训练和疗效评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用Biodex system 3多关节等速肌力评定及训练系统对ACL重建术后患者肌力的影响。方法:将50例行ACL重建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25例(等速训练患侧肌力)和对照组25例(等张训练患侧肌力)并分别进行功能训练,在术后第12、24周进行等速向心肌力测试。结果:术后第12、24周对患者进行膝关节等速向心肌力测试,试验组膝屈、伸肌患侧峰力矩/健侧峰力矩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在30°时的股内侧肌患侧峰力矩/健侧峰力矩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等速训练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可使膝关节ACL重建术后的患者短期(6个月)达到健侧屈伸肌力水平,并能达到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