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持续被动运动在微创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发生率较高,而且严重的运动损伤。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膝关节镜下微创重建ACL手术无论何种方法,包括自体骨-髌腱-骨(BTB)、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同种异体的BTB等,其最终目的都是想获得一个稳定的膝关节和完整的膝关节功能。目前国内外很多学,采用不同的术前功能训练和术后康复方法。采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患10例,手术前后采用持续被动运动进行膝关节的功能恢复.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采用开链运动(OKC)、闭链运动(CKC)与有限OKC加CKC相结合的运动康复效果。 方法 选择单侧ACL断裂并已行ACL解剖重建手术患者94例,按数字表法分为OKC组(采用OKC康复方案治疗)、CKC组(采用CKC康复方案治疗)和联合训练组(采用有限OKC加CKC相结合的康复方案治疗),其中OKC组33例,CKC组30例,联合训练组31例。术前3组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KT-1000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比较3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KT-1000值及主动、被动关节活动度差值。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IKDC评分及其KT-1000值和主动、被动关节活动度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OKC组、CKC组和联合训练组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分别为(87.00±4.79)、(83.67±3.55)和(86.71±3.62)分,IKDC评分分别为(89.45±4.79)、(86.40±3.76)和(88.58±3.60)分;主动活动度差值分别为(10.06±2.06)、(7.73±1.41)和(8.10±1.35)°;被动活动度差值分别为(9.76±2.26)、(7.87±1.89)和(8.39±1.62)°;KT-1000值分别为(1.99±0.30)、(1.05±0.26)和(1.02±0.24)mm。3组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主动活动度差值、被动活动度差值、KT-1000值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OKC组、CKC组和联合训练组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分别为(91.33±5.68)、(91.23±5.48)和(92.00±4.40)分;IKDC评分分别为(93.45±4.35)、(92.40±3.96)和(93.18±4.61)分;主动活动度差值分别为(5.33±1.73)、(3.20±1.45)和(3.52±1.03)°;被动活动度差值分别为(4.45±0.94)、(4.03±1.27)和(3.90±1.01)°;KT-1000值分别为(2.13±0.36)、(1.11±0.21)和(1.12±0.26)mm。3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IKDC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主动活动度差值、被动活动度差值、KT-1000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OKC组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IKDC评分与联合训练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主动活动度差值、被动活动度差值、KT-1000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C组在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主动活动度差值、被动活动度差值、KT-1000值方面与联合训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取有限OKC加CKC相结合的康复训练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一种安全、可靠的康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3.
持续被动运动对膝关节镜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持续被动运动对膝关节镜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53例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25例,术后未作持续被动运动(CPM);CPM组28例,在手术24 h后即行CPM锻炼, 分别记录入院时、出院时、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 结果出院时膝关节活动度对照组屈(69.40±15.17)°,伸(-4.32±4.71)°;CPM组屈(90.64±16.57)°,伸(-0.71±3.78)°.膝关节功能评分对照组(11.24±1.42)分,CPM组(8.89±1.84)分.出院时关节活动范围达90°者, 对照组6例(24%),CPM组21例(75%). 结论早期作CPM能明显提高膝关节镜术后效果,能增加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缩短住院时间,但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开链运动(OKC)和闭链运动(CKC)对下肢步行功能及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ACL重建术后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进行OKC训练,观察组进行CKC训练。2组术后3及6个月进行小腿周径差值、Holden步行功能分级、10米步行时间、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值及关节松弛度KT-1000值评定。结果:术后3个月,2组小腿周径差值、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10米步行时间、IKDC评分及KT-1000值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小腿周径差值、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10米步行时间及IKDC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KT-1000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行CKC能较早促进下肢功能恢复,提高步行能力,不影响膝关节稳定性,是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发生率较高,而且严重的运动损伤。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膝关节镜下微创重建ACL手术无论何种方法,包括自体骨-髌腱-骨(BTB)、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同种异体的BTB等,其最终目的都是想获得一个稳定的膝关节和完整的膝关节功能。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采用不同的术前功能训练和术后康复方法。采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10例,手术前后采用持续被动运动进行膝关节的功能恢复,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兔半腱肌腱腱后固定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实验动物模型,研究持续被动活动方式对关节腔内移植物组织学变化,探讨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在ACL重建术后早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对24只8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右侧后肢膝关节行自体双股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术后随机分为2组:CPM组术后第2天开始早期关节全活动范围康复6周;非CPM组仅笼养。分别于术后第6、12、24周取材,取4只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非CPM组相比,CPM组的大部分标本两束融合成一体。术后第6周,CPM组的关节腔内重建韧带的新生组织替代过程加快,增生的细胞数目较多;术后第12周,CPM组的细胞形状较统一,胶原纤维纵向排列更为有序,呈波状,较广泛的组织呈Ⅰ型胶原阳性,组织内部Ⅲ型胶原更为均匀;术后第24周,CPM组胶原排列更为有序,成纤维细胞梭形的细胞核也逐渐变为标志成熟韧带的长形,Ⅰ型胶原染色更为均匀散在分布,Ⅲ型胶原明显减少。结论:半腱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早期CPM促进移植物韧带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实施膝三针结合康复训练对患者Lysholm、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某院收治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46例,为基础性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47例,接受膝三针结合康复功能训练干预,对比两种不同锻炼方式恢复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全身振动训练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ACL)重建术后患者下肢肌力和运动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后12周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第13周开始将患者用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继续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每天1次,每次10min,每周5次,持续4周的全身振动训练。两组患者第12周和第16周,均进行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膝关节屈伸肌群的峰力矩、拮抗肌比值检测和动态平衡仪中本体感觉评估。结果:1两组患者膝关节屈伸峰力矩,治疗前后和治疗后组间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两组患者动态平衡测试的平均轨迹误差值,治疗前后和治疗后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身振动训练能够促进ACL重建术后患者的下肢肌力和运动控制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水中运动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19例及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水中运动干预。观察康复训练前及训练后3个月膝关节主动屈曲范围、膝关节主动伸展范围、Lysholm评分。结果训练后3个月膝关节主动屈曲范围、膝关节主动伸展范围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Lysholm评分观察组(91.2±5.6)分高于对照组(78.3±4.8)分,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中运动能提高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改善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恢复不良患者应用复元活血汤对临床疗效、膝关节疼痛和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4月收治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恢复不良9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元活血汤,均治疗60 d。记录治疗后临床疗效,采用Lysholm评分评估治疗前与治疗后15、30、60 d的膝关节功能,利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评估治疗前与治疗后15、30、60 d的膝关节疼痛程度,比较治疗后关节肿胀程度、大腿萎缩程度及膝关节活动度,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0,P=0.029)。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15、30、60 d的VAS降低及Lysholm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15、30、60 d的VAS显著下降,观察组治疗后15、30、60 d及对照组治疗后30、60 d的Lysholm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关节肿胀程度、大腿萎缩程度降低,膝关节活动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1例出现恶心、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停药后症状好转;对照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元活血汤具有活血祛瘀之功效,可有效缓解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恢复不良患者的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早期持续被动运动对膝骨折术后关节活动范围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陶泉  俞红  杨解林 《中国康复》2004,19(6):340-341
目的 :探讨早期持续被动运动 (continuouspassivemotion ,CPM)训练对膝骨折术后关节活动范围的影响。方法 :4 7例膝关节骨折患者分为G0、G1、G2和G3组 ,在完成常规物理治疗后 ,G1、G2和G3组分别在术后第 1、2和 3周时开始CPM训练 ,共 4周。结果 :治疗第 6周时测量 4组患膝关节活动范围 ,平均值分别为 (6 4± 5 )°、(89± 7)°、(78± 4 )°、(71± 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CPM训练能更快促进膝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平衡训练技术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的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72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 = 36)和观察组(n= 36)。两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传统平衡训练和虚拟现实平衡训练,共8周。训练前后进行压力中心(COP)时间稳定性、闭眼压力中心速度(COPS)、单腿COPS、膝关节反应时间、极限包络面积(COPA)和主动关节角度重现偏差值评估。结果 训练后,两组COP时间稳定性、闭眼COPS、单腿COPS、膝关节反应时间、COPA和主动关节角度重现偏差值均显著改善(|t| > 5.611, P < 0.001),且观察组COP时间稳定性、闭眼COPS、单腿COPS、膝关节反应时间和主动关节角度重现偏差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t| > 3.232, P < 0.01),两组COPA无显著性差异( t = 1.054, P = 0.296)。结论 虚拟现实平衡训练可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的本体感觉,且较传统平衡训练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持续被动运动(CPM)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治疗中对疼痛和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的作用。方法 20例(40膝)女性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双膝关节同时置换术。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20膝。实验组术后每天2次行CPM和主动康复治疗,对照组每天2次主动康复治疗。术前、术后2周和3个月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角度测量仪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和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结果术后2周和3个月,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疼痛评分和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在术后3个月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进行主动康复治疗后,CPM的辅助应用对膝关节置换术后3个月内疼痛和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无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早期康复配合持续被动活动(CPM)机锻炼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23例TKA术后患者(28膝)随机分为治疗组(15膝)和对照组(13膝),治疗组实施早期康复功能锻炼配合CPM机锻炼,对照组仅进行CPM机锻炼。结果术前治疗组膝评分和功能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两周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TKA术后早期康复功能锻炼配合CPM机锻炼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持续被动运动器(continuouspassivemotionapparatus,CPM)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6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进行常规康复疗法(对照组),另一组应用常规康复疗法+CPM进行康复治疗(CPM组)。进行6至12个月的随访,测量术后8、10、12周的患肢髋关节活动度。结果两组术后8、10和12周的髋关节活动度逐步改善,但CPM组较对照组的术后8、10和12周的髋关节活动度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应用常规康复疗法和常规康复疗法+CPM均可有效地改善患者患肢的髋关节活动度,但常规康复疗法+CPM的疗效更好,同时应加强康复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