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皮内针埋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表面肌电图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除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外,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和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皮内针埋针治疗。1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分评定和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3种状态下(放松、干吞咽、咽水)舌骨肌群的sEMG最大波幅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内针埋针配合NMES、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显著提高其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2.
凌婷婷  金微微 《新中医》2023,55(10):37-41
目的:观察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补肾利咽汤联合揿针埋针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肾虚痰瘀阻窍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卒中后吞咽障碍肾虚痰瘀阻窍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与康复训练,对照组予揿针埋针治疗,观察组予补肾利咽汤联合揿针埋针治疗。10 d为1个疗程,2组均持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应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定吞咽功能恢复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SSA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补肾利咽汤联合揿针埋针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肾虚痰瘀阻窍证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吞咽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化痰通络方联合针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115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组,对照组57例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58例增加化痰通络方与针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治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X线吞咽造影(VFS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5%(56/58),高于对照组的84.21%(48/57)(P<0.05)。结论:化痰通络方联合针电刺激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症状,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针、项针带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两组均进行针刺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头项针与康复训练同步进行,对照组头项针与康复训练不同步实施。治疗前后检验洼田氏饮水试验结果。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55%与86.44%,P0.05),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项针带针康复训练可更为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吞咽功能,其疗效优于针刺、康复训练分步进行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皮内针不同留针时间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皮内针12h组和皮内针24h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吞咽功能训练;皮内针12h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皮内针治疗,留针12h;皮内针24h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皮内针治疗,留针24h。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吞咽功能,统计改良吞咽能力评价量表(MMASA)评分,检测血清中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吞咽功能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皮内针12h组和皮内针24h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皮内针24h组低于皮内针12h组(P0.05)。治疗后,3组MMASA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皮内针12h组和皮内针24h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皮内针24h组高于皮内针12h组(P0.05)。治疗后,3组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皮内针12h组和皮内针24h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皮内针24h组均高于皮内针12h组(P0.05)。对照组、皮内针12h组和皮内针24h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7%(20/30)、90.0%(27/30)、93.3%(28/30),皮内针12h组和皮内针24h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皮内针12h组和皮内针24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内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确切,在临床诊疗时,以留针24h效果较佳,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中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唐江岳  向桃  杜辕滨 《河南中医》2019,39(2):280-283
目的:观察基于"上下同治"理论的膏摩配合耳穴埋针治疗老年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后便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联合组给予膏摩配合耳穴埋针治疗,对照组给予饮食指导、排便训练等常规便秘护理。结果:联合组便秘发生率为15. 77%,对照组便秘发生率为46. 34%,联合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组治疗后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组治疗4周后5-羟色胺和大便双歧杆菌水平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基于"上下同治"理论的膏摩配合耳穴埋针治疗老年脑卒中后便秘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40例分为治疗组21例,对照组19例,治疗组采用针药结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95%,对照组为57.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舌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康柏  杨娟 《新中医》2011,(6):102-103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舌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舌针治疗。结果:2组治疗前后吞咽能力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吞咽能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舌针治疗可以缓解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并且改善神经功能,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针药并用联合康复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语言功能、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语言功能各项评分和A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各指标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并用联合语言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及神经功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中医体针疗法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中医体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运动功能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VEGF和Ang-2水平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R水平低于对照组,DR、Vmin及Fug-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0%(39/43)明显高于对照组72.09%(31/43)(P<0.05)。观察组治疗后QLQ-C30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中医体针疗法可显著改善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脑血流动力、促进运动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项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认知功能与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0例平均分为2组,2组均在入院后进行常规认知功能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40例给予尼莫地平口服,20 mg/次,每日3次,治疗8周,观察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头针、项针、体针联合治疗,每天1次。14 d后休息1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与生活能力评分的差异,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MMSE评分、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MMSE评分、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头针结合项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中药组口服自拟补气化痰通络方;针刺组给予表里两经并刺法;针药组口服补气化痰通络方加表里两经并刺法;对照组给予康复疗法,均治疗3周后观察各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结果:针药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5);针药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治疗后针药组MBI评分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舌七针联合耳穴压豆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例发病半年内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1例。观察组给予舌七针联合耳穴压豆加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治疗,均以14天为1个疗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并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 88%,对照组为45. 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舌七针联合耳穴压豆加康复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芒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玲 《辽宁中医杂志》2014,(11):2442-2444
目的:评价芒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55例随机分为3组:21例接受芒针治疗配合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组),19例仅接受康复训练(对照组1),15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2)。3组患者疗程均21天。通过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年的吞咽功能评分以评价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对照组1、对照组2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5%、73.7%和46.7%,联合治疗组与2个对照组间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后1年的随访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分别与对照组1、对照组2间吞咽功能评分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01)。结论:芒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疗效优于仅接受康复训练和常规的药物治疗,且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项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分析其治疗机制.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在西药治疗的同时,观察组应用项针、康复训练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项针治疗.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66%,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项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较单纯项针治疗能较好提高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光明中医》2021,36(18)
目的探讨益气泄浊通络汤联合耳穴埋针干预糖耐量异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7月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内一科就诊的糖耐量异常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饮食与运动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泄浊通络汤联合耳穴埋针治疗。疗程1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餐后1 h血糖、餐后2 h血糖情况,并统计2组患者治疗12周后复查糖耐量试验结果正常的患者例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餐后1 h血糖、餐后2 h血糖,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耐受性好,无不能耐受治疗的不良反应出现。治疗12周后,观察组共有6例患者复查75 g无水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恢复正常,对照组有1例患者恢复正常。结论益气泄浊通络汤联合耳穴埋针干预糖耐量异常疗效肯定,可明显改善血糖,减轻体质量,延缓甚至逆转病情进展,同时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揿针埋针疗法佐治小儿风热犯肺型咳嗽的疗效。方法筛选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在本科诊断为小儿风热犯肺型咳嗽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迎香穴揿针皮内埋针中医外治疗法。7d为1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症状积分。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前,评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咳嗽、鼻塞、流涕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揿针埋针疗法结合常规治疗小儿风热犯肺型咳嗽疗效确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对痰瘀互结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2例就诊的痰瘀互结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合星香散化裁口服或鼻饲联合针刺治疗,两组连续治疗1个月为疗程。治疗前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吞咽功能,采用吞咽造影检查(video fluoroscopy swallowing study,VFSS)评分评定吞咽障碍程度,采用吞咽生存质量问卷(swallowing quality of life,SWAL-QOL)评价生活质量,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1)观察组的有效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0%(P<0.05);(2)治疗后组间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吞咽功能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降低(P<0.05),吞咽障碍程度明显减轻,吞咽障碍程度VFSS评分明显升高(P<0.05);(4)观察组患者吞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SWAL-QOL评分明显升高(P<0.05);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药并用利于促进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痰瘀互结证)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减轻吞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神经功能,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快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常规针刺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快针针刺天突穴、廉泉穴,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观察针药结合"补肾通络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将DPN患者104例,随机分为针药组和对照组各52例.治疗2个月后,针药组的临床显效率为51.9%,总有效率为88.5%,均优于对照组(P<0.05).针药结合"补肾通络法"治疗DPN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