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冠脉介入治疗术后血小板活化状态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川芎嗪治疗组(简称川芎嗪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简称常规组,40例),两组病例在冠脉介入术前和术后次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及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的表达水平;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假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水平;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的表达水平;用酶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的含量;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FMD)功能。静脉滴注川芎嗪治疗14天后复查上述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CS患者术前CD62p、CD63、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vWF及ET-1均显著升高(P〈0.01),FMD和NO显著降低(P〈0.01)。冠脉介入术后血小板活化有升高趋势,而vWF因子升高(P〈0.05),FMD降低(P〈0.05),但ET-1和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比较,川芎嗪组CD62p、CD63、vWF、ET-1及GPⅡb/Ⅲa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FMD水平增加(P〈0.05)。结论川芎嗪可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预防和治疗冠脉内血栓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阳宽胸方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阳虚痰瘀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标准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阳宽胸方。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血浆内皮微颗粒(EMPs)、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 ICAM-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一氧化氮(NO)及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EMPs、s ICAM-1、v W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FMD、NO及EPCs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西医联合通阳宽胸方能够改善阳虚痰瘀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水平,具有保护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2例行PCI的ACS患者随机分成通心络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56例,于PCI术前、术后3个月检测患者血清Lp—PLA2含量以及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并测定心肌酶、肝肾功能、血脂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和通心络组血Lp—PLA2、E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NO水平升高(P〈0.05),通心络组血清sVcAM-1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血清sVCAM-1水平无明显变化;两组问比较,治疗后通心络组血Lp—PLA2、ET和sV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通过降低血gp—PLA2水平,减轻ACS患者PCI术后炎症反应,并且降低血清ET、sVCAM-1水平和升高NO水平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方对热毒痰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CI术后炎症反应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80例接受PCI术且中医辨证为热毒痰瘀证的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标准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化瘀方,连续用药1个月。观察PCI术后24 h和30 d的中医证候积分;术后24 h、7 d及30 d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C反应蛋白(CR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WBC、NEU明显下降(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 d,CRP、hs-CRP、IL-6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术后7 d、30 d hs-CRP较对照组下降,7 d IL-6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清热化瘀方能够明显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及炎症反应,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不同剂量血脂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血脂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炎症因子和血脂变化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行择期PCI治疗的ACS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每组4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服血脂康1.2、0.6 g,均于PCI术前当天开始服用,每天2次,疗程8周以上。检测两组术后1、4、8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浓度;观察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肝、肾功能变化;分析血脂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本组用药前比较,两组术后1、4、8周血清hs-CRP、MMP-9水平均下降,其中第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大剂量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术后4、8周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大剂量组术后8周下降更明显(P〈0.05)。术后8周大剂量组hs-CRP及MMP-9浓度变化与LDL-C下降程度呈正相关(r=0.828、0.922,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肝肾功能受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能降低ACS患者血清hs-CRP、MMP-9浓度及LDL-C水平,大剂量较常规剂量作用更为明显;其炎症因子降低程度与降脂幅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外周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4月定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前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 mg口服,术后75 mg/次,1次/d维持服用6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前给予替格瑞洛负荷剂量180 mg口服,术后90 mg/次,2次/d维持服用6个月。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PCI术后6个月静息状态血流量、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内皮源性血管活性因子[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的变化情况,统计2组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静息状态血流量、FMD及血清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血清ET-1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PCI术后6个月,2组间静息状态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FMD及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ET-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6.3%(7/43),对照组为11.6%(5/4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围手术期治疗,可显著改善外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且不增加出血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养心汤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例在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心内科择期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养心汤。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情况,记录两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ation,FMD)、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itroglycerin-mediated dilation,NMD)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FMD、NMD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介素6(IL-6)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hs-CRP、TNF-α、IL-6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3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5,P0.05)。结论养心汤能显著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是现在临床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救治最重要措施之一,极大地降低了ACS患者死亡率。但随着PCI的普遍使用,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存在不良事件的发生,应对PCI术后伴随不良事件及不适症状的情况,中医药治疗可发挥独特优势,该文对近些年来PCI术后的中医药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PCI术后的患者临床预后改善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丹参多酚酸盐对急诊PCI患者术后氧化应激、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衡水市人民医院2017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均采用急诊PCI治疗,对照组术前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口服,术后予以心肌梗死二级预防干预;观察组于术后予以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均连续治疗14 d。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清丙二醛(MDA)、吞噬细胞还原型辅酶Ⅲ氧化酶(NADPH氧化酶)p22phox活性及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随访6个月,对比2组临床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MDA、NADPH氧化酶p22phox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一氧化氮(N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术后心血管事件率、术后再狭窄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急诊PCI患者术后辅以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有助于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可降低术后心血管事件率、术后再狭窄率,且用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干预作用。方法:将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通心络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PCI术后常规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心络组在西医常规用药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4粒/次,3次/d,疗程3个月。结果:两组TC、TG、LDL-C、hs-CRP均降低(P0.05)HDL-C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通心络组降低明显(P0.05),中医证候明显改善,严重心血管事件明显降低。结论:PCI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通心络胶囊,可明显降低ACS患者血脂、hs-CRP水平,改善中医证候,减少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血脂、炎症因子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11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炎症因子及内皮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血脂、炎症因子及内皮功能指标水平均较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应用血栓通能有效控制血脂,改善内皮功能,并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血脂、炎症因子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行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心肌灌注情况及治疗前后血脂、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完全心肌灌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TC、TG、HDL-C、LDL-C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 d 2组hs-CRP、IL-6、v WF均明显升高(P均<0.05),术后1个月2组hs-CRP、IL-6、ET、Fg、v WF明显降低(P均<0.05),研究组降低更为显著(P均<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的血管灌注效果,降低患者血脂并减少炎症因子,改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血栓通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血脂、炎症因子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期间8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按随机数字均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血脂水平变化、炎症因子、内皮功能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1研究组血流分级(TIMI)中0级0例,Ⅰ级0例,Ⅱ级6例,Ⅲ级34例,对照组分别为0,0,5,25例,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过药物干预术后1个月,两组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术前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术前上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的TC,TG,LDL-C水平较对照组低,HDL-C水平较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术前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内皮素(ET),纤维蛋白原(F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术后1 d hs-CRP,IL-6,ET,Fg,v WF均较术前有所上升,但组间差异不显著,两组术后1月hs-CRP,IL-6,ET,Fg,v WF较术前和术后1 d均下降,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组术后1月hsCRP,IL-6,ET,Fg,v WF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术后1个月内,对照组出现心绞痛4例,心肌梗死1例,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2.5%,治疗组出现心绞痛2例,心肌梗死0例,心脏事件发生率为5.0%,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能控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血脂,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降低术后心脏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参麦注射液、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肌及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抗血小板、调脂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两组均连续用药4 d。观察两组患者血液中相关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液中CK、CK-MB、CRP、EMPs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可为心肌梗死患者提供更好的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后不同时期血小板活化状态和内皮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阳宽胸方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编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PCI治疗,观察组给予通阳宽胸方联合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疗效、血管内皮功能、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胸闷乏力、心悸气短、吐痰涎、头重如裹、眩晕等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栓素(TXB2)、内皮素(E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O、SOD水平升高,TXB2、ET水平降低,观察组NO、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XB2、E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气虚血瘀证候演变规律及益气活血中药对其的影响。方法595例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气虚血瘀证介入术后患者按照是否联合益气活血中药治疗分为治疗组(296例)和对照组(29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心悦胶囊0.6 g,每日3次,复方川芎胶囊0.74 g,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6个月,并随访6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3、6、9、12个月进行气虚血瘀证候及血瘀证评分,同时观察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候评分与终点事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1、3、6、9、12个月气虚血瘀证候评分、血瘀证候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治疗后1、3、6、9、12个月气虚血瘀证候评分及3、6、9、12个月血瘀证评分均降低(P0.05或P0.01)。气虚血瘀证候评分、血瘀证评分均与终点事件的发生呈正相关(P0.001)。结论益气活血中药通过改善气虚血瘀证候的严重程度,实现气虚血瘀证候的低危状态,从而降低终点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评价益气活血中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1年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3家分中心80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基础上服用益气活血中药心悦胶囊和复方川芎胶囊,连续服用6个月,随访6个月,应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评价患者生存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不稳定心绞痛男性患者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男性患者生存质量生存质量指数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心悦胶囊合复方川芎胶囊)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后1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男性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气虚血瘀证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变化及益气活血方(YQHXF)对其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空白组,气虚血瘀组,YQHXF高、低剂量组(5. 54,2. 77 g·kg-1)。采用水环境小平台站立长期无规律、不完全的睡眠剥夺法,每天剥夺16 h,持续6周,制造大鼠神劳加体劳的双重消耗建立大鼠气虚血瘀证候模型,自第5周开始灌胃给药,连续给药2周至实验结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血浆中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P选择素,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气虚血瘀组大鼠呈现毛发粗糙晦暗,体质量、脉搏幅度显著降低(P 0. 01),舌面R,G,B值显著降低(P 0. 01),全血黏度高、中切值,血浆黏度均显著增高(P 0. 01),ET-1,v WF,VCAM-1,ICAM-1,P选择素,IL-6,TNF-α等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明显升高(P 0. 05,P 0. 01);与气虚血瘀组比较,YQHXF高、低剂量可显著升高气虚血瘀证大鼠脉搏幅度及舌面R,G,B值(P 0. 01),明显降低全血黏度高、中、低切值及血浆黏度(P 0. 05,P 0. 01),同时明显降低大鼠ET-1,IL-6,VCAM-1,P选择素水平(P 0. 05,P 0. 01)。结论:睡眠剥夺法可诱导大鼠气虚血瘀证形成,并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失调。YQHXF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的功能,通过调节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分泌、减少细胞黏附、抑制炎症等途径改善气虚血瘀证大鼠气虚及血瘀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