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二线阿西替尼治疗晚期肾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9月于我院泌尿外科诊治的15例接受二线阿西替尼治疗的晚期肾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肾根治性切除手术,病理均为透明细胞癌。11例患者一线舒尼替尼治疗后进展,4例患者一线免疫治疗后进展。二线治疗方案:初始剂量5mg、2次/d,连续4周为一周期直至疾病再次进展或不可耐受的严重毒副反应。若患者对药物耐受好,剂量可增至7mg、2次/d,或10mg、2次/d,若毒副反应重则剂量减至3mg、2次/d。结果: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这15例患者中位总位生存期(OS)23.0(18.0~28.0)个月。二线阿西替尼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0(1.5~47.0)个月。根据RECIST标准评价最佳疗效:完全缓解(CR)0例(0),部分缓解(PR)3例(20.0%),疾病稳定(SD)8例(53.3%),疾病进展(PD)4例(26.7%)。多数不良反应多为1~2级,3~4级不良反应有蛋白尿2例(13.3%),腹泻1例(6.7%),呕吐2例(13.3%),乏力消瘦2例(13.3%),高血压5例(33.3%),手足皮肤反应1例(6.7%),口腔黏膜炎1例(6.7%),肝酶升高1例(6.7%),脑梗死1例(6.7%),上消化道出血1例(6.7%)。通过减量或暂停药,多数不良反应可以耐受。结论:二线阿西替尼治疗晚期肾癌可取得较长的OS和PFS,二线治疗有较高疾病控制率,且不良反应多可耐受。  相似文献   

2.
评价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在大肠转移癌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30例转移性大肠癌患者,采用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观察其生存改善情况及相关不良反应事件,并对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治疗后患者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和进展的发生率分别为0、16.7%(5/30)、60.0%(18/30)和23.3%(7/30)。客观缓解率为16.7%,疾病控制率为76.7%。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4.9个月(95%CI:3.757~6.043)和9.0个月(95%CI:4.637~13.363)。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纳差乏力、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征等。治疗过程CEA和CA19-9降低与患者PFS和OS的改善显著相关,治疗过程出现手足综合征与患者PFS的改善相关。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用于转移性大肠癌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且毒性可控。为了预测阿帕替尼在转移性大肠癌治疗中的长期疗效,筛选特定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评价靶向药物治疗转移性非透明细胞肾癌(nccRC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nccRCC提供指导。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6年1月-2022年7月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所有关于靶向药物治疗nccRCC患者的观察性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由3名独立研究者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及评价文献质量,RCT研究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评估,只有一项研究结局数据不完整(随访偏倚)被评估为高风险,其余为低风险和不确定风险,非RCT研究经JBI质量评价工具评估,所有研究均显示偏倚风险低。使用Stata.17软件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项研究,涉及98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靶向药物治疗转移性nccRCC患者的总客观缓解率(ORR)为12.6%(95%CI:8.1%~17.9%),总疾病控制率(DCR)为65.3%(95%CI:58.3%~72.1%),总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5.80(95%CI:4.69~6.91)个月,总中位总生存期(OS)为15.93(95%CI:12.17~...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本院收治晚期肾癌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中位年龄57(38~74)岁.其中14例行原发肿瘤切除术,2例行肿瘤活检术.病理类型为透明细胞癌15例,乳头状细胞癌1例.口服方案:13例给予舒尼替尼50mg/d,连续给药4周,停药2周,6周为一个用药周期,3例给予37.5mg/d;有效或者病情稳定者继续口服舒尼替尼治疗.治疗时间6~27个月.结果 16例可评价疗效患者中病情完全缓解(CR)1例(6.3%),病情部分缓解(PR)4例(25.0%),病情稳定(SD)9例(56.2%),疾病进展(PD)2例(12.5%),客观缓解率(ORR)31.3%,疾病控制率87.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因随访时间短无法评估.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手足皮肤反应3例(18.8%)、头发颜色改变5例(31.3%)、口腔溃疡6例(37.5%)、脱发2例(12.5%)、腹泻3例(18.8%)、造血系统副反应9例(56.3%).结论 舒尼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肾癌疗效好,不良反应多为轻中度,患者多可耐受,造血系统副反应应重视,长期疗效及安全性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特殊部位肝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分析2015年12月—2021年12月采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49例60个特殊部位的肝脏肿瘤的临床资料。主要终点是总生存期(OS),次要终点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疾病控制率(DCR)、客观缓解率(ORR)及肝内复发率(LRR),评估与肝内复发相关的潜在因素。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少数患者出现了术后并发症,对症处理后好转。中位OS为12个月(95%CI:11.6612.34),中位PFS为12个月(95%CI:10.8713.13)。1年DCR、ORR和LRR分别为93.48%、60.87%和28.26%。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的血液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肿瘤复发相关因素行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来源是影响患者肝内复发时间的因素(P=0.012)。结论: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特殊部位肝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疾病控制率和良好的生存前景,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索拉非尼治疗进展期胆管细胞型肝癌(CCC)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15例进展期CCC患者口服索拉非尼400 mg,2次/d,3周为一个周期,持续用药,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观察服药12周时的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次要观察指标包括至疾病进展时间(TTP),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治疗持续时间(DOT)和毒性反应。结果:15例患者中位DOT是3.2(1.5~30)个月;按照RECIST标准评价部分缓解4例,病情稳定7例,疾病进展4例;12周时RR为26.7%,DCR为73.3%;中位TTP,PFS及OS分别为3.2、5.5和5.7个月;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者9例,最常见的毒副反应是1~2级皮疹(33.3%),出现3级手足综合征1例(6.7%)。结论:索拉非尼对进展期CCC患者治疗有效,其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荟萃分析,探讨卡培他滨(CAP)单独或联合化疗方案在治疗进展期胰腺癌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通过Pub Med、Web of Knowledge及Cochrane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选择治疗组中含CAP,对照组不含CAP的胰腺癌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评价者分别检索收集资料,按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应用Revman 5.2.0软件对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客观缓解率(ORR)以及3/4级毒副反应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入选6篇RCT,共1 269例,其中CAP治疗组669例,对照组600例。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显著提高了OS(HR=0.84,95%CI:0.74~0.95,P=0.006)、PFS(HR=0.83,95%CI:0.74~0.93,P=0.001)和ORR(OR=1.51,95%CI:1.08~2.12,P=0.02)。在毒副反应方面,除了手足综合征在治疗组中相对发生率较高(P=0.001),其他3/4级毒副反应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在亚组分析中,治疗组为CAP联合吉西他滨(GEM),对照组为GEM单药治疗,共入选3篇RCT,共935例,分为CAP-GEM组468例,GEM单药组467例。与GEM单药化疗相比,CAP-GEM显著提高OS(HR=0.85,95%CI:0.74~0.98,P=0.03)、PFS(HR=0.80,95%CI:0.71~0.91,P=0.000 9)、ORR(OR=1.53,95%CI:1.04~2.24,P=0.03)。CAP-GEM在中性粒细胞减少和手足综合征方面发生率增高,其余3/4级毒副反应较GEM单药均无明显增高。结论:CAP单独或联合化疗方案在未明显增加毒副反应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进展期胰腺癌OS,改善了PFS和ORR。  相似文献   

8.
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评价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转移性肾癌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中位年龄56(37~73)岁.曾行原发肿瘤切除术13例,行CT引导下肿瘤穿刺活检术2例.组织学类型为透明细胞癌14例,乳头状细胞癌1例.舒尼替尼50 mg/d连续给药4周,停药2周方案4例;37.5 mg/d持续口服方案11例.评价肿瘤治疗疗效、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及总体生存时间,同时观察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3(2~24)个月,15例均可评价疗效,其中部分缓解8例、疾病稳定5例、疾病进展2例.总客观缓解率53%(8/15),疾病控制率87%(13/15).由于随访时间短,尚不能报告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手足皮肤反应11例(73%),头发颜色改变10例(67%),口腔溃疡、脱发各9例(60%),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各8例(53%).多数不良反应为1~2级,且所有不良反应均可逆. 结论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肿瘤客观缓解率,大多数不良反应较轻且可逆,患者多可耐受,安全性较好,但长期疗效及安全性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载药栓塞微球TACE(D-TACE)联合阿帕替尼和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巨块型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接受D-TACE序贯阿帕替尼和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巨块型HCC患者资料,记录其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评价客观反应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结果 35例联合治疗均成功。截止至末次随访,35例中位PFS为8.09个月,中位OS为20.00个月。联合治疗后1、3、6及12个月,ORR分别为65.71%(23/35)、71.43%(25/35)、65.71%(23/35)及60.71%(17/28),DCR分别为94.29%(33/35)、88.57%(31/35)、80.00%(28/35)及67.86%(19/28)。联合治疗TRAE主要为1~2级,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 D-TACE联合阿帕替尼和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巨块型HCC效果较佳且安全,不良反应可控。  相似文献   

10.
索拉非尼一线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的Ⅱ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索拉非尼一线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12例,其中根治性肾切除术后出现复发或转移者11例,肿瘤侵及临近器官,原发灶无法手术切除者1例.均为初次治疗.12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治疗方案:索拉非尼400 mg,每日2次,持续使用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 结果 1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部分缓解3例,疾病稳定7例,疾病进展2例.客观反应率25%(3/12),疾病控制率83%(10/1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2(1~24)个月,中位生存期16(3~24)个月,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83%(10/12),1年生存率为50%(6/12).不良反应:食欲下降7例、脱发5例、乏力5例、腹泻5例、皮疹5例、手足皮肤反应4例、高血压4例、心悸3例、黏膜出血3例、声嘶1例、肾功能损害1例.通过对症治疗,不良反应基本可以控制并耐受. 结论 索拉非尼一线治疗转移性肾癌可取得较高的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总生存期均明显延长,不良反应可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术中白芨顺铂微粒和125I近距离放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近、远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纳入接收根治性手术的Ⅱ、Ⅲ期胃癌患者176例,随机分为近距离放化疗组(n=48)、腹腔化疗组(n=32)和静脉化疗组(n=48),并将术后自动放弃放、化疗的患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选择作为对照组(n=48),观察各组患者近、远期随访结果和毒副反应,并通过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各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近期随访结果:近距离放化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腹腔化疗组总有效率为71.88%,静脉化疗组总有效率为64.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08%。4组间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与近距离放化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远期随访结果:近距离放化疗组3年和5年死亡率为37.50%和56.32%,5年中位生存期为(14±4.51)个月(95%CI:14.419~4.512);腹腔化疗组3年和5年死亡率为78.12%和93.75%,5年中位总体生存期为(10.6±1.13)个月(95%CI:10.620~1.163);静脉化疗组3年和5年死亡率为79.21%和95.80%,5年中位总体生存期为(11±3.10)个月(95%CI:11.130~3.162);对照组3年和5年死亡率为87.50%和95.83%,5年中位总体生存期为(9±2.30)个月(95%CI:10.024~1.18)。与静脉化疗组相比较,近距离放化疗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及肾功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进展期胃癌术中进行白芨顺铂微粒和125I近距离放化疗治疗可减少药物的毒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转移性肾癌索拉非尼治疗失败后联合吉西他滨+替吉奥化疗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对10例索拉非尼治疗失败的转移性肾癌患者联合间歇化疗。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1.0g/m2×1、8d+替吉奥0.5bid×1~14d,每21天为1个周期,首轮4周期后化疗间歇性重复进行。化疗同时继续口服索拉非尼400mg bid,直至治疗失败或患者不能耐受。观察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结果:全部10例患者总体反应率(ORR)100%,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FS)11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20个月。毒副反应主要为Ⅱ~Ⅲ度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结论:转移性肾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失败后联合吉西他滨+替吉奥间歇化疗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与常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中晚期HCC,其中41例接受DEB-TACE治疗(DEB-TACE组)、45例接受常规TACE治疗(TACE组);对比2组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结果 DEB-TACE组客观缓解率(ORR)63.41%(26/41)、疾病控制率(DCR)70.73%(29/41),TACE组ORR 40.00%(18/45)、DCR 48.89%(22/45);DEB-TACE组ORR(χ~2=4.707,P=0.030)及DCR(χ~2=4.241,P=0.039)均高于TACE组。术后1周2组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均0.001),术后1个月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EB-TACE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8个月[95%CI(7,9)],TACE组为6个月[95%CI(5,7)],2组累积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60,P=0.001)]。DEB-TACE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9个月[95%CI(15,23)],TACE组为17个月[95%CI(10,24)],2组累积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10,P=0.051)。结论 DEB-TACE治疗中晚期HCC效果好于TACE,二者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冷冻消融治疗软组织肉瘤(STS)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与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2例接受冷冻消融治疗的晚期STS患者,比较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以及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共对22个病灶实施冷冻消融。治疗后疾病客观缓解率为81.82%(18/22),患者中位OS为15个月,中位PFS为7个月。OS与肿瘤病理分级和消融效果相关(P均<0.01)。治疗后外周血CD4+T、Treg细胞较治疗前降低、自然杀伤(NK)细胞较前升高(P均<0.05);患者PFS与NK细胞水平呈正相关(r=0.539,P=0.010),OS与Treg细胞水平呈负相关(r=-0.463,P=0.030),PFS则与治疗前、后外周血CD4+T细胞差值呈正相关(rs=0.424,P=0.049)。结论 冷冻消融治疗STS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治疗后血清NK、Treg细胞水平可用于评估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肝脏是前列腺癌常见的内脏转移部位之一,治疗效果较差,是前列腺癌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观察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对前列腺癌肝转移的疗效、血清PSA的影响以及治疗不良反应。方法:分析2009年6月至2016年9月我院射波刀治疗中心治疗的20例前列腺癌伴肝转移患者,对前列腺癌伴肝转移且病灶1~3个行射波刀SBRT,给予总剂量为36 Gy(30~50 Gy),分割3~5次,处方剂量线范围为72%~94%。按照mRECIST标准进行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生存率及疾病控制率,使用常见不良反应评价标准4.0版(CTCAE 4.0)进行治疗反应评级。结果:所有研究患者中,完全缓解(CR)8例(40.0%),部分缓解(PR)9例(45.0%),无变化(SD)2例(10.0%),进展(PD)1例(5.0%),疾病有效率(CR+PR)85%,疾病控制率(CR+PR+SD)95%。14例PSA升高患者中,治疗后10例明显下降,PSA下降率71.4%。治疗后随访4~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7个月,1、2年总生存期分别为85.0%、15.0%,20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16.5个月(95%CI, 12.12~22.88个月)。所有患者对治疗耐受良好,均完成全程放疗,不良反应轻微,治疗毒副反应主要局限于1~2级,未出现3级的毒副反应。结论:射波刀SBRT治疗前列腺癌肝转移安全有效,局部控制率高,可以降低前列腺癌的PSA水平并提高长期生存率,可推荐为临床上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气道自膨式金属支架(SEMS)植入术序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BACE)治疗肺癌合并中央气道严重狭窄所致呼吸困难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接受SEMS植入序贯BACE的肺癌合并中央气道严重狭窄致呼吸困难患者,统计植入SEMS临床成功率,记录治疗期间及治疗后相关不良反应。于BACE后3个月复查胸部CT,评估介入序贯治疗短期疗效,计算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记录患者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 对65例均植入SEMS,临床成功率100%。65例中,41例接受1次、17例2次、7例3次BACE。治疗期间及治疗后12例出现痰中带血,21例发生刺激性咳嗽,18例恶心/呕吐,均属1级不良反应并经对症处理后好转。BACE后3个月ORR为84.62%(55/65),DCR为95.38%(62/65)。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患者中位DFS为10.00[95%CI(8.18,11.17)]个月,中位OS为13.00[95%CI(11.13,124.87)]个月。结论 SEMS植入术序贯BACE治疗肺癌合并中央气道严重狭窄所致呼吸困难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索坦治疗晚期肾癌的毒副反应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索坦治疗晚期肾癌的毒副反应特点和相应处理方法. 方法 索坦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患者25例,男性18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8.6岁(36~78岁).18例口服索坦 50 mg 每日1次,4/2方案(服药4周停用2周),7例口服索坦 37.5 mg 每日1次,连续服用.观察评估治疗中所出现的毒副反应及其相应的处理方法. 结果 Ⅱ级以上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手足综合征68%(17/25),骨髓抑制68%(17/25),皮疹12%(3/25),口腔黏膜炎56%(14/25),高血压16%(4/25),疲劳乏力64%(16/25).各种毒副反应出现的时间不同,但其中95%出现在服药半年内.共有20%患者( 5/25)因出现Ⅲ级毒副反应而行治疗药物减量(主要是手足综合征和骨髓抑制),1例患者永久性停药(纳差,放弃治疗). 结论 索坦治疗国内晚期肾癌患者所产生的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绝大多数与国外报道略有不同,但通过严格随访,积极预防及对症处理,服药后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正据统计2015年美国新发肾癌病例61 560例,死亡患者14 080例。目前晚期肾癌患者最常接受的一线治疗是以抗血管生成为主的靶向治疗,大量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分子靶向治疗可显著提高转移性肾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晚期肾癌疗效更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头颈部浅表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头颈部浅表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引导下~(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并具有完整的术后随访复查资料。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评价术后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基于术后6个月影像学检查图像,评价治疗效果,计算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通过绘制生存曲线,获得患者术后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并计算术后1年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结果术后6个月ORR为92.86%(26/28),DCR为100%(28/28)。术后平均随访(25.6±8.9)个月。28例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26.98个月[95%CI(22.55,31.3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6.93个月[95%CI(14.47,19.39)];术后1年总生存率为96.43%(27/28),无进展生存率为82.14%(23/28)。96.43%(27/28)患者术后放射性皮肤损伤为0~Ⅱ度,仅3.57%(1/28)患者为Ⅲ度。术后均未出现血管栓塞、破裂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头颈浅表恶性肿瘤近期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吉西他滨为基础的一线化疗失败的转移性胰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20年7月在北京怀柔医院经穿刺病理确诊为转移性胰腺癌且吉西他滨为基础的一线化疗失败的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25例,采用mFOLFOX6方案治疗;观察组25例,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近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2周期后,对照组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0例,疾病稳定(SD)12例,疾病进展(PD)3例,客观缓解率(ORR)为40.0%,疾病控制率(DCR)为88.0%。观察组CR 0例,PR 12例,SD 11例,PD 2例,ORR为48.0%,DCR为92.0%。两组ORR、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5,P=0.569;χ2=0.222,P=0.637)。对照组和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4.2个月(95% CI:3.711~4.692个月)和4.6个月(95% CI:3.765~5.43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7.4个月(95% CI:7.050~7.750个月)和7.9个月(95% CI:7.679~8.121个月),两组P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19,P=0.517;χ2=2.978,P=0.084)。观察组的化疗耐受性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主要为嗜中性粒细胞减少(16.0%)、贫血(12.0%)、感觉神经毒性(40.0%)、乏力(20.0%)、肝功能损伤(12.0%)、恶心(8.0%)和腹泻(12.0%),其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吉西他滨为基础的一线化疗失败的转移性胰腺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与mFOLFOX6方案疗效相当,且不良反应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