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使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DES)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治疗的中、远期疗效,并探讨应用SYNTAX SCORE来评估病变风险与临床事件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了176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其中CABG组80例,PCI-DES组96例。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左主干病变特点及SYNTAX评分、CABG和PCI手术情况,随访患者术后3年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率。结果:术后3年随访,PCI-DES组与CABG组的MACCE发生率及无MACCE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CI组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TVR)明显高于CABG组(P<0.05)。用SYNTAX SCORE把PCI-DES和CABG两组患者分为高积分组(≥30.0)和低积分组(<30.0):高积分组,术后3年PCI-DES亚组MACCE事件发生率高于CABG亚组(23.53%∶18.05%,P<0.05),无MACCE事件生存率低于CABG亚组(51.47%∶70.83%,P<0.05)。低积分组,术后3年MACCE事件发生率CABG亚组高于PCI-DES亚组(12.50%∶7.14%,P>0.05),而无MACCE事件生存率低于PCI-DES亚组(75.00%∶82.14%,P<0.05)。结论:PCI-DES与CABG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总体疗效相似。用SYNTAX SCORE指导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血管重建方式的选择有重要价值,但在不同的患者人群中,仍应结合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选择恰当的血运重建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SYNTAX评分评估冠状动脉(冠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的复杂程度及其与临床事件的相关性,探讨冠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的最佳血运重建方式。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6例从2003-02至2008-01采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药物洗脱支架(PCI-DES)和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其中CABG组94例,PCI-DES组112例。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左主干病变特点及SYNTAX评分、CABG和PCI手术情况,随访患者术后3年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以及冠脉造影复查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左主干病变特点及SYNTAX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ABG组合并三支血管病变多于PCI-DE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47%(70例)vs.41.07%(46例),P<0.01]。②住院期间CABG组的MACCE发生率较PCI-DES组高(P<0.05)。术后3年随访,两组的MACCE发生率及无MACCE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CI-DES组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明显高于CABG组(P<0.05)。③两组间SYNTAX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DES组中,高积分(≥30.0)患者术后3年MACCE发生率明显高于低积分(<30.0)患者(P<0.01),而术后3年无MACCE生存率低于低积分患者(P<0.01)。CABG组中,高积分和低积分患者术后3年MACCE发生率及无MACCE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积分患者中,术后3年PCI-DES组MACCE发生率高于CABG组,无MACCE生存率低于CABG组(P均<0.05)。低积分患者中,术后3年PCI-DES组MACCE发生率低于CABG组,无MACCE生存率PCI-DES组高于CABG组(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SYNTAX评分指导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血管重建方式选择有重要价值,但在不同的患者中,仍应结合临床特征和冠脉病变特点选择恰当的血运重建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无保护左冠状动脉主干(左主干)病变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03年1月~2007年7月间入院明确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922例,其按治疗方式不同分组,PCI使用药物洗脱支架(DES)与CABG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PCI组465例,CABG组457例),分别在糖尿病人群中和无糖尿病人群中比较PCI和CABG两组间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随访中位数7.1年,多因素校正后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PCI和CABG两组死亡率(合并糖尿病P=0.41;非糖尿病P=0.25)及死亡、心肌梗死、卒中联合终点发生风险(合并糖尿病HR=0.79,P=0.40;非糖尿病HR=0.82,P=0.35)无统计学差异,PCI组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显著高于CABG组(糖尿病HR=2.11,P=0.02;非糖尿病HR=2.37,P0.001),而CABG组卒中发生风险显著高于PCI组(糖尿病HR=0.23,P=0.02;非糖尿病HR=0.40,P=0.02)。结论糖尿病在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血运重建策略选择中不是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LM)病变和(或)三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在同时合并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情况下,接受不同血运重建策略治疗对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合并HFrEF并成功行血运重建治疗的LM病变和(或)三支病变冠心病患者进行病例注册分析。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入选患者902例,其中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228例(PCI组),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674例(CABG组)。根据术后平均3.1年随访资料对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左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经单因素回归分析后,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吸烟史、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病史、既往PCI史、既往CABG史、SYNTAX评分)纳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成功进行血运重建治疗后1年CABG组患者的MACCE发生率高于PCI组(17.66%比14.04%,HR 1.362,95%CI 1.211~2.070,P<0.010)。对MACCE单个事件比较显示,CABG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高于PCI组(12.61%比6.14%,HR 2.134,95%CI 1.832~3.182,P<0.010),而再次血运重建率较低(2.97%比4.82%,HR 0.696,95%CI 0.518~0.922,P=0.026);两组患者卒中及因心力衰竭入院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术后3年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MACCE发生率相似,同时在单独事件全因死亡风险、心原性死亡风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较于PCI组,CABG组具有较高的卒中发生率(5.93%比3.07%,HR 1.894,95%CI 1.528~2.673,P=0.014)和较低的再次血运重建率(8.31%比13.16%,HR 0.558,95%CI 0.362~0.714,P<0.010)。并依据SYNTAX评分分值分为SYNTAX评分低分(≤22分)、SYNTAX评分中分(23~32分)、SYNTAX评分高分(≥33分),单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经校正混杂因素后术后3年随访结果显示,对于SYNTAX评分低分患者,CABG组心原性死亡风险高于PCI组(HR 1.253,95%CI 0.748~2.003,P=0.048),两组全因死亡风险相似;而对于SYNTAX评分高分患者,CABG组的全因死亡事件、心原性死亡发生率均略低于PCI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R 0.796,95%CI 0.318~1.274,P=0.057;HR 0.941,95%CI 0.295~1.681,P=0.623)。结论合并HFrEF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接受PCI的远期预后并不劣于接受CABG治疗,对于存在左心功能障碍的冠心病患者,PCI也可作为血运重建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严重冠脉3支病变不同治疗策略的预后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11-2013-06冠状动脉(冠脉)3支病变患者305例,根据治疗策略分为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组138例、冠脉搭桥术(CABG)组93例及药物保守治疗组74例。比较12个月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药物治疗组MACCE发生率高于PCI及CABG组(P0.05)。PCI组MACCE与CAB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发生率CABG组高于PCI组(P0.05)。再次血运重建率PCI组明显高于CABG组(P0.05)。糖尿病史,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等指标为MACCE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对于严重冠脉3支病变的患者,不同治疗策略的预后不同,其中药物保守治疗预后最差,而PCI与CABG在改善预后方面无明显差异。糖尿病史,FBG,TC,LDL-C,LP(a),LVEF及CTO病变可以独立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高龄(≥65岁)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的长期预后。方法:入选2003年1月至2009年7月,北京安贞医院行PCI或CABG治疗的高龄(≥65岁)ULMCA患者427例(210例行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217例行CABG),研究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卒中、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联合硬终点以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心原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卒中及再次血运重建的联合终点)。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以计算风险比(HR)及95%可信区间(CI),及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时间7.0(5.2,8.1)年,校正前结果显示,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联合硬终点发生率CABG组显著高于PCI组(HR=1.544,95%CI:1.003~2.375,P=0.048)。卒中发生率CABG组显著高于PCI组(HR=3.089,95%CI:1.332~7.162,P=0.009)。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PCI组显著高于CABG组(HR=0.278,95%CI:0.159~0.486,P0.001)。全因死亡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545,95%CI:0.951~2.510,P=0.079)。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619,95%CI:0.314~1.222,P=0.167)。MACCE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770,95%CI:0.550~1.079;P=0.129)。经Cox多因素分析校正后,CABG组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联合硬终点发生率仍显著高于PCI组(P=0.048),CABG组卒中发生率显著高于PCI组(P=0.011),PCI组MACCE发生率显著高于CABG组(P=0.027),主要由于PCI组较CABG组显著升高的再次血运重建率(P0.001),死亡、心肌梗死经校正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ABG较PCI治疗高龄ULMCA患者的卒中发生率及心源性死亡、卒中、心肌梗死联合终点发生率显著升高,PCI组再次血运重建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左主干病变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表现及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我院2000-01至2015-12期间共有3 514例诊断为AMI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CAG),其中发生的梗死相关动脉(IRA)为左主干的患者36例。36例左主干病变所致的AMI患者中,28例进行了PCI,8例进行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这28例进行了PCI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疾病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左主干病变所致的AMI且进行了PCI的28例患者中,女性5例,男性23例,平均年龄(66.5±8.32)岁。16例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12例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21例为急诊PCI,7例为择期PCI。入院时表现心原性休克为16例,手术成功率为82.1%,院内病死率为35.7%(10/28)。长期随访(66.1±35.2)个月,有3例患者发生再次NSTEMI,1例进行了再次PCI,3例患者死亡,存活者无事件生存率为66.7%。结论:左主干病变所致的AMI进行PCI是可行的,院内生存率为64.3%,存活者长期随访的严重不良事件仍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糖尿病合并冠脉三支病变患者行冠脉介入(PCI)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两种血运重建方式疗效及费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09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糖尿病合并冠脉三支病变接受血运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运重建方式分为PCI组(81例)及CABG组(70例)。结果住院期间PCI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与CABG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 a,PCI组MACCE事件高于CABG组(P<0.05);术后伤口疼痛均发生在CABG组(P<0.01);术后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的应用PCI组高于CABG组(P<0.01),CABG组硝酸酯应用高于PCI组(P<0.01);住院治疗的总费用CABG组高于PCI组(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冠脉三支病变患者采用药物洗脱支架进行血运重建,效果并不次于冠脉搭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冠状动脉(冠脉)旋磨术(R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严重冠脉钙化病变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5月—2021年7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冠脉严重钙化行RA的患者318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RA/DCB组(57例)和RA/药物洗脱支架(DES)组(261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冠脉病变特征、术中并发症、院内不良事件、随访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两组基线临床资料、术中并发症、院内不良事件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DES组较多合并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弥漫性病变等复杂解剖类型(均P<0.05)。随访期间RA/DES组MACCE(18.77%vs.12.28%)及靶病变血运重建(13.79%vs.7.02%)发生率较RA/DCB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分叉病变(HR=2.284,95%CI:1.063~4.908,P=0.034)、植入物总长度(HR=1.023,95%CI:1.005~1.047,P=0.014)、SNYTAX评分(HR:1.047,95%CI:1.013~1.082,P=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冠脉)伴或不伴左主干病变的三支病变患者接受再血管化治疗(REV)和保守治疗(MT)的长期预后。方法:连续入选我院在2007-01至2008-12间经择期冠脉造影发现的伴或不伴左主干病变的4 875例三支病变患者。其中705例(14.4%)患者为MT组,4 170例(85.6%)患者接受了REV为REV组。经倾向评分的逆概率加权方法调整使其基线均衡后,比较两组患者在随访中全因死亡率以及再血管化率。结果:在4 875例患者中,3 962例(81.2%)为单纯三支(右冠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病变,913例(18.8%)患者为三支合并左主干病变。两组患者住院死亡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R)=0.7,95%可信区间(CI):0.3~1.4;P=0.30]。随访中位数为1年,MT组经校正的全因死亡率显著高于REV组[风险比(HR)=8.3,95%CI:6.7~11.1;P0.001],再血管化率也显著高于REV组(HR=1.4,95%CI:1.1~1.6;P0.001)。无论是否合并左主干病变,与REV相比,MT组的全因死亡率均明显较高(合并左主干:HR=10.4,95%CI:7.1~15.4,P0.001;单纯三支:HR=7.1,95%CI:5.3~10.0;P0.001)。结论:在真实世界中,对于择期冠脉造影发现的伴或不伴左主干病变的三支病变患者,经REV的长期预后明显优于MT。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老年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和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2年的临床预后.方法 入选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因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置入DES或行CABG的老年患者(≥70岁)共295例.随访2年,记录患者发生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靶病变血管重建的情况.结果 共206例患者行CABG,89例患者置入DES.随访2年的累积死亡率CABG组为10.2%,DES组为13.3%,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8).生存分析表明2年生存率CABG组为89.2%,DES组为86.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8).2年心肌梗死发生率CABG组为10.1%,DES组为7.8%,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1).DES组2年内靶病变血管重建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ABG组(13.5%比4.9%,P=0.015).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HR:1.04,95% CI:1.01~1.09,P=0.024)、左心室功能不全(LVEF<30%)(HR:4.97,95%CI:1.22~24.85,P=0.018)以及2型糖尿病(HR:2.22,95%CI:1.31~4.86,P=0.001)均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170岁的老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行CABG和置入DES后2年的生存率相当,但置入DES的患者靶病变血管重建发生率明显高于行CABG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背景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在冠脉病变患者中风险最高,预后最差,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能显著降低死亡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故一直被认为是治疗冠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金标准。但随着冠脉介入技术的进步,药物洗脱支架(DES)能显著降低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风险和再介入的比例,因此也成为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治疗方法之一,而冠脉搭桥作为左主干病变治疗金标准的的地位正日益受到挑战。目的比较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2月到200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49例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组),23例患者接受了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术后6月到3年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 (1)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平均随访(16.4±8.8)个月,DES组与CABG组的MACCE发生率分别为11.5%及13.0%,P>0.05;(3)DES组与CABG组术后2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78.8%及85.0%,P>0.05。结论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对于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有着与冠脉搭桥相似的近、远期疗效,但对于左主干累及分叉病变者,DES组因较高的血运重建率而疗效略差于CABG。  相似文献   

13.
冠脉造影中发生急性缺血事件的左主干病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中出现急性心肌缺血事件的左主干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冠脉病变特点。方法121例患者经冠脉造影证实左主干管径狭窄≥50%。根据术中是否出现急性心肌缺血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血压明显下降,严重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Ⅱ度或Ⅲ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分为事件组(36例)和无事件组(85例)。结果事件组吸烟者比例(69.4%)高于无事件组(49.4%,P<0.05),心绞痛危险分层高,程度重,住院期间出现心血管并发症者明显多于无事件组(44.4%vs10.6%,P<0.005),死亡率高(19.4%vs1.7%,P<0.005)。事件组左主干开口病变多见,右冠脉向左冠脉形成的侧支循环少(11.1%vs28.2%,P<0.05),左主干狭窄程度高于无事件组(秩和检验,P<0.05)。结论冠脉造影中出现心肌缺血并发症的左主干病变患者是一组高危人群,住院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左主干狭窄程度重,侧支循环少,应及早行冠状动脉血管移植术(CABG)。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对长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1993年6月至2006年12月连续1332例冠状动脉CTO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PCI结果将患者分为成功组(n=1202)和失败组(n=130),对比两组患者长期生存率、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生存率及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差别.结果 总病例成功率为90.2%(1202/1332),成功组患者PCI后10年生存率、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失败组(分别为76.9%比64.6%,log rank P=0.012;41.8%比27.6%,log rank P<0.001),接受CABG患者则显著少于失败组(4.3%比14.6%,P<0.001).结论 PCI开通CTO病变可明显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和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生存率,并减少对CABG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介入治疗糖尿病合并冠脉左主干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该科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冠脉左主干病变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7例,观察组采用IVUS指导PCI治疗,对照组采用CAG指导PCI治疗。结果观察组FPG、2 hP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4%,显著低于对照组33.3%(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冠脉左主干病变患者行IVUS指导下介入治疗,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心脏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真实临床环境下不同血运重建方法对冠心病左主干病变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将我院1995年至2005年10年期间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左主干病变冠心病患者分为金属裸支架(BMS)治疗组、西罗莫司洗脱支架(SES)治疗组以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术后6个月、术后1年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发生率;接受支架治疗的患者术后6~9个月均要求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所有患者每月心内科门诊就诊,记录患者心绞痛复发等情况.结果 (1)自1995年至2005年期间我院共收治左主干病变冠心病患者415例,其中1995年10月至1999年8月共有97例接受了BMS治疗,1999年9月至2005年5月共有122例接受了SES治疗,1995年至2005年共有196例接受CABG治疗;(2)CABG组糖尿病患者比例高于BMS组及SES组,而在PCI组(包括MS组和SES组)合并肾功能不全、脑血管疾患及肺功能障碍患者比例高于CABG组;(3)BMS组、SES组及CABG组手术、住院期间及术后30 d内的MACCEs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09%、4.01%及10.71%,P<0.01;BMS组及SES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CABG组(分别为5 d、5 d及8.5 d);(4)SES组造影再狭窄率显著低于BMS组(9.9%比23.6%,P<0.01);(5)平均随访1年SES组与CABG组无MACCEs事件生存率显著高于BMS组(分别为85%、84%、64%,P<0.01).结论 真实临床环境下左主干病变血运重建治疗即刻手术成功率高,PCI组围手术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CABG组,SES组与CABG组1年无事件生存率类似,均显著高于BMS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血运重建方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中的疗效和预后及Syntax积分的价值。方法连续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左主干病变且接受再灌注治疗的130例可随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造影结果逐一完成Syntax积分。随访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非致死性脑血管意外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非致死性脑血管意外的总和,即MACCE)的发生率,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心功能减退、心源性再入院、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结果 PCI组68例,CABG组62例。比较2组患者上述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组68例中采用单支架技术47例,双支架技术21例(Crush技术13例,Provisional技术8例),所有支架均为药物洗脱支架。CABG组62例中,共有135支冠状动脉接受了CABG,其中前降支62例(内乳动脉桥60例,桡动脉桥1例,大隐静脉桥1例),左回旋支43例(桡动脉桥12例,胃网膜右动脉桥1例,大隐静脉桥30例),右冠状动脉30例(桡动脉桥8例,胃网膜右动脉桥1例,大隐静脉桥21例)。住院期间,PCI组较CABG组有较低的住院天数[(11.78±1.106)d比(26.77±2.052)d,MD:-15.00±2.28,P<0.0001]和较低的住院费用[(65260±4640)元比(84770±7521)元,MD:-20510±8747,P=0.0206]。主要终点事件中,通过对两组间无事件生存曲线的分析发现:PCI组发生全因死亡风险是CABG组的3.46倍(HR=3.46,P=0.0332)、发生MACCE风险是CABG组的2.34倍(HR=2.34,P=0.048);同时PCI组发生心源性死亡(HR=3.04,P=0.08)和靶血管重建(HR=6.93,P=0.09)的风险也比CABG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风险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终点事件中,PCI组的心绞痛再发率显著高于CABG组(RR=2.62,P=0.009),而在心源性再入院率和心功能减退的发生率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yntax积分<23分亚组:PCI组22例,CABG组12例。PCI组与CABG组有相似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风险以及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P>0.05)。Syntax积分≥23分亚组:PCI组46例,CABG组50例。针对该亚组主要终点事件的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I组发生全因死亡的风险是CABG组的3.77倍(HR=3.77,P=0.0381)、发生MACCE的风险是CABG组的2.62倍(HR=2.62,P=0.0498);PCI组发生心源性死亡(HR=3.48,P=0.06)以及靶血管重建(HR=8.01,P=0.07)的风险也较CABG组有增高的趋势;次要终点事件中,PCI组比CABG组有较高的心绞痛再发率(RR=4.30,P=0.006),而心功能减退的发生率(RR=2.81,P=0.15)和心源性再入院率(RR=2.04,P=0.21)也较CABG组有增高的趋势。单支架技术和双支架技术有着相似的主要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P>0.05);单支架技术、Crush技术和Provisional技术之间主要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和CABG组共12例死亡患者,其中仅1例为女性,余11例均为男性,死亡组中男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存活组(91.7%比74.6%,RR=1.23,P=0.04);死亡患者的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存活患者的平均水平[(60.43±2.43)%比(63.97±0.51)%,MD:-3.536±1.764,P=0.0478],而平均血肌酐则显著高于存活患者[(109.5±15.19)mmol/L比(81.67±1.869)mmol/L,MD:27.80±7.554,P=0.0003];在12例死亡病例中,诊断为心肌梗死、或伴有心肌酶或心肌标志物增高的ACS的患者共有5例,远高于存活组中此类患者的比例(41.7%比19.2%,RR=3.07,P=0.007)。PCI组共10例死亡,其中3例合并恶性肿瘤。CABG组2例死亡均发生在围术期(术后1个月左右),而在随后平均随访时间3年中无死亡病例。结论 CABG仍是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主要血运重建方式,尤其是对于Syntax积分≥23分的中高危患者,但对于Syntax积分<23分的低危患者药物洗脱支架PCI不失为一种可选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老年患者中转体外循环的影响因素,并了解其生存状况。方法选取行非体外循环下CABG术的821例老年冠心病(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经过分为中转组(n=23)和非体外循环组(n=798),分析全部患者的围术期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患者发生中转体外循环的影响因素。结果中转组的机械通气总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引流量、IABP、ECMO使用率、二次手术、肾衰竭发生率及围术期死亡率均显著高于非体外循环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3 w内急性心肌梗死(AMI)史、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史、病变累积右冠脉、左主干是冠脉钙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NYHA心功能分级为1或2级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对于老年CHD患者而言,非体外循环CABG术中中转为体外循环可显著增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导致预后不良。3 w内AMI史、PCI史、病变累积右冠脉、左主干、NYHA心功能分级为3或4级等因素可显著增加患者中转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伴左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伴左心功能不全病人85例,根据血运重建方式分为PCI组(39例)和CABG组(46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血运重建结果、超声心动图结果、围术期不良事件及出院后28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低于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术前(P<0.05);CABG组治疗前后LVEDD差值明显高于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BG组靶血管处理数目及完全再血管化率明显高于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PCI,CABG可明显改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伴左心功能不全病人的左心室功能,提高靶血管处理数目,且未增加围术期不良事件及短期MACE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单中心大样本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2年随访结果的分析,探讨经股动脉路径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股动脉路径、桡动脉路径的安全性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在2013年阜外医院10 557例经股动脉路径和桡动脉路径穿刺的PCI患者中,比较桡动脉路径组(n=9 745)和股动脉路径组(n=812)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不同动脉路径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经桡动脉路径患者9 745例(90.9%);经股动脉路径患者812例(7.6%),股动脉路径组患者中,高龄、女性、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PCI史、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史患者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股动脉路径组患者冠脉左主干病变、左主干或三支病变更多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年龄、陈旧性心肌梗死、PCI史、CABG史,左主干病变均是选择股动脉路径的预测因素。倾向性评分匹配后,股动脉路径组住院期间死亡率较桡动脉路径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随访Kaplan-Meier生存分析所有终点事件均没有显著性差异。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股动脉路径是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分级2型以上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HR=2.210,P=0.013),不是主要心脏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女性,高龄,陈旧性心肌梗死,PCI史,CABG史,左主干病变均是股动脉路径的预测因素;(2)经股动脉路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较桡动脉路径患者高;(3)股动脉路径是BARC分级2型以上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对PCI治疗患者的长期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