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膀胱癌发病率近年来呈增高的趋势,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为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主要方法。外科手术技术不断革新与升级,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远期疗效与开放手术及腹腔镜手术相当,其安全性、可行性已得到广泛认可。原位新膀胱术式虽为最理想尿流改道方式,但由于手术条件的局限性,不可控尿流改道术仍是目前主要选择。盆腔淋巴结清扫先后顺序及扩大盆腔淋巴清扫术,目前仍无法形成统一的标准。保留性神经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能良好保留病人术后性功能及尿控,已被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同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是提高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生存率、避免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1]。女性患者经典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包括切除膀胱、子宫、输卵管、卵巢、阴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术后 ,保留性功能问题。我院于 1994~ 1999年实施 7例膀胱癌全膀胱切除不损坏海绵体神经血管束的新手术方法。现介绍如下。材料与方法临床资料 本组 7例男性膀胱癌患者 ,年龄 50~ 65岁 ,均经询问病史、临床症状、尿癌细胞检查膀胱镜、造影、活检等确诊。病理诊断为移行细胞癌其中Ⅱ级 2例 ,Ⅲ级 5例 ,临床分期T2 T3B。手术方法 取下腹部正中切口 ,由耻骨联合达脐上 5cm左右 ,切开腹壁各层剪开腹膜。探查腹腔 ,检查肝脏腹膜后淋巴结有无转移 ,肿瘤大小 ,活动度。确定肿瘤可以切除后 ,常规切断双侧输尿管…  相似文献   

4.
女性性功能障碍生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性功能障碍(female sexual dysfunction,FSD)发病率很高,根据美国统计占成年妇女的30%~50%,是一种与年龄相关、呈进行性发展的疾病。2000年Xin等通过对我国540名23~55岁的健康女性进行女性性功能简明指数(BISF-W)评定,发现性生活不满意者、达高潮困难者、性生活每月少于2次者分别为55.5%、39.68%和31.75%。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对FSD的研究远落后于男性性功能障碍。目前对FSD发病机制的研究不够深入,各项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对FSD的生理学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女性性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而女性性功能障碍是其并发症之一。研究显示糖尿病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内分泌失常和心理因素是女性性功能障碍的主要发病原因。本文就近年来糖尿病女性性功能障碍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1,36(9):709-712,720
目的:分析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术后30 d内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20年8月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根治性膀胱切除的1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并对RC+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72例患者中,男155例,女17例,平均年龄(67.54±5.25)岁,其中有85例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49.4%,前4位并发症为术后感染、术中出血、切口并发症、新膀胱瘘。单因素logistic分析术前合并糖尿病、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术后白蛋白水平、术中出血量多及术后血红蛋白水平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糖尿病(OR=5.495,95%CI:1.168~25.855,P=0.031)、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OR=9.467,95%CI:1.348~66.483,P=0.024)、术后白蛋白水平低(OR=0.489,95%CI:0.268~0.893,P=0.020)、术中出血量多(OR=2.373,95%CI:1.224~4.599,P=0.010)、术后血红蛋白低(OR=0.502,95%CI:0.287~0.877,P=0.016)是RC+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C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术后低白蛋白、术中出血量多及术后血红蛋白低是出现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控制好血糖、改善肾功能、术后积极补充白蛋白、减少术中出血、术后补充血红蛋白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效果。方法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2016-03—2018-05间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88例膀胱癌患者。观察组46例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42例采用开放手术。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失血量、输血量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比较,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微创性好、肠道功能恢复快、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IL-6水平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24例2011~2012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R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其术前血清IL-6水平,按照IL-6水平中位数分为IL-6低水平组与IL-6高水平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血清IL-6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T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BMI、是否合并原位癌、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ECOG评分、辅助治疗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中,IL-6高水平组总生存时间明显低于IL-6低水平组(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表明T、M分期为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RC患者术前血清IL-6高水平提示预后较差,可作为判断预后和术后辅助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女性性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女性性功能障碍与年龄有关 ,呈进行性发展 ,其发病率较高 ,约有 30 %~5 0 %女性发生此症。根据美国健康及女性生活质量调查 ,1749例女性中有性功能障碍者达 43% ,在美国 5 0~ 74岁女性中有 970万人主诉有阴道滑润度减少及不易有性高潮。女性性功能障碍是女性健康中一个重要的影响生活质量的内容。由于对女性性功能障碍的研究很少 ,因此对女性性反应及女性性功能障碍的解剖学及生理学知之甚少。根据对男性阴茎勃起反应的生理学方面的了解 ,近年来才对女性性功能障碍开始了一些研究 ,估计不久的将来 ,对女性性功能健康问题的诊断及治疗将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11—2019-01收治的62例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腹腔镜RC引入时间为依据,其中2018-01—2019-01收治的32例实施腹腔镜RC(腹腔镜组).选取2016-11—2017...  相似文献   

11.
女性性功能障碍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女性性功能障碍是一种年龄相关性性疾病 ,呈进行性发展 ,发病率高 ,严重影响着妇女的生活质量。然而 ,它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综述着重讨论其局部调节机制及病因学因素 ,希望日后随着对女性性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认识的不断提高 ,研究出恰当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治性膀胱全切除并可控性尿流改道或原位新膀胱手术困难而复杂。在腹腔镜下施行这种手术在 10年前几乎是一种梦想 ,但是近年来腹腔镜下外科手术在泌尿外科领域的应用进展非常迅速 ,使之逐渐变为现实。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在国外少数大的医疗中心已积累了数百例经验[1] ,国内少数单位也在尝试这种术式。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因涉及尿流改道困难较大 ,迄今为此国外仅有零星报道 ,国内未见报道。在病例数最多的报道中也只有 10例病人 ,而且大部分在切除膀胱后需中转开腹做尿流改道 ,因而认为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并无实际的优越性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并发症的类型、表现、原因和护理经验。结果术后6例发生围术期并发症(其中1例有2种并发症),占19.4%。其中切口裂开1例、切口感染2例,尿漏2例、麻痹性肠梗阻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及时充分评估患者的情况,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发生的不同原因,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尤其需加强引流管护理.可以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并发症的类型、表现、原因和护理经验.结果 术后6例发生围术期并发症(其中1例有2种并发症),占19.4%.其中切口裂开1例、切口感染2例,尿漏2例、麻痹性肠梗阻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及时充分评估患者的情况,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发生的不同原因,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尤其需加强引流管护理,可以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前临床指标在预测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2000年7月至2014年1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6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明确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指标,并采用受试者操作曲线(ROC)来确定预测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入组患者中存在淋巴结转移的共计10例(14.9%).术前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病理分级、术前CT中淋巴结大小作为独立的临床指标与术后的淋巴结转移有密切的关系,与其他指标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ROC分析明确术前TUR病理分级、术前CT中淋巴结大小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378(95%CI 0.194~0.562),0.76 (95%CI 0.569~0.950).结论 术前TUR病理分级以及影像学中淋巴结大小作为独立的预测指标,能为淋巴结转移判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继发尿道癌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14年98例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继发尿道癌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行可控回结肠代膀胱术,1例行原位膀胱术,2例行回肠膀胱术。发生尿道癌时间为术后5~36个月。行尿道膀胱镜检查4例位于后尿道残端,2例位于前尿道,活检证实均为尿道尿路上皮癌,1例CT发现后尿道癌浸润周围组织及盆腔和腹股沟淋巴结的转移。4例行经会阴全尿道切除术,1例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6例均行化疗或辅助性化疗。结果本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尿道癌的发生率为6.1%,手术过程顺利。1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治疗后愈合。随访8~60个月,1例出现全身骨转移,1例出现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经淋巴结活检证实),另4例未发现远处转移。结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继发尿道癌发生率较低。尿道血性分泌物及肉眼血尿是尿道癌的主要临床表现。尿道膀胱镜检查是诊断尿道癌的重要手段,活检能够明确诊断,利用输尿管镜能提高活检的阳性率。CT和MR能明确肿瘤浸润的深度,并明确有无腹股沟及盆腔淋巴结的转移。全尿道切除术辅助化疗能提高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继发尿道癌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女性性功能障碍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性功能障碍 (femalesexualdys functionFSD )患病率约为 2 5 %~6 3%[1 3 ] ,主要表现有性唤起障碍、阴道干涩、性交疼痛或不适及性高潮困难等[2 ] 。为提高对女性性功能障碍的认识 ,现将有关研究现状综述如下。一、女性性功能的调节1.女性性功能的神经调节 :调节阴道阴蒂平滑肌及阴道阴蒂血管平滑肌张力的神经机制不明。初步研究显示 ,血管活性肠多肽 (VIP)和一氧化氮 (NO)参与了阴道舒张和分泌过程的调控 ,现已证实NO存在于阴蒂海绵体的平滑肌中[4 ] 。NO为非肾上腺素能 /非胆碱能(NANC)神经…  相似文献   

18.
女性性功能障碍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性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生理现象 ,需要男女共同参与。不论哪一方出现障碍都可影响性和谐。因此 ,了解一些女性性功能障碍的知识 ,对于男科医师来说 ,也是需要和有益的。为此我们特请马晓年教授撰写了这篇文章 ,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集束血管钳在根治性前列腺或膀胱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集束血管钳在根治性前列腺与膀胱切除术中控制背静脉丛出血与减少尿道括约肌损伤的作用。方法:对14例前列腺癌、膀胱癌患者在行根治性前列腺或膀胱切除术中应用集束血管钳完成背静脉丛的结扎切断。结果:1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来自背静脉丛的出血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出血量明显减少;不必对尿道与周围支持组织做过多游离,因而使尿道括约肌功能得到保护。结论:集束血管钳对术中控制背静脉丛出血与减少尿道括约肌损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前白蛋白碱性磷酸酶比值(AAPR)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患者总体生存期(O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66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48例,女18例。年龄(65.1±9.4)岁。伴高血压病31例、糖尿病14例。体质指数(BMI)(24.00±3.32)kg/m^2。肿瘤单发92例,多发74例。肿瘤直径<3 cm者43例,≥3 cm者123例。合并肾积水33例,无肾积水133例。术前AAPR(0.62±0.23)。根据AAPR的三分位点将患者分为低AAPR组55例,AAPR(0.42±0.09);中AAPR组55例,AAPR(0.58±0.05);高AAPR组56例,AAPR(0.86±0.21)。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1级4例,2级65例,3级86例,4级11例。根治术前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病理诊断均为膀胱癌,高级别144例,低级别22例。166例均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其中腹腔镜手术140例,开放手术26例。术中行输尿管皮肤造口55例,回肠代膀胱96例,回肠原位新膀胱15例。将AAPR连续性变量和AAPR分组作为原始模型,调整年龄、肿瘤大小、pT分期、pN分期、肾积水、ASA分级、辅助化疗的数据作为校准模型1,在校准模型1基础上增加BMI、肿瘤数目、病理等级的数据作为校准模型2。采用趋势性检验检测不同AAPR组间危险比(HR)变化趋势。分析不同因素分层的AAPR与OS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基于广义相加模型的曲线拟合表示AAPR与OS的关系。结果本组166例中位随访63个月,生存95例,死亡71例。3年生存率为61%,5年生存率为50%。术后病理分期:T1期27例,T2期82例,T3期48例,T4期9例;N0期145例,N1期14例,N2期6例,N3期1例。术后52例行辅助化疗。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APR(HR=0.09,95%CI 0.022~0.391,P=0.001)、高AAPR组(HR=0.40,95%CI 0.216~0.742,P=0.003)、年龄(HR=2.42,95%CI 1.294~4.531,P=0.006)、肿瘤大小(HR=2.11,95%CI 1.112~4.014,P=0.023)、肿瘤数目(HR=0.62,95%CI 0.378~1.022,P=0.061)、pT3期(HR=8.93,95%CI 3.173~25.114,P<0.001)、pT4期(HR=10.39,95%CI 3.110~34.707,P<0.001)、N1期(HR=2.80,95%CI 1.422~5.531,P=0.003)、N3期(HR=17.06,95%CI 2.192~132.863,P=0.007)、病理分级(HR=0.30,95%CI 0.113~0.817,P=0.019)、肾积水(HR=2.36,95%CI 1.406~3.939,P=0.001)、术后辅助化疗(HR=2.66,95%CI 1.674~4.247,P<0.001)均与术后OS相关。调整年龄、肿瘤大小、pT分期、pN分期、肾积水、ASA分级、辅助化疗、BMI、肿瘤数目、病理分级后,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低AAPR组相比,高AAPR组的死亡风险降低约59%(HR=0.406,95%CI 0.200~0.822,P=0.012),AAPR每升高1个单位,死亡风险下降约80%(HR=0.199,95%CI 0.051~0.779,P=0.020)。趋势性检验结果显示,原始模型和校准模型中,AAPR不同分组间OS的HR下降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提示两者呈线性关系。调整年龄、肿瘤大小、pT分期、pN分期、肾积水、ASA分级、辅助化疗、BMI、肿瘤数目、病理分级后,曲线拟合图显示,AAPR与OS呈线性相关,随AAPR升高,术后死亡风险下降,OS延长。结论AAPR与膀胱肿瘤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的OS成线性相关,随AAPR升高,患者术后死亡风险下降,OS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