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痰涂片中抗酸杆菌(AFB,acid-fast bacilli)的含量与HRCT征象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痰涂片结果和HRCT图像,根据痰涂片镜检结果分为5组,涂阴组、涂阳1+组、涂阳2+组、涂阳3+组、涂阳4+组,每组40例。在不知痰涂片镜检结果的前提下,由3名主治医师对各例胸部HRCT图像进行阅片,统一意见后逐一记录每例胸部HRCT表现及特点。对比分析各组间HRCT征象的差异。 结果:小叶中心结节、腺泡结节、树芽征、磨玻璃影、肺实变、支气管损害及空洞是活动性肺结核常见的HRCT表现,总检出率分别为55%、48%、48%、44%、57%、56%、48%;腺泡结节、树芽征、肺实变、支气管损害和空洞等HRCT表现检出率随痰涂片中AFB含量增多而增加,涂阳4+组中空洞检出率与其它组有显著差异;小叶中心结节和磨玻璃影在各组间无差异;HRCT显示病灶分布随痰涂片中AFB含量增高而增多。 结论:活动性肺结核痰涂片AFB的含量与HRCT征象有关,HRCT征象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痰涂片中AFB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初治痰标本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 MTB/RIF)检测阳性与阴性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CT征象。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中心行胸部多层螺旋CT检查的初治活动性肺结核139例,根据痰标本Xpert MRI/RIF的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n=74)与阴性组(n=65),比较两组CT征象特征。结果:阳性组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厚壁空洞、无壁空洞、毛玻璃密度影、小叶样肺实变、亚段及段性肺实变、叶性肺实变、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壁不均匀增厚、网状影和细线影、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小叶样肺实变、亚段及段性肺实变、叶性肺实变、毛玻璃密度影、支气管壁不均匀增厚及空洞是痰Xpert MTB/RIF检测阳性活动性肺结核的主要CT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 MTB/RIF)与多层螺旋CT(MSCT)联合检查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佛山市南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的初治患者18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痰涂片、痰Xpert MTB/RIF检测和MSCT检查,比较痰涂片、痰Xpert MTB/RIF检测、痰涂片联合MSCT、痰Xpert MTB/RIF检测联合MSCT的灵敏度,分析痰Xpert MTB/RIF检测出的阳性和阴性患者在MSCT征象的差异。结果 两种检查方法组合后,灵敏度大幅提高;痰Xpert MTB/RIF检测阳性的患者在节段性分布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空洞征(厚壁空洞和无壁空洞)、毛玻璃密度影、肺实变(小叶样肺实变、亚段及段性肺实变和叶性肺实变)、支气管壁不均匀增厚、网状影和细线影、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等CT征象的出现率比阴性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Xpert MTB/RIF检测联合MSCT能快速、安全、准确筛查出活动性肺结核,也能检测出结核杆菌的利福平耐药性,不仅能提高早期正确诊断率,还能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肺结核涂片阳性患者的CT征象.方法 398例患者均行螺旋CT扫描,部分加以HRCT扫描,分析其影像学征象及其特点.结果 空洞324例,大树芽征42例,小树芽征252例,微树芽征25例,小叶中心结节135例,腺泡结节26例,小叶实变296例,亚段实变、段实变165例,磨玻璃征78例,支气管壁增厚、狭窄及支气管引流91例,弥散粟粒样结节10例.结论 典型的活动性肺结核具有一定的CT影像特点,为多叶、段不同部位多发分布的基础上,出现空洞、树芽征、小叶样实变等征象.  相似文献   

5.
新发与复发活动性肺结核CT影像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发与复发活动性肺结核的CT影像特征。方法:收集2006~2008年住院治疗的新发与复发肺结核患者各100例,对比观察两组CT征象的异同点以诊断活动性肺结核有价值的征象。结果:小叶中心结节、磨玻璃影、树芽征、空洞征、小叶样实变、亚段以上实变,新发组及复发组CT检出率依次为:86%/81%、75%/65%、66%/59%、37%/33%、66%/55%、28%/35%,纤维条索影、支气管扩张、肺气肿、钙化两组为6%/52%、12%/35%、9%/28%、10%/35%;小叶中心结节、磨玻璃影、树芽征、空洞征、小叶样实变、亚段以上实变的检出率在新发与复发病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条索影、支气管扩张、肺气肿、钙化的检出率在新发与复发病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叶中心结节、磨玻璃影、树芽征、空洞征、小叶样实变、亚段以上实变为共同征象,作为CT活动性征象,而纤维条索影、支气管扩张、肺气肿、钙化为不同征象,作为CT非活动性征象。CT活动性征象有助于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但尚需结合临床和痰检检查。  相似文献   

6.
肺结核病是我国常见病和多发病,在痰液或肺泡灌洗液中检出结核杆菌是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金标准,但肺结核患者抗酸杆菌试验的菌阳率低,且痰抗酸杆菌培养耗时长。因此,在早期对痰涂片阴性(简称涂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进行诊断及治疗是控制肺结核病传播的基础。笔者分析痰涂片阴性活动性肺结核患者HRCT资料,为涂阴活动性肺结核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扫描征象对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40例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以及30例非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采用螺旋CT进行扫描,观察两组患者影像学特点。结果活动性肺结核患者CT影像学表现为磨玻璃影、小结节影、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磨玻璃影有16例、树芽征、空洞、肺实变影。其中以磨玻璃影(80.00%)、树芽征(50.00%)、空洞(42.50%)为最为明显的CT征象,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CT影像学表现为索条影、支气管血管束紊乱、钙化灶、支气管扩张、肺实变影、小结节影。其中以索条影(80.00%)、肺实变影(60.00%)、小结节影(56.67%)最为明显的CT征象。结论采用CT扫描征象可较好的对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进行鉴别诊断,为临床进一步治疗做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病原菌进行监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正定县疾控结核门诊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确诊的198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采集痰标本(其中痰涂片阳性62例,痰涂片阴性136例),用传统方法进行培养、菌群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INH、RFP、EMB、SM、OFX、KM 6种药物)。对确诊的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患者进行病史追查、治疗随访。结果涂片阳性患者培养阳性59例,涂阳培阳率95.16%,菌群鉴定结果:结核分枝杆菌56例、非结核分枝杆菌3例,非结核分枝杆菌占涂阳培阳的5.08%,占涂阳患者的4.84%。涂片阴性培养阳性36例,涂阴培阳率26.47%,菌群鉴定结果:结核分枝杆菌30例、非结核分枝杆菌6例,非结核分枝杆菌占涂阴培阳的16.67%,占全部涂片阴性的4.41%。9例非结核分枝杆菌患者的药敏结果:1例新涂阳患者对6种药物全敏感、1例复发涂阳患者对6种药物均耐药,其余患者对6种药物不同类型有不同的耐药情况。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病史:3例有明确的结核病史、3例症状持续数年但未明确诊断、3例为新发患者,1年以上病史者占66.67%。结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被误诊为活动性肺结核的现象不容忽视,尤其是病史较长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培养、菌群鉴定和药敏试验应成为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活动性及非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在新发、复发及慢性肺结核中的表现。方法以我院放射科收治的148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45例新发型结核患者(A组)、53例复发型结核患者(B组)以及50例慢性结核者(C组),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组、B组活动性CT征象(树芽征、肺实变、毛玻璃阴影、节段性分布小叶中心结节影)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组,后壁空洞检出率低于C组,差异显著(P0.05);A组活动性CT征象与B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C组非活动性CT征象(肺气肿、支气管聚拢迂曲、纤维条索影、钙化)的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显著(P0.05);B组非活动性CT征象检出率高于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活动性及非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在新发、复发及慢性肺结核中的表现均存在显著差异,其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通过对活动性及非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进行分析,可对临床诊治肺结核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与高分辨率CT(HRCT)征象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1年3月鄱阳县人民医院诊治的6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外周血液标本进行T-SPOT.TB数值检测,同时按其HRCT的7种典型征象分布与范围对患者肺部CT表现予以评分,分析T-SPOT.TB数值与HRCT征象的相关性。结果 6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微结节HRCT分值最大(4.18±0.63)分,空洞分值最小(0.20±0.03)分;6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T-SPOT.TB所测值A孔抗原孔阴性17例、阳性43例,B孔抗原阴性15例、阳性45例,T-SPOT.TB表现为阴性所对应的HRCT征象评分均值与阳性所对应均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A孔或B孔);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SPOT.TB抗原孔A与HRCT征象评分呈正相关(P<0.05),T-SPOT.TB抗原孔B与HRCT征象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T-SPOT.TB与肺部CT所提示肺结核病变范围、大小及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广州市番禺区流动人口活动性肺结核病例人口信息、临床表型的特点及其与痰涂片结果的关系,为全区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368例流动人口活动性肺结核病例,按痰涂片结果分为涂阳组和涂阴组,比较两组人口信息、影像学特点、结核病类型、耐药及一般基础疾病情况的差异;对痰涂片阳性与病变累及肺叶数、合并支气管结核、合并空洞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痰涂阳性与临床表型的关系。结果 涂阳组40岁以上患者比例较涂阴组多(63例、39.38%)、病变累及2叶及以上为主(103例、64.38%)、合并空洞情况较多(73例、45.60%),两组在年龄构成、病变累及肺叶数、合并空洞以及复治比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涂阳与病变累及肺叶2叶以下呈负相关,与病变累及肺叶4叶以上呈正相关,与合并支气管结核或空洞呈正相关(均P=0.000)。结论 掌握全区流动人口活动性肺结核涂阳组和涂阴组不同的人口信息和临床表型特点及其相关性对我区结防策略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何钟宓  岳冀  李熙 《四川医学》2009,30(9):1414-1416
目的了解涂阳和涂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人群的结核病感染情况。方法确认涂阳和涂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分别是476和633人,均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肤试验,72h观察结果,并与健康体检人群526人的PPD结果作对照。结果涂阳和涂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结核病感染率分别为93.27%和89.0%,感染年龄分布主要在20~30岁人群组,各年龄组人群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康体检人群的结核病感染率为68.6%,各年龄组人群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涂阳和涂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中PPD皮试强阳性检出率为25.4%和6.0%;健康体检人群的强阳性检出率为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PPD筛查,并对阳性者作进一步检查,可早期发现潜伏结核病感染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在检测血浆结核杆菌DNA 的应用及价值.方法:以我院确诊为结核病且未经治疗的患者392 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人群100 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取静脉血,并对其血浆中结核分枝杆菌DNA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进行检测,同时对实验组患者进行痰涂片检查.结果:对照组患者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全为阴性;实验组患者采用痰涂片检查,结果显示有80 例为阴性,其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结果显示,痰涂片阳性的患者全为阳性,其阴性患者中有24 例为阳性,在对阳性患者抗痨治疗后有12 例患者转为阴性.实验组患者MTB DNA 为1.76×109 copies/mL.结论:本实验表明结核患者血浆中存在MTB 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可有效的对痰涂片阴性以及无痰患者进行诊断,有较好的利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保铜 《中外医疗》2010,29(23):33-33,35
目的涂阴肺结核病临床特征和诊断及疗程的研究。方法回顾分析3年期间,诊断涂阴肺结核676例,对其临床表现、X线特征等动态观察及治疗全程,第2、5、6个月末痰涂片检查。结果涂阴肺结核88.9%,临床症状以咳嗽、咯血为主,但症状稍微,另11.1%无任何症状,在体检时发现。常规剂量抗痨治疗全程后,疗程末症状改善,X线显示吸收好转率100%。结论涂阴肺结核临床症状稍微,以咳嗽、咯血、低热、盗汗为诊断线索,结合X线、实验室检查并排除其它疾病而综合判定。X线是诊断涂阴肺结核重要手段之一[1]。这部分涂阴病人给予6个月治疗方案,以6~9个月治疗方案最为多见。目前国内外有关材料表明:有相当数量,约50%~70%痰涂片阴性病例存在[2],在结核病控制工作中,这部分病人是否是传染源,是否需要治疗,是值得探究的新问题,回顾3年间收治涂阴肺结核676例,就其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菌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9-01~2010-12在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门诊部登记并治疗的442名菌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2例菌阴肺结核患者中,有可疑肺结核症状者204例,占46.2%;无症状健康体检发现238例,占53.8%.418例肺部病变符合一般活动性肺结核的特点,病变范围以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多见,占94.6%;结核菌素皮试≥15 mm者367例,占83.8%,抗结核抗体阳性者277例,占72.5%.确诊后积极给予正规抗结核治疗,420例患者完成疗程,占95.0%.结论 菌阴肺结核临床表现无特殊,但本组病例大多数患者胸片表现具备一般活动性肺结核特点,故诊断仍要以胸部影像学为重要依据,同时结合其他实验室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和鉴别诊断,确诊后积极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Smear-nega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SNPTB) constitutes a major problem in countries with a moderate or high TB prevalence. The value of 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HRCT), chest x-ray and other clinical findings in determining activity of SNPTB were investigated. METHODS: The study population consisted of 85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SNPTB, of whom 52 were confirmed as active pulmonary TB according to either culture positivity for Mycobacteriun tuberculosis or demonstration of caseous 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 The remaining 33 patients accepted inactive TB sequel. RESULTS: Cough and expecto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frequent in inactive group whereas chest pain was detected higher in active patients.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of HRCT in detecting disease activity were 88, 88, 92, 83 and 88%, respectively. Centrilobular nodules, other non-calcified nodules, consolidation and cavit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on HRCT in active group. Chest x-ray scores that were graded 1 to 3 showed a linear trend for the disease activity. CONCLUSIONS: HRCT has good diagnostic value in detecting activity of SNPTB, and some clinical findings may help in predicting the activity.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RCT评分标准在诊断活动性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痰涂阳性肺结核患者,进行HRCT检查和评分,每侧肺组织划分为为三个区域,分别对各类型CT征象所累及范围进行评分;分析评分结果与痰细菌学检查结果和外周血结核菌特异性IFN—y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根据结核菌涂片结果分为4组,其中,AFB(+)12例、AFB(++)11例、AFB(+++)10例、AFB(++++)9例,相关性分析显示(1)HRCT总评分与痰阳性分级有正相关性(r=0.9661 P〈0.0001):(2)HRCT总评分与结核菌抗原ESAT6、P4-6、P8.10特异性IFN—y释放水平均呈正相关(r=0.4805,P=0.0017,r=0.4451,P=0.0083,r=0.4211,P=0.0131)。结论以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复杂的CT征象的范围为基础的HRCT评分标准与细菌学及免疫学均呈正相关,表明该HRCT评分标准对临床诊断治疗和疗效判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IGRA)在不同类型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2016年于我院及重庆市人民医院1 449例住院患者,分析和比较IGRA在肺结核、活动性肺结核、陈旧性肺结核、特殊人群肺结核、其他肺病中的灵敏度.结果 IGRA对肺结核的灵敏度为84.4%,与其他肺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活动性肺结核灵敏度(85.6%)与陈旧性肺结核(7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阳肺结核、菌阴肺结核的灵敏度分别为85.1%、8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痰涂片阳性但IGRA阴性者25例,菌种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20例(80%),非结核分枝杆菌5例(20%);4例孕妇合并肺结核IGRA均阳性(100%).结论 ①单用IGRA不能鉴别陈旧性肺结核与活动性肺结核,应联合其他检测手段;②若菌阳但IGRA阴性的肺疾病患者要考虑病原菌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可能,应进一步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③既往无结核病史的特殊人群(如孕妇)IGRA阳性有利于辅助诊断活动性结核病.  相似文献   

19.
冯忠懿 《中外医疗》2013,32(5):35-36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西充县结核病防治所2007—2011年确诊的9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多有结核病症状,占83.7%;胸部X线检查病灶范围广,累及3个以上肺野占55.4%;痰菌阳性率高,初治菌阳占64.1%;痰菌阴转率偏低,初治菌阳6个月末阴转率85.9%。结论重视糖尿病的控制有助于改善肺结核患者的预后。对所有肺结核及糖尿病患者都应常规进行血糖和胸部X线检查。  相似文献   

20.
菌阴肺结核MSCT征象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晶  韩铭钧  关文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49-50,F0003
目的探讨菌阴肺结核的MSCT征象特点。方法选择68例菌阴肺结核患者与同期47例菌阳肺结核患者,比较其病变在MSCT上的表现形式的差异。结果菌阴肺结核实变征和空洞征的发生率(47.06%,26.47%)低于菌阳肺结核的发生率(68.09%,74.47%)(P〈0.05);菌阴肺结核多发空洞出现率(22.22%)低于菌阳组(77.14%),同时伴有树芽征的出现率(27.78%)低于菌阳组(80.0%)(P〈0.05)。结论菌阴肺结核的CT征象有其特殊性,熟悉这些特征有利于提高菌阴肺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