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虚拟情景互动训练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和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虚拟情景互动训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对2组患者的上肢功能、ADL能力及生存质量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MA、MBI及SF-36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2组患者FMA、MBI及SF-36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FMA评分[(56.63±11.57)分]、MBI评分[(75.6±12.2)分]及SF-36评分[(83.5±12.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FMA评分[(42.32±10.43)分]、MBI评分[(65.1±11.8)分]及SF-36评分[(68.3±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后,发现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与ADL能力(r=0.882,P<0.01)和生存质量(r=0.715,P<0.05)改善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结论虚拟情景互动训练结合作业疗法有助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对其ADL能力和生存质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传统推拿联合体外冲击波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疼痛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10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通过抽签方法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45例),且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期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给予传统推拿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传统推拿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6和9个月,采用目测类比法(VAS)评分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定2组患者的髋关节疼痛程度和髋关节功能,并检查髋关节X线片或MRI检查。 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为(5.03±1.01)分和(4.97±1.03)分,髋关节Harris评分为(53.03±7.53)分和(53.48±7.78)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6和9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1.75±0.27)和(1.91±0.27)分、(1.58±0.26)和(1.74±0.24)分及(1.46±0.28)和(1.68±0.25)分,其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73.88±3.95)和(68.00±4.77)分、(74.44±4.42)和(71.15±4.95)分以及(76.31±5.05 )和(71.03±5.09)分,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Harris评分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2组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个月,治疗组内不同ARCO分期(Ⅰ~Ⅳ期)的患者VAS评分和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与同期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髋关节X线片或MRI检查证实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征象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结论传统推拿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对消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具有显著疗效,且具有无创伤性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并探讨早期专业康复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急性脑卒中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康复组采用专业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自行康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6个月后采用SF-36量表评定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较国人常模值明显下降,且2组患者间SF-36量表各个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1例患者因再发脑出血死亡),2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各个维度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除SF维度外,其余7个维度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失访2例,康复组因心衰死亡1例),2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各个维度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康复组治疗1,6个月后SF-36量表各个维度改善差值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疗效。 方法选取DEACMP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压氧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2组患者均给予改善微循环及康复治疗,高压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高压氧治疗。治疗前、治疗35d、治疗70d,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BI评分(BI)、年龄相关的白质改变量表(ARWMC)对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脑白质损伤程度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高压氧组和对照组MMSE、BI、ARWMC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高压氧组治疗35d及70d后MMSE、BI评分均有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治疗70d后ARWMC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5d后,高压氧组MMSE评分[(10.78±4.41)分]高于对照组[(2.54±1.50)分](P<0.05),BI评分[(48.75±11.85)分]高于对照组BI评分[(9.46±6.43)分](P<0.05),其ARWMC评分与对照组ARWMC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70d后,高压氧组MMSE评分[(23.69±3.79)分]高于对照组[(2.89±1.64)分]( P<0.05),BI评分[(75.78±16.37)分]高于对照组BI评分[(12.14±8.65)分](P<0.05),其ARWMC评分[(7.13±3.22)分]低于对照组[(15.79±4.70)分](P<0.05)。 结论在改善微循环治疗及康复训练基础上,高压氧能够改善DEACMP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治疗70d后可显著减轻患者脑白质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刺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2组患者均给予脱水降颅压、止血、营养脑神经、抗炎、抑酸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头部电刺激和正中神经电刺激促醒疗法(MNS)。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采用单光子发射CT扫描(SPECT)技术评定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情况,治疗期间连续7d监测患者的颅内压(ICP)变化。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2组患者GCS评分较组内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GCS评分改善程度[(10.53±3.8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8.73±2.27)分](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值均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治疗第5、6、7天,治疗组ICP水平[(2.72±0.10)分、(2.48±0.19)分、(2.09±0.2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03±0.14)分、(2.89±0.12)分、(2.53±0.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电刺激治疗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意识状态水平,对其神经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髋置换术(THA)后普拉提训练与传统康复训练的疗效差异。 方法选取经微创小切口全髋置换手术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普拉提训练组(观察组)及传统康复训练组(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给予普拉提康复训练持续6个月,对照组术后在医院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1~2个月,出院后继续自行锻炼。于手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对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同时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2组患者术后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记录比较2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术后1个月时发现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59.78±6.2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51.26±3.42)分](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发现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分别为(82.12±3.32)分、(91.42±5.91)分]及对照组Harris评分[分别为(79.31±6.93)分、(90.67±6.13)分]均显著优于术后1个月时评分(P<0.05)。术后1个月时观察组患者MBI评分[(52.56±16.6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MBI评分[(45.63±15.24)分](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发现观察组MBI评分[分别为(58.39±13.32)分、(81.17±13.87)分]及对照组MBI评分[分别为(56.46±16.93)分、(80.67±15.13)分]均显著优于术后1个月时评分(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时2组患者Harris评分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0±1.3)d]、住院天数[(6.3±1.4)d]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小切口微创THA后采用普拉提康复训练能进一步促进患者早期功能恢复,较传统康复训练起效更快、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推拿、中频电疗、腰椎牵引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辅以常规腰腹肌力训练,治疗组患者则辅以核心稳定性训练(CSE)。于治疗前、治疗12周及治疗结束1年后分别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 评定2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Roland-Morris失能问卷评定患者生活质量,另详细记录治疗前、后2组患者无痛行走距离情况。 结果治疗12周时及治疗结束1年后随访时,发现治疗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13±1.11)分和(1.48±0.82)分]、Roland-Morris失能问卷评分[分别为(11.58±4.77)分和(5.42±2.31)分]及对照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4.49±1.38)分和(2.49±1.32)分]、Roland-Morris评分[分别为(13.90±5.57)分和(8.74±4.05)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且上述时间点治疗组患者疼痛VAS评分、Roland-Morri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12周治疗后,2组患者无痛行走距离均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结束1年后随访时发现,2组患者无痛行走距离均较治疗前持续改善(P<0.05),并以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CSE训练能进一步缓解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无痛行走距离,从而延缓甚至避免手术治疗,并且该疗法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虚拟现实(VR)训练对脑外伤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外伤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临床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VR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简明神经状态检查量表(MMSE)、Fugl-Meyer量表(FMA)以及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MSE评分、FMA评分、MB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MMSE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分别为(24.37±3.80)分、(70.12±12.40)分和(64.15±10.33)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VR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脑外伤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期间焦虑及不适反应的干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筛选的3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化疗期间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辅以放松训练。于入选时、出院前1~2d时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鹿特丹症状量表(RSCL)对2组患者化疗期间焦虑程度及不适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出院时发现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16.55±3.07)分]较入选时明显改善(P<0.05),RSCL评分[(73.88±13.29)分]较入选时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对照组患者出院时HAMA评分[(20.81±3.26)分]较入选时无明显改善(P&rt;0.05),RSCL评分[(96.60±11.54)分]较入选时明显增加(P<0.05);通过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其HAMA评分及RSC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辅以放松训练,能进一步缓解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期间焦虑症状及不适反应发生情况,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联合感觉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给予2组患者神经内科常规药物、低频电刺激等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感觉功能训练。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Fugl-Meyer感觉功能评定、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MFT)评定、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检测。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ugl-Meyer感觉功能评分、WMFT运动功能评分、MEP潜伏期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4周后(治疗后)Fugl-Meyer感觉功能评分[(9.68±1.12)分]、WMFT运动功能评分[(3.89±0.63)分]、MEP潜伏期[(20.96±3.38)ms]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仅Fugl-Meyer感觉功能评分[(5.74±0.85)分]、MEP潜伏期[(22.03±3.86)ms]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Fugl-Meyer感觉功能评分、WMFT运动功能评分、MEP潜伏期均较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感觉功能训练不仅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感觉功能,还能改善其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治疗师徒手辅助下肢步行训练,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简式Fugl-Meyer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功能性步行分级(FAC)及10m最大步行速度(10m MWS)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BBS、FMA评分及FAC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BBS评分[(45.00±4.47)分]、FMA评分[(28.67±3.66)分]、FAC分级[(3.55±0.94)级]及10m MWS[(0.83±0.23)m/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MBI评分(除大便控制以外)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如厕评分[(7.50±2.02)分]、转移评分[(13.06±1.65)分]、步行评分[(12.55±2.04)分]、上楼梯评分[(8.20±1.48)分]及MBI总分[(74.60±7.74)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根据股骨头坏死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的股骨头坏死的分期标准,选取Ⅰ期和Ⅱ期股骨头坏死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29个髋关节),对照组20例(27个髋关节)。2组患者均采用BMSC移植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于BMSC移植术后第2天行ESWT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术后3、6、12、24个月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定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和疗效,同时采用骨盆正位、蛙式位X线片对患者进行ARCO分期评定。 结果术后3、6、12、24个月,2组的Harris评分以及Harris量表中的疼痛程度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6、12、24个月,治疗组的Harris评分以及Harris量表中的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髋关节优8个,良18个,中1个;对照组髋关节优5个,良13个,中8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2组换ARCO分期评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体表胃起搏治疗脊髓损伤(SCI)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 方法选取SCI并发胃动力紊乱/胃功能障碍患者7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电针治疗组、胃起搏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每组25例。电针治疗组每日给予1次电针治疗,每次30min,胃起搏治疗组每日给予2次胃起搏治疗,每次30min,联合治疗组在电针治疗基础上辅以胃起搏治疗。治疗前、治疗10d后(治疗后),采用临床症状评分和胃电图检查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同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上腹痛、上腹不适、腹胀、早饱、恶心、呕吐、嗳气、食欲下降等症状均有所好转(P<0.05)。电针治疗组、胃起搏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前临床症状总评分分别为[(8.87±1.53)分]、[(8.46±2.13)分]、[(8.23±1.78)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电针治疗组、胃起搏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总评分分别为[(3.23±1.04)分]、[(3.57±1.36)分]、[(2.84±1.31)分],组间比较发现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总积分显著低于电针治疗组及胃起搏治疗组(P<0.05)。与电针治疗组治疗后比较,胃起搏治疗组临床症状总积分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电针治疗组、胃起搏治疗组除餐前B%外,剩余指标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所有胃电图检查指标均较前有显著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N%、B%、T%较电针治疗组、胃起搏治疗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电针或体表胃起搏治疗均能有效改善SCI患者的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及胃电图电生理指标,两者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一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 方法选取肩关节周围炎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7d、14d、21d及28d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定。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估表(ASES)对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与组内治疗7d时比较,对照组治疗14d[(2.8±1.1)分]、21d[(4.8±1.6)分]、28d[(5.2±1.6)分]时的VAS评分差值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14d时比较,对照组治疗21d、28d时的VAS评分差值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组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对照组治疗7d、14d时的VAS评分差值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ASES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组治疗后ASES评分[(85.17±0.40)分]比较,对照组ASES评分[(83.97±0.34)分]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体外冲击波可有效缓解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疼痛症状,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95例髋关节置换患者,根据患者年龄将其划分为高龄组(年龄≥80岁)及非高龄组(年龄<80岁)。于手术前发给每位患者一本康复指导手册,主要向患者介绍手术前后康复训练要点。在康复医师指导下,2组患者于手术前后参照该手册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本研究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分别采用WOMAC量表和SF-36量表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及全身健康状况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发生栓塞性并发症。通过比较WOMAC评分结果发现,2组患者髋关节疼痛、功能、僵硬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除高龄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髋关节僵硬评分显著优于非高龄组外(P<0.05),其它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比较SF-36评分结果发现,2组患者健康状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除情感职能、精神状态评分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高龄及非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疗效相当,均能显著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强化营养神经治疗对脊髓损伤后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2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系统康复训练配合神经节苷脂(GM-1)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分别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治疗前,治疗组患者的FIM评分和MBI值分别为(36.26±10.52)分和(39.15±10.32)分,对照组的分别为(39.58±10.46)分和(40.62±11.57)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患者的FIM评分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组患者FIM评分和MBI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结论联合应用系统康复训练配合GM-1药物治疗及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对脊髓损伤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等速肌力训练对肩关节周围炎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肩关节周围炎患者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痛点封闭和肩关节松动术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关节角度尺及Primus RS系统评定患者的VAS评分、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及峰力矩(PT)。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患侧肩关节VAS评分、AROM及PT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2组患者患侧肩关节VAS评分、AROM及PT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2.11±1.08)分]低于对照组[(2.56±1.15)分](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侧肩关节前屈[(131.28±25.60)°]、后伸[(37.83±11.24)°]、外展[(117.78±20.23)°]的AROM均大于对照组前屈[(111.11±20.80)°]、后伸[(25.56±8.36)°]、外展[(98.33±24.70)°]的AROM(P<0.05),在60°/s、120°/s及180°/s的角速度下,治疗组治疗后患侧肩关节在外展、前屈、后伸时的PT均大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痛点封闭疗法和关节松动术基础上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疗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联合康复干预对痉挛性斜颈患者痉挛病情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8例痉挛性斜颈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局部肌肉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治疗组于A型肉毒毒素注射1周后给予康复干预。于治疗前、A型肉毒毒素注射1周后及注射8周后分别采用多伦多痉挛性斜颈评定量表(TWSTRS)、Tsui量表对患者疗效进行评定,采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经A型肉毒毒素注射8周后,发现联合治疗组TWSTRS量表病情严重程度评分[(9.5±2.6)分]、残疾程度评分[(5.9±4.1)分]、躯体疼痛评分[(3.7±1.5)分]、SF-36量表生理职能评分[(68.3±19.5)分]、生理机能评分[(80.6±19.1)分]、活力评分[(76.3±20.3)分]、精神健康评分[(74.3±22.5)分]及Tsui量表评分[(3.2±1.6)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及Tsui评分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发现病情严重程度评分[(11.4±3.6)分]、Tsui量表评分[(5.8±1.7)分]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应用肉毒毒素基础上辅以康复训练治疗痉挛性斜颈具有协同疗效,能进一步缓解疼痛、降低伤残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1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5例。3组均给予卒中单元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训练、语言训练、心理治疗、健康教育等),常规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舍曲林(商品名:左洛复)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则在卒中单元常规治疗及服用舍曲林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加用中草药方剂。治疗前及治疗第8,24周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评定,利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 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HAMD、MMSE、MoC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第8周,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HAMD评分[(14.28±0.64)分、(13.32±0.91)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4周,常规治疗组HAMD、MMSE、MoCA评分[(12.65±0.75)分、(23.24±0.89)分、(23.36±0.88)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第24周HAMD、MMSE、MoCA评分[(10.15±0.67)分、(25.21±0.92)分、(25.44±0.85)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HAMD、MMSE、MoCA评分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各指标评分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 结论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其认知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恶性脑水肿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末次术后并发恶性脑水肿的患者146例,根据患方治疗意愿及高压氧治疗介入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超早期组(术后3 d内介入高压氧治疗)、普通组(术后4~10 d内介入高压氧治疗)、对照组(未行高压氧治疗),3组患者分别为55例、65例、26例。记录3组患者4周内的死亡率,于颅脑损伤术后1、2、3、4周对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术后动态复查颅脑CT,比较各组患者脑水肿高峰的持续时间。 结果观察期间,超早期组、普通组和对照组的死亡率分别为10.9%、7.7%和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超早期组术后1、2、3、4周的GCS评分分别为(8.837±3.350)分、(10.755±3.388)分、(11.633±3.408)分、(12.367±3.408)分,术后2周与术后3周比较、术后3周与术后4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余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术后1、2、3、4周的GCS评分分别为(8.509±3.042)分、(9.458±3.115)分、(10.186±3.203)分、(10.627±3.439)分,术后2、3、4周分别与术后1周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2、3、4周的GCS评分分别为(8.042±2.881)分、(8.417±2.962)分、(8.542±3.021)分、(8.958±3.043)分,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与超早期组同时间点比较,普通组、对照组GCS评分均较低(P<0.05),且对照组术后3、4周时的GCS评分低于普通组(P<0.05)。普通组[(10.150±1.830)d]和对照组[(11.783±1.858)d]脑水肿高峰的持续时间均长于超早期组[(9.265±1.729)d](P<0.05),且对照组脑水肿高峰的持续时间长于普通组(P<0.05)。 结论超早期高压氧治疗可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恶性脑水肿患者的意识状态,缩短其脑水肿高峰的持续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