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林伟兰  黄明愉  潘鹏燕  叶玲 《光明中医》2022,(13):2314-2317
外感咳嗽是小儿常见病,此病虽为肺系疾患,却不仅责之于肺,亦责之于脾,宜从肺脾求治。笔者试从肺脾两脏之联系、小儿特殊生理病理之特点、治痰当肺脾同调此三方面探讨治疗小儿外感咳嗽肺脾同调的机制,并提出具体防治方法:未及脾,顾护脾胃;病及脾,健脾助运;恢复期,肺脾并补;培土生金法需运用到整个病程中。证治探微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明代万全提出的"三有余,四不足"小儿生理病理学说中[1],刘德荣教授尤注重小儿"肺常不足"和"脾常不足"的特点。认为小儿时期最多见肺、脾两脏疾病,强调治疗小儿疾病要谨守病机,用药轻灵,兼顾肺脾。其临证辨治小儿外感发热、咳嗽、急性腹泻、厌食等疾病,既按法守方,又灵活用药,颇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3.
邪闭肺络,肺失清肃是小儿肺炎喘嗽最常见的病机,宣肺化痰、清热定喘是其常用的治疗方法,此病后期常出现肺脾气虚表现,但其主要原因是小儿肺、脾两脏形气均不足,肺、脾两脏在生理和病理上常相互影响,故临床常见两脏同病。对此类病例采用健脾益气固表的方法,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作为一种不可逆的严重肺系疾病,其发病率随环境污染、雾霾、电离辐射等加重而逐年提升,特发性肺纤维化致死率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较差,当前医学界并无特效的医治手段。从中医脏腑理论及辨证论治入手,探讨肺与脾二脏的生理关系和病理联系,以及在IPF的疾病发展中的肺与脾为病的病机内涵,以此入手,探寻经典,总结前人经验,提出并归纳肺脾同治之法,以此探究特发性肺纤维化之治法治则。阅读经典及学者试验,笔者以培土生金法为治疗之总原则,选用麦门冬汤为代表方剂,归纳肺脾同治常用的用药组合,为临床上论治特发性肺纤维化提供新的肺脾同治的思考角度及治法。  相似文献   

5.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与肺、脾、肝三脏的关系更密切。深入研究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与肺脾肝三脏的内在联系,对于诊治儿科疾病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癌性恶病质是癌症晚期常见症状,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发的虚劳多属于因病成劳,癌症在进展及治疗中,脏腑气血阴阳亏损而成劳。当今学者多认为癌性恶病质当主要责之于脾肾,多用温补脾肾治法.今笔者认为肺脾肾三脏皆为癌性恶病质主要病位。肺脾肾三脏脏腑功能失调及情志方面的变化皆是癌性恶病质发生的重要因素,在重点温补脾肾时,需要兼顾治肺,甚至以治肺为重点。  相似文献   

7.
张召杨  孙增涛  刘南飞  王霖  郭思佳 《陕西中医》2020,(11):1623-1626,1631
肺与脾生理病理关系紧密。生理上,脾与肺在五行中母子相生,它们共同维持机体气机升降出入,输布全身津液,它们经脉相联; 病理上,脾与肺相互影响。病机上,饮食不节、痰湿内生、内外合邪、脾胃不和均影响到肺或脾,进而肺脾均病。临床上常见肺脾症状相兼出现的疾病,并且相互影响加重病情,西医对此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中医根据肺脾相关理论,治疗上采用肺脾同调的治疗原则,理肺时不忘补脾,补脾时还须理肺。经典名方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麦门冬汤、参苓白术散、升降散均采用了肺脾同调的组方原则,疗效甚佳。本文将从中医肺脾相关理论出发为治疗肺脾相兼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探讨肺脾病理生理改变与湿疹发生、发展的关系,认为肺脾气虚兼夹湿热是湿疹发生的病机本质,提出以"肺脾为核心"的脏腑整体辨证观,倡导"外病内治"疗湿疹。并附两则医案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脾病系指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所致的各种病证。由于脾胃同居中焦。两者在生理上相互依存,又对立统一。病理上常以脾胃统称。古人认为,“实则阳明,虚则太阴”,故治疗上,又常以脾胃分治。临床配伍用药,必须根据脾胃的功能特点,恰当地选择药物,做到治脾治胃的分治与合治的统一。兹就脾病的用药特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影响着小儿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临床上RRTI重在防而非治。传统医学理论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脾与肺同属太阴,胃与大肠同属阳明,同属则经气相通,生理相助,病理相干,在RRTI缓解期通过调节"肺-脾-大肠"的生理功能,并给予必要干预是防治RRTI的有效途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张波教授临证经验30年,秉承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学术思想,对从脾肺相关论治慢性肺系疾病有独到见解,临床效果满意。本文归纳总结了张波教授对脾肺在生理、病理方面相关性的认识,遵循中医治病求本、标本兼治的基本治则,主张从脾治肺、治肺顾脾,并且注重病缓防复,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理论的整体观念和既病防变思想,其从脾肺相关论治慢性肺系疾病的经验,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2.
张忠德平调五脏法治疗虚劳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德教授对虚劳病的中医认识,着重从五脏虚损入手,认为虚劳病核心病机为五脏虚损,尤其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在治疗上以五脏辨证调治为总则,立平调五脏之法,有"健脾调营、醒脾疏肝、补脾宁心、补脾通络"的治脾法,调肾法及调肺法。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脏腑功能减退、气血阴阳失衡决定了其气阴两虚、多痰多瘀的生理特点,容易受外邪侵袭,引发肺部感染,导致肺气虚弱,宣发肃降失常,水道不利。肺、脾在生理及病理上又相互影响,肺病及脾,因此老年肺部感染呈现出肺脾两虚的病机特点,治疗上当仔细辨证,补肺健脾以治其本,同时兼顾实邪。  相似文献   

14.
肺与脾共为后天之本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觉武  吕选民 《陕西中医》2004,25(8):726-728
本文从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的生成、肺与脾在生理、病理上的关系、肺脾互见病证的同气表里关系、肺脾与先天之本的关系 ,以及肺脾与肾在临床病证上的密切关系 5个方面谈了肺在其中的作用 ,旨在说明肺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所处的极其重要的位置和在后天方面发挥了与脾同等重要的作用。肺脾二脏经气相通 ,生理相助 ,病理相干 ,关系密不可分 ,共为后天之本。肺脾与肾有对应、协同、互助、互干的关系 ,体现了盛则同盛 ,损则俱损的先后天关系。肾为先天之本 ,肺脾共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早已成为定论。但是 ,从理论和实践不难看出“脾为后天之本”立论有所偏颇 ,因而提出肺与脾共为后天之本 ,以冀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胃系病从肺论治缘由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泮 《河南中医》2000,20(2):8-9
胃系病证常以肝、脾两脏论治,每获良效;然胃系病从肺论治,亦取异曲同工之效。究其缘由乃肺胃两脏在生理、病理转化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必然联系,从6个方面说明之。  相似文献   

16.
论肺纤维化(肺痿)与肺脾肾三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古典医籍论述为理论依据,以肺脾肾三脏生理功能为基础,以肺纤维化(肺痿)的病机出发,深入剖析了肺纤维化(肺痿)与肺脾肾三脏的关系,此确定其病位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陈庆庆  张骠 《陕西中医》2019,(7):940-943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多发的呼吸道疾病。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结合小儿罹病后的临床征象,张骠教授认为风痰留恋、肺脾气虚是本病关键病机。按病机及临床表现将本病分三期而治。感染期以邪实为重,治疗以祛邪为主,辨兼夹不同;迁延期邪恋正虚,治以消补兼施;恢复期以本虚为主,治疗上重平补肺脾,调燮阴阳。重视肺脾兼治在各期治疗中的地位。临床用药强调药性轻灵平和,达药至病处又防伤及脏腑之气的目的。文章总结了张骠教授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经验,分析其辨证思路及立法、用药特点,供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泄泻病是临床常见疾病,该病主脏在脾,并与其他四脏紧密相关。但临床多从肝、脾、肾三脏论治,从心、 肺论治少有。笔者就从心、肺两脏导致泄泻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经典医案等角度作一探讨,以期为泄泻的辨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基于肺脾相关理论治疗新冠肺炎恢复期,疗效明显。中医肺脾相关理论源于《内经》,肺脾相关理论主要研究两脏间的母子生克关系、生理、病理及治法。探讨肺脾相关理论内涵,并运用此理论对新冠肺炎恢复期病机进行探讨。新冠肺炎恢复期病机特点为正虚邪恋,正气亏虚与邪气留伏并见,主要病机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湿邪留滞,病机与肺脾相关,治疗上扶正驱邪,肺脾同治。结合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列举三则新冠肺炎恢复期的验案,阐述扶正祛邪,肺脾同治对新冠肺炎恢复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倪菊秀主任肺脾同治小儿热病的临床经验。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典型病案为例,认为临床辨治小儿热病既需注意保护阴津,又应顾及阳气盛衰,更重要的是体察胃气存亡,若寒药多用则伐胃,故宜配以甘寒,肺脾同治,但须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