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潜艇官兵长航后睡眠质量、相关因素及其应对策略。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部分潜艇官兵长航后进行调查,并对其中部分官兵检测某些血清生化指标。结果长航后32名潜艇官兵(研究组)与66名备航潜艇官兵PSQI(对照组)分值比较,研究组PSQI总分[(6.81±2.64)分]、睡眠质量[(1.68±0.65)分]、睡眠效率[(2.11±0.6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88±3.12)分、(0.85±0.70)分、(0.94±0.12)分](P0.01),入睡时间[(1.57±1.23)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92)分](P0.05);长航后PSQI总分与SSRS的主观支持(SS)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SSRS余项无相关(P0.05),与EPQ-E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P、N、L分无显著相关(P0.05);与LDL-L、GGT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潜艇官兵长航后睡眠质量有显著下降,睡眠质量与个性和血清生化指标关系密切,对此提出加强睡眠健康管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某快反部队战士高原驻训期间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研究组战士(驻训高原前后)进行评测,未驻训高原战士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环境下战士睡眠质量和心理状况的变化。影响高原驻训的睡眠质量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偏最大似然估计前进法。结果研究组驻训高原前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和日间功能障碍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入睡时间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进驻高原后主观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的评分显著高于驻训高原前和对照组(P0.05和P0.01),睡眠时间评分显著低于驻训高原前(P0.01)。研究组躯体化、强迫、恐惧、精神病性、因子均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驻训高原后躯体化、焦虑、恐惧、精神病性因子、因子均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高原前(P0.05)。影响战士高原驻训睡眠质量的心理状况主要是躯体化因子、焦虑因子;年龄大、军龄大、已婚和吸烟是睡眠质量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籍贯属于青藏高原地区是睡眠质量保护因素。结论高原驻训进一步影响了战士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某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及自测健康状况,探讨两者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对在校本科医学生进行分层抽样调查。PSQI与SRHMS得分之间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547名医学生PSQI总分平均为(6.22±2.36)分,其中27.4%有睡眠质量问题;SRHMS总分平均为(73.48±9.50)分,男女生PSQI及SRHMS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生理健康、社会健康子量表得分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三年级学生睡眠质量和自测健康状况均最差,而大二年级学生自测健康状况最好。PSQI与SRHMS得分呈负相关关系(P﹤0.001),PSQI得分越高,自测健康状况越差。结论医学生的睡眠问题值得重视,睡眠质量对其健康状况有着重要影响,应采取综合措施通过改善睡眠质量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某部驻训官兵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 PSQI )、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知觉压力量表(CPSS-10)对1243名驻训官兵进行调查。结果①驻训官兵PSQI总分为(5.64±3.35)分,睡眠问题的发生率为25.4%。与常模比较,除日间障碍项分值差异不显著外,余项分值差异均显著( P<0.01)。②驻训官兵PSQI总分与入伍意愿、军事经历、SCL-90总分、EPQ各分及CPSS分值显著相关(P<0.01)。③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依次为SCL-90总分、入伍意愿、EPQ-P分值和PSS分值。结论部分驻训官兵存在睡眠障碍。普及睡眠知识教育、改善心理健康、培养稳定成熟个性、加强特殊环境下的睡眠训练是保证睡眠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改善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 V 1.0),对整群抽取的贵阳市大学生2 249名进行调查,对PSQI与SRHMS得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大学生PSQI总分平均为(6.27±2.34)分,其中27.4%的大学生有睡眠质量问题;SRHMS总分平均为(73.37±9.50)分。不同性别大学生PSQI及SRHMS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子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二年级学生自测健康状况最好,而大三年级学生睡眠质量和自测健康状况均最差。PSQI与SRHMS得分呈负相关(P<0.01),PSQI得分越高,自测健康状况越差。结论大学生的睡眠问题值得重视,睡眠质量对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应采取综合措施通过改善睡眠质量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背疼痛官兵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改善部队官兵睡眠质量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贝克焦虑量表(BA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某部72例腰背疼痛男性官兵(疼痛组)和104例健康男性官兵(对照组)进行测评。结果疼痛组CES-D、BAI、SCL-90和PSQI得分分别为11.44±9.09、32.39±8.84、0.51±0.48和5.97±3.31,显著高于对照组(5.05±8.14、27.67±8.31、0.19±0.42和2.83±5.23,P0.01);疼痛组睡眠质量差检出率为25.0%,与对照组(20.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控制了躯体化症状后,SCL-90中的强迫、抑郁和精神病性因子与睡眠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32、0.24、0.24,P0.05,P0.01),BAI与睡眠质量呈显著负相关(r=-0.27,P0.05)。结论某部腰背疼痛官兵的睡眠质量较差,在治疗官兵躯体化症状的同时加强官兵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海拔高度驻地部队进驻同一更高海拔地区后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的改变,为制定高原睡眠保障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原驻地海拔3700 m官兵109名和原驻地海拔500 m官兵99名作为调查对象。当调查对象进驻海拔4400 m高原2周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睡眠质量问卷调查,并以PSQI总分≥7作为睡眠质量下降的参考界值;采用数字广度、数字译码和目标追踪进行认知功能测试。结果原驻地海拔500 m官兵PSQI总分为(6.39±3.13),明显高于原驻地海拔3700 m官兵(5.13±2.61),P0.05;前者PSQI总分≥7的检出率为33.6%,高于后者的26.6%(P0.05)。在所有PSQI因子项中,原驻地海拔500 m官兵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原驻地海拔3700 m官兵,其中在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睡眠障碍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原驻地海拔3700 m官兵相比,原驻地海拔500 m官兵的认知功能测试成绩也有降低趋势,其数字广度测试成绩为(17.85±4.43),明显低于原驻地海拔3700 m官兵(19.94±4.73),P0.05。结论进驻高海拔地区对部队官兵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有负面影响,原驻地海拔500 m部队官兵较原驻地海拔3700 m部队官兵受影响程度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南方某区官兵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2077名南方某区官兵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1)南方某区官兵睡眠指数为9.15±3.60,睡眠质量指数总分>7的官兵占67.6%;官兵的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指数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1);睡眠障碍、睡眠药物因子得分均低于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1).(2)不同部别、职别、文化程度、年龄及是否独生子女的官兵之间,睡眠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PSQI部分因子与部别、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但相关系数较低.结论 南方某区官兵睡眠质量较差,部别、职别、文化程度、年龄、是否独生子女可能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海军某部驻岛官兵的睡眠质量及其与驻岛时长的关系。方法 2019年7—8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使用自编人口学问卷和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对海军某部驻岛官兵进行调查。结果 (1)在423名海军驻岛官兵中,累计驻岛时间为326.78天,累计上岛次数为3.34次。PSQI总分为7.21±3.44。其中42.3%的官兵PSQI总分7,睡眠质量较差。(2)累计在岛时长(天)与睡眠时间、日间功能以及PSQI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114、0.128、0.109,均P0.05),累计登岛次数与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以及PSQI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144、0.099、0.110、0.143,均P0.05)。(3)回归分析发现,累计上岛次数越多,睡眠质量越差(β=0.109,P0.05)。结论驻岛官兵的睡眠质量总体较差,并且与驻岛时长呈正相关。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和改善守岛官兵的睡眠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某高原驻地官兵泌尿系结石患者健康行为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7月患有泌尿系结石的158名某高原驻地官兵为观察组,158名未患泌尿系结石的官兵为对照组,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病病人健康素养量表、Champion健康信念量表及健康行为量表对高原官兵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果  观察组高原官兵健康行为总分为(109.84±15.49)分,低于对照组的(127.20±14.16)分(P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1) 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R2=0.468;调整R2=0.447;F=17.664;P < 0.001);(2) 相比 < 25岁的官兵,25~35岁、>35岁的官兵的健康行为总分分别降低11.184、22.378分(P < 0.05);(3) 相比于未婚的高原官兵,已婚官兵健康行为总分增加8.516分(P < 0.05);(4) 相比于低训练强度的高原官兵,驻训中强度、高强度的高原官兵健康行为总分分别降低5.373、11.728分(P < 0.05);(5) 相比于驻训时间 < 6个月的官兵,6~12个月以及>12个月的官兵健康行为总分分别降低5.280、12.591分(P < 0.05);(6) 健康信念及健康素养总分每提高1分,健康行为总分分别提高0.191、0.385分(P < 0.05)。
  结论  高原官兵泌尿系结石患者健康行为有待提高,且受多重因素影响。应通过强化健康教育、优化训练方式、提高患者健康素养、健康信念等措施,提升高原官兵泌尿系结石患者的健康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了解驻疆维稳士兵睡眠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整群抽取驻疆某部维稳士兵210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和自制一般情况问卷,对其睡眠质量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维稳士兵睡眠不良发生率为74.63%,显著高于体力劳动者睡眠不良发生率41.38%(χ~2=72.178,P0.01),显著高于抗震救灾官兵睡眠不良发生率19.70%(χ~2=262.864,P0.01)。维稳士兵睡眠总分及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得分显著高于高原军人(P0.01)。一线维稳士兵PSQI总分及因子得分(除催眠药物外)显著高于后勤保障士兵(P0.05,P0.01)。军龄1~2 a士兵PSQI总分及因子得分(除催眠药物外)显著高于≥6 a士兵(P0.01);军龄3~5 a士兵PSQI总分及因子(除催眠药物外)得分显著高于≥6 a士兵(P0.05,P0.01)。维稳士兵PSQI总分与焦虑、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286、0.315,P0.01)。消极应对、焦虑进入PSQI总分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结论驻疆维稳士兵睡眠质量较低,消极应对、焦虑是影响驻疆维稳士兵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对高原官兵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不同海拔的部分守防官兵和后勤保障单位的450人进行睡眠质量检测,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结果不同海拔人群的睡眠质量指数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海拔越高,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P0.01)。后勤部队的主观睡眠质量较边防部队差。结论高原部队需改善睡眠条件、调整情绪,培养积极的应对方式来提高睡眠质量,达到促进官兵身心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医学生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学生睡眠质量与应付方式、个性类型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usburghSleepQualityIndex ,PSQI)测试了 118名在校医学专业本科生。 结果 ①医学生PSQI平均分为 6 .4 4±2 .2 2 ,19.5 %的学生有睡眠质量问题 ,男生高于女生 ,性别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5 .6 5 ,P <0 .0 5 )。②PSQI睡眠总分与性别呈显著相关 (P <0 .0 5 ) ,与艾林克个性问卷因素N得分 (EPQN)呈极显著正相关 (P <0 .0 1) ,与艾林克个性问卷因素E得分 (EPQE)、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积极应对方式维度得分 (PC)呈极显著负相关 (P <0 .0 1)。③逐步回归发现 ,医学生睡眠质量问题的主要直接影响因素依次为EPQN和EPQE。④情绪不稳定组PSQI睡眠总分明显高于情绪稳定组 ;个性内倾组PSQI睡眠总分明显高于个性外倾组。 结论 学生的睡眠质量与其性别、人格类型、应付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江西省某部队医院护士睡眠质量与应对方式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于2020年1—2月运用方便抽样法选取调查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178名护士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78名护士PSQI得分为8.86±3.95,简易应对量表积极应对维度得分为14.60±4.57,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为12.34±2.13。相关性分析显示,PSQI总分及各维度与积极应对均呈负相关(均P0.01),与消极应对均呈正相关(均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及科室是护士睡眠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江西省某部队医院护士睡眠质量与应对方式不佳,有待改善,以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某区8126名官兵睡眠状况,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官兵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该区官兵PSQI总分和各成份(除睡眠障碍外)得分均明显高于驻平原士兵和地方成人;未婚官兵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和PSQI总分均明显高于已婚官兵(P0.05);士官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和PSQI总分均明显高于干部和义务兵(P0.01);海军官兵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和PSQI总分均明显高于陆军和空军官兵(P0.01),陆军官兵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和PSQI总分均也明显高于空军(P0.01)。结论该区官兵睡眠质量较差,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罗伊适应模式对老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者心理健康、睡眠质量等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老年SA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进行罗伊适应模式干预,采用广泛性焦虑评定量表(GAD-7)、抑郁症诊断量表(PHQ-9)评价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价患者睡眠情况,中文版简易罗伊应对适应量表(CAPS-15)评价应对适应能力,Calgary睡眠呼吸暂停生活质量调查问卷(SAQLI)评价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GAD-7评分为(3.82±1.05)、PHQ-9评分为(6.58±1.46),对照组GAD-7评分为(5.56±1.38)、PHQ-9评分为(7.84±1.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095、4.228,P值均0.05);观察组PSQI评分为(7.28±2.19)、ESS评分为(48.58±5.67),对照组PSQI评分为(9.01±2.72)、ESS评分为(9.74±1.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03、3.944,P值均0.05);观察组CAPS-15评分(48.58±5.67),对照组CAPS-15评分(44.83±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5,P0.05);SAQLI评分中日常生活、社交情况、情绪、症状各维度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为4.008~5.892,P值均0.05)。结论罗伊适应模式用于老年SAS患者干预,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应对适应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高原军人的睡眠质量及其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驻西藏某部队官兵490名,应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原军人PSQI总分为(7.14±3.42),14.8%的人睡眠质量较差;睡眠问题主要表现在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和主观睡眠质量3个成分的得分较高,2分以上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56.5%,54.8%和36.9%;不同睡眠质量的高原军人在生存质量4个领域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原军人睡眠质量各成分得分和总分与生存质量4个领域的得分绝大多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高原军人的睡眠质量需要改善,提高高原军人睡眠质量是改善他们生存质量状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睡眠健康管理模式对单纯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干预作用。方法招募单纯失眠症患者,按其是否愿意参加管理的意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按病情需要均给予失眠的中西医规范化药物基础干预,试验组同时接受睡眠健康管理,对照组不安排睡眠健康管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结果 23例患者完成整个研究过程,其中试验组15例,对照组8例。干预后两组PSQI总分分别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其中试验组干预后主观睡眠质量、日间功能及睡眠障碍等方面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干预后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入睡潜伏期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睡眠健康管理模式结合并中西医规范化药物基础干预可以提高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某部驻训官兵知觉压力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 ,应用知觉压力量表(CPSS-10)、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自尊量表(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人际容纳测量对1 243名驻训官兵进行调查。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对影响知觉压力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结果驻训官兵CPSS总分为(24.41±7.37)分,以CPSS≥26分者为界,有46.7%存在健康危险压力;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驻训官兵CPSS总分与职别(r=0.063)、文化程度(r=-0.133)、童年是否与父母生活(r=0.063)及入伍前是否工作(r=-0.057)、入伍意愿(r=0.097)、军事经历(r=0.137))呈显著相关(P0.05);与PSQI总分(r=0.202)、SCL-90总分(r=0.336)、EPQ-E(r=0.097)、EPQ-P(r=0.258)、EPQ-N(r=0.181)、EPQ-L(r=-0.151)、SES(r=0.331)、GSES(r=0.211)、被他人容纳(r=-0.326)、容纳他人(r=-0.285)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驻训官兵知觉压力的重要因素依次为被他人容纳、自尊、SCL-90总分、容纳他人、精神质、自我效能。结论部分驻训官兵存在健康危险压力,针对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是减轻知觉压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与妊娠早期孕妇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46名妊娠早期孕妇.对所有样本进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 Q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社会支持量表(SSRS)测评妊娠早期孕妇人格特征及社会支持系统及其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结果 妊娠早期孕妇的PSQI与EPQ-L、EPQ-E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165、-0.143,均P<0.05);与EPQ-N、EPQ-P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27、0.126,均P<0.05).SSRS总分和PSQI总分呈负相关(r=0.513,P<0.05).结论 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对妊娠早期孕妇睡眠质量影响较大,可通过提高情绪的稳定性、增强社会支持来改善妊娠早期孕妇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