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56例扩张型心肌病(DCM)病人临床研究发现室性心律失常是DCM病人的常见合并症,且分级程度高,Lown氏Ⅲ级以上病人占92%,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占43%,成对室性期前收缩占39%,室速占39%,仅靠临床症状不能准确反映室性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室性心律失常的严重性与多普勒超声指标有关.统计学分析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室速出现与左室时血分数下降、舒张末径扩大、E峰速下降、EA比值降低相关.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与左室舒张末经扩大、E峰速下降、EA比值降低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特点及其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综合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41例DCM患者和42例对照组病人的HRV时域指标和室性心律失常。结果:41例DCM患者的SDNN、SDAN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且心功能Ⅲ级以上的患者明显低于心功能Ⅱ级以下者(P〈0.01和P〈0.05),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与不  相似文献   

3.
党书毅  王玮  王俊峰  曹政  陈彬  王斌  周建华  彭贵海 《临床荟萃》2004,19(17):1007-1008
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已取得很大进展,尤其是对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近年来已有文献报道RFCA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疗效明显。而起源于左室流出道的室性期前收缩则较少见,我科对1例左室流出道的频发性期前收缩伴短阵室速的患者进行了RFCA治疗,近期疗效显著,现报  相似文献   

4.
乌头碱急性中毒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乌头碱急性中毒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及意义。方法1998-01~2006-08间我们先后成功抢救乌头碱急性中毒患者20例,总结其临床资料,分析心电图的特点及抢救治疗后的变化。结果20例患者均发生心律失常,12例为紊乱性心律,其中6例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或三联律,6例以多源多形性室早、室速为主,其中2例多次出现室颤。8例分别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Ⅰ度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频发多源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均出现在临床重度中毒患者中,其中7例重度患者行急诊血液净化治疗,心律失常迅速减少,5~8h心电图转为正常。所有患者治愈出院。结论乌头碱急性中毒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多样化,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常见,其心律失常严重性直接反映临床急性中毒的严重程度,早期进行血液灌流治疗可迅速纠正心律失常,使心电图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1 引 言心律失常是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CHF患者的病死率密切相关,其中室性心律失常(VA)是CHF患者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CHF并发VA是指发生室性期前收缩(VPBS)、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和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SVT)。据Pac-ker报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60%~90%CHF患者有频发的或复杂的VPBS,40%~60%有NSVT。Francis应用动态心电图发现CHF患者合并频发的和复杂的VPBS占95%,合并NSVT占88%…  相似文献   

6.
室性期前收缩是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可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于健康人群,如何处理室性期前收缩,对临床医师提出挑战。室性期前收缩与大多数心律失常不同,常常无症状,然而在一些情况下,这些室性期前收缩与猝死危险增加有关。当临床遇到此类病人时在开始治疗前应当反复考虑治疗目标,目的是通过治疗控制症状使病人感觉更好,还是为了降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而延长寿命?抗心律失常药能减少室性期前收缩发作频率而缓解症状,但能增加一些类型心脏病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QT离散度 (QTd)对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室性心律失常已受到广泛关注 ,但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IDCM)时QTd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的关系 ,国内报道尚少。本文通过测定分析 5 5例IDCM的QTd ,旨在探讨IDCM患者QTd改变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心功能之间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选择 1991~ 1996年收住我院的IDCM患者 5 5例 ,男 37例 ,女 18例 ,年龄 2 1~ 6 7岁。诊断按WHO标准 ,全部病例行动态心电图 (Holter)检查 ,Ⅰ组 :为IDCM伴有室性心律失常 (VT) (偶发、频发、多源多型性室早、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变化与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对32例健康人、70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及43例高血压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左房局部功能进行定量评价。结果与正常人相比,高血压病组的舒张早期应变率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病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组的收缩期应变率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高血压病组相比,高血压病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组的收缩期应变率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病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时,左房心肌储存器功能受损,左房管道功能下降;应变率指标能够可靠灵敏地反映高血压病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时左房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房颤动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伴发心房颤动(AF)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9例DCM伴AF者与50例DCM无AF者的临床、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CM并发AF者年龄老化〔(65±16)岁〕,心功能(NYHAⅢ级~Ⅳ级者78.95%)差,栓塞率(21.05%)和病死率(36.84%)均高(P<0.05或P<0.01);左室射血分数(0.28±0.09)、短轴缩短率(0.15±0.03)明显降低,心脏扩大发生率、室性心律失常及复合心律失常发生率高(P<0.05或P<0.01)。结论:DCM的AF发生与年龄、心力衰竭、心室扩大、心肌病变相关,AF是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心脏性猝死(SCD)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测的自然死亡。SCD中至少80%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所致。目前认为,心肌梗死(MI)后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左室功能不全,心室晚电位阳性,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和(或)迷走神经张力下降等是发生SCD的高危因素。SCD的直接致命因素绝大部分是心律失常,其中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占80%以上。国外对此进行多项随机临床研究,试图找出预防办法。1 药物研究因为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室性心律失常,所以研究者在80年代初即进行了用它来预防MI后…  相似文献   

11.
慢性心衰(CHF)合并室性心律失常(VA)同时伴心率变异(HRV)下降(SDNN<70ms)84例,给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剂量为12.5~50mg/d,观察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DCG)及HRV改变。治疗前DCG发现简单型VA31例,复杂型VA36例,短阵室速26例,HRV下降程度与VA严重程度相一致。治疗后冠心、高心、扩心、风心病组有效率分别为87.8%,76.9%,84.6%,66.7%。说明适当剂量美托洛尔可作为治疗CHF伴VA基础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2.
扩张型心肌病的核素显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0例正常人31例扩张型心肌病进行核素心血池显像,结果显示:DCM患者左心室爱异常扩大,室壁活动呈全心性弥温性明显下或近于消失;左室振为幅灰度明显降低,双室时相灰度绝对不均,相角程异常增宽,平均141℃左右;灰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各项指标均严重下降,且具有一定的变化特点。该显像方法可用子DCM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不同方法检测的高血压性左室肥厚预测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本文用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脏XX光片三种方法研究了116例无并发症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结果表明:ECHO、ECG、X—ray对高血压性左室肥厚的检出率分别为39.7%、25.0%、20.7%(p<0.05)。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在有无ECG—LVH、x—ray—LVH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有无ECHO—LVH组间差异显著(P<0.01).ECHO—LVH程度与复杂性室住心律失常的级别有较密切的关系(r=0.61,P<0.01)。因此认为,ECHO重量指数法检测的LVH不仅是判断LVH的可靠指标,而且对预测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常见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冠心病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抗心律失常肽(AAP)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190例患者血清中AAP含量,并与正常同龄人血清中AAP含量比较。结果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冠心病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AAP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01)。结论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都可造成血清中AAP含量下降,这可能是易诱发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肥厚型心肌病的2DE诊断与鉴别诊断天津市中医学院第一附院功能科尼淑琴本文报道39例OHCM超声心动图所见。OHCM的基本特征有:年龄多发生儿童和青年,男性多于女性。以室间隔肥厚为主且不对称性左心室肥厚(>15mm)多见。其中MoronⅡ型占58%,室...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20例正常人与31例扩张型心肌病(DCM)进行核素心血地显像,结果显示:DCM,患者左心室腔异常扩大,室壁活动呈全心性弥漫性明显低下或近于消失;左室振幅灰度明显降低,双室时相灰度绝对不均,相角程异常增宽,平均141℃左右;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各项指标均严重下降,且具有一定的变化特点。该显像方法可用子DCM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沙棘抗缺血性快速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疗效。方法:将102例合并室速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应用莫雷西嗪(MCZ)加沙棘,对照组(56例)单用MCZ。治疗3周。结果:治疗组对室性早搏(室早)、室速显效率65.2%,有效率26.1%,总有效率91.3%,明显高于对照组(42.9%,17.9%和60.7%,P均<0.01)。结论:沙棘能增强MCZ的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并有显著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脂、调理血脂蛋白及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尤其适用于缺血性心脏病伴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相似文献   

18.
观察沙棘抗缺血性快速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疗效。方法:将102例合并室速的冠心病中层得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应用莫雷西嗪(MCZ)加沙棘,对照组(56例)单用MCZ。治疗3周。结果:治疗组对室性早博(室早)、室速显效率65.2%,有效率26.1%,总有效率91.3%,明显高于对照组(42.9%,17.9%和60.7%,P均〈0.01),结论:沙棘能增强MCZ的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并有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原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收集肺心病心律失常患者429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肺心病可以并发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其中以窦性心动过速为主,占54.5%,其次是房性期前收缩占25.4%,心房纤颤占7.0%,右束支传导阻滞占4.7%,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占4.2%,室性期前收缩占2.3%,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占1.9%。结论肺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只有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才能纠正心律失常,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新方法心肌声学造影(MCE)在缺血预适应(IP)研究中的价值及IP过程中心肌显影动态变化的特征。方法:采用前降支动脉套扎建立IP开胸犬模型,在1小时的长缺血前预缺血和再灌注各5分钟,反复4次,并于再灌注2小时进行经静脉MCE,继而取出心脏用Evan氏蓝和TTC染色,分析两者所代表的坏死面积占缺血危险区面积的百分比(AN%)关系。同时,分别于基础、缺血前、缺血1小时、再灌注0.5小时和2小时行MCE,测量结扎区MCE缺损面积进行前后比较,并与缺血再灌注(IR)对照组比较。结果:(1)MCE与组织染色法所测的AN%相一致;(2)在IP刺激期,可见最小和最大MCE缺损,其最小所占的百分比(ADmin%)随IP刺激而下降;在再灌注期,IP组ADmin%无变化,而IR组明显升高。结论:MCE可作为研究IP的有效方法,为IP的在体研究并过渡临床提供了新的方法;IP可使刺激期心肌无复流范围相对缩小而再灌注期无复流无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